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五百四十九章.庙堂大乱(上)

摄政大明 第五百四十九章.庙堂大乱(上)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德庆皇帝是一位好大喜功的皇帝,沉溺权术、疏于政务,还略有些志大才疏的嫌疑,但他绝不是一位糊涂皇帝,京城里的大小动态、明事隐情,德庆皇帝一向是了若指掌。

比如吏部尚书宋启文通过“怀古坊”聚敛钱财的事情,德庆皇帝早就知道,只是碍于庙堂形势、以及周尚景的反应,所以就一直隐忍着没有挑明罢了。

此时,左兰山的弹劾内容虽然有些隐晦不明,但德庆皇帝依然是马上猜到了左兰山的弹劾目标,随着左兰山的话声落下,德庆皇帝的眼角余光先是瞄向了周尚景,然后又瞄向了宋启文,神色间闪过了一丝犹豫。

对于“赵党”的激烈反击,德庆皇帝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即使是德庆皇帝也万万没有想到,“赵党”的反击竟是如此激烈,不仅是直指“周党”的二号人物宋启文,并且还完全不顾及同僚情面与官场潜规则,直接牵扯出了“怀古坊”之事,如此一来,“周党”与“赵党”之间的矛盾可就大了,两派冲突也将会愈演愈烈,而庙堂的局势,恐怕也会混乱许久。

想到这里,德庆皇帝心中暗暗有些欢喜,认为“赵党”与“周党”之间的激烈冲突,有利于自己的日后计划,但欢喜之余,德庆皇帝又隐隐有些担忧,认为“赵党”的动作太大,接下来的局势发展有可能会脱离自己的掌控!

*

在官场之中,有许多隐藏规则存在,这些规则乃是百官们相互间的默契,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有人轻易触碰。

潜规则有许多,而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不外乎就是“点到为止”四字!

宦海之人,谁没有把柄?谁又不知道谁的把柄?就拿宋启文的“怀古坊”来说,曾有无数位官员向“怀古坊”送过银子,“怀古坊”的真正作用究竟是什么,百官们也大都是心知肚明,但哪怕是那些自诩“敢谏”的“太子.党”清流们,也从来不敢捅破“怀古坊”的事情!

为何?“怀古坊”乃是宋启文的真正把柄,这一点百官们固然是心知肚明,但宋启文同样也知晓百官们的真正把柄,若是某人揭露了“怀古坊”的事情,那么宋启文就必然会激烈反击,也同样会揭露对方的真正把柄,到了那个时候,事情就再也没有回旋余地,变成了不死不休的激烈局面,却是任谁也不愿意看到。

最重要的是,宋启文通过“怀古坊”进行权钱交易之际,宋启文只是受贿一方,另外还有大量的官员犯了行贿之罪!若是“怀古坊”的事情一旦被揭穿,那么那些向“怀古坊”送银子行贿的官员,数量足足有上百人之多,究竟要不要追查?若是追查了,将会牵连何其之广?朝野局面又将会出现怎样的动荡?若是不追查了,朝廷的颜面与信誉又在哪里?

正是因为这样的顾虑,百官们早已是有了默契,那就是百官们在庙堂争锋之际,哪怕是相互间势如水火,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就绝不能揭露对方的真正把柄,否则失去了回旋余地的同时,也会引来更多人的敌视;而朝廷为了稳定局势,往往也只会追究那些牵连不广的“孤案”,类似于“怀古坊”这样牵连极广的大案,却是慎之又慎,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主动触碰。

自古以来,越是地位显赫的大臣失势垮台,所涉及的罪行往往就越是微不足道,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罪行仅止于此,而是那些更加重大的罪行往往会被朝廷主动掩盖了下来,其中原因,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潜规则存在。

这样的潜规则,哪怕是德庆皇帝也必须要遵守,所以德庆皇帝早就知道“怀古坊”的详细情况,但一直是隐忍着没有调查,否则庙堂所有人就别想安生了。

如今,见“赵党”主动破坏了官场潜规则,直接牵扯出了“怀古坊”的事情,不论是德庆皇帝,还是朝中百官,自然是人人震惊,只觉得“赵党”的决心要远远超乎想象!

而“赵党”与“周党”的冲突,也同样会远远超乎想象。

*

闲话少提。

却说,左兰山揭发了“怀古坊”的事情之后,德庆皇帝稍稍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静观其变,任由左兰山将这场戏唱完。

只见德庆皇帝瞪了左兰山一眼,冷声道:“昨日,御史们弹劾之际,言称某位重臣包庇河南府知府马熙成,今日,你左大人又说某位重臣借着‘怀古坊’进行权钱交易……呵呵,尽是遮遮掩掩,戏弄朕不成?左兰山,不要绕圈子了,你给朕说清楚,‘怀古坊’的幕后之人究竟是谁?

听到德庆皇帝的催促之后,左兰山心中隐隐有些紧张,但神色间却是一副慷慨激昂的模样,大声回复道:“陛下,依据臣所查到的情报,这‘怀古坊’的幕后主人,正是当今吏部尚书宋启文!宋启文他罔顾君恩,这些年来一直利用吏部权职,收受贿赂、贩卖官爵、私改官员评价,还望陛下严查此事!”

随着左兰山的话声落下,只见都察院内的众位“赵党”官员纷纷出列,以右副督查御史司徒翰、右佥都御史顾全二人为首,皆是随声附和,言称他们也早就察觉此事,认为宋启文有莫大嫌疑,希望德庆皇帝可以严查“怀古坊”之事。

随着“赵党”的激烈反弹、转守为攻,一时间庙堂内的焦点亦是转移,从左兰山变成了宋启文,“周党”众人皆是面色大变。

与德庆皇帝一样,他们猜到“赵党”有可能会进行反击,但完全没有想到“赵党”的反击竟是如此的激烈与不留情面!

在“赵党”的反击之下,吏部尚书宋启文连忙出列,向德庆皇帝禀报道:“陛下,‘怀古坊’之事臣完全不知情,这家店铺与臣也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左兰山的种种弹劾,皆是子虚乌有、攻讦诬陷,还望陛下明鉴!”

随着宋启文话声落下,那都察院左都御史杜白也同样是再次出列,神色间满是激愤,道:“陛下,臣之前弹劾左兰山的种种罪行,皆是出于一片公心,绝不是受人指使,诸般罪证也皆是臣反复确认过的,绝没有任何的伪造作假,臣认为左兰山弹劾宋尚书的举动,乃是为了转移焦点、掩盖自己的罪行,还望陛下明鉴,并且追究左兰山诬陷同僚的罪责!”

然后,自然有大量的“周党”官员出列发言,支持宋启文与杜白二人的观点,并且斥责左兰山的居心叵测。

而宋启文、杜白、以及“周党”众人的观点,自然是马上就引起了“赵党”众人的再次反击,然后两派官员很快就激烈争辩了起来,一时间皇极殿内吵声一片、口水横飞。

不过,“周党”毕竟是人多势众、影响力更大,所以在争吵之中,“赵党”众人虽然是准备充分,但渐渐已是落入下风、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就在“周党”与“赵党”争锋之际,周尚景与赵俊臣二人作为两派的魁首人物,却是异常的低调,没有任何的举动,只是隐藏在幕后,通过各自的党羽斗法,让人们猜不到他们二人此时的真实想法。

另一边,看到“周党”与“赵党”的冲突愈演愈烈,“太子.党”众人皆是神色兴奋,觉得他们看到了一场“狗咬狗”的好戏,并且蠢蠢欲动,准备随时参与其中;“沈党”自沈常茂以降,皆是一副冷眼旁观的架势,昨日他们才吃了“周党”的亏,而“赵党”当时则是一副见死不救的态度,如今他们自然也不会出手相助任何一方,只是希望双方两败俱伤;至于“帝党”众人,则同样是一副隔岸观火的模样,但他们同时也暗暗等待着德庆皇帝表明态度与倾向。

眼见着“赵党”渐渐处于下风,而皇极殿内的局势也愈加混乱,德庆皇帝暗思许久之后,也终于表明了态度!

只见德庆皇帝先是喝止了“周党”与“赵党”之间的争辩,并且严厉斥责了几句,然后缓缓说道:“不论左兰山的弹劾究竟是否为真,也不论宋启文与‘怀古坊’究竟有没有干系,但‘怀古坊’既然存在嫌疑,就必须要严查!宣朕的旨意,顺天府马上派人查封‘怀古坊’、抓捕‘怀古坊’的所有涉及人等,然后将此案交由三法司联合会审,一定要调查清楚‘怀古坊’究竟有没有涉及朝中官员权钱交易的罪行,绝不可姑息怠慢!”

听到德庆皇帝的旨意之后,顺天府尹霍正源以及三法司的长官们纷纷出列答应。

不过,德庆皇帝的旨意虽然严厉,但百官们皆是知道,只是单独调查“怀古坊”的话,根本查不出任何事情,宋启文在创办“怀古坊”之初,就必然已是准备好了后路,所以“怀古坊”的线索一定会中断,很难真正牵扯到宋启文身上。

然而,“怀古坊”毕竟是“周党”的老招牌了,因为左兰山的弹劾被查封之后,无疑就等同于“赵党”狠狠扇了“周党”一个嘴巴,削了“周党”的面皮,若是“周党”没有任何反击,恐怕“周党”的声望也会损失不小。

所以,德庆皇帝宣布了旨意之后,百官们的目光大都是集中到了阁老周尚景身上,等待着“周党”的反应。

然后,在百官瞩目之下,“周党”的反击马上就开始了!

……

PS:前几天,看了一下《摄政》近段时间以来的订阅数据,很可怜、很惨淡,心中难免有些失落,但认真想一想,全是因为自己作死,怨不得大家放弃,所以今天调节好了心情,继续更新,不论如何,既然还有读者在坚持,虫子就要给大家一个完整的交代,无关成绩,只是本心。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