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六百六十章.无可奈何

摄政大明 第六百六十章.无可奈何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从某方面而言,程远道固然是迂腐了一些,但他依然算是一位正人君子。

程远道同样是坚决反对赵俊臣改革农业的提议,但他的立场并不是自己的利益受损,而是觉得赵俊臣的动作太大了,觉得赵俊臣的做法必然会劳民伤财、动摇江山社稷。

于是,程远道出列之后,却是完全没有畏惧赵俊臣的威势,只是扬声道:“赵大人,就算是朝廷目前缺粮的隐患,但赵大人的诸项提议未免是动作太大了,限制民间酿酒也就罢了,兴建灌溉措施也可以考虑,但要强行改变百姓们的耕种习惯,先是让北方的百姓去大规模耕种土豆玉米之类,然后又让南方的百姓们减少棉花、茶叶等物的种植,这样百姓们必然是不能理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激发民变,这般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实在是有些不妥!”

为了今天的事情,赵俊臣已经做足了充分准备,对于百官们的反对观点也早就有了预案。

此时,听到程远道的观点之后,赵俊臣依然是寸步不让,直接反问道:“程阁老,改变百姓们的耕种习惯,是为了增加朝廷的存粮,扭转朝廷每年粮食征收不足的困境!确实有可能会让百姓们不了解,若是准备不足的话,也确实有可能会激生民变,但也只是有可能而已!但若是朝廷今后没有粮食赈济百姓,则一定会激生民变!本官认为,这两者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孰轻孰重也很容易就可以选择!”

程远道则是表情严肃的说道:“存粮不足固然是一个隐患,但完全不必这般的大动干戈,完全可以从细微之处入手,用一种更为轻缓的办法缓解,正所谓治国如烹小鲜,手段不宜太过激烈。”

赵俊臣眼中闪过了一丝无奈,直接向程远道问道:“若是本官能找到其他办法,也不会冒着天下之反对提出这些事情!或许是本官见识不足、学识不够,想不到更好更适合的办法,但若是程阁老有这样的好办法,还请不吝赐教!”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程远道表情微微一窘,却是支支吾吾半天,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赵俊臣心中暗暗叹息一声。

其实,在这皇极殿内的百官里面,有一半以上的官员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只善于反对挑刺,却不善于详细定策,善于讲一些夸夸其谈的大道理,宏观层面的治国之道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一整天,但具体的“小事情”究竟应该如何解决却拿不出太多的办法,只会一味的老生常谈!

如今,程远道就是如此。

面对赵俊臣的征税改革提案,他可以挑出许多危害与不足,但朝廷的缺粮困境究竟应该如何扭转,他却没有太多的办法,只会用一种前辈高人的风范向赵俊臣指出一条“明路”——“从细微之处入手,用一种更为轻缓的办法缓解,治国如烹小鲜,手段不宜太过激烈”——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也仅仅是听起来有道理罢了,但这条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这个方法又应该如何执行,他却是连一个最模糊的概念都没有!

随着赵俊臣再次反驳倒了程远道,百官们反对的声浪又是稍稍低了一些。

一时间,赵俊臣在皇极殿内舌战百官、连续辩败多人,可谓是大出风头,皇极殿内也因此而寂静了一些,竟是无人再出列反驳赵俊臣的观点。

而赵俊臣则是趁着百官无声的机会,扬声向德庆皇帝说道:“陛下,臣的想法很简单!朝廷多年以来一直缺粮,如今更已经到了极为危险的地步!既然如此,就必须要改善这般局面!而‘改善’这两个字,则是‘改’在‘善’的前面,这两个字正是告诉我们一个很朴实的道理,先有变化才有好坏!不论情况是变好还是变坏,总是先要进行改变,若是进行改变,就有机会变好!若是连改变都不愿意,那么情况就只会继续恶化下去,并且迟早有一天会无法挽回,所以臣才会提出这些建议,就是为了改善朝廷的缺粮困境,以助江山巩固、百姓安生!”

说到这里,赵俊臣环目扫视百官,又说道:“本官的这些提议,自然无法让所有同僚都感到满意,但本官也并不是固执己见之人,只要有某位大人能够提出更好的建议,本官也很乐意采用,但若是没有谁能够提出更好的建议,却又为何不能采用本官的这些建议?难道我等臣子就要眼睁睁的看着朝廷缺粮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任由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不成?”

赵俊臣的这一番话,可谓是言辞真切、掷地有声。

听到赵俊臣的讲诉之后,许多有见识的官员也纷纷是心中一动,下意识的认为赵俊臣所讲有理。

然后,所有人依然是坚决反对了赵俊臣的提议!

毕竟,赵俊臣的说法是否有道理对百官而言只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但赵俊臣的提议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却是实实在在的事情,这就足以让他们坚决表示反对了。

就这样,眼见着赵俊臣的势头渐起,就连德庆皇帝也沉吟着认真思考赵俊臣的提议,百官们却是不敢再沉默,生怕德庆皇帝会受到赵俊臣的影响,于是就再次纷纷出列、表达了坚决反对的态度。

只是,这一次,他们不再与赵俊臣辩论,对赵俊臣的观点也是避而不谈,反倒是用一些“假大空”的道理来阻止赵俊臣。

“陛下,赵大人的这些提案,有违祖制、毫无先例,还需要三思而后行!”

“圣人曰,民为水,即可载舟也可覆舟,而农耕则是百姓之根本,不可轻易变动!”

“陛下,此事关系重大,足以影响到江山社稷,必须要慎重考量,绝不可轻易行事!”

祖制、圣人、江山社稷……

一顶顶大帽子就这样被百官们纷纷抬了出来。

当百官们抬出这些大帽子之时,也就意味着一件事——不管你怎么说,但我就是不同意!

……

第三更,今天还有两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