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六百七十章.王保仁抵京

摄政大明 第六百七十章.王保仁抵京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为了朝廷大局,周阁老可愿意为朝廷分忧?”

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周尚景则是沉吟不语。

赵俊臣的表现完全出乎了周尚景的意料,所以周尚景也需要一点时间考虑利弊与对策。

而就在这时,赵俊臣则是不依不挠,向周尚景逼问道:“周阁老,之前您可是信誓旦旦的保证过了,若是我能够想到可行之策,您就一定会全力支持的。如今我已经想到了具体办法,正需要您的全力支持,难道您还打算反悔不成?”

周尚景转头看了赵俊臣一眼,目光中满是深意,然后又向德庆皇帝说道:“若是陛下也同意这个计划的话,那么老臣为了朝廷大计,自然也愿意倾尽全力。”

听到周尚景的说法,德庆皇帝不由是沉默了片刻。

在官场之上,有些事情是“既不能说也不能做”;有些事情则是“既要说也要做”;又有些事情是“只能说不能做;还有些事情是“只能做却不能说”。

赵俊臣的这个计划,颇是有些阴损,不仅是坑害同僚、推动混乱,并且还利用了无辜百姓,自然是属于“只能做不能说”的范围,德庆皇帝若是首先表态支持了这个计划,那么这件事情一旦传扬出去,就必然会遭到后世史书工笔的大肆批判。

原本,德庆皇帝询问周尚景的态度,就是希望周尚景可以明确表态支持赵俊臣的计划,然后德庆皇帝再顺水推舟、趁机表态,如此一来,就算是这件事情今后传了出去,史书工笔也会首先批判提出这个计策的赵俊臣、再抨击首先表态支持的周尚景,然后才会轮到德庆皇帝。

可惜,周尚景依然是老奸巨猾,直接将皮球踢了回去。

德庆皇帝为了自己的后世名声考虑,却是不愿意首先表态赞同赵俊臣的计策,不由有些为难。

看到德庆皇帝的神情之后,赵俊臣很快就明白了德庆皇帝的心中算盘,却是偷偷向左兰山、陈东祥、以及王寿打了一个眼色示意。

左兰山、陈东祥、以及王寿也不是笨人,皆是善于揣摩上意,见到赵俊臣的暗示之后,很快就明白了过来。

于是,左兰山身为内阁辅臣,首先站出来表态道:“陛下,臣认为南京六部的隐患已是遗留多年,早已经是尾大不掉,如今黄阁老的弹劾,更是表明南京六部已经是愈加的肆无忌惮了,若是不能尽快解决,迟早都会成为祸害!而赵大人的提议虽然有些不合常规,但也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所以臣认为应该尝试一下,还望陛下明鉴!”

然后,陈东祥也是向前一步,说道:“陛下,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想要解决这种棘手的疑难杂症,就必须要特殊手段,所以臣也支持赵大人的提议!”

王寿身为“帝党”核心人物,这个时候自然要站出来掩护德庆皇帝,也连忙说道:“陛下,臣认为,南京六部如今已然是成为了另一个庙堂中枢,我朝历代帝王皆是迟迟不能解决此事,一是没有合适的理由,二是没有合适的手段,如今有了黄阁老的弹劾、又有了赵大人的策略,正是难得良机,绝不应该轻易放过!”

有了左兰山、陈东祥、王寿等人的抢先表态,德庆皇帝的面色顿时是好转了一些,用赞赏的目光打量了赵俊臣一眼之后,缓缓点头道:“众位爱卿说得有理,为了朝廷的百年大计,南京六部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却是不能一直拖延着,如今既然是有了难得良机,无论如何都要尝试一二。”

说完,德庆皇帝的目光再次转向了周尚景。

注意到德庆皇帝的目光注视之后,周尚景再也没有任何迟疑,直接说道:“既然陛下也同意赵大人的计划,那么老臣自然是全力支持、绝无避退!”

随着周尚景的最终表态,阁老李和、吏部尚书宋启文、刑部尚书张伯崇等人也纷纷是表态赞成。

然后,德庆皇帝的目光又转向了首辅沈常茂与太子朱和堉。

沈常茂眼见着“周党”、“赵党”、“帝党”已经达成了共识,也终于是下定了决心,说道:“陛下,老臣认为赵大人的计策虽然有些违背常规,但也是可行之策,朝廷中枢应该支持。”

太子朱和堉自从进入御书房之后,就一直是沉默不语。

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因为德庆皇帝的屡屡挑刺训斥,朱和堉已经不像是从前一样活跃了。

此时,见到德庆皇帝的目光注视之后,太子朱和堉稍稍犹豫了片刻,终于是开口道:“父皇,儿臣也支持朝廷收回南京六部的权柄,不过……儿臣希望朝廷到时候可以尽力避免牵连到太多的无辜百姓,否则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朱和堉的这一番话,相当于他也同意了赵俊臣的计划。

随着沈常茂与朱和堉的陆续表态,礼部尚书林维也马上表示了支持,阁老程远道稍稍犹豫了一下之后,也同样没有再表示反对,显然是默认了赵俊臣的计划。

毕竟,御书房内的君臣众人,皆是庙堂中枢的核心人物,若是能够收回南京六部的权柄,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一旦有了充足的理由与合适的手段之后,他们很容易就能够统一立场。

另一边,见到众位阁老、六部尚书、以及太子朱和堉皆是表态支持之后,德庆皇帝的眼中闪过了一丝轻松。

既然是所有人都赞同了这个计划,那么就算是这件事情今后传扬出去,史书工笔也不会只抨击德庆皇帝一个人,压力无疑是小了许多。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德庆皇帝还是特意叮嘱道:“既然众位爱卿都愿意支持赵爱卿的计划,那么这件事就依照赵爱卿的提议处理吧……不过,这个计划只限于咱们君臣几人知道,却是绝不能泄露出去,众位爱卿一定要谨守机密才行。若是有谁将今日的谈话泄露了出去,破坏了朝廷大计,朕一定会严惩不贷!“

众位大臣们自然也明白这件事情绝不能泄露出去,否则他们这些支持者的名声也会受到损失,所以就纷纷是郑重答应了。

然后,在御书房内,德庆皇帝与众位大臣又密谈了大半个时辰,不仅是进一步完善了赵俊臣的计划,并且还进行了详细分工,在众位大臣的群策群力之下,这个计划的成功可能性也再次提高了许多。

当一切都结束之后,时间已经是晌午了。

不过,德庆皇帝与众位大臣的商议,也仅限于南京六部的事情。

虽然黄有容也同样弹劾了“八王船行“,认为“八王船行”不仅是参与走私、偷漏税银,并且还秘密与南京六部勾结,但众位大臣们却是默契十足,皆是没有主动谈论此事。

这是皇家的事情,自然是要皇家内部解决。

*

这一天,德庆皇帝突然召集了内阁辅臣、六部尚书、以及太子朱和堉前往御书房密议的事情,很快就传扬了出去。

朝野各方皆是猜测纷纷,认为庙堂中必然是有什么极为重要事情发生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庙堂依然是风平浪静,竟然是没有发生任何重要的事情。

这两天时间内,也唯有三件事情值得一提,并且这三件事情皆是与赵俊臣有关。

首先,是赵俊臣仿佛是铁了心要让朝廷推行自己的农业改革方案,虽然朝廷已经采纳了赵俊臣的大半提议,唯有最后两项提议被驳回了,但赵俊臣依然没有放弃,为了这两项提议,赵俊臣这两天早朝上依然是与百官们激烈辩论,但在百官们的坚决反对之下,这两项提议依然是没有任何进展。

其次,则是因为赵俊臣的遇刺案迟迟没有侦破,德庆皇帝连续两天训斥了三法司与顺天府,第二天早朝上更是罢免了一些三法司与顺天府的官员,并且定下了最后期限,若是三法司与顺天府在十天内依然是无法侦破案情,所有的相关官员就都要以渎职罪论处,让三法司与顺天府皆是人心惶惶、乱成一团。

最后,则是京城悄然间出现了许多谣言,说是赵俊臣遇刺案的幕后主使者乃是南京六部,因为南京六部一直是江南走私商人的幕后靠山,眼见赵俊臣出手打压走私之后,索性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雇佣凶徒行刺了。

这三件事,原本也不算是小事,但完全不值得德庆皇帝刻意召集内阁与六部商议。

于是,许多明眼人皆是看出来了,朝廷并不是没有发生大事,只是外松内紧罢了,看似平静的表面下,许多势力都在暗中准备着。

而就在这种看似平静的气氛下,作为南京六部的代表人物、新任太子太师王保仁终于是抵达了京城!

与此同时,在德庆皇帝与众位大臣的联手算计之下,一个陷阱正摆在王保仁的脚下,等着王保仁主动跳下去!

……

第一更!

今天有三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