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六百九十七章.计划进行中(七)

摄政大明 第六百九十七章.计划进行中(七)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一手大棒、一手甜枣,向来是收服手下的最佳手段之一。

徽浙商人们向来是消息灵通,李传文与肖文轩就是通过“联合船行”的加盟商人们收集到了刘振民的所有确凿罪证,此为大棒!

与此同时,趁着淮安府出现财政危机的机会,又将“联合船行”的利润拿出一部分交给刘振民,弥补淮安府的一部分损失,此为甜枣!

于是,刘振民很轻易就屈服了,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从一位“沈党”官员改头换面的成为了赵俊臣的朋党爪牙!

可以预见的是,利用这种手段,赵俊臣不仅可以控制刘振民,还可以渐渐控制整个淮安府!

事实上,在赵俊臣的计划之中,刘振民只是自己控制淮安府的切入口罢了,通过刘振民收买淮安府的吏役,才是赵俊臣的真正目标!

这样一来,不论下一任淮安知府究竟是何人,赵俊臣都会对淮安府保持一定的影响力。

赵俊臣的野心极大,打算利用这种手段,趁着如今的局面,将京杭运河与长江航道沿岸的地方官府尽数掌控于手中,但为了防止德庆皇帝的进一步忌惮,却还要暂时隐藏实力。

所以,刘振民表面上依然还是沈常茂的门人。

正式投靠了赵俊臣之后,刘振民与李传文、肖文轩也就成为了“自己人”,所以刘振民的态度也非常热情,邀请李传文与肖文轩留在淮安府衙过夜休息。

然而,李传文与肖文轩早已经定好了客栈,却还是客气的告辞了。

*

当两人离开了淮安府衙之后,肖文轩的表情隐隐有些不屑,向李传文说道:“这个刘振民,当真是一个软骨头,竟是这般轻易就服软了,咱们准备的后手一个都没用上,与常州知府宋臻相比,却是容易对付多了……前几日咱们二人为了说服宋臻,可是耗费了许多口舌与手段。”

说到这里,肖文轩沉吟片刻后,又补充道:“也正因为如此,这样的人反倒是不能信任。”

这段时间以来,为了实现赵俊臣控制地方衙门的计划,李传文与肖文轩到处奔走,淮安已经是他们的第四站了,刘振民也是他们为赵俊臣所收服的第四位地方官员。

听到肖文轩的说法之后,李传文点头道:“放心吧,收买刘振民只是赵大人的权宜之计,赵俊臣自然不会信任他,只是想要借他之手来收服淮安府的那些吏役而已!我朝乃是流官制度,这个刘振民在淮安府呆上几年就要走了,但淮安府的吏役则是长居此地、世代相传,咱们只要通过户部与‘联合船行’控制了这些吏役的财路,就不怕他们不听赵大人的,到了那个时候,不论这淮安府的知府是谁,赵大人都能够轻易操控淮安府的局势!再等到京杭运河与长江航道沿岸的各地官府皆是被赵大人暗中控制之后,赵大人的权势与影响力,就足以与周尚景相并肩了!”

说到这里,李传文隐隐有些激动。

赵俊臣如今还不到二十五岁,进入官场也不过四五年时间,权势崛起也不过是近两年的事情,而周尚景则已经是年近七十了,经营庙堂数十年,乃是两朝元老,但赵俊臣的计划一旦是顺利展开的话,权势与影响力很快就可以与周尚景相提并论了,这般发展速度,说是古往今来的庙堂奇迹也不为过!

若是再等到赵俊臣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又会拥有怎样的权柄势力?

李传文也算是见惯了大世面,但想到这一幕之后,也依然是隐隐有些心情激荡。

肖文轩的想法并没有李传文这般深远,只是皱着眉头说道:“不过,晚辈依然是不明白,赵大人创办‘联合船行’乃是为了整顿朝廷商税,也就是为了削弱地方衙门的私税收入,如今‘联合船行’好不容易有了成绩,却又将‘联合船行’的利润重新分给了各地衙门……这样一来,‘联合船行’的成果就大幅降低了,岂不是做了无用功?……再说了,像是刘振民这种人,凭什么要分给他那么多银子?”

见到肖文轩有些质疑,显然是没有明白赵俊臣的深层考虑,李传文不由摇头,缓缓说道:“看来你依旧是没有想明白啊……罢了,趁着这次机会,老夫就向你解释一下吧,当然,赵大人智深似海,老夫也只是揣摩到了一部分用意。”

肖文轩连忙说道:“还请李前辈赐教。”

李传文问道:“赵大人为何会受到陛下重视?又为何是庙堂里不可或缺的大臣?就是因为朝廷的钱粮困难,唯有赵大人可以维持周转!但你可听说过‘鸟尽弓藏’四字?赵大人的商税整顿的成效若是太过显著了,朝廷的钱粮情况必然是大为好转,到了那个时候,陛下可还会重视赵大人?赵大人可还是不可或缺?所以,赵大人索性就将‘联合船行’的一部分利润分给地方衙门,一方面是平息地方衙门的怨气,另一方面则是趁机渗透各地官府,最后则是降低商税整顿的成果,继续保证自己的地位……这是其一!”

顿了顿后,李传文又说道:“此外,你也不必担心‘联合船行’的成果不够显著!你要明白,在赵大人出手整顿商税之前,我朝商税的状况极为糜烂,每年只能征收区区不到十万两银子!只要‘联合船行’今年能够提供给朝廷百余万两商税,就已经是成果卓著了!今后再逐步增加这个数字,因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赵大人就每年皆有功绩,也就是每年都可以受到朝廷嘉奖!反之,若是一口气将‘联合船行’的所有盈利全数交给朝廷,今后的增涨幅度也就比较有限了,赵大人的功绩反倒是变少了……这是其二!”

说到这里,李传文犹豫了一下,又说道:“至于其三,老夫估计赵大人他是担心地方不稳!你想啊,丢掉了私税的收入之后,地方官员们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必然会进一步的摊加税赋、压迫百姓,百姓们遭到压迫之后,民间就会出现动乱,这是赵大人他绝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就分给地方官员一部分好处,减少百姓们所受到的压迫……想要利民,先要利官,想要富民,先要富吏,你穷了官吏,最终吃亏的只是老百姓,这是一个恒古不变的官场道理!”

听到了李传文的解释之后,肖文轩终于是明白了赵俊臣的一部分想法,恍然道:“原来如此,赵大人当真是用心良苦!”

李传文点头道:“赵大人的许多决定,看似没有道理,但都有深层考虑,这是老夫最后一次提点你,今后还要靠你自己揣摩!”

肖文轩认真点头道:“多谢前辈,晚辈明白了!”

*

而就在肖文轩向李传文讨教的时候,在明朝九大边镇之中,距离京城最近的宣府军镇,这一天晚上则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宣府镇是明初设立的九边镇之一,因镇总兵驻宣化府得名,所辖边墙东起居庸关四海治,西达山西东北的西洋河,乃是京城中枢抵御蒙古威胁的重要屏障,一向是最受朝廷重视,宣府镇总兵还会加封“镇朔将军”称号,在九大边镇之中,唯有蓟州镇能够与它相提并论。

也正因为宣府军镇的重要性,宣府军一向都是明朝最精锐的野战部队,与糜烂到极限、并且实力虚弱的陕甘三边不同,宣府军镇很少会让朝廷操心。

当然,虽然糜烂程度比不上陕甘三边,但宣府军镇也足够糜烂了,军镇内部吃空饷、吸兵血、压迫军户的状况同样盛行,军镇兵同样是不堪一击!而宣府军镇的实力强大,只是因为宣府军镇的将领们的私兵数量更多、实力更强罢了。

如今的宣府总兵、镇朔将军,名叫赵子城,相貌俊朗、身材挺拔,善使一根烂银枪,人称“三国子龙、今世子城”,在军中拥有极大的名号,如今不过是三十七岁,就坐上了宣府总兵的位置,除了他精通军略、武艺娴熟之外,也是因为他背景深厚、八面玲珑的缘故。

赵子城乃是勋贵出身,他兄长赵子山乃是京城里一位人脉通达的侯爷,而赵子城本人更是得到了晋商们的支持,他手中的两千私兵皆是装备精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晋商们的暗中支持!

事实上,晋商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对山西、大同、宣府这几处军镇的渗透已经持续了很多年,除了朝廷的军饷之外,晋商们所支持的钱粮就是这三处军镇的主要财源!若是没有晋商的暗中支持,宣府军镇的局面并不会比陕甘三边好上多少。

然而,最近半年以来,晋商们却是悄然间退出了宣府军镇,并且向宣府军镇介绍了一家背景极为神秘的“聚宝商行”,这家商行不仅是背景神秘,财力也十分丰厚,对宣府军的支持力度也更大,很快就成为了宣府军的财神爷。

“聚宝商行”的大掌柜名叫赵安,年纪比赵子城略大一些,但相貌却要老成许多,看上去反倒是四五十岁的样子,性格看似和善,实则精明,任谁也不敢小觑。

而这天晚上,宣府军镇之所以热闹非凡,正是因为赵安来了!

……

恩,第一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