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七百零八章.成婚(下)

摄政大明 第七百零八章.成婚(下)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穿着一身盛装,赵俊臣骑马来到了崔宅外面,表情则是若有所思。

赵俊臣胯下之马看似高大,但实际上只是一匹性格温顺的母马,方茹也知道赵俊臣不善骑术,所以就专门挑选了一匹容易驾驭的样子货。

但就是这么一匹性格温顺的母马,赵俊臣也不容易驾驭,若不是一直有人拽着马辔,说不定半路上就要失控。

这件事也给赵俊臣提了一个醒,自己应该抽时间练一练骑术了。

毕竟,赵俊臣很快就要前往陕甘,那里即将要成为战场,可谓是危机四伏,若是不通骑术的话,一旦遇到了危险就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了。

对赵俊臣而言,在战场上捞取一些好处固然是十分必要,但保命才是他首先考虑的事情。

心中下了决定之后,赵俊臣也就回过神来,不再是胡思乱想,抬头向着崔宅看去。

如今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自己的婚事,而崔俞等人已经在宅门外恭候他多时了。

*

崔宅之中,同样有几位礼部官员负责礼仪流程的事情,但赵俊臣直接忽视了他们,完全没有让他们插手的意思。

没有了礼部官员的指手画脚,也就省去了许多没必要的繁文缛节,一切只是按照寻常的礼仪流程,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许多,虽然还有许多规矩讲究,但依然是让赵俊臣轻松了许多。

另一方面,崔俞也是主动配合、一切从简,仅仅是用了小半个时辰,“迎亲”环节就结束了。

最终,在楚嘉怡的搀扶下,披着红盖头的崔倩雪进入了赵府的八抬大轿,然后在赵俊臣的带领下,迎亲队伍向着赵府返回,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仅仅是乐队就有三十余人,赵俊臣作为新郎官更是前拥后簇,颇是声势浩大,引起了无数人的侧目。

某些礼部官员不希望赵俊臣亲自出面迎亲,也确实是心有顾虑,毕竟赵俊臣在民间的名声较差,若是任由赵俊臣大张旗鼓的招摇过市,说不定就会有百姓冲撞、引发乱子,到时候赵俊臣的婚礼也会变成一场笑谈。

对于这般情况,赵俊臣也是不敢怠慢,迎亲的往返路上一直是小心翼翼,并且还安排了顺天府的衙役们维持秩序,所幸一路上并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虽然百姓们纷纷是围在道路两旁看热闹,但也仅仅只是看热闹而已,并没有出格的举动。

见到这一幕,赵俊臣却是想起了一年前,当时他赈济了潞安府的灾情之后返回京城,而京城百姓们见到了赵俊臣的车马队伍之后,所有人都是神情惊慌、如鸟兽散,那一幕足以证明赵俊臣当时的民间声誉究竟有多么狼藉。

但这一年来,赵俊臣不仅是再也没有做过任何直接伤害百姓的事情,还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扭转声誉,总算是渐渐有了成效,只看到百姓们好奇围观的样子,与当初的惊惧模样截然不同,就知道赵俊臣的苦心没有白废。

想到这里,赵俊臣心中一动,却是转头扬声说道:“许庆彦!”

听到赵俊臣的呼唤,许庆彦连忙是小跑到赵俊臣的马旁,问道:“少爷,什么事?”

赵俊臣吩咐道:“今年是我的成婚大喜,也应该让百姓们同喜同乐,你去寻一处宽敞地方,将京城里的名厨尽数雇来,摆上百八十桌流水席,全都要好酒好菜,一律免费招待百姓!”

听到赵俊臣的吩咐,许庆彦不由一惊。

这样的流水席,自然是大手笔,但也好耗费不少银子。

于是,许庆彦犹豫道:“少爷,这动静太大了吧?”

赵俊臣哈哈一笑,然后降低了声音说道:“动静越大越好,我今天乃是奉旨成婚,动静再大也没人敢说什么,表现得挥金如土、志得意满一些,说不定陛下他反倒是会开心,还能让百姓们念一句好,也算是两全其美了!”

许庆彦终究是舍不得银子,尤其是赵府如今的开销实在是太大了,但既然是赵俊臣的决定,他终究还是勉为其难的点头道:“那我这就去办!”

*

崔宅与赵府相隔不远,皆是位于城西,仅仅是说话间的功夫,赵府已经是遥遥在望了。

到了赵俊臣如今的官场地位,今天这场婚事也就不再是那么简单,乃是赵俊臣与各大派系拉近关系、经营人脉的重要时机,绝不能有任何疏忽。

这一天,赵俊臣既要扮演新郎的角色,参与到婚礼流程之中,又要扮演赵府主人的角色,招待来往宾客,难免是有些顾此失彼、手忙脚乱。

此时的赵府,已经是热闹非常、宾客云集,赵俊臣回到赵府之后,也不敢有任何耽搁,先是热情回应了众位宾客的恭贺,又让轿夫抬着崔倩雪的轿子进入了赵府正门,并且派人把崔倩雪送入婚房之中等待,这一切全部忙完之后,赵俊臣就站在赵府前庭,担负起了迎接宾客的任务。

提前来到赵府的宾客,大都是赵俊臣的亲近朋党,以及一些不太重要的边缘人物,那些最重要的宾客往往是最后出现,也需要赵俊臣亲自接待!

这些地位尊贵的宾客们也是有趣,就好似是一直躲在暗处专门等着赵俊臣回府一般,当赵俊臣亲自迎接宾客之后,他们就一个个的陆续出现了。

很快的,兵部尚书王寿亲自来到赵府恭贺赵俊臣的新婚大喜,并且送来了整整两大箱子贺礼,内中的各式礼品足足价值数千两银子,赵俊臣与王寿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刚刚把王寿迎入赵府之后,就见到礼部尚书林维的轿子停到了赵府门前,同样是送来了整整两大箱子贺礼,当赵俊臣好不容易将林维迎入府中,刑部尚书张伯崇与吏部尚书宋启文又联袂到了……

可以说,这一天的赵府,近乎是聚集了庙堂中枢的所有重要官员,除了那些与赵俊臣水火不容的清流官员之外,京城里五品以上的实权人物近乎是全部到场了,就算是周尚景、沈常茂、程远道这几位内阁阁老,虽然是没有亲自出面贺喜,但也派来了使者、送来了贵重贺礼。

宾客云集之下,在连绵不断的丝竹声与鞭炮声中,赵俊臣迎来送往之际,固然是忙碌不堪,就连赵府负责唱诺的门子,这一天也是喊哑了嗓子!

“内阁辅臣李阁老到~”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佑伦王大人到~”

“少傅张诚大人携子张谦公子到~”

“‘联合船行’大掌柜林云璞、二掌柜白明宇、三掌柜戴逢福到~”

“南直隶巡抚黄大人之孙黄程文公子到~”

“太常寺卿戴大人到~”

门子每一声高声唱诺,就代表着一位重量级的宾客抵达赵府。

最终,随着新任阁老梁辅臣抵达赵府之后,赵府的气氛更是达到了**。

再加上提前赶到赵府的阁老左兰山,以及另一位阁老李和,赵俊臣的婚事先后迎来了三位内阁阁老亲自恭贺,却也是一件官场奇谈,足以表明赵俊臣如今的影响力究竟有多么强大。

梁辅臣几乎是最后到达赵府的重量级宾客,所以迎接了梁辅臣之后,赵俊臣也就不再是亲自迎客了,而是与梁辅臣并肩向着府内走去。

迈步前行之际,周围的宾客们纷纷是向赵俊臣发言恭贺,而赵俊臣也是一副亲切随和的模样,不住的微笑拱手回礼。

与此同时,赵俊臣又向梁辅臣说道:“梁前辈,晚辈今日的婚事,实在是有些尴尬,因为晚辈在京城里就连一个可靠的家族长辈都没有,偏偏自己的地位又有些高了,也不能随便找人主婚……如今梁前辈亲自来到赵府做客,晚辈也只好指望您了!以梁前辈的资历声望,若可以担任晚辈婚事的主婚人,自然是绰绰有余了,不仅是解了晚辈的燃眉之急,更还是晚辈的荣耀,却不知梁前辈意下如何?”

听到赵俊臣的请求之后,梁辅臣沉吟了片刻,然后点头道:“我并没有事先准备,恐怕是不能办好,但若是赵大人没有其他人选的话,那么我临时客串一下,倒也是不无大碍。”

见到梁辅臣答应之后,赵俊臣心中大喜,连忙道:“既然如此,一切就拜托梁前辈了!”

对于赵俊臣而言,梁辅臣一旦是担任了赵俊臣的主婚人,不仅是拉近了两人的关系,并且百官们通过这件事,也会错估赵俊臣与梁辅臣的关系,将他们二人视为一体看待,这无疑会为赵俊臣带来许多的额外好处。

而就在赵俊臣准备宣告这个消息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一声呼喝。

“圣旨到!户部尚书赵俊臣接旨!”

听到这声呼喝,赵府里的众人纷纷一惊,皆是向着赵府门口看去,却见到德庆皇帝的随身太监张德手捧圣旨迈步进入了赵府之中,张德的身后还跟着一队小太监,皆是捧着不少东西。

显然,德庆皇帝的贺礼来了。

于是,赵府的丝竹与鞭炮陆续停下,宾客们也纷纷停止了喧闹,赵府很快就安静了下来,赵俊臣则是快步来到张德的面前行礼接旨。

只见张德展开圣旨,扬声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家施仁,养民为首,钱粮不可缺,户部尚书赵俊臣多年来操持国库,功勋卓著,宣德明恩,守节乘谊,以安社稷,朕甚嘉之,特加授资德大夫、加勋正治上卿,并赐朕之手书御匾一块、玉璧十对、明珠百颗……

大臣有奉公之典,藉内德以交修,朝廷有疏爵之恩视夫皆而并贵,懿范弥彰崇嘉永,另封户部尚书赵俊臣之妻赵崔氏为正二品诰命夫人,赏玉镯两副、金器十件;加封崔氏之父、翰林院侍讲崔俞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钦此!”

听到圣旨的内容之后,在场的所有人皆是纷纷动容。

德庆皇帝的赏赐,要比想象中更加惊人!

加封崔倩雪为正二品诰命夫人也就罢了,赵俊臣乃是正二品的户部尚书,这般封赏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同时还加封崔倩雪的父亲崔俞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就有一种鸡犬升天的意思了。

此外,德庆皇帝为赵俊臣加授资德大夫、加勋为正治上卿,同样是了不得的荣耀。

资德大夫乃是明朝的正二品的加授散官,散官分为初授、升授、加授三个层级,品阶与正职相同,比如赵俊臣成为了户部尚书之后,也就同时成为了正二品的初授散官资善大夫——这是正二品散官的最低一级——却唯有立下了卓越功绩之后,才可以升授资政大夫,若是连年功勋卓著、并且是资历深厚、声誉极高,还得到了百官之认同,才会加授为资德大夫。

如今,德庆皇帝跳过了资政大夫,直接加授赵俊臣为资德大夫,不仅是肯定了赵俊臣近年以来的功绩,更是一种极大的荣耀。

要知道,如今的六部尚书,唯有赵俊臣得到了加授资德大夫的殊荣,除了赵俊臣之外,即使是吏部尚书宋启文也只是升授资政大夫罢了,这就意味着赵俊臣已是成为了六部尚书第一人。

至于正治上卿,乃是文官勋位,同样是难以获得,每一位拥有文官勋位的大臣,就必然是圣眷深重之辈。

然而,相对于众位宾客的惊羡,赵俊臣的心中却是有些不以为然,并没有太多的惊喜。

怎么说呢,德庆皇帝的这次赏赐,依然是秉承了他的一贯风格,用四个字来总结就是“华而不实”,不论散官还是勋位,都不能为赵俊臣带来实际的利益与权势,只是看着荣耀罢了。

不过,在表面上,赵俊臣则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叩首道:“臣领旨谢恩!”

当赵俊臣伸手接过圣旨之后,张德则是笑道:“赵大人,快来看看陛下赐给你的御匾吧!”

说完,两名小太监抬着一面红布遮掩的匾额来到了赵俊臣的面前。

赵俊臣伸手掀开了红布之后,却见到匾额上刻着两个金色大字。

“宝臣”!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