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七百二十九章.最坏与最好

摄政大明 第七百二十九章.最坏与最好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鲍文杰也顿时是停下了喝骂与斥责,双眼紧紧盯着李勋,表情略有些紧张。

鲍文杰还记得赵俊臣离京之际所讲的那一番话——如今正是西北局势内忧外患之际,一动不如一静,短时间内也找不到官员们的替代人选,所以西北诸省的案件若是牵连太广的话,那么赵俊臣就只能是法不责众、仅惩首恶了。

当然,那时候赵俊臣与鲍文杰都以为西北数省只是发生了贪污案而已,却是直到现在才发现事情远远要比想象中更加可怕、也更加复杂。

所以,鲍文杰非常希望这件事情只涉及到少部分高层官员,否则以赵俊臣的思路,绝大部分的犯案官员都会成为漏网之鱼,这是鲍文杰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此外,若是西北诸省绝大部分官员都涉及了这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一旦暴露出去,就必然会极大的损害朝廷的声望信誉,百姓们将会彻底失去对朝廷官员的信任,这种打击是大明朝绝对不能接受的。

在鲍文杰的注视下,李勋则是有些犹豫。

李勋的心中正在快速的考虑利弊,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实话实说。

身为官场的老人,李勋自然也明白法不责众的道理,所以他若是把参与此事的同党们纷纷供认出来,那么赵俊臣很可能就会投鼠忌器,不敢随意的出手严惩。但这样一来,赵俊臣很可能就会选择“杀鸡儆猴”的手段,而李勋本人就会是最合适的那只“鸡”。

另一方面,李勋若是把这件事情全部由自己一个人承担下来,那么李勋本人就再无侥幸逃罪的可能,但李勋的同党们脱罪之后,就会感念李勋为他们顶罪的恩义,今后很可能就会出手照拂李勋的族人后代。

两种选择,各有利弊,李勋自然是要认真考虑一二。

于是,不论是开口为自己辩解的李勋,还是义愤填膺大声怒骂的鲍文杰,一时间全部安静了下来,大堂之内也就陷入了沉静之中。

见到李勋与鲍文杰的表现,赵俊臣自然是猜到了他们的心思变化。

所以,赵俊臣缓缓开口说道:“李巡抚,你要搞明白两件事情……第一,如今我已经封锁了巡抚衙门,你根本没有与同党们串供的机会,若是你这个时候依然是想要隐瞒实情,就很快会被揭穿,只会让你罪加一等,甚至是祸及子孙后代!第二,如今你们的计划尚未开始,还没有向蒙古人求和,也还没有把朝廷的赈灾粮草与逃荒灾民送给蒙古人,所以你的罪行究竟有多大,应该如何惩处,有没有机会戴罪立功……甚至是这件事究竟要不要向朝廷禀报,全是由本钦差一人决定,所以你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考虑自己究竟要不要庇护同党,而是应该考虑自己如何取得本钦差的宽恕!”

听到赵俊臣的这番说法,鲍文杰与李勋皆是愣住了。

难不成,李勋犯了这样的大罪,还依然还有脱罪的机会?

鲍文杰当场就想要质问赵俊臣,却是被赵俊臣用眼神制止了。

另一边,李勋见赵俊臣的语气松动,又想到赵俊臣本身也是一个不折手段的贪官奸臣,觉得事情似乎还有转机,不由是心中大喜,原本已经是绝望的心情顿时是活泛了起来。

然后,李勋也就不再考虑同党了,马上将自己所知的情况全部说了出来,看向赵俊臣的眼神也多了许多讨好之意:“老夫不敢隐瞒钦差大人,这个计划乃是三边总督王铮、陕西巡抚章晟德、甘肃巡抚吴敏、以及老夫四个人共同主持,在山西境内,左右布政使严成、许松鹤,提刑按察使吴尊祖、都指挥使张大成、以及太原知府王安、以及本地实力最雄厚的几位晋商皆有参与,山西镇总兵牛禄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也知情……这是山西境内的情况,但陕甘那边的具体情况如何,老夫就不知道了,只是依照老夫的猜想,陕甘的三司长官必然也是同样知情的,否则这个计划绝不能顺利展开,但也不可能有太多人知晓消息,否则就会有泄露的危险,绝大部分州府官员应该只是听命行事。”

因为心中有了指望的缘故,李勋却是没有任何隐瞒,将自己的同党们全部出卖了。

赵俊臣轻轻点头,表情若有所思,然后又问道:“对了,还有一件事情,陕甘总督王振身边那位提出了这个计划的幕僚究竟是姓甚名谁?什么来历?”

李勋依然是知无不答,说道:“那个人名叫汪恭,乃是陕甘境内大商人汪明的亲弟,似乎是王铮大人就任了陕甘总督之后才投入了王铮大人的门下,但很快就得到了王铮大人的信任,如今王铮大人对他可谓是言听计从,尤其是王铮大人重病之后,这个汪恭就一直代替王铮大人处理陕甘公务,甚至还有人说这个汪恭才是真正的陕甘总督……”

说完,李勋眼巴巴的看着赵俊臣,隐含的态度非常明显——自己这般配合赵俊臣、认罪态度又是这样的良好,所以希望赵俊臣依照承诺,给自己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赵俊臣沉思片刻之后,转头看了一眼欲言又止的鲍文杰。

接着,赵俊臣向旁边的锦衣卫说道:“将李巡抚带到侧室等待一会,本钦差与鲍大人有话要说。”

听到赵俊臣的吩咐之后,锦衣卫马上就将李勋带走了。

而李勋离开大堂的时候,眼中则是闪过了一丝喜色,赵俊臣依旧称呼他为“李巡抚”,这就意味着事情当真是有了转机!

*

等到李勋离开之后,鲍文杰再也按耐不住,急声问道:“赵大人,你刚才那一番话究竟是真是假?你该不会真要放过李勋、让他戴罪立功吧?李勋仅仅是为了自己可以平安无事的告老还乡,就意欲牺牲十万灾民的性命,这般恶行,哪怕是千刀万剐也不为过,怎么可以轻易放过?……还有,赵大人你当初说过,西北数省的案子若是牵连不广的话,就要严惩所有犯案的官员,如今这件案子仅仅是涉及了西北数省的高层督抚与三司长官,正是应该严惩不贷,赵大人你该不会想要食言吧?”

听到鲍文杰连珠炮一般的逼问,赵俊臣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说道:“鲍大人,稍安勿躁,听我慢慢讲来。”

见鲍文杰用怀疑的眼光看着自己,赵俊臣轻轻一叹,说道:“首先,我与你一样厌恶西北诸省的这些督抚,他们不仅是自私恶毒,并且还目光短浅,就算是千刀万剐、五马分尸也不过分!事实上,我现在就想要让人把张勋拖出去斩了!此外,我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他们的这个计划,我将会如数禀报于陛下与朝廷,让陛下与朝廷来决定他们的惩处!……但是,在现在这般情况下,我依然要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听到赵俊臣前面的那一番话,鲍文杰还是连连点头,认为赵俊臣与自己的想法完全相同,但听到赵俊臣最后一句话之后,鲍文杰却是面色一变。

赵俊臣依然是伸手止住了鲍文杰的质问,只是继续说道:“鲍大人,此一时彼一时也,我当初认为西北诸省的案子乃是寻常的贪污案,所以才会说案子牵连不广的话就要严惩所有得犯案贪官,百姓们习惯了官员贪污,见到朝廷惩戒贪官之后只会拍手称快,但如今的事情并不是简单的贪污案,而是地方的督抚们畏惧蒙古人的强大,就联合起来打算牺牲十万灾民求和,鲍大人你应该知道这件事究竟有多么严重,一旦是传扬了出去,就必然是军心动摇、民心涣散!如今正是内忧外患之际,这种情况绝不能出现,所以这件事情就必须要隐瞒下去,但隐瞒了这件事情之后,我也就失去了惩处这些地方督抚的理由了!”

顿了顿后,赵俊臣继续说道:“此外,鲍大人你认为这件事情牵连不广,但在我看来已经是牵连甚广了!山西与陕甘的巡抚、总督、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以及一部分军镇总兵与州府官员、还有许多势力盘根错节的晋商,纷纷是参与了此事!我若是尽数惩处了他们,整个西北官场的高层就会一扫而空,到时候必然又是一番混乱,但如今的西北局势已经是经不起任何混乱了……

当然,我也可以只惩处少数的领头之人,并且放过了大部分的涉案官员,但这件事情实在是太严重了,漏网之鱼们就算是暂时逃脱了罪责,但依旧会担心朝廷秋后算账,如此一来他们还如何能够用心的维持西北局势?就拿山西举例,我若是只惩处了山西巡抚李勋一人,却放过了左右布政使严成、许松鹤,提刑按察使吴尊祖、都指挥使张大成他们,那么等咱们离开了山西前往陕甘之后,这几个人说不定就要畏罪潜逃了,到了那个时候,山西官场更是要混乱不堪,又要如何抵御蒙古人?如何赈济灾民?”

说到这里,赵俊臣再次叹息一声,说道:“与这些方法相比,还不如暂时稳定住他们,给他们一个指望,让他们戴罪立功,如此一来他们就必然会积极主动的办事,不论是边防还是赈灾,都会更加顺利一些……自古以来,上位者都喜欢用那些有把柄的官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了,有把柄的官员为了消除自己的把柄、证明自己的价值,往往会比那些清白官员更加主动、更加努力、也更加听话!这是最坏的办法,但也是最好的办法!”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鲍文杰依旧是有些不服,但一时间也找不到理由反驳,表情满是激愤。

见到鲍文杰这般模样,赵俊臣就知道,不能再把鲍文杰留在自己身边了,是时候把鲍文杰打发回京城了。

……

恩,第一更。

第二更依然会比较晚。

最近状态实在不好,大家见谅。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