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九百二十九章.梁辅臣的到来

摄政大明 第九百二十九章.梁辅臣的到来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赵俊臣这般急匆匆的解散战兵新军,正是因为梁辅臣即将要赶到花马池营的缘故。

所以,将士们收到了他们的晋升安排之后,庆祝时间只有短短一天。

到了第二天一早,将士们就再次收到了赵俊臣的命令,催促他们尽快离开花马池营,赶往各自驻地任职。

将士们不敢违背赵俊臣的命令,虽然是心中不舍袍泽,也是意犹未尽,但依然是依照命令行事。

最终,晋升成为中下层武官的将士们纷纷是赶往各自驻地任职,一部分未能晋升的将士们也变成了他们的心腹亲兵,跟随他们一同离开了花马池营,剩下的将士们则是汇聚在刘蛮牛的率领下,皆是摇身一变、改头换面,成为了固原总兵方振山的私兵。

这几日以来,赵俊臣可谓是频频下令,不断调换着陕甘各地的武官与驻军,大量武官换了职位,无数边军换了驻地,西北边防体系被搅成了一团乱麻。

赵俊臣的这般做法,一方面是为了布局下一步朝廷出兵收复河套的计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掩盖战兵新军将士们的去向与现状。

就在赵俊臣返回花马池营的第四天,战兵新军的营地再也不复热闹,这支曾经在战场上屡创传奇的骁勇之师,已是彻底不复存在。

也就在这一天的下午申时,赵俊臣收到了消息,称是梁辅臣已经进入了花马池营的驻地范围。

*

收到消息之后,赵俊臣自然是不敢怠慢。

梁辅臣不论是全权钦差的身份,还是他的威望与谋略,都足以让赵俊臣心中重视。

所以,赵俊臣很快就把梁辅臣即将要抵达花马池营的消息公告全军,并且是率领花马池营的全体文武官员出营十里相迎。

赵俊臣与众位文武官员出营十里之后,刚是摆好了队列,就远远见到了梁辅臣的马车出现,而负责驾驶马车的车夫,却正是许久未见的许庆彦。

赵俊臣连忙是迎了上去,向着许庆彦轻轻点头示意之后,就躬身行礼道:“晚辈赵俊臣,恭迎梁阁老!”

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他身后的众位官员纷纷是下跪行礼,齐声道:“下官等人恭迎钦差大人!”

梁辅臣如今乃是全权钦差的身份,代表着德庆皇帝亲临,但赵俊臣同样是赈灾钦差的身份,也代表着德庆皇帝亲临,所以赵俊臣并不会向梁辅臣叩首行礼,只是轻轻躬身,以“晚辈”自称。

众人恭迎之下,马车车厢的帘子被人掀开,梁辅臣终于是出现在众人面前。

因为被“马匪”囚禁多日的缘故,梁辅臣的面色有些病态苍白,身体也有些消瘦乏力。

赵俊臣见到梁辅臣这般模样之后,连忙迈步向前搀扶着梁辅臣下了马车。

“多谢赵大人了!你这次全歼蒙古联军的赫赫战功,老夫已经听说了,你干的很好,即使是把老夫换到你的位置上,只怕也不如你!老夫却是没想到赵大人你除了一身理财之术以外,竟还有行军打仗的本领……只可惜老夫因为一场意外耽搁了行程,未能协助赵大人完成这场丰功伟绩!”

下了马车之后,梁辅臣轻轻拍了拍赵俊臣的肩膀,满脸欣慰的说道。

梁辅臣心中怀疑赵俊臣就是自己遭遇马匪绑架的幕后主谋,但他尚未寻到证据,如今又是赵俊臣风头正盛之际,所以他并不会与赵俊臣轻易撕破脸皮。

但在说话之际,梁辅臣的眼神却是异常锐利,紧紧盯着赵俊臣的面庞,不放过赵俊臣一丝一毫的表情变化,就好似要看穿赵俊臣的内心深处!

在梁辅臣的面前,赵俊臣依旧是一副低调谦逊的模样,就好似完全没有察觉到梁辅臣的试探之意,只是笑着答道:“梁阁老实在是过誉了,晚辈哪里有什么行军打仗的本领!自从接手了陕甘军政之后,晚辈就一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觉得自己无法身担重任,也是日夜盼望着梁阁老的到来……

没想到也是机缘巧合,因为蒙古人的傲慢自大、贪功冒进,竟是收获了一场泼天大功,但回想起这几场战事的惊险过程,就只觉得心中侥幸,若是重头再来一次,晚辈也未必还会有今日的成绩,一切都只是运气罢了!”

顿了顿后,赵俊臣又说道:“梁阁老也不必灰心,您虽然是没有赶上前几场战事,但陕甘三边的目前局势,今后依然是大有可为!”

梁辅臣并不知道赵俊臣接下来还有收复河套的计划,以为赵俊臣的这般说法只是宽慰自己,所以就没有更多表示,只是从袖子里抽出一份明黄色的圣旨卷轴,肃容道:“赵俊臣接旨!”

见到梁辅臣拿出圣旨,赵俊臣连忙是后退几步,与众位文武官员一同下跪接旨。

梁辅臣展开圣旨,缓缓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任命东阁大学士、少保梁辅臣,为陕甘全权钦差正使,主掌陕甘境内一切军政事宜,统帅各地边军抵御蒙鞑!户部尚书赵俊臣免去赈灾钦差之职务,改为全权钦差副使,在陕甘境内依然是以赈济灾民为主,并协助梁辅臣处理军政诸事,钦此!”

宣读圣旨之际,梁辅臣的表情有些尴尬。

这份圣旨,乃是他离京之际德庆皇帝交给他的,那时候明军与蒙古人尚未交战,梁辅臣的主要职责也是统帅各地边军抵抗蒙古联军的入侵。

但因为梁辅臣遭遇了“马匪”绑架的缘故,却是耽搁了时机,并没有赶上战事,如今早已是时过境迁,蒙古联军的入侵不仅是已然结束,更还被赵俊臣全歼于渭水南岸,这份圣旨的内容也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可惜,梁辅臣亲手领了圣旨,所以他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硬着头皮读完。

赵俊臣早已经知晓了这份圣旨的内容,却是面色不变,只是高声道:“臣赵俊臣领旨!”

再次行礼之后,赵俊臣站起身来,表情间满是轻松之色,笑道:“如今有了梁阁老亲自出面主掌陕甘军阵,晚辈的肩头重担也终于是可以卸下来了,当真是一身轻松!”

说完,赵俊臣转身向着众位文武官员吩咐道:“圣旨的内容,诸位大人也都听到了,陕甘三边的所有军政事宜,今后皆是要以梁阁老为主,尔等依然要用心办事,绝不可心生懈怠!”

听到赵俊臣的训示之后,众位文武官员齐声说道:“下官等人必当是用心效力,绝不敢让钦差大人与钦差副使大人失望!”

听到众位文武官员的表示,梁辅臣忍不住眉头一皱。

在这份圣旨之中,已经明确表示了梁辅臣乃是全权钦差正使,主掌陕甘三边的一切军政事务,而赵俊臣只是钦差副使,只是梁辅臣的协助者,主要还是负责赈灾事宜,两人的权柄可谓是天差地远,但众位文武官员听到这份圣旨之后,却依然是把梁辅臣与赵俊臣二人并列在一起,这显然是因为赵俊臣的威望已经远远超乎了梁辅臣的想象,梁辅臣即使是拥有全权钦差的身份,只怕也未必能压下赵俊臣的风头。

但梁辅臣并没有表露更多情绪,只是点头说道:“老夫因为一场意外耽搁了行程,这份圣旨的内容显然是有些不合时宜了,但陛下的旨意不能违背,老夫今后就要负责陕甘境内的所有军政事务,还望诸位大人能够同心协力,与老夫携手同行!”

说完,梁辅臣又转头向赵俊臣说道:“陕甘三边的战事,如今已是尘埃落定,京城中枢那边应该很快就会传来新的旨意,你我二人也会有新的任命,但在收到新的圣旨之前,还望赵大人可以尽力协助老夫。”

梁辅臣对待赵俊臣的态度依然是异常客气,不见有丝毫敌意,就好似赵俊臣是他最为欣赏的晚辈,也给予了赵俊臣足够的尊重。

但越是如此,赵俊臣就越是不敢怠慢。

梁辅臣乃是庙堂里的绝顶人物,他的心机手段也是非常高明,远非陕甘境内的地方官员可比,赵俊臣也知道梁辅臣如今正在怀疑自己,谁也不知道梁辅臣今后会使出什么手段。

所以,赵俊臣连忙说道:“还请梁阁老放心,晚辈今后必将是全力协助于您,绝不敢有任何怠慢!”

梁辅臣点头道:“既然如此,咱们就尽快返回花马池营吧,老夫需要尽快了解到这段时间以来的战事经过,以及陕甘三边的目前状况。”

赵俊臣点头答应之后,就命令众位文武官员伴随梁辅臣返回花马池营。

然后,赵俊臣再次伸手搀扶着梁辅臣登上了马车,趁机在梁辅臣耳边低声说道:“还请梁阁老放心就是,您这次遭遇马匪绑架的事情,没有几人知道消息,陕甘境内的文武官员们绝不敢小觑于您。”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梁辅臣依旧是不动神色,只是轻轻点头道:“赵大人实在是有心了,这一次若不是你派出人手搭救老夫,老夫如今也不知道是何下场!老夫向来是恩怨分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今后必将会有所回报!”

说完,梁辅臣就进入了马车车厢之中。

赵俊臣的眼睛微眯,嘴角闪过了一丝笑意。

梁辅臣的所谓“回报”,究竟是指“有恩报恩”?还是指“有仇报仇”?

*

很快的,在众位文武官员的拥簇之下,梁辅臣进入了花马池营,来到了三边总督府。

继王铮与赵俊臣之后,梁辅臣也就成为了三边总督府的新一任主人。

事实上,收到了梁辅臣即将抵达花马池营的消息之后,赵俊臣就已经提前让出了自己的房间,把总督府的正厅、大书房、以及环境最好的卧室全部转给了梁辅臣。

赵俊臣今后依然会留在总督府内办公与居住,但只是重新寻了几间很不起眼的房间。

与赵俊臣一样,梁辅臣的作风也是雷厉风行,他只是稍稍休整了片刻,就召集了所有文武官员前往总督府正堂议事,完全没有顾忌自己的身体疲惫。

等到所有文武官员尽数到齐之后,梁辅臣就向众人询问了陕甘三边的现状,以及几场战事的详细经过。

面对梁辅臣的询问,所有官员皆是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详尽回答。

问答之际,当梁辅臣得知了戚斌战死的消息之后,却是满脸的震惊与不可思议,更还有些无法抑止的伤感与悲痛。

“戚斌他……竟是战死了?”

戚斌乃是梁辅臣一手提拔而来,可谓是梁辅臣心腹中的心腹,一向是能力出众、忠心耿耿,梁辅臣待他就如自己的子侄一般。

如今,突然间听到了戚斌战死的消息,对于梁辅臣而言自然是打击极大。

更何况,梁辅臣为了调查自己被马匪绑架的真相,已经把自己的多位心腹都留在了陕西与山西的交界处,这是因为梁辅臣认为自己在花马池营内还有戚斌作为帮手,但如今随着戚斌的战死,梁辅臣在花马池营就有些势单力薄了。

见到梁辅臣的这般模样,赵俊臣也有些心中不忍,就好似鳄鱼会流眼泪一般,同样是面现伤感,说道:“我也一向是对戚斌期望甚重,收到了他英年早逝的消息之后,同样是伤怀了许久,但人死不能复生,还望梁阁老节哀顺变!”

梁辅臣闭着眼睛沉默许久之后,终于是缓缓说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戚斌这个孩子,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为了朝廷百姓而战死沙场,他曾对老夫说过,相较于老死在病榻上,他更愿意杀尽敌寇之后死在战场上……如今他固然是战死于沙场,只可惜时间太早了,他只不过是二十六岁而已,还没有建立足够功绩,也没有尽数展现才华,竟然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战死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说完,梁辅臣拿出一张手帕擦了擦眼角的湿润,转头向赵俊臣问道:“戚斌所训练的那支新军,如今又是什么情况?”

显然,得知了戚斌战死的消息之后,梁辅臣马上就打起了“卫**”的主意。

梁辅臣深知这支军队的训练有素、潜力巨大,自然是不愿意让这支军队落到别人手中。

梁辅臣认为,自己主掌花马池营期间,若是得到了这支军队的鼎力支持,许多事情都会容易得多。

赵俊臣也能猜出梁辅臣的心思,马上就答道:“为了继承戚斌的遗志,这支军队已经被我改名为‘卫**’,暂时是由毛家栋毛百户负责统帅,但军中的中下层武官们依然是戚斌亲手提拔的那批人,目前也同样是驻扎在花马池营内。”

梁辅臣轻轻点头,说道:“卫**,这是一个好名字……但毛百户毕竟是锦衣卫的身份,由他统帅这支军队,只怕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更何况他迟早都会返回京城……

这样吧,等到这场会议结束之后,老夫将会召见卫**的所有中层武官,亲自考察他们的心性与本领,从这些武官之中挑选一人担任卫**的主将!相较于寻常边军,这支军队的训练方式与作战手段皆是截然不同,最好还是从内部选拔一人担任主将最为合适!”

赵俊臣笑着点头,说道:“梁阁老您是全权钦差大臣,卫**的班底也是梁阁老您当初亲手组建而成,一切自然是任凭梁阁老做主。”

见到赵俊臣这般支持自己的决定,梁辅臣不由是满意点头。

但赵俊臣却是知道,自己安排于卫**之中的那枚棋子——也就是赵家子弟“李贺”——很快就会迎来表现机会!

梁辅臣并不知道自己期望甚重的卫**早就被赵俊臣暗中渗透了,他只是说完了卫**的事情之后,又转头向老将何漳说道:“戚斌之战死,当真是让老夫痛彻心扉,但幸好是何老将军的表现也是丝毫不差,屡次的身担重任、力挽狂澜,不愧是陕甘三边的第一名将!”

戚斌战死之后,梁辅臣即使是从“卫**”内部重新挑选一人担任主将,新任主将的资历威望也是不足,无法为梁辅臣提供足够的支持。

所以,梁辅臣很快就把目标转向了何漳,期望何漳能够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按照梁辅臣的想法,何漳的性格向来耿直,乃是出了名的忠心奋勇之辈,对自己也一向是尊重有加,梁辅臣认为自己只要是主动招纳,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何漳的投效。

然而,梁辅臣依然是失望了。

听到梁辅臣的嘉奖之后,何漳顿时是站起身来,扬声说道:“卑职不敢居功,若非是钦差副使赵大人的运筹帷幄、居中指挥,卑职绝不可能会有今日之军功!”

这些日子以来,何漳的帐下幕僚傅平生一心想要让何漳投靠梁辅臣,他认为赵俊臣并非明主,而梁辅臣却是“帝党”重要成员,投靠梁辅臣就相当于投靠了德庆皇帝,才是真正的坦途正路。

如今,梁辅臣亲自开口招纳何漳,但何漳却是明确表示自己一切皆是以赵俊臣为主,若是让傅平生亲眼见到了这一幕,必然是要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见到何漳的表态之后,梁辅臣眉头微微一凝,但很快就不动声色了。

接下来,梁辅臣利用开口嘉奖与询问情况的名义,陆续与众位文武官员谈话,趁机试探他们的立场与态度。

但这些文武官员在答话之际,或者是像何漳一般把自己的所有作用尽数归功于赵俊臣,又或者是表示一切都以赵俊臣为主,但不论任何人答话都不会绕开赵俊臣,更还有许多人在开口答话之前,会刻意偷眼打探赵俊臣的表情变化,生怕自己的回答会让赵俊臣不满意。

见到这般情况,梁辅臣不由是心情有些沉重,只觉得赵俊臣对陕甘三边的影响力与控制力要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

梁辅臣从前担任三边总督的时候,也算是威望高隆,但也远远无法与现在的赵俊臣相提并论。

实际上,因为赵俊臣的横空出世,梁辅臣当初留下的那些威望早已经被一扫而空了。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相较于赵俊臣的力挽狂澜、战功赫赫,梁辅臣初入陕甘境内就遭遇了马匪绑架,两人的表现可谓是天差地远,自然是让两人的威望与影响力此消彼长。

梁辅臣乃是性格坚韧之辈,他见到花马池营的情况之后,虽然也是心情沉重,但也没有任何绝望之意,只是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力气,逐步拔除掉赵俊臣的影响力。

这必然是一个见效缓慢的长期过程。

梁辅臣也不会急着出手,他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打探清楚了陕甘三边的现状之后,梁辅臣就想要及时结束了这场会议,缓缓说道:“陕甘三边的目前状况,老夫已经明白了!虽说是渭水一战全歼了蒙古联军,但战后依然有许多遗留问题,老夫认为花马池营应该尽快出手稳定陕甘各地的局面,一切皆是以稳为主……”

然而,自从梁辅臣来到花马池营之后,就一向是表现恭顺的赵俊臣,这个时候却是突然间轻轻咳嗽了一声,打断了梁辅臣的话语。

然后,赵俊臣向梁辅臣说道:“梁阁老,关于陕甘三边的未来局势发展,晚辈这里还有一些不同想法,需要与您私下密谈。”

就在梁辅臣遭遇“马匪”囚禁期间,随着陕甘战事的顺利发展,赵俊臣也就产生了更大的野望——那就是进一步收复河套。

赵俊臣不仅是把这件事详细写成奏疏上报于京城中枢,这段时间的诸般动作也皆是根据这项计划而展开的。

梁辅臣并不了解这些,所以他才会说出“以稳为主”的提议。

这般提议与赵俊臣的计划不符,自然是受到了赵俊臣的打断。.

因为朝廷中枢尚未拿出明确态度,所以赵俊臣也就没有向外公布自己想要收复河套的计划,只是想要在私下里与梁辅臣进行商议。

见到赵俊臣突然间打断自己的讲话,梁辅臣表面上并没有任何不快之色,反而是一副从善如流的态度,点头道:“赵大人这段时间主掌陕甘军政诸事,不仅是立下了赫赫战功,所有事情也都是井井有条,如今既然是有不同想法,老夫自然是愿意洗耳恭听!”

说完,梁辅臣就宣布了散会。

等到众位文武官员陆续离开之后,总督府的正堂内也就只剩下了梁辅臣与赵俊臣二人。

……

9/10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