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九百六十一章.御书房内的阴谋(一)

摄政大明 第九百六十一章.御书房内的阴谋(一)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就在赵俊臣启程离开花马池营的同时,紫禁城的御书房内,德庆皇帝也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此时,德庆皇帝面前的御案之上,摆放着好几沓又高又厚的奏疏,皆是最近三个月以来陕甘境内各级官员呈送到京城中枢的奏本。

这些奏本的来源并不相同,有些是来自于赵俊臣,有些是来自于梁辅臣,有些是来自于李如安,还有一些则是来自于陕甘境内的诸位封疆大吏。

这些人的立场不同、见识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有不同,所以他们的看法与观点,往往也是截然相反、大相径庭。

若是见识与经验稍有不足的皇帝,见到这些观点各执一词、意见相互冲突的奏疏,必然是无所适从、头昏脑涨,只觉得纷繁芜杂、扑朔迷离,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相信谁才好。

但德庆皇帝的经验与见识皆是不缺,又精擅于帝王心术,所以他轻易就可以去芜存菁、辨明真伪,这些奏本之中有哪些观点是属于客观事实、又有哪些观点是属于个人偏见,有哪些说法是属于夸大其辞、又有哪些说法是属于刻意遮掩,德庆皇帝只需一眼就能判断出大概。

最终,综合了所有奏疏的观点之后,陕甘三边这段时间以来的局势全貌,也就尽数展现于德庆皇帝的眼前。

看完了这些奏疏之后,德庆皇帝的眉头微皱,表情有些凝重。

愈是了解陕甘三边这段时间以来的局势变化,德庆皇帝对于赵俊臣就愈发是心中忌惮。

接着,德庆皇帝又从自己手边拿起了两份奏疏。

这两份奏疏,一份是赵俊臣刚刚送到京城的请功奏疏,另一份则是梁辅臣同时送到京城的密疏。

梁辅臣的这份密疏之中,只是详细向德庆皇帝解释了花马池营的目前局势、以及收复河套的进度安排,并没有透漏自己被马匪绑架的事情,这一方面是因为梁辅臣准备这份密疏的时候,尚还没有确定赵俊臣就是指使马匪绑架自己的幕后元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并不光彩,即使是梁辅臣也不会主动揭露己短。

至于赵俊臣的这份请功奏疏,自然是全歼蒙古联军之后的请功名单了。

请功名单之中,总计有五十二人名列其中——赵俊臣当然是毫无争议的名列于第一位,屡立战功的何漳则是名列第二位、陕西巡抚章晟德名列第三位、禁军援兵的主帅关武元名列第四位、监军李如安名列第五位、固原总兵方振山名列第六位、禁军同知张成勋名列于第七位、西安知府吴启凡与陕西按察使周勃则是并列于第八位……

请功名单的前半部分,倒也算得上是有理有据,所列官员的军功政绩皆是不容置疑,最多也就是排位顺序有些问题。

但请功名单的后半部分,则是让人忍不住心中生疑,陕甘境内的高层文武官员大都是集中于此,赵俊臣为他们请功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根本经不起推敲!

再一次审阅了赵俊臣的请功奏疏之后,德庆皇帝不由是面现冷笑,轻声自语道:“哈!还真够完整的!陕甘境内所有三品以上官员,所有人皆是分到了军功与政绩……这算是什么?花花轿子人人抬?还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全歼了蒙古联军十万兵马,这确实是一场百年未有的赫赫战功,所以朝廷必然要封赏全体有功官员……目前的局势之下,朝廷也根本没有逐个取证查实的时间与精力。

赵俊臣显然就是算准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把这些毫无建树、投机取巧的官员也加入了请功名单之中,趁机卖出人情、营建人脉、甚至是达成某些利益交易……当真是以为朕看不明白这些门道吗?”

冷笑两声之后,德庆皇帝就不再关注这份请功名单的后半部分了。

历年以来,陕甘三边的火筛入寇结束之后,总是有大批大批的文武官员谎报军功政绩,骗取朝廷的封赏与嘉奖,德庆皇帝对于这种现象早已是见惯不怪了。

事实上,朝廷中枢的衮衮诸公皆是人精,对于地方官员历年来谎报军功政绩的事情,并非是毫不知情,但他们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非是特别显赫的重要战绩,否则也不会刻意派人查实真伪。

这一方面是因为调查取证有些困难,另一方面也是刻意卖给地方官员一个人情,但最主要的原因,却还是为了营造一种“局势一片大好”的氛围。

若是各地捷报频频,那就说明朝廷识人有术、官员勤勉有为,这有助于提升朝廷威望,也有助于民心之安定;但若是各地官员对于蒙古人的南下劫掠皆是束手无策,只懂得向朝廷告急求援,那就说明朝廷用人无方,地方官员也皆是酒囊饭袋,这就会损害朝廷的威望,民心也会出现不稳。

相较而言,赵俊臣这一次还算是懂得分寸,把那些寸功未立、投机取巧的官员,尽数安排于请功名单的后半部分,朝廷给予他们的封赏也不会太高,只是记功一次、今后有缺优先提拔罢了,所以德庆皇帝冷笑两声之后,就不再留意了。

对于德庆皇帝而言,重点还是在于请功名单之中排位靠前的这些官员。

请功名单之中排位靠前的这些官员,皆是功绩显赫,也皆是需要朝廷重赏,有些人即使是连升三级也有可能,说不定还会影响到庙堂格局的变动,所以德庆皇帝必须要仔细分辨这些人与赵俊臣的真正关系,然后才能做出决定。

简而言之,封赏是必须要封赏的,但究竟要如何封赏他们,却是大有讲究!

德庆皇帝的目光盯在了何漳的名字上面,表情间满是沉思之态。

“根据周尚景刚刚传来的那份密疏,名列于请功名单第二位的何漳,乃是一位边疆老将,这些年来也算是战功显赫,只是他性格固执容易得罪人,所以才会迟迟不能晋升,赵俊臣主持陕甘军政之后,很快就对他委以重用、让他屡立战功,这个何漳也是知恩图报,对于赵俊臣可谓是马首是瞻,赵俊臣把他位列于请功名单第二名,显然也是把他视为心腹……这样一个人,已是脱离了掌控,就算是战功再大,也决不能让他掌控实权!

恩,推断一下时间,不出意外的话,陕甘境内各军目前已是出征河套了!何漳既然是擅长统兵作战,到时候也会再建战功……这样一来,他的功绩就足以是进入五军都督府了!五军都督府的官职皆是位高而权轻,倒是他的好去处!”

暗思之际,德庆皇帝很快就做出了决定,然后又把目光转向了请功名单第三位的陕西巡抚章晟德。

“这个陕西巡抚章晟德,朕倒是有些印象,此人的官誉不错,也一向听话,他的历任上司皆是对他评价不俗,但他从来都不会参与党派之争,一直是保持中立、和光同尘,这样一名官员应该不会死心塌地的追随赵俊臣……

梁辅臣的判断也是与朕相同,认为章晟德并没有被赵俊臣收买,任谁出现在赵俊臣的位置上,这个章晟德都会忠心办事……这样一名官员,倒是可以提拔一番,但也不能大意,暂且先把他调入京城中枢、暗中观察一段时间,然后再做决定……”

接着,德庆皇帝的目光不断往下移动,心中也是不断做出了决定。

“请功名单的第四位,乃是禁军援兵的主帅关武元,不论是梁辅臣还是王寿,皆是对她评价极高,倒也称得上是朕的嫡系,据说还是关公后人,在禁军二十六卫之中的威望极高,显然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帅才……

此人的军功也是极高,若非是他镇守阶州城期间死死拖住了蒙古联军,赵俊臣也绝无可能会有后续全歼蒙古联军的赫赫战功!按理说,这般功绩就算是位列于请功名单第二位,也不会有多少争议,但他最终只是位列于请功名单的第四位,这显然是赵俊臣刻意打压他的缘故……

恩,梁辅臣的密疏之中也有证明,说是赵俊臣与关武元之间的关系较为恶劣……这样一名将领,倒是值得朝廷重点提拔、委以重任!正好是京营大都督肖勉已经老迈,关武元倒是一个合适的接替人选!”

(注:明朝禁军分为京营与亲军都护府两部分,其中京营负责京城中枢的守备任务,而亲军都护府则是负责守卫皇宫与护驾皇帝的任务,明朝禁军二十六卫皆是受到这两个衙门的辖制。)

“关武元的名字下面,则是监军李如安,此人乃是御马监出身,颇得御马监掌印太监吴敏的看重,倒也是忠心耿耿、办事勤勉,这段时间以来屡次向朕送来密疏,详细禀报了赵俊臣的一举一动,而且天水城的民乱也是由他出手平息,在内廷之中也算是一个难得人才……吴敏曾是向朕提过,想要让李如安进入御书房办事,倒是可以答应下来……借着这件事情,也能让御马监与司礼监相互制衡……”

“李如安的名字下面,则是固原总兵方振山……赵俊臣掌权之初,此人屡次上呈密疏,弹劾赵俊臣的胡作非为、倒行逆施,但随着赵俊臣在陕甘境内的权势影响愈来愈大,他的立场也很快就发生了变化,不仅是不再弹劾赵俊臣,反而是屡次为赵俊臣说好话……这明显是墙头草的作派!

再按照梁辅臣的说法,方振山与赵俊臣的心腹何漳可谓是势如水火,也未必就是真心降服于赵俊臣,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就给他加封一个上将军的荣衔,让他暂且留在陕甘三边任职好了!陕甘三边目前正值多事之秋,也不能调走太多官员……”

“再下面,则是禁军同知张成勋……又是一个被赵俊臣所收买的武官!此人是绝不能留在禁军之中了!但他的功绩不似何漳一般耀眼,年纪也太轻,并不能安排他进入五军都督府、进而架空兵权,倒是有些麻烦……恩,暂且先把他调到南方边远之地,不论是广东、广西、又或者是福建,让他担任总兵之职,这般封赏足以服众!那些地方距离京城万里之遥,就算是让他掌握一些兵权也是无关紧要,今后再找机会慢慢整治他……”

*

德庆皇帝的眼光与手段皆是高明,不过是短短半个时辰时间,就已经构想好了所有官员的晋升安排。

但德庆皇帝毕竟已是知天命的年纪,精力不似年轻时候一般旺盛,一切皆是考虑妥善之后,不由是深感疲乏。

所以,德庆皇帝舒展了一下身体之后,就打算回后宫歇息了。

就在这个时候,大太监张德进入御书房禀报道:“陛下,七皇子殿下请求觐见。”

德庆皇帝的脸上多了一丝笑意,点头道:“老七他终于是愿意见朕了?让他进来吧!”

自从德庆皇帝心中产生了换储的念头之后,就一直在暗中考察七皇子朱和坚,也是愈发满意朱和坚的性格与心智,认为朱和坚除了进取心方面稍有不足之外,其余各方面皆是近乎完美,简直就是德庆皇帝心中下任储君的理想人选!

至于朱和坚进取心方面的不足,在德庆皇帝的眼中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更何况,“进取心”与“野心”往往是同义词,德庆皇帝认为自己如今依然是春秋鼎盛,至少还可以统治大明江山十年时间,朱和坚的进取心不足完全可以慢慢培养,但若是朱和坚的进取心太强的话,德庆皇帝反而会有些担心。

不过,德庆皇帝心目中的完美储君人选、一向是谨守孝道的朱和坚,最近这几天却是极为少见的与德庆皇帝赌气闹别扭,已经是连续三天时间没有主动觐见德庆皇帝了。

然而,见到朱和坚的赌气,德庆皇帝不仅是没有生气,反而是愈加欣赏朱和坚的秉性了。

朱和坚与德庆皇帝赌气的原因,却是与太子朱和堉有关!

事实上,就在三天之前,因为一场莫须有的“失德之罪”,太子朱和堉被德庆皇帝再次禁足于东宫了!

……

叮咚!恭喜您解锁成就“前功尽弃”!

恩,今天第一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