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九百八十七章.尾声与开始(一)

摄政大明 第九百八十七章.尾声与开始(一)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第二天,太和殿内,朝议开始之后。

随着大太监张德的一声“有事早奏,无事退朝”,时隔多日之后再次参加早朝的太子朱和堉迈步出列了。

出列之际,太子朱和堉的表情极为严肃,隐隐还有一丝决然。

昨天下午,都察院左都御史吕纯孝向他告知了詹善常与藩王们相互勾结的事情之后,朱和堉心中震怒之余,也同样是有些迟疑不定。

朱和堉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是主动出面揭发这件事情。

这一年多的时间以来,朱和堉也逐渐明白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道理,如今他好不容易才结束了禁足、重返朝堂,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是低调做人、站稳脚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不是轻易再生事端。

更何况,这件事情不仅是涉及到了那些根深蒂固的藩王势力,说不定还关系到詹善常身后的赵俊臣。

朱和堉早就想要与赵俊臣缓解关系了,而詹善常表面上则是赵俊臣的心腹,若是朱和堉出面弹劾了詹善常与藩王们相互勾结的罪行,说不定就会牵连到赵俊臣,他与赵俊臣的关系也就会继续恶化下去。

但就在朱和堉因为这层关系而感到迟疑不定的时候,赵俊臣“恰好”是派人向朱和堉送去了一份回礼。

前段时间,当赵俊臣成为了内阁辅臣、不世新成伯之后,太子朱和堉就曾向赵府送去了一份贵重贺礼,赵俊臣这个时候向东宫送去一份回礼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赵俊臣的回礼也很简单,乃是一册宋末时期的古本《周易》。

朱和堉拿到这本《周易》之后,稍稍翻看了两眼,却发现赵俊臣在这本《周易》之中,特意用朱笔勾划了其中一个句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于《周易?系辞下》。

看到这个句子之后,犹豫不决的朱和堉顿时是豁然开朗。

德庆皇帝想要废黜自己、更换储君的心思,朱和堉自然是心中清楚。

所以,他这个时候必须要设法改变自身的处境!

而想要改变自身处境,就必须要有所作为!

若是毫无作为,只是一味的低调隐忍,他的处境只会逐渐糜烂下去,再也无法挽回!

对于朱和堉而言,他的目前处境已经是坏得不能再坏了,既然是寻到了机会,就应该是当机立断的出手去做!哪怕是这件事情没有办好、遭到了德庆皇帝的责罚,最多也不过是提前几日被废黜罢了,但若是他可以漂漂亮亮的办好这件事情,说不定就可以挽回局势。

更何况,只看赵俊臣的这番暗示,似乎也不在意朱和堉弹劾詹善常的事情。

于是,朱和堉终于是下定了决心,要站出来主动揭发此事。

不仅是要主动揭发此事,还要设法拿到这件案子的调查与审断之权。

对于朱和堉而言,这是他的破釜沉舟之举!

*

太和殿内,看到朱和堉主动出列之后,提前收到消息的几位权臣皆是面现凝重之态。

但大多数官员还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们看向朱和堉的目光充满了幸灾乐祸之意,只觉得朱和堉这是忍不住又要搞事情了,到了最后十有**又是一头狠狠撞在南墙之上、血流满面。

朱和堉并没有理会百官们的各异眼神,只是表情凝重的扬声说道:“父皇,儿臣有重要事情需要禀奏!”

德庆皇帝看向朱和堉的目光很是复杂,仿佛见到一只小鹿掉入陷阱之后正在垂死挣扎。

稍稍沉默了一瞬之后,德庆皇帝已是恢复了冷漠与威严,缓缓道:“哦?究竟是何事?竟是这般严重?说吧!”

朱和堉的声音再次抬高,大声道:“儿臣要弹劾前任户部侍郎詹善常与几位藩王相互勾结、篡改户部图册、非法兼并土地、欺压百姓之罪!”

说了这么一句之后,太和殿内顿时是一阵哗然。

太子朱和堉的弹劾,不仅是涉及到了一位“赵党”核心成员,更还关系到了好几位藩王!这种事情一旦搞不好,说不定就会朝野大乱!

朱和堉并没有理会百官们的惊骇与哗然,只是把詹善常与几位藩王的罪行,向着德庆皇帝详细禀报了一遍。

听到朱和堉的禀报之后,不谈百官们的愈发惊骇、议论纷纷,德庆皇帝的表情也是变幻不定。

太子朱和堉的这般弹劾,对于德庆皇帝而言可谓是利弊参半。

好处在于,德庆皇帝确实是心中早就有了削藩之意,尤其是对于“八王船行”的那几位幕后东家,德庆皇帝更是早就已经深恶痛绝了。

削藩的种种好处,德庆皇帝自然是看得明白。

时至今日,明朝的宗室数量已经高达数十万,朝廷的每年岁入都要拿出近半数量用来供养这些蛀虫,德庆皇帝每次看到这方面的开支就会一阵头疼,若是再不设法削弱宗室势力,朝廷迟早都会被宗室们拖垮!

更何况,一旦是把那几位藩王积蓄数百年的财力收归朝廷,朝廷的财政状况很快就会大为改善,不仅是德庆皇帝可以吃饱,民力也能得到解放!到了那个时候,赵俊臣的重要性也会大幅降低。

相较于这些好处,德庆皇帝与那几位藩王的血脉情谊,根本就是无关紧要、不值一提。

好处固然是不少,但坏处也有很多。

朝廷目前正是专注于河套战事,废除南京六部的计划还在执行之中,更换储君的事情也是蓄势待发,可谓是正值多事之秋,德庆皇帝也是好不容易才能稳住局面。

这个时候,一旦是朝廷中枢再搞出了削藩风波,庙堂乱象就会进一步扩大,到时候就算是德庆皇帝也很难稳住局势了。

与此同时,太子朱和堉主动揭发此事,显然是想要接手这件案子,这也让德庆皇帝有些犹豫。

德庆皇帝担心朱和堉一旦是办成了这件事情,朝野声望就会大为高涨,这必然会影响到他的换储计划。

相较而言,詹善常虽然是已经成为了德庆皇帝监视赵俊臣的眼线,但他的死活也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罢了,哪怕是詹善常因为这件事情而失去了作用,德庆皇帝自然也有办法在“赵党”之中寻找一个新眼线。

就这样,听到朱和堉的弹劾之后,德庆皇帝并没有即刻表态,而是表情变幻的沉吟良久。

足足过了一盏茶时间之后,德庆皇帝终于是有了决定。

却是德庆皇帝突然想到,随着河套战事结束之后,朝廷若是想要彻底稳固河套地区的局势,就需要驻军、移边、开垦、建城等等事情,皆是需要投入天量的钱粮与物资。

所以,若是朝廷这一次可以趁机搞掉这几位涉案藩王的话,这笔钱粮物资很快就有了着落!

河套的事情关系到德庆皇帝的史书评价,乃是德庆皇帝目前心中最为重视的事情,这也让德庆皇帝终于是下定了决心。

于是,德庆皇帝马上就换了一副勃然大怒的表情,大怒道:“竟有此事?当真是胆大妄为!传朕旨意,即刻传召詹善常觐见!朕要亲自向他问话。”

*

然而,德庆皇帝却不知道,就在他传旨召见詹善常的时候,詹府早已是彻底乱成了一团。

这一天的早上,詹善常的身边长随詹安,突然间在詹府书房之中大声哭喊了起来。

“老爷!老爷你怎么了老爷!快来人啊!快来人啊!老爷他……他死了!”

这般动静,顿时就引来了詹府之中所有人的注意力。

很快的,所有人匆匆赶到了詹府的书房,却是骇然发现——詹善常趴在书桌之上一动不动,身体冰冷僵硬,早已是没有了呼吸。

只见詹善常的右手上,还握着一个小瓷瓶,他的面前则是摆放着一份全新的奏疏。

见到詹善常的死亡之后,詹府顿时是哭喊声一片。

詹善常的夫人郭氏当场就昏迷了过去,詹善常的大儿子詹明德正在外地当官,小儿子詹明信的年纪不大,倒是还有些冷静,惊慌之余还记得派人报官。

詹善常毕竟是曾经的朝廷大员,顺天府接到詹府的报案之后,因为顺天府尹正在上朝的缘故,顺天府同知薛贵、通判张贺等人纷纷是亲自赶到詹府调查。

詹善常的死因很快就调查了出来,乃是饮毒而亡。

詹善常临死之前握在手里的瓷瓶之中,还残留着些许剧毒鹤顶红。

然后,顺天府的人又发现了詹善常的那份奏本。

这份奏本明显是要呈给德庆皇帝的,但因为案情重大的缘故,顺天府同知薛贵还是小心翼翼的打开奏本看了一眼。

然后,薛贵就发现这是一份请罪奏疏,詹善常在这份奏本之中坦诚了自己与藩王们暗中勾结的罪行,表示自己恶大难恕、罪该万死,明显是有以死谢罪的意思。

这个时代,查案并不像是后世那般讲究,也没有收集指纹、鞋印之类的手段,许多案件只要是案情经过看起来合理就算是结案了。

此时,见到詹善常手里的鹤顶红、以及他临死前留下的请罪奏疏,顺天府同知薛贵认为自己已是查明了案情真相,那就是詹善常乃是畏罪自杀。

不过,出于心中谨慎,薛贵还是特意招来了詹善常的小儿子詹明信、长随詹安、以及詹府管事李厚德三人问话。

詹明信目前只有十七岁,正在国子监读书,他的性子聪明伶俐,一向是最受詹善常的宠爱,也颇是熟悉詹善常的字迹。

所以,见到詹明信之后,薛贵只是稍稍宽慰了几句,就把詹善常的请罪奏本交给了他,问道:“你仔细辨认一下,这可是你父亲亲笔所写的字迹?”

詹明信连忙是打开奏本细看,却是一眼就认出了奏本之中的这些字迹,与詹善常的字迹一般无二。

与此同时,这份奏本里的内容,更是让詹明信的面色惨白。

他原本以为自己父亲的突然死亡就已经是天塌一般的大事情了,但如今才发现他的父亲乃是畏罪自杀,并且是犯下了勾结藩王的重罪,这样一来只怕是整个詹家都要受到牵连了。

“是……是我父亲的字迹。”詹明信颤声说道。

薛贵愈发是确认了心中判断,但还是转头向詹善常的长随詹安问道:“根据顺天府的判断,詹大人是昨晚晚上子时左右过世的,你为何是直到今天早晨才发现情况?”

詹安也同样是声音颤抖、表情慌乱,快声答道:“我家老爷昨晚回府之后,就让小人离开了书房,说是要独自一人准备一份重要奏疏,严令不让任何人打扰,小人只好是留在书房外面听候吩咐,即使是夫人她要见老爷都被小人给拦住了……一直等到今天早上,小人见老爷迟迟没有任何吩咐,即不叫茶也不见人,就忍不住进入书房查看,然后就发现……老爷他过去了!”

说话间,詹安的身体也是忍不住颤抖起来。

詹安的表现过于慌乱了,但这般情况下表现慌乱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薛贵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真相,詹安的说法也让薛贵进一步确定了心中判断,所以也就没有心中生疑,只是把目光转向了旁边的李厚德。

薛贵打量了李厚德两眼之后,眼中闪过了一丝诧异,只觉得李厚德的气质沉稳老练,不似是一个寻常下人。

但薛贵也没有多想,只是问道:“你是詹府的管事李厚德?听说詹大人昨天回府之后,只召见了你一人谈话?当时詹大人的表现如何?又与你谈了些什么?”

李厚德垂首答道:“老爷他昨日与小人谈话之际,确实是有些心思重重的样子,但小人当时完全没想到老爷已是心存死意了。”

听到李厚德的这般回答,薛贵顿时是眉头一皱。

詹安的表现慌乱,并没有引起薛贵的怀疑,反倒是李厚德的表现过于平静了,这让薛贵心中生出了怀疑。

与此同时,李厚德也完全没有回答薛贵的第二项问题,那就是詹善常与李厚德二人的昨晚谈话内容。

于是,薛贵的表情顿时是严肃了一些,追问道:“那你家老爷昨天晚上与你到底是交谈了些什么?你为何不说?”

李厚德见到薛贵的质疑,不由是稍稍犹豫了一下。

他与詹善常的昨晚谈话内容,涉及到詹善常为德庆皇帝监视赵俊臣的机密,这种事情无论如何都不能告诉顺天府的。

不过,若是李厚德随意扯谎的话,只怕是很快就会被拆穿。

最终,李厚德却是从怀里掏出了一个铁牌递给了薛贵,轻声说道:“涉及朝廷机密,请大人恕我不能坦言相告。”

薛贵接过铁牌一看,却见到上面写着“东厂”二字。

看到这两个字眼之后,薛贵的双手顿时是微微一颤,险些把手里的铁牌跌落到地上。

与此同时,詹明信与詹安二人则是表情骇然的看着李厚德,完全没想到这位詹府管事竟是东厂之人!

薛贵的后台乃是周尚景,一般情况下倒也不是特别忌惮东厂,但这件案子一旦是涉及到了东厂,他很显然是不能继续调查下去了,否则就会发现一些不应该让顺天府发现的事情。

于是,薛贵当即是把东厂铁牌交给了李厚德,又转头向詹明信说道:“詹大人的死因,十有**是畏罪自杀,这件案子还是上呈给朝廷决定就好,顺天府就不插手了……”

薛贵的话未说完,就见到一名顺天府衙役快步走入房间,快声禀报道:“宫中来了一位天使,说是陛下传旨,召詹善常即刻前往太和殿觐见!”

听到这名顺天府衙役的说法,房间内众人不由是面面相觑。

……

PS:恩,第一更,近五千字大章节,凌晨之后还有一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