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050章.各方的表演(完)

摄政大明 第1050章.各方的表演(完)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儿臣愚钝无能,不明世事、不谙人心,担任太子至今已有八载,却是毫无建树、屡次犯错,扪心自问也仅有持身端正、忠心守孝值得一提,余下皆是不足为道,深辜父皇之器重,每当思及于此,总是傀作难安......”

“......时至今日,儿臣虽有明悟,奈何已是朝中树敌无数、自身威望尽失,为时已晚、悔之莫及!儿臣左思右想,自认德不配位,经由再三考量,不敢让父皇两难、亦不敢扰乱社稷,自当是主动退位......”

“......然,历朝之储君废立,必是有正当理由,或为失德、或为不孝,然儿臣向来谨守本分,从未有失德与不孝之举,若是强行退位,定会引发朝野之非议,于父皇之天威也有损害,亦不可行,须是另寻缘由,方可有废立之事......”

“......儿臣深知,父皇不满于宗室之糜烂久矣,故而才安排儿臣调查此事,但宗室之弊深积百*,诸藩亦是妄自尊大久矣,若只是敲山震虎、点到为止,恐是治标不治本,众藩只会蛰伏一时,今后必是固态复萌,父皇之心患、朝廷之弊政依旧不改......”

“......但若是朝廷出手惩治宗室太重,亦是多有不妥之处,不仅损伤国本、朝野动荡,亦会影响父皇之史书评价......轻重皆不可行,却令人左右为难......”

“......是故,儿臣已是下定决心,当是不计后果、矫枉过正,以自身为弃子,趁今日之机以重典惩治违法乱政之众藩,引天下宗室之仇怨于一己之身!待到天下宗室牵连愈广,必将是人心惶惶、敬畏天威,亦将是铭记教训、再不敢似往日般肆无忌惮......”

“......尔后,再待到各地宗室怨气最重、恨不能将儿臣食肉寝皮之际,父皇也可趁机出手、****,只需赦免部分宗室之罪行、恢复少数藩王之尊位,以怀柔之手段安抚人心,即可收获天下宗室之感恩戴德、亦可平息朝野之动荡,宗室之怨恨也只针对于儿臣一人......”

“......事至终末,藩王与宗室之罪行皆受严惩,少数赦免者今后数十*内必是收敛行径、不敢再犯,朝廷供养之压力亦可缓解,所查抄之不义钱粮也可造福于民,此乃善政也,可谓其一;父皇寻机****之后,不仅是稳定朝野、尽收人望,亦可提升史书工笔之评价,被誉仁恕之君、名垂千古,可谓其二;儿臣德不配位,早该退隐,彼时已是与全体宗室为敌,百官亦是受到波及,事后必然有人弹劾儿臣欺压宗室、擅生事端,父皇也可趁机废黜儿臣,另寻合适皇子继承储君重担,进一步平息宗室与百官怨气之余,亦可保证大明江山之传承与稳固,此乃其三......”

“......彻查藩王罪责之事,于江山之稳固、于百姓之福祉、于父皇之天威,皆有大益,可谓一举三得,仅需牺牲儿臣一人而已,然儿臣早已不适合留任于储位,亦是顺水推舟,是故才有今日之举动......

“......儿臣唯恐父皇顾念父子情谊,多有犹豫、错过时机,故而先行后奏......今日之举,既是儿臣之最后任性,亦是儿臣之最大孝心,还望父皇能够最后一次宽恕儿臣,若是办成此事,儿臣总算能为父皇有所分忧,也总算能为社稷有所建树,无论今后**为何,心中再无怨悔......”

*

读完了朱和堉的密疏内容,赵俊臣的心情既是凝重、也是赞叹。

朱和堉这一次所施展的手段,虽然不能说是扭转乾坤,但也堪称是漂亮至极了!

现如今,随着德庆皇帝已经开始默许七皇子朱和坚公开招纳朋党、涉足前朝政务,再加上老朱家一脉相承的固执性子,朱和堉被废黜的事情已是再无可能改变,可谓是板上钉钉。

但因为这份密疏,这件事情的性质却是悄然间发生了改变!

原先,朱和堉失去储君之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树敌太多、屡屡闯祸,现如今更是众叛亲离、威望大损,已经不再是一个合格的储君人选,但随着朱和堉在这份密疏之中的主动请求废黜,情况就变成了朱和堉是为了朝廷大局的稳定、为了德庆皇帝的史书声誉,自愿牺牲了自己的储君之位!

这是多么崇高的理由!这是多么感人的孝心!

同样是遭到废黜,这里面的差别可就大了。

若是前者,德庆皇帝今后就算是再不满意新储君的表现、又一次生出了换储心思,也绝不会重新考虑朱和堉的,但换成后者的话,今后一旦是朱和坚犯了错,德庆皇帝肯定就会回想起朱和堉的好处。

更何况,在这份密疏之中,朱和堉的字里行间无不是透漏着自己的成长与孝心,也无不是暗示自己依然是储君太子的最佳人选,只是成熟稍晚了一些。

所以,也难怪德庆皇帝这段时间的态度会是这般奇怪了,就算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废黜朱和堉、一心想要扶持朱和坚上位,但只要是心中尚存有一丝父子亲情,看过了这样一份奏疏之后,也必然会忍不住心生犹豫吧?说不定还会生出一种愧疚情绪,只觉得是自己缺乏了一些耐心、亏欠了朱和堉。

或许,朱和堉的这般“以退为进”的做法,乃是受到了赵俊臣当初的启发。

在朱和堉离京之前,赵俊臣针对未来的夺嫡局势,曾为他量身制定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本质上也是“以退为进”的手段,就是让朱和堉以提升自身庙堂声誉的前提下、不留任何话柄的主动离开储君之位,然后静静等待朱和坚登上储位之后犯下**,再是伺机东山再起。

而朱和堉的今日表现,依然还在赵俊臣当初的计划框架之内,只不过赵俊臣的“以退为进”是针对庙堂百官,而朱和堉的“以退为进”却是针对德庆皇帝,两者结合之后无疑是效果更佳,却也让他为自己争取了一份先机!

根据赵俊臣的最初计划,朱和堉今后若是想要东山再起,就只能是寄望于赵俊臣的全力协助,但有了这份奏疏之后,今后一旦是德庆皇帝不再满意于朱和坚的表现,也不必需要赵俊臣的鼎力相助,德庆皇帝也会主动想起朱和堉的好处。

朱和堉的这般做法,除了**与赵俊臣先行商议之外,赵俊臣也挑不出多少毛病,但他却是利用这般手段挽回了自己与赵俊臣合作之间的劣势,也重新掌控了自己的部分命运。

想到这里,赵俊臣心中对于朱和堉的看法,也再一次发生了悄然转变。

说根到底,赵俊臣之所以会选择支持朱和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朱和堉在目前阶段必须要依赖自己、会受到自己的控制与影响,而赵俊臣也就可以趁机引导庙堂局势的未来走向......但若是朱和堉不再是受到自己的影响与控制呢?这般情况下,自己究竟还有**继续支持朱和堉的必要?

想到这里,赵俊臣不由是陷入了深思。

但下一刻,赵俊臣已经压下了心中的诸般念头,不再多想。

这种事情的利弊与发展,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理清头绪的,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应付德庆皇帝。

看完了朱和堉的密疏之后,赵俊臣大致已经猜到了德庆皇帝的目前想法。

很显然,德庆皇帝并不打算错过这次机会,已经决定要顺水推舟、按照朱和堉的计划行事,但与此同时,德庆皇帝见到朱和堉的孝心与成长之后,也不免是有些心软,并不希望朱和堉会像是历朝历代的废太子一般,在宗人府的囚禁与监管之中渡过惨淡一生,所以就有些左右为难。

也正是因为这般左右为难的心态,德庆皇帝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是迟迟**任何表态,就是想要寻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今后被废黜的朱和堉。

现如今,德庆皇帝显然是寻到了办法,所以才有了今天这般看似古怪的表现。

德庆皇帝此前召见众位朝廷重臣之际,只是让众位重臣观阅了朱和堉与众位藩王相互弹劾的奏疏,却**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就是为了避免众位重臣的态度达成一致,为他今后处理朱和堉的事情留下一些余地。

*

诸般思索之际,赵俊臣的思索时间不由是稍稍漫长了一些。

见到赵俊臣一直是若有所思、沉默不语,德庆皇帝顿时是面色一沉,冷哼道:“太子的这份密疏,究竟是不是缘于你的授意?朕问你话呢,你为何沉默不答?难道是心虚了?”

听到德庆皇帝的追问,赵俊臣终于是回过神来,连忙解释道:“还请陛下明鉴!这份密疏里的内容与臣绝**任何干系!臣事前完全不知道太子殿下他竟会有这般表态!陛下您也明白,太子他与臣的关系固然是有所缓和,但这般重要的事情,太子殿下他是绝不会一味听信于臣的......太子对于臣的信任、以及臣对于太子殿下的影响,都还远远没到达到这个份上!随着肖太师与赵山才二人的先后病逝,太子殿下他做出这般重要的决定,只会是因为他自己的决心已下,绝不可能是受到任何人的影响!”

赵俊臣的这番表态,却是极为少见的**任何虚假与误导,可谓是字字为真。

德庆皇帝的深沉目光紧紧盯着赵俊臣的表情变化良久,似乎是相信了赵俊臣的解释,又似乎是全然不信,却也不再深究,只是再次问道:“那么......对于太子这份密疏之中的说法,你可有何看法?”

赵俊臣再次垂头,快声答道:“太子的这份密疏,不仅是关系到了朝廷的宗室之政,更还涉及到了储君废立之大事,臣......臣不敢有任何任何看法,一切皆由陛下乾坤独断,臣只需领旨办事就是。”

这一次,德庆皇帝轻轻点头表示满意,面无表情的说道:“你能有这般觉悟,自然是最好不过!朕这次把你单独留在御书房谈话,也正是有事情要吩咐于你!”

然后,德庆皇帝用一种不容拒绝的语气,道:“太子他这次自请废黜的事情,朕并不打算拒绝,于公于私都是一件好事,但这件事情若是想办成,就必须要有一位拥有足够份量的朝廷重臣,带头站出来弹劾太子他欺压宗室、扰乱朝政的罪责,引领庙堂的舆论走向,而这件事情......朕打算交由你来负责!”

虽然是心中已经提前有了猜测,但听到德庆皇帝的旨意之后,赵俊臣依然是不由得表情一苦。

这个德庆皇帝,还真是不给人留下任何机会。

显然,德庆皇帝如今固然是感动于朱和堉的孝心,但他天性多疑,依然会忍不住怀疑朱和堉的这般表态乃是出于赵俊臣的授意,是一出专门演给他看的苦情戏,所以就逼迫赵俊臣主动站出来领头弹劾朱和堉,也就迫使赵俊臣亲手斩断了他与朱和堉之间已经逐渐修复的关系,也中断了赵俊臣今后利用朱和堉参与夺嫡之争的手段。

与此同时,赵俊臣与朱和堉化敌为友的事情已经逐渐广为人知,赵俊臣这个时候若是率先站出来弹劾朱和堉**宗室、扰乱朝政,在世人的眼中无疑就是一种背叛盟友、反复无常的表现,也可以打压赵俊臣这段时间以来已经逐渐扭转的朝野声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却也是因为赵俊臣是这件事情上的唯一人选!就像是德庆皇帝所说,弹劾太子欺压宗室之事可谓是关系重大,领头表态之人就必须是一位举足轻重的朝廷重臣才行,而如今的庙堂局势之下,拥这般资格的朝廷重臣唯有三人,分别是首辅周尚景、次辅梁辅臣、以及风头正劲的赵俊臣,但以周尚景的老谋深算与威望资历,这个时候肯定是不愿意趟这潭浑水,德庆皇帝也不能太过于逼迫于他,梁辅臣则是德庆皇帝最为信任的近臣,德庆皇帝自然也不愿意让他因为这件事情沾惹上一身腥臊,所以德庆皇帝的选择也就只剩下赵俊臣了。

说根到底,还是因为赵俊臣的权势威望依然不足,尚且还**拒绝德庆皇帝的资格,哪怕是明知道眼前是一个大坑,但若是德庆皇帝强迫他跳下去的话,他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跳下去了!

想到这里,赵俊臣的表情却是愈发恭顺了,缓缓表态道:“既然是陛下的旨意,臣自然是责无旁贷!等到朝会重开之后,臣一定会主动站出来、率先弹劾太子他这次在处理宗室之事方面的种种错处!”

德庆皇帝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这里面的尺寸,你也要仔细考虑一下,太子他这次处理宗室的事情,固然是有些矫枉过正了,但他的初心还是好的,他的孝心朕也看得见,却不能让他太过于难堪。”

赵俊臣再次说道:“臣明白分寸,陛下放心就是!”

见到赵俊臣还算识趣,德庆皇帝再次满意点头,又稍稍宽慰了赵俊臣几句,然后就表示自己谈性已尽、赵俊臣可以离开御书房了。

然而,听到德庆皇帝的明示之后,赵俊臣依然是站在原地不动,又道:“陛下,臣还有事情要禀报。”

德庆皇帝眉头微微一皱,似乎有些无奈,但他沉默片刻后,还是回应道:“哦?你还有何事?说吧。”

德庆皇帝与赵俊臣都明白,妥协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赵俊臣的权势资历固然是及不上周尚景的根深蒂固,所以他并**直接拒绝德庆皇帝的资格与底气,但赵俊臣依然是庙堂里仅次于周尚景的权臣,在朝堂运转之中也有不可或缺之处,所以他虽然是不能直接拒绝德庆皇帝的某些过份要求,但他已经有资格与德庆皇帝讨价还价、趁机为自己争取一部分好处与补偿了。

这个时候,赵俊臣表示自己还有事情要说,显然就是为了这般目的。

......

虫子的性格不似赵俊臣一般有城府善隐忍,因为某些不能描述的原因,最终还是忍无可忍与上面撕破了脸皮,所以就有了近期的断更,目前已经被调换了工作岗位......有种前途未卜的感觉,但不后悔。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