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054章.思索

摄政大明 第1054章.思索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以退为进、卷土重来,在保住自身清誉的前提下离开储君之位,被正式废黜之前想办法争取到朝野各界的同情与支持,然后就是静静等候将来七皇子朱和坚上位之后犯下错误,趁势东山再起、再争储位……

这正是赵俊臣当初为朱和堉所设计的未来道路,如今却是突然被一向是表现平庸的李成儒给讲了出来!

经过了最开始的措不及防之后,赵俊臣很快就收敛了自己的神态异常,再次恢复了一贯以来的镇定与平静。

然而,赵俊臣的内心情绪依然是波涛起伏,充满了警惕之意。

他向来是多疑多虑多思,经常会与空气斗智斗勇,碰到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要认真琢磨许久,也从来都不敢把任何状况视为是单纯的巧合与意外。

而且,赵俊臣并不像是霍正源那般善于察言观色,只需要看一眼对方的行为细节、表情变化,就可以推断出很多东西。

这种本事,其实很需要天分,也很容易翻车受骗,所以赵俊臣极少会使用“察言观色”的手段,以作为自己判断某件事情的基准。

这个时候,赵俊臣也就无法像是霍正源那般笃定李成儒的说法只是临时编撰的借口罢了,反而是暗暗怀疑——李成儒是不是已经察觉到了某些蛛丝马迹、猜出了自己的未来计划,所以想要趁机试探自己?

总而言之,为了谨慎起见,赵俊臣认为自己这个时候有必要探一探李成儒的底细。

相较于霍正源的“察言观色”,赵俊臣也有自己的判断方法,同样可以测出一个人的想法与底细,那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

这种方法看似与“察言观色”很相近,但实际上则是截然不同的方式。

*

有了决定之后,赵俊臣刻意摆出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态,似乎是他并不赞同李成儒的提议,却又不愿意直接驳斥。

另一边,见到赵俊臣这般态度,李成儒深感意外之余,不由是内心有些慌乱。

他原本还以为赵俊臣一定会同意自己的提议,让自己有个台阶可以下,然后他就可以顺势的彻底投向赵俊臣了!

但若是赵俊臣当场拒绝了自己的提议,明确表态他今后不愿意再与太子朱和堉产生任何干系,更不愿意出手协助朱和堉东山再起,那自己岂不是就要陷入尴尬两难了?改换门庭的事情也会横生波折……

赵阁臣啊赵阁臣!我李成儒今天可是下定了好大的决心、真心实意的想要投靠于你啊!我刚才说要你“今后协助太子朱和堉东山再起”之类的事情,就只是顺口一提罢了,你也顺嘴答应一声就行,哪怕是你今后遗忘了这个约定,我也绝对不会旧事重提啊!

心中大声倾诉之际,李成儒的心中也充满了悔恨,认为自己就不应该多此一举的矫情立牌坊、投效赵俊臣之前非要给自己寻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早知这样,刚才就应该直接答应赵俊臣的招揽多好!

心情波动之下,李成儒也难以维系自己原本还算是镇定的表情,盯着赵俊臣的眼神满是紧张。

而赵俊臣沉默良久之后,终于是缓缓开口道:“李尚书的这个想法……只怕是机会渺茫啊!目前的庙堂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了,太子殿下被废黜之后,继任储君之位的人必然是七皇子朱和坚!

这位皇子一向是行事谨慎、面面俱到,如今不仅是赢得了清流们的拥护,也深得陛下的宠信,前段时间还顺势吞并了当初的‘沈党’势力,当真是占尽了好处,手段之高明也是可见一斑……

待他登上储君之位以后,地位之稳固必然要远胜于今日太子殿下,即使是偶尔犯下小错,也难以动摇根基!

所以,咱们今后若是想要扳倒他、让太子殿下东山再起,何其之难?这般做法,不仅是要与新储君为敌、也会让陛下感到难堪!呵呵!同时得罪了现在的皇帝与未来的皇帝,这简直就是取死之道,一旦是计划没有成功,那就是万劫不复之地,咱们的妻儿族人也必然要深受牵连……李尚书你可是已经考虑好了这般后果?”

万劫不复、妻儿族人……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李成儒不由是面色微微苍白。

他刚才只顾着给自己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却完全没有考虑过这项提议的可行性与严重后果。

赵俊臣表情冷肃的盯着李成儒的神态变化,又说道:“哪怕咱们只是顺口一提,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但只要是你今天这一番话不慎传了出去,咱们依然会成为陛下与七皇子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还望李尚书……务必要慎言慎行啊!”

李成儒的面色愈发苍白,近乎不见血色,也终于明白了自己刚才心急之下有失考量、说了绝对不该说的话,提出了一个非常愚蠢的建议。

但李成儒并不知道,他的这个看似是非常愚蠢的建议,其实已是非常接近于赵俊臣的真实计划了。

“全是下官鬼迷心窍、失智失言,还望赵阁臣千万不要放在心上,刚才那些话就当是下官从未说过,下官今后也绝对不敢再提……”

赵俊臣似笑非笑,问道:“那么,李尚书也不指望本阁今后协助太子殿下东山再起了?”

说话间,赵俊臣的自称已经悄然间从“我”变成了“本阁”,暗含咄咄逼人之意。

李成儒的脸色愈发是阴晴不定,但很快就有了抉择,叹息道:“大局已定、大势难改,若是储君废立之事已经无法扭转,咱们就算是心存不甘,也只能顺应天命了。”

好一个“顺应天命”!李成儒还真是随时随地都能给自己树个牌坊,这已经成为他的行事本能了!

不过,看到李成儒的诸般反应之后,赵俊臣也终于可以确定,李成儒刚才的提议并不是猜出了自己的后续计划、想要试探自己,而只是临时编撰、误打误撞罢了。

很显然,李成儒从头到尾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提议的成功概率与失败后果,当他发现自己临时起意的想法将会产生严重后果之后,马上就轻易的放弃了现有立场,也完全没有深入讨论的想法——若是他蓄意想要试探赵俊臣的话,就绝不应该是这样的表现。

相较于霍正源,赵俊臣无疑是晚了一步才看穿了事情真相,但他所得出的结论,也要比霍正源更为可靠。

“察言观色”的手段固然是可以迅速得出某些结论,但也存在有误判或者受骗的可能性,而赵俊臣“听其言而观其行”的方法,则是向对方抛出一系统不同情况下的选择题、逼迫对方做出抉择,然后再根据对方的不同选择来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无疑是要稳妥得多。

确定了李成儒的真实想法之后,赵俊臣就知道自己再次多虑了,但他并没有急着结束这个话题,反倒是再次问道:“李尚书能够明悟大局、顺势而为,自然是最好不过!并不是我想要抛弃太子殿下、背盟弃义,实在是势不可违啊……不过,我却是想要知道,李尚书向来是谨慎本分,如今为何会冒出这般想法、认为本阁今后会支持太子殿下再争储位?”

李成儒见赵俊臣不再是追究自己刚才的胡言乱语,不由是心中长吁了一口气,暗暗祈祷自己今天的言论不会传播出去,等他再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却是不由一愣,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作答。

总不能说他的那些提议都只是临时所寻的借口吧?

但李成儒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终究不是一个无可救药的蠢货,认真思索片刻后,倒也逐渐把握住了自己刚才提议之际的想法脉络。

稍稍犹豫了一下之后,李成儒答道:“下官刚才之所以会产生这般想法,是因为目前的局势之下,储君废立之事已是再无可能改变,若是赵阁臣还打算继续支持太子殿下的话,就只能是为太子殿下谋求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也唯有太子殿下被废黜之际依然保住了自己的清誉,朝野各方在咱们的造势之下依然感念太子殿下的恩德不会遗忘,再等到新任的储君上位之后犯下严重错误被咱们抓到把柄,太子殿下才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下官想来想去,这也是目前情况下唯一的可行之策!”

听到李成儒的解释,赵俊臣微微一愣,然后就陷入了沉思。

*

也许,李成儒能够误打误撞的猜出赵俊臣为朱和堉所设计的未来道路,也并不只是纯粹的巧合。

就像是李成儒所解释的那样,若是赵俊臣还想要继续扶持朱和堉、利用朱和堉来制衡朱和坚的话,这种手段正是他目前仅有的可用之策。

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是看穿了赵俊臣暗中敌视朱和坚的真实立场,他的想法与计划其实并不难猜!

至少,七皇子朱和坚就很清楚赵俊臣对于自己的警惕与敌视,也大约可以猜到赵俊臣想要利用朱和堉制衡自己的想法,周尚景自然也很清楚这一点,德庆皇帝也迟早都会看明白……所以他们今后皆是有可能猜出赵俊臣的具体计划……说不定现在就已经猜到了。

赵俊臣发现,自己也是百密一疏了,一直都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却还以为自己的计划机密周全、没有任何破绽、可以瞒过绝大多数人,而自己也就可以隐于幕后、暗中操纵储位更迭,但如今看来,却是自己的想法太过于想当然了。

只要是赵俊臣今后还想要扶持朱和堉重登储君之位,他就迟早要站在台前,绝不可能一直隐于幕后操作一切!

而且,他的计划也迟早会被朝野各界的聪明人所猜穿,绝不会一帆风顺的进行下去。

虽然说,赵俊臣的这项计划很大程度上乃是阳谋,并不担心被人阻挠破坏,而且赵俊臣推行计划之际只要是没有旗帜鲜明的站出来表态支持前废太子,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挑出毛病,但也定然是要横生许多波折,各方各面的压力都会极大。

所以,赵俊臣也就忍不住开始考虑另一个问题——虽然他支持朱和堉的立场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制衡朱和坚,但若是付出太大、风险太高的话,这一切都值得吗?

其实,此前在御书房与德庆皇帝谈话的时候,赵俊臣发现朱和堉的成长速度竟是远远超出预想、而且还瞒着自己另有布置之后,就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

不过,这个问题关系到赵俊臣今后的战略方向,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考虑清楚的,如今也显然不是仔细思索的好机会。

所以,赵俊臣下一刻就已经收敛了心思,再次把注意力转向了李成儒,点头道:“原来如此!只可惜李尚书的这个想法风险太大、成功机会也小,否则本阁还真可以尝试一下!但既然李尚书也明白大势难违,咱们也只能是被迫放弃太子殿下了!咱们这些人身为臣子,也最好是尽量少去参与储君废立之事,还是多考虑一下自己的事情比较好……譬如说,就像是我刚才所提到的,李尚书与本阁之间的合作,是否可以更为长久、也更为密切!”

见到赵俊臣再次表态招揽自己,李成儒自然是不敢再次的矫情多事,而且他刚才的失言之语,很大程度上就已是相当于被赵俊臣抓住了把柄,一旦赵俊臣把他的提议传扬出去,就会让李成儒成为七皇子朱和坚眼中的敌人,所以李成儒也就愈发不敢反抗赵俊臣了。

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李成儒连忙表态道:“下官这段时间与赵阁臣合作,也是深感荣幸与舒畅,今后自然是愿意继续配合赵阁臣、唯以赵阁臣马首是瞻,一同为朝廷尽心做事!”

这般表态,却不再是普通的合作,而是明确表态要投入赵俊臣的门下了。

对此,赵俊臣并不觉得意外,点头笑道:“李尚书能有这般觉悟,自然是最好不过!等到下次朝会、百官齐聚之际,我就会把李尚书正式介绍给那些与我关系紧密的同僚们,大家从今往后就是自己人了,相互间也可以多多配合!”

想到自己很快就要与“赵党”的那些贪官奸臣们同流合污了,清流出身的李成儒一时间心情复杂,但想到自己加入“赵党”之后的诸多好处,隐隐间又有些期盼之意,低头轻声道:“能与同僚们多多配合当然是好事,赵阁臣今后若是有什么需要下官配合的地方,下官一定尽力尽心,不敢有任何推辞。”

*

接下来,赵俊臣又与李成儒、霍正源二人交流了一些庙堂局势的看法,大都只是闲话,却也无需多提。

只是,在他们三人谈话之际,霍正源总是有些心不在焉,时不时就把话题引向储君废立之事,显然是猜出了一些事情,想要进一步确定赵俊臣的想法。

赵俊臣很喜欢像是霍正源这种聪明人,但聪明人也有聪明人的坏处,只要是稍稍有些不慎,就会被他们猜到自己的机密——就像是现在,李成儒身为主角却是至始至终都没有察觉到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霍正源只是看到赵俊臣的神情稍变,就已经脑补出了太多的东西。

不过,赵俊臣之所以看重霍正源,就是因为霍正源不仅很聪明,也很低调谨慎、明白自己的本份,赵俊臣并不打算让霍正源深入参与到储君废立之事,认为霍正源今后只需要负责好海运之事就好,所以他对于霍正源的屡次试探也是避而不谈。

而霍正源反复试探了几次之后,很快就明白了赵俊臣的这般想法,也就不再多提了,只是心中暗暗做出决定,认为自己今后绝不能与七皇子朱和坚走得太近——以霍正源对于赵俊臣的了解,他认为朱和坚就算是顺利坐上了储君之位,只怕也难以坐稳。

大约谈了小半个时辰之后,眼看到赵俊臣面现乏意,霍正源与李成儒就一同告辞离开了,赵俊臣自然也没有强留。

等到霍、李二人离开之后,赵俊臣又转头看向一直候立在旁边的许庆彦与莫小林二人,说道:“庆彦、小林,你们二人这些日子以来奔波万里,如今必然是幸苦了,现在就先去休息吧,再过一两个时辰就要吃晚饭了,吩咐厨房准备丰盛一些,今天晚宴之上我会为你们二人庆功,也顺便为你们安排一下今后的前程。”

顿了顿后,赵俊臣又想到了什么,向许庆彦补充道:“对了,郑家的使者如今已是随你抵达京城、随时等着见我……但今后几天将会发生许多事情,我只怕是顾不上见他,你先带他去见霍大学士,合作方面的具体细节就由霍大学士负责敲定,若是出现了霍大学士无法决定的事情再来通报于我!等到所有合作细节皆是商议完毕之后,我再抽时间与他见面,但眼下的事情太多,我恐怕是无心顾及这些细枝末节。”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莫小林不由是面现喜意,赵俊臣曾经答应过要给他一个军中前程,如今显然是要实现诺言了。

另一边,许庆彦却是面现忧色,他一向最为了解赵俊臣的作风,明白赵俊臣从来都不是放权省心之人!在赵俊臣的未来规划之中,与郑家合作的海运计划也是重中之重,按理说赵俊臣这个时候就算是不会亲自出面与郑家之人商谈合作细节,也应该是从头到尾事无巨细的掌控全局,绝不应该是直接把所有事情尽数丢给霍正源!

能让赵俊臣说出自己“无心顾及这些细枝末节”,就表明赵俊臣如今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认真考虑,已是无暇顾及其它、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

想到这里,许庆彦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没用——但心中想要独当一面、为赵俊臣分忧的想法,却是愈发强烈了。

*

当许庆彦与莫小林二人同样是离开房间之后,赵府正堂之中就只剩下赵俊臣一人。

赵俊臣也终于有机会开始思索储君废立更迭之事。

毫无疑问,这件事情乃是如今的当务之急,影响极为深远,庙堂格局也会随之变动,赵俊臣身处漩涡中心无法脱身,他的今后选择必将会深刻影响到自己与许多人的命运。

尤其是因为李成儒的无意间提醒,让赵俊臣发现自己所面临的局势愈发复杂了。

自己今后究竟要不要继续保持支持朱和堉的立场?

朱和堉的迅速成长超乎预期,今后会不会有失控的风险?

德庆皇帝逼迫自己领头表态弹劾朱和堉,这件事情又应该要如何具体运作?

若是太子朱和堉被废黜之后,自己依然是打算扶持他再争储位的话,期间又应该如何应对各方各面的压力?

每一项问题、每一个可能性,都需要赵俊臣认真思索,不容疏忽。

*

而就在赵俊臣认真思索这些事情的同时,却并不知道——有两位心机深沉的野心家,如今正在暗中碰面。

最近这几天,因为太子朱和堉与诸位藩王的官司,德庆皇帝一直都没有离开御书房,已是荣升御书房大太监的李如安,也被迫在御书房内连续值班三天。

到了今天,德庆皇帝在御书房内召见了群臣之后,终于是返回后宫之中休息了,而李如安也终于得到了休息的机会。

而李如安刚刚返回到自己的房间,就突然收到邀请,称是司礼监掌印吴信泉在紫禁城以西的禾心楼摆下了一桌酒席,邀他相聚共饮。

吴信泉乃是内廷宦官之首,李如安当然是不敢怠慢,也顾不上休息,连忙赶去赴宴了。

但当他抵达禾心楼之后,竟是在酒席之上见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大人物。

这位大人物,分明就是即将就要成为新任储君的七皇子朱和坚!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