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100章.德庆再微服(三)

摄政大明 第1100章.德庆再微服(三)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欲擒故纵,乃是三十六计第十六计,意思是故意放纵敌人,使敌人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趁着敌人松懈的机会出手一举捉拿,以此来减少伤亡、避免敌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背水一战。

在兵法之中,这般手段乃是常识,即使是关武元之流也能纸上谈兵一番。

但在官场之中,却常常是截然相反,乃是“欲纵故擒”,也就是设下一处陷阱之后,再在陷阱之上摆放一个诱饵,等到对手想要往陷阱方向而去的时候,却又会坚决反对他的想法,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利用对手的逆反心理、让对手坚信自己的想法正确,引诱对手愈发是态度坚定的执行自己的想法,最终也就会义无反顾的跳入陷阱之中。

相较于兵法中“欲擒故纵”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自身伤亡,官场上使用“欲纵故擒”这般手段的目的,除了引诱对手跳入陷阱之外,也是为了撇清自身责任——你看,我当初可是坚决反对你这样做的,所以这件事情至始至终都没有我的责任,这处陷阱自然也不是我设置的,否则我当初为何要反对你?

若是目标乃是毫无主见、性格软弱之辈,“欲纵故擒”的手段只怕是毫无用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但若是针对于性格强势、心性多疑、刚腹自用之辈,这般手段却往往会产生奇效。

恰好,德庆皇帝就是一个性格强势、心性多疑、刚腹自用的人。

所以,赵俊臣这个时候也就使用了“欲纵故擒”的手段。

赵俊臣总是未雨绸缪,随时都会做好两手准备,也从来都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譬如说他面对朝廷的粮荒隐忧之际,虽然是寄希望于自己的远洋计划,但也不会把所有希望尽数寄托于远洋计划,为了预防远洋计划发生意外变故、遭受临时挫败,赵俊臣今天又另行布置了利用藩宗田产购换民间大户囤粮的计划,这般双管齐下,顺利渡过这场粮荒的成功机会也就可以提升许多。

如今也是这样,赵俊臣对于“同济庙”的布置并没有太多信心,也没有十足把握能够蒙蔽德庆皇帝,所以他自然是要率先摘清自己身上的嫌疑与责任,这样一来就算是利用“同济庙”蛊惑德庆皇帝的计划失败,赵俊臣的损失也不会特别大。

*

此时,德庆皇帝听到赵俊臣的阻止之后,又注意到赵俊臣的表情变化,一双老眼不由是微微眯起,显然是认为赵俊臣这般迫不及待的劝阻态度,必是暗藏着某些不可告人的原因。

但德庆皇帝的表情依旧没有变化,只是看似随意的问道:“哦?为何不能去‘同济庙’?难道是狼窝虎穴不成?”

赵俊臣的面色依然严肃,解释道:“陛下,臣也听说过这个‘同济庙’,这家庙宇的教义可谓是不伦不类、荒诞离奇,竟是同时供奉着各教**,说什么‘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也引起了佛道两教的纷纷反对,认为这家庙宇近乎于邪.教......事实上,臣听说了‘同济庙’的相关传闻之后,也一直都犹豫着要不要奏报朝廷、让朝廷颁布法令彻底取缔于它!所以,陛下若是去了这种地方,今后一旦是传出消息,只怕是要引发不少争议!”

德庆皇帝听到赵俊臣的说法之后,先是深深打量了赵俊臣一眼,想到“同济庙”的情况、再想到赵俊臣的劝阻态度,不由是心中一动,却是突然笑了起来,自以为看透了赵俊臣的小算盘,也摸清了赵俊臣的目前想法。

于是,德庆皇帝缓缓问道:“俊臣啊,你觉得朕对你有多少了解?”

“当然是完全不了解,你对赵俊臣这个人的认知,大多是源自于我穿越之前,再加上我穿越之后也一直都在伪装自己,你对我的了解不仅是完全空白,更还是完全错误!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能从你身上屡次讨到便宜!”

心中冒出这般想法之后,赵俊臣表面上则是稍稍低头,好似是想要隐藏自己的心虚,低声道:“陛下目光如炬,臣的心思从来都无法瞒过陛下!”

德庆皇帝轻轻点头,道:“是啊,朕很了解你,哪怕你近年来成长迅速,手段多了一些圆滑,但一个人的根性总是难以变化!其实啊,你和太子他很像,总是认准一个道理之后就会不撞南墙不回头,只不过太子他是拘泥于教条的固执死板,而你则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肆意妄为!

所以,你当初还是户部中层官员的时候,就敢是干涉户部的最终决策,当你是户部侍郎的时候,就敢是架空户部尚书,当你势力未成之际,就敢与当朝阁老针锋相对,哪怕是天下清流皆是恨你入骨,你也是不管不顾,近年来你的手段圆滑了许多,但这般执拗妄为的性子反倒是愈发明显了,无论是商税整改、农务改革、又或是陕甘战事,你皆是只要认准一个道理,就会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强行推动,完全不会顾及失败的后果!”

听到德庆皇帝的说法,赵俊臣一时间却也无法分辨这般评价究竟是赞是贬,只好是沉默不语。

从某方面而言,赵俊臣在穿越前后的种种表现,也确实是存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本质却是全然不同,赵俊臣的前身说穿了就是目光短浅、仗着圣宠肆无忌惮罢了,而赵俊臣穿越到这个世界之后,看似也是做事不计后果、任意妄行,但实际上每一步都经过了详尽考量,也认真考虑过失败的后果。

然而,德庆皇帝仅是看到表象,只以为这两种表现乃是完全相同的。

另一边,德庆皇帝继续说道:“也正因为朕很了解你,所以刚才听到你的劝阻理由之后,也不由是心中好奇......以你一贯以来不管不顾的性格,如果当真是看不惯‘同济庙’的教义,只怕是早已经奏报朝廷取缔它了吧?以你今时今日的权势地位,想要取缔一家庙宇还不是手到擒来?却为何还要犹豫不决、一直拖延到今日也是毫无动作?难不成,这‘同济庙’有什么让你也会感到忌惮的地方?

譬如说,你已经暗中收到消息,得知‘同济庙’内暗中供奉着一位真神?而这位真神,就是朕一直想要寻访的‘南海三圣’?你一直都是反对朕寻仙访道的,所以你自然是想方设法避免朕与‘同济庙’进行接触,但与此同时,你也曾亲眼见过‘南海三圣’的仙迹,于是当你发现‘同济庙’暗中供奉‘南海三圣’的事情之后,也就不敢当真是出手取缔、担心自己会得罪真神,可是这样?

哈!难道你还真以为,这些事情能瞒得住朕?”

听到德庆皇帝的连续质问之后,赵俊臣偷偷抬眼打量着德庆皇帝的表情变化,表情间满是震惊,问道:“这......陛下您已经知道‘同济庙’内暗中供奉‘南海三圣’的事情了?”

德庆皇帝轻哼一声,道:“这天下皆是朕的,又有什么事情能瞒得住朕?无论是‘同济庙’供奉‘南海三圣’的事情,还是你的那点小心思,朕皆是洞若观火!”

说话间,德庆皇帝的表情看似不满,但心中则是略有得意。

毕竟,在德庆皇帝看来,自己如今只是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就轻易看透了赵俊臣的想法、拆穿了赵俊臣的心思,也算是有力回击了赵俊臣此前刻意把他引去东大街的算计。

而赵俊臣身为朝中阁老、庙堂权臣,在自己面前竟是无所遁形,这般成就感对于德庆皇帝而言也是少见,自然是让德庆皇帝忍不住暗中得意了。

与此同时,察觉到赵俊臣早就发现了‘同济庙’暗中供奉“南海三圣”的事情、却一直都在瞒着自己之后,德庆皇帝固然是有些不高兴,但也并不觉得特别生气,毕竟赵俊臣也算是出于好心。

而就在德庆皇帝暗中得意之际,赵俊臣则是终于“放弃挣扎”,叹息道:“陛下英明......其实臣也知道,臣的这点小心思无论如何也瞒不过陛下,但陛下您也明白臣的态度,这寻仙访道之事太过于虚无缥缈,乃是可遇而不可求,能遇到一次仙迹就已是万中无一的机缘了,又如何还能妄求更多?所以臣依然还是无法赞同陛下您在这种事情上耗费过多精力!”

许多时候,故意让上司拆穿自己不含恶意的小心思,借此来彰显上司的睿智高明,然后表现出一副无可奈何的钦佩,乃是最好的讨好手段。

赵俊臣亦是深谙此道。

所以,此时听到赵俊臣的再次劝阻,德庆皇帝依然不觉得生气,只会挥手打断了赵俊臣的劝阻之言,道:“朕意已决!这件事情你就不要再劝了,朕这次没有怪你刻意隐瞒消息就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朕也不瞒你,朕这次微服私访不仅是想要体察民情,也是想要前往‘同济庙’寻访仙踪,朕的想法早就与你说清楚了,你劝也劝不住!更何况,你又如何能确定朕这次前往‘同济庙’的事情,就不是仙人刻意安排的机缘?”

说完,德庆皇帝也不再理会赵俊臣的劝阻,直接向张德吩咐道:“去‘同济庙’!”

张德身为德庆皇帝的近侍太监,这个时候自然是不会理会赵俊臣的态度,听到德庆皇帝的吩咐之后,当即是扬鞭驱马、驾驭着马车向着京城西郊方向而去。

*

却说,马车再次驶动前行之际,赵俊臣满脸都是无可奈何,也就一直都是沉默不语,车厢内的气氛也是稍显沉闷。

然而,德庆皇帝却不打算放过赵俊臣。

斜目看了赵俊臣一眼,德庆皇帝很快就打破了沉默,问道:“其实,朕也是昨天才收到消息,知晓了‘同济庙’内暗中供奉‘南海三圣’的消息,但你为何能比朕更早收到消息?若不是你刚才无意间显出破绽,朕只怕也无法察觉到你已经提前收到消息的迹象。”

赵俊臣再次叹息一声,实话实说道:“既然瞒不过陛下,臣也不敢隐瞒......其实,臣与‘同济庙’大住持张道全已是相识一年有余,‘同济庙’能来到京城境内传教,也全是因为臣当初资助了他一笔银子的缘故。”

德庆皇帝开始关注“同济庙”之后,有些事情肯定是瞒不住,必然会被查出来,所以赵俊臣也打算趁机“坦白”——自然是半真半假的那种“坦白”。

德庆皇帝这次是真的没有想到,赵俊臣与“同济庙”之间竟然还有这层关系,顿时是皱眉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细细向朕讲来!”

赵俊臣解释道:“陛下您还记得臣前年曾去山西潞安府赈济蝗灾的事情吗?该地的百姓尚未开智,只把这场蝗灾视为是蝗神的惩罚,哪怕是蝗虫铺天盖地、吃尽了田地里的粮食,百姓们依然是不敢扑灭蝗虫,生怕会进一步得罪蝗神,臣当时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只会让这场蝗灾越闹越大、甚至是影响到周边府县,于是就决心灭蝗,但又担心百姓无法理解激发民变,所以就想到了一个法子,那就是以教治教,搬出一尊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的神灵表态支持灭蝗,这样一来百姓们也就不怕得罪蝗神了!”

德庆皇帝点了点头,道:“这倒是一个好法子。”

赵俊臣继续说道:“但等臣询问了潞安府的宗教情况之后,却发现该地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并不是佛道两教,而是这家‘同济庙’,臣当时也没有多想,直接就寻到了‘同济庙’的住持张道全,让张道全站出来表态支持灭蝗,谁曾想这个张道全竟是软硬不吃,只是提出了一项交易,让臣出钱资助他把‘同济庙’搬迁到京城境内传播教义,然后他才会出面表态支持灭蝗,臣当时也拿他没办法,只好是同意了这项交易,于是也就成功扑灭了蝗灾,然后臣信守承诺交给他一笔银子、让他得以把‘同济庙’搬到京城境内......

但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臣损失了一笔私财,再加上‘同济庙’的教义太过于荒唐,所以臣一直都不喜欢‘同济庙’,甚至还曾想过要找‘同济庙’的麻烦,所以就暗中调查了‘同济庙’的情况,也就是那个时候让臣知晓了‘同济庙’内暗中供奉‘南海三圣’的事情。”

德庆皇帝性格多疑,当他得知赵俊臣与‘同济庙’之间的特殊关系之后,自然就会忍不住多想,这个时候更是寻到了一处破绽,当即是问道:“哦?既然你早就看‘同济庙’不顺眼,为何是迟迟没有动手?你的耐性何时这般好了?”

对于德庆皇帝的这般质疑,赵俊臣也是早有应对,表情迟疑的答道:“臣当然有刻意针对过‘同济庙’,事实上‘同济庙’来到京城之初,臣就曾暗中鼓动京城境内影响力最大的普灵寺前往僧录司状告‘同济庙’,这件事情不论是普灵寺方丈还是僧录司的官员皆是知道的,但接下来几天臣每天晚上都是噩梦连连,梦中好似有人警告臣绝不能再找‘同济庙’的麻烦,还说臣若是放过‘同济庙’,今后就会给臣一个回报......那些噩梦太过恐怖,让臣每天都是半夜惊醒,最终出于宁可信其有的想法,也就对‘同济庙’敬而远之了。”

实际上,“同济庙”来到京城之初,赵俊臣为了撇清关系,也确实鼓动过普灵寺状告“同济庙”,但这件事情也同样是被赵俊臣暗中出手摆平的。

另一边,赵俊臣所讲的故事太过荒诞,德庆皇帝心中的猜疑之意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是愈发浓重了。

事实上,若不是德庆皇帝如今对于寻仙之事已是钻了牛角尖,这个时候只会把赵俊臣所讲的故事视作怪谈、全然不会相信。

于是,德庆皇帝的双眼再次眯起——这是他心中起疑的标志性动作——又问道:“然后呢?你没有再找‘同济庙’的麻烦,事后可有收到仙人回报?”

赵俊臣再次迟疑了一下,却是说道:“臣思来想去,仙人当初把那几颗仙果交给臣、让臣转呈于陛下,应该就是所谓的回报了吧,毕竟臣在这件事情上也沾光不少,否则满朝贤臣无数,仙人为何是偏偏选择臣来向陛下转呈仙果?”

听到赵俊臣提到那几颗印字苹果,德庆皇帝不由是若有所思,也觉得赵俊臣的这般说法有些道理,心中怀疑竟是瞬间减少了大半。

赵俊臣当初进献给德庆皇帝的那几颗印字苹果,已经完全超出了这个时代人们的理解极限,理所当然的认为是祥瑞与神迹,德庆皇帝如今对于寻仙访道的事情这般上心,也完全是因为那几颗果子的缘故。

事实上,大概是出于心理作用,自从德庆皇帝郑而重之的服用了那几颗“仙果”之后,最近这些天只觉得自己神清气爽、身体状态极佳。

所以,因为这几颗印字苹果的缘故,竟是让赵俊臣所讲的荒诞怪谈增加了不少可信度,也减轻了德庆皇帝心中的许多怀疑。

沉默良久之后,德庆皇帝轻轻点头,道:“这种时候宁可信其有是对的,不能无意间冒犯仙人!”

顿了顿后,德庆皇帝吩咐道:“既然你认识‘同济庿’的住持张道全,那随后的事情就好办了,等咱们君臣二人去了‘同济庙’之后,就由你来负责与张道全沟通,让咱们可以直接观摩‘南海三圣’的神像,看看是否会有机缘出现。”

赵俊臣又是一声叹息,似乎是觉得德庆皇帝越陷越深,但他如今也没有任何理由阻止,只好是答道:“臣遵旨。”

*

张德虽是德庆皇帝的近侍太监,但他的赶车技术也很是娴熟,大概只用了半个时辰时间,就已经驱车来到了“同济庙”外。

接下来,赵俊臣很快就联系到了“同济庙”的管事之人,虽是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却依然是隐瞒了德庆皇帝的身份,只说是自己的家族长辈,表示要在“同济庙”内游览一番。

这个时候,张道全正在主持一场传教法会,并未第一时间出面,接待他们的人乃是“同济庙”的二住持李木禾。

因为赵俊臣的身份尊贵,李木禾也提前收到了消息,自然是不敢阻拦赵俊臣等人的游览,只是相伴而行。

德庆皇帝昨天已经从徐盛那里提前知晓了“同济庙”内暗中供奉“南海三圣”的偏殿所在位置,这个时候也是心情急切,完全不打算耽搁行程,一路上只是走马观花,却直直向着“同济庙”最深处而去。

就这样,只是一炷香的功夫,德庆皇帝与赵俊臣等人已经来到了一处隐蔽偏殿的门前,然后德庆皇帝就打算推门而入。

根据徐盛所提供的情报,“南海三圣”的神像就供奉在这处偏殿之内。

见到德庆皇帝的动作,李木禾当即是劝阻道:“这位香客且慢,此处殿阁乃是本庙的一处隐蔽场所,从来都是不向外人开放的......”

然而,德庆皇帝却是完全无视了李木禾的劝阻,依然是亲手推门而入。

但接下来,就在德庆皇帝推开殿门的那一霎那,殿内突然是光芒大盛,射出无数道耀眼金芒,因为这些金色光芒太过于刺眼,让德庆皇帝下意识的闭目遮挡。

下一刻,等德庆皇帝再次睁开眼睛之后,却发现此前的耀眼金芒皆已是不见,眼前的偏殿之内就连一根火烛也没有,可谓是昏暗无光,就好似此前的金芒刺眼皆是幻觉,从来都没有出现过。

但德庆皇帝很清楚,刚才他推开殿门的那一刻,偏殿之内确实是映射出了无数的金色光芒,绝不是自己的幻觉!

这般情况让德庆皇帝不由是暗暗心惊,连忙转头向身边的赵俊臣、张德、以及李木禾三人问道:“刚才......我推门要进入殿内的时候,你们可有发现异象、被金色光芒刺晃双眼?”

赵俊臣表情茫然,摇头道:“伯父,此处偏殿之内昏暗无光,就连火烛也没有,哪里曾有什么金芒刺眼?”

李木禾也是摇头道:“贫道并未有发现任何异常,大概是香客您看错了吧!”

事实上,偏殿之内暗中设有机关,就是利用后世的潜望镜原理,把偏殿外的阳光引入到偏殿之内,又因为是使用铜镜反射光芒的缘故,所以引入殿内的光芒皆是呈为金色。

根据事前的布置,当德庆皇帝走进偏殿的那一刻,就会有人暗中扭动机关、让德庆皇帝见到偏殿之内金芒四射的异象,然后则是迅速关闭机关、让德庆皇帝无法详细查探究竟、进而是疑神疑鬼。

这样一来,不仅是德庆皇帝,赵俊臣、张德、李木禾三人其实也都看到了偏殿内的金芒异象,但赵俊臣这个时候则是直接否认自己曾有看到异象,李木禾也是暗中配合、表示自己同样没有看到异象,营造出只有德庆皇帝一人看到了金芒异象的氛围。

此时,德庆皇帝见到赵俊臣与李木禾二人皆是否认之后,不由是再次心中一惊,暗暗想道:“怎么回事?刚才的金色光芒极为耀目,他们为何皆是没有看到?难道说......这般异象只有朕一个人看到了?难道说......这是仙人在向朕展现神迹?”

心中惊疑不定之间,德庆皇帝又看向张德,问道:“张德你呢?刚才可有注意到什么异象?”

张德同样是一副惊疑不定的神态,连连摇头道:“没、没看到!”

事实上,张德刚才也真切看到了偏殿内所泛射出的金色光芒。

然而,赵俊臣身为朝廷重臣都表示自己没看到任何异象,李木禾作为“同济庙”的二住持也同样表示自己没看到任何异象,张德仅是一名太监这个时候自然也就不敢看到任何异象了——否则,岂不是表示你与德庆皇帝乃是并肩的同等待遇?——作为德庆皇帝的近侍太监,张德一向是性子谨慎,这个时候尚未搞清楚状况,自然是随波逐流、怎么稳妥怎么说。

赵俊臣也没想到张德的回答竟是这般配合,他原本已经准备好了一套说辞,但现在因为张德的主动配合,却是全然用不上了。

另一边,德庆皇帝听到张德的回答之后,既是惊疑不定、也是暗暗兴奋,轻声喃喃道:“但朕刚才确实是看到了无数的耀目金芒,不可能是幻觉,好似就是从殿内神像上泛射而出......难道这般异象只让朕一人看到了?”

一时间,德庆皇帝竟是忘记了掩饰身份,以“朕”自称,幸好他声音极低,否则李木禾就要装不下去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几人身后突然传来一道清越飘渺的声音。

“这位老香主若是可以看到异象,自当是有缘之人。”

听到这个声音,赵俊臣转头一看,只见是张道全终于现身了。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