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106章.朕不高兴(三)

摄政大明 第1106章.朕不高兴(三)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时机不凑巧?”

赵俊臣的解释含糊不清,但德庆皇帝的政治嗅觉依旧是极为敏锐,只是稍稍疑惑片刻,就立刻领悟了赵俊臣的真意,再次问道:“你是指……朝廷前两次逼迫百官用俸米换俸银的事情?”

赵俊臣再次轻叹,点头道:“正是如此,朝廷前些日子为了筹集陕甘三边战事的军粮,强迫百官把俸米换为俸银,不再发放俸米,而是让百官使用俸银自行在民间购米,当时确实是缓解了军粮紧缺之危……

然而,民间粮价屡创新高、几日一变,市面价格与实际价格也是颇有差距,百官所领到的俸银自然也就相对贬值了不少……

这样一来,百官自觉吃亏,心中有怨气啊,但为了朝廷大局,他们表面上自然是不敢多说什么,但这个时候发生了宋焕成当众饿晕于礼部衙门的事情,自然也就有人趁机发泄不满、阴阳怪气了,所造成的影响也就更大了许多。”

德庆皇帝听到这里,忍不住轻哼一声,愈发是表情不快,只觉得百官不体心,只顾着自己那一点蝇头小利,完全不懂得大局为重。

与此同时,也因为德庆皇帝的面色阴沉、心中不快,正所谓“居移气、养移体”,他登基多年所养成的天子威势也就不可抑制的散发出来。

同桌的“霍叔”与“小何”二人,此前听到德庆皇帝与赵俊臣的谈话之际,虽然是云山雾绕,但也觉得德庆皇帝与赵俊臣的身份不一般、不由是开始陪着小心,如今又注意到德庆皇帝身上所散发的威势,更是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出,再也不见刚才的随意与多话。

然而,赵俊臣稍稍犹豫一下之后,却又说了一番让德庆皇帝更为难堪的话语。

“这只是最主要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次要原因……就像是您刚才所说,人总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自从陕甘三边大捷之后,朝廷大肆犒赏三军,武官们皆是封赏丰厚,文官们难免就有些吃味……

再加上年关时候陛下寿辰之际,因为是万国使节来朝的缘故,还要庆贺陕甘三边的大捷,朝廷为了彰显天朝威仪,也就刻意的大操大办、尽显威仪!但这排场大了,所耗费的银子也就过多了些,部分朝廷官员眼见到朝廷花银子如流水一般,但他们却没有占到便宜,怨气也就更多了……

唉!总而言之,宋焕成当众饿晕于礼部衙门的事情,若是发生在其它时候,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因为近期所发生的种种事情结合在一起,也就让许多人心理不平衡了,影响也就稍大了一些……

近段时间以来,部分官员一直是热衷于议论此事,抱怨朝廷亏待了百官,这般舆论至今也没见停歇的架势。”

听到这里,德庆皇帝终于是再也按耐不住,一拍桌子、低声怒喝道:“朝廷难道是养了一群斤斤计较的怨妇不成?只是因为这些小事,也敢心生怨气?他们心中可还有忠君二字?年关贺岁之际,难道朝廷没有赏给他们双俸?他们竟然还敢不知足?”

赵俊臣见到德庆皇帝怒火大盛,连忙是轻咳一声,又刻意转头看了同桌的“霍叔”与“小何”二人一眼,意思很明显——有外人在场,很多话并不能直说出来,德庆皇帝千万不能暴露身份。

见到赵俊臣的暗示,德庆皇帝终于是稍稍冷静了一些,缓缓呼出一口气之后,却是闭目沉默不语。

赵俊臣仔细观察德庆皇帝的神态变化,却发现德庆皇帝平息了怒意之后,如今正在仔细倾听周围茶客的讨论、想要趁机了解民间各界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与立场。

显然,德庆皇帝注意到了百官怨气之后,却也开始留意起了民心变化。

若是宋焕成当众饿晕的事情,不仅是引起了百官怨气,就连民意也发生了变化,那么德庆皇帝就必须要认真考虑百官加俸的事情了。

但在赵俊臣看来,这天底下就要以“民意”二字最为变幻无常。

原因无他,世人大多浑噩,亦没有很强的分辨能力,所以“民意”很容易就会受到有心人的引导,操纵民意也从来都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

就拿今天茶馆内的众位茶客为例,他们大多是出身于社会中下层,平日里对于朝廷官员又是敬畏又是敌视,若是往常时候让他们作出表态,他们必然是认为百官俸禄越低越好,恨不得所有朝廷官员都与自己一般穷困。

但此时此刻,众位茶客刚刚才听完了张老先生所讲的故事,这篇故事乃是集合了“评书人行会”的集体智慧,可谓是代入感极强,主角又是宋焕成这般受到百姓爱戴的清官,一时间绝大多数茶客竟是忘记了阶级差异,开始为官员俸禄太低而鸣不平了。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在后世也屡见不鲜,只需是随意抛出几篇故事,就能让无数的工薪阶层心疼资本家的不容易了。

所以,德庆皇帝安静倾听良久,却发现茶馆内的众位茶客议论之际,竟是大多数人都表态支持朝廷应该为百官提升俸禄,认为朝廷不应该亏待像是宋焕成这样的清官,就好似百官提升俸禄之后就当真能让贪官绝迹一般。

注意到这般“民意”,德庆皇帝的表情愈发阴沉不快。

以德庆皇帝的吝啬与薄情,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轻易为百官提升俸禄,但若是官心与民心皆有这般倾向,他也不得不认真考虑。

当然,也仅是“认真考虑”罢了,他很难下定这般决心。

*

眼见到德庆皇帝沉默不语,同桌的另外三人出于各种原因也皆是闭口不言,就这样安静了大约一盏茶时间之后,张德匆匆进入到茶馆之内、跑到德庆皇帝身旁,说是茶馆外的道路已经恢复了通畅,所以德庆皇帝也就可以离开这里、返回宫中了。

德庆皇帝听到禀报之后,当即是起身离开,完全没有丝毫停留,显然是不喜欢自己今天在“张氏茶馆”的经历,赵俊臣也是连忙跟上。

却说,德庆皇帝与赵俊臣二人返回到马车车厢之后,张德很快就驾驭着马车继续向着紫禁城方向而去。

随着马车的缓缓驶动,德庆皇帝终于是再次开口说话,抬头向赵俊臣问道:“如今户部可有余力为百官提俸?”

赵俊臣犹豫片刻后,摇头道:“国库的状况您也知道,肯定是没有余力提升百官的俸米,至于俸银嘛……就像是您所说的那样,人总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为京官提升俸银,地方官员就不能落下,然后吏役也要跟着提俸,再接着就是武官与军户……

这些开支加在一起,那就是天文数字,户部近年来固然是宽裕了一些,但也无力承担这般压力,至少最近几年是无能为力……就算勉强为百官提升一些俸银,也必然是数量极少,只会招到朝野各界的耻笑,还不如索性不加。”

赵俊臣今天安排“张氏茶馆”这场戏,就是为了给今后百官提升俸禄之事做铺垫,但依照赵俊臣的想法,这件事情理应是由太子朱和堉返回京城之后率先提出来,而他自己则是第一时间站出来表态支持,然后就可以借着这件事情提升太子朱和堉与自己二人在百官之中的声望,却不能让德庆皇帝主动作出决定,今天所发生的一切也只是为了给德庆皇帝心中埋下一枚种子罢了。

所以,赵俊臣这个时候自然是表示户部没有余力给百官提升俸禄,但又留了一个尾巴,表示只是“最近几年无能为力”。

另一边,不出赵俊臣的预料,德庆皇帝听到赵俊臣的回答之后,表情间当即是闪过一丝轻松——他原本就不情愿为百官提升俸禄,赵俊臣的回答也让他有了充分理由。

于是,德庆皇帝很快就换上了一脸不被理解的怅然神情,点头道:“是啊,这种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要考虑周全,又哪是这般容易?百官们只盯着自己的一点好处,百姓更是无知盲目、容易被人引动情绪,还以为加俸之事只是朕一句话的事情,但治理这偌大江山又岂是这般容易?哼!朕的苦处,又有何人能理解?”

见德庆皇帝给自己寻台阶下,赵俊臣也连忙是跟着叹息,道:“是啊,您虽是天下之主,但也要为整个江山的方方面面操心,也唯有您这样的圣主才能担起这般重担,其他人肩头没有这般重担,就只懂得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

德庆皇帝又是轻哼一声,但面色终究缓和了一些。

然后,德庆皇帝沉吟片刻后,吩咐道:“有些事情,并不适合大动干戈,也不适合朕亲自派人出面,否则只会引发更多非议,所以就交由你来处理……

今天出现在茶馆里讲书的那个评书人,还有京城里的其它评书人,你派人警告他们一下,今后绝不可再向百姓们散播宋焕成的故事了,否则一旦是引起了民心变化,那就是妖言惑众!”

赵俊臣点头答应之后,德庆皇帝又说道:“还有那个宋焕成,朕听了他的事迹之后,倒也是一个忠心体国的好臣子,理应是嘉奖一番,还可以堵住悠悠之口,省得部分官员老是利用这个人的事情搬弄是非、阴阳怪气……

所以,朕打算给他一个肥缺!京城里的各大衙门之中,就要数你的户部油水最足,所以朕想要把他调任到户部做事,但户部目前没有空缺,所以就需要你来安排一下,尽快空出一个户部郎中的位置,朕近几天就要把宋焕成安排过去!

这样一来,朕也能让百官知道,朕从来都不会亏待忠心臣子!”

听到德庆皇帝的这般说法,赵俊臣不由是表情一僵。

宋焕成固然是一个品性高洁、值得敬佩的清官,但也像是茅坑里的石头一般又臭又硬,此人当初就连太子朱和堉的招揽都是不屑一顾,当他进入户部任职之后,又岂能接受赵俊臣的收买与控制?恐怕是整个户部衙门都会迎来一场麻烦。

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赵俊臣也无法拒绝德庆皇帝的提议,只好是苦着脸点头答应,只觉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见到赵俊臣的表情变化,德庆皇帝自然是明白赵俊臣的心思,但也没有拆穿,但脸上多了一丝笑意,似乎是心情好转了一些。

*

然而,今天注定是多事之秋,德庆皇帝稍稍好转的心情并没有维持太久。

大约半柱香之后,张德终于是驾驶马车返回到紫禁城的侧门。

等到赵俊臣搀着德庆皇帝下了马车之后,却发现司礼监掌印太监吴信泉正站在宫门附近焦急等候,似乎是遇到了什么急事。

吴信泉见到德庆皇帝现身之后,当即是匆匆跑到德庆皇帝面前,低声道:“陛下,您终于回来了!就在一个时辰之前,洛阳那边送来一份紧急奏疏,因为事关重大的缘故,必须要您亲自拿主意。”

说完,吴信泉就把一份奏疏双手呈给德庆皇帝。

德庆皇帝先是一愣,眼见到事关重大,也顾不得回宫换衣,马上就拿起奏疏翻看。

片刻之后,德庆皇帝表情大变,竟是狠狠把这份奏疏投掷于地,怒声道:“胆大妄为!胆大妄为!这天下间还有没有人能让朕省点心了!?”

说完,德庆皇帝也没有理会身边几人,立刻是怒气冲冲的返回宫中。

对于德庆皇帝的这般表现,吴信泉与张德二人皆是战战兢兢,连忙拾起德庆皇帝丢在地方的奏疏、快步跟在德庆皇帝身后。

见到这一幕,一旁的赵俊臣不由是若有所思。

“吴信泉说是洛阳那边的急报……难道是太子与福王的事情?我前些日子安排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赶去洛阳辅佐朱和堉,若是洛阳那边出现了变动,如今府里应该也已经收到了相关情报,说不定还会更为详细!”

暗思之际,赵俊臣站在原地等候了片刻,却发现德庆皇帝进入宫中之后,并没有传召自己继续伴驾,显然是不打算让自己参与此事。

于是,赵俊臣也不再等候在宫外,很快就寻到了自己的坐轿,迅速返回到赵府之中。

正如赵俊臣的预料一般,赵府此时已经从洛阳那边收到了更为详尽的消息。

原来,就在三天之前,太子朱和堉在洛阳查案之际,竟是与福王府发生了流血冲突,死了好些个锦衣卫与王府护卫,这场动乱足足是持续了大半个时辰,直到洛阳城守军出动镇压才告一段落,随后太子朱和堉就强行囚禁了福王本人,并且还对福王一脉的多位宗亲使用了大刑逼供!

这件事情的性质,可谓是严重至极,必然是要再次引起朝野震动,也难怪德庆皇帝会是怒气勃发了!

赵俊臣如今与太子朱和堉乃是盟友关系,但当他收到消息之后,却完全没有任何惊慌之态,反而是脸上多了一丝笑意。

“看样子,驯化太子朱和堉的计划,已经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