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139章.成熟需要代价

摄政大明 第1139章.成熟需要代价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询问,李传文的目光转向了肖文轩,示意肖文轩先讲。

肖文轩稍稍思索片刻后,答道:“太子殿下的心性与观念究竟有没有改变,学生不得而知,也不敢妄自揣测……但太子殿下的做事风格,确实是发生了许多改变。

这段时间以来,太子殿下很是信任李老先生与学生,也听取了我们二人的许多建议,但学生也能看得出来,他并不是盲目听从,每次采纳我们的建议之前,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也考虑了其它办法,只是认为我们的提议最有效,所以才采纳了我们的建议。

我们为他做事之际,只要是进展顺利,太子殿下就不会出手干涉,只是会派人暗中盯着,而一旦是进展不顺、出现了意外状况,他就会立刻出面过问,看似是放权放手,但实际上则是把所有事情皆是紧紧抓在手里。

而且,太子殿下也学会了城府与隐藏,若是有某些消息,他认为李老先生与学生不需要知道,就会刻意隐瞒下来,唯有等到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些消息的时候,他才会把消息公开。

与此同时,无论是在洛阳、还是在湖广,太子殿下都会与各地的‘周党’官员刻意交好,也经常会听取‘周党’官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似乎是有利用‘周党’势力与我们二人相互制衡的意思。”

赵俊臣若有所思,轻声道:“哦?这般行事作风,让我感觉有些熟悉啊……”

说到这里,赵俊臣似笑非笑,然后又把目光转向了李传文。

在赵俊臣的注视之下,李传文沉吟片刻后,缓缓道:“无论是老夫、还是文轩,与太子朱和堉合作期间皆是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相处之际也很是轻松。”

李传文的评价可谓是言简意赅,只有一句话,但相较于肖文轩的长篇大论,这一句话所蕴含的信息还要更多。

李传文是何人?绍兴师爷这一行的祖师爷级人物,见惯了官场上的蝇营狗苟、阴暗龌蹉,行事风格也受到了官场染缸的影响,可谓是精于心术、只看结果不问手段。

肖文轩又是何人?一个郁郁不得志、愤世嫉俗的读书人,脑子里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些离经叛道的想法,他的许多大胆提议,皆是在有意无意的冲击着这个时代的诸多规则。

若是从前的太子朱和堉,与这样两个人接触之际,必然会因为理念不同而发生争执,就算是朱和堉刻意忍耐,双方相处之际也一定会出现违和之感。

而这段时间以来,太子朱和堉竟能与李传文、肖文轩二人与毫无阻碍的合作,而且还是相处愉快,这就说明朱和堉已经完全接纳了李传文与肖文轩的理念想法,不再似从前一般拘泥于道德与规则方面的条条框框。

这般变化,不可谓不大。

综合了两位幕僚的描述之后,赵俊臣已是在心中逐渐勾画出了太子朱和堉的目前形象。

怎么说呢……就像是一个稚嫩版的德庆皇帝。

相较于德庆皇帝,也许还残留着一些道义底线,也许并不似德庆皇帝那般灵活变通,也许有更多一些魄力与坚持,但行事作风已经趋于一致了。

譬如说引入“周党”为己所用的制衡手段;

譬如说从来不让任何人知晓全部消息的秘密主义作风;

譬如说看似放权、实则紧盯、随时准备干涉的管理策略;

譬如说兼容并蓄、不问黑白、只看结果的用人之术……

不同于前任太子太师肖温阮的“上行下效”、“以身作则”;

不同于赵山才的“事缓则圆”、“防微杜渐”;

不同于赵俊臣的“利益结合”、“切合时宜”;

不同于周尚景的“因势利导”、“公私兼顾”……

这些手段,完完全全就是德庆皇帝的行事风格,也就是最纯粹的帝王心术、驾驭之道。

做出这般结论之后,赵俊臣的表情有些复杂,似乎是有些遗憾,又似乎是有些满意。

*

当初,在朱和堉离开京城之前,赵俊臣曾与他有过一场密谈,持续了整整一下午时间。

期间,赵俊臣也曾向朱和堉讲解与灌输了许多东西,包括认知观念、思考角度、以及方法论等等,就是希望朱和堉的想法理念能与自己逐渐趋近。

在赵俊臣看来,只要朱和堉可以全盘接受自己的想法与理念,两人的未来目标就会完全相同,也就可以成为真正的盟友。

但很明显,在朱和堉的内心深处,对于赵俊臣依然是存着芥蒂、隔阂、以及防范。

所以,他最终并没有完全接受赵俊臣所灌输的诸般理念,反而是刻意仿效了他所熟悉的另一个人——也就是德庆皇帝。

毕竟,肖温阮所指引的那条道路,实在是太艰难了,时不时就会受到挫折;赵山才所指引的那条道路,随着赵山才的英年早逝也同样走不通了;周尚景的行事风格对于心机智慧要求太高,也同样不适合朱和堉……

这般情况下,若是朱和堉还想要为自己寻到一条未来出路,又无法接受赵俊臣的理念与做法,那么他也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也就是效法德庆皇帝。

或许,对于朱和堉本人而言,这不仅是最后的选择,也是最稳妥的选择。

想明白了这一点,赵俊臣自然是深感遗憾。

这般情况,就意味着两人之间的未来合作,因为观念之间的不同,最多也只能是貌合神离。

但与此同时,赵俊臣也是乐见其成,因为德庆皇帝见到朱和堉刻意模仿自己的情况之后,必然是深感欣慰,认为朱和堉终于是理解了自己。

这样一来,朱和堉将来遭到废黜之后,东山再起的成功机会也会再增一分。

在赵俊臣的未来计划之中,朱和堉接下来必须要被废黜,被废黜之后也必须要东山再起。

毕竟,一个曾经有过被废黜经历的储君太子,就算是将来顺利登基,也必然是威望不高,许多事情也只能向百官做出妥协。

唯有这般情况,才最为符合赵俊臣的利益。

至于朱和坚,在赵俊臣眼中,至始至终都只是朱和堉被废黜期间的临时替代品罢了,他必然会上位,但等到朱和堉东山再起之际,他也必然会跌下舞台。

并不是说赵俊臣心中轻视朱和坚,以朱和坚的能力手段、行事作风,他将来若是顺利登基为帝,赵俊臣绝对是二话不说、立刻潜逃保命。

但赵俊臣目前已是暗中寻到了朱和坚的好几处破绽,也完全有把握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一举扳倒于他,让他根本没有登基为帝的机会。

*

就这样,赵俊臣低头静静思索了许久。

大约一盏茶时间之后,赵俊臣抬头再次问道:“依你们的推算,太子殿下将会在何时返京?”

李传文思索片刻后,答道:“新钦差王佑伦目前已是与太子殿下彻底翻脸,硬着头皮把太子殿下软禁在衡州官府衙门之中,也完全不敢让太子殿下自行返京,担心太子殿下脱离掌控之后还会再次搞出乱子……

所以,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太子殿下将会与王佑伦一同返城,但王佑伦在返京之前,必须要收拾太子殿下在湖广各地所留下的那些烂摊子,至少也要耗时一个月时间,再加上返京路上的耗时……他们应该要等到一个半月以后才能返回京城中枢。”

赵俊臣轻轻点头,喃喃道:“至少要一个半月以后吗?这般长的时间,也足以让七皇子结束南京之行、返回京城中枢了……这样看来,太子与七皇子这二人,返回京城的时间也就是前脚后脚,差不了几天……到了那个时候,京城中枢必然就要再次热闹了。”

另一边,李传文稍稍犹豫了一下之后,终于是忍不住问道:“赵阁臣,老夫观你对待太子殿下的做法,似乎是有些矛盾,一方面是想要驯服太子殿下,一方面又想要让太子殿下迅速成熟,但……赵阁臣您难道就不担心,等到太子殿下的心智愈发成熟之后,就会变得无法驯服吗?”

赵俊臣微微一愣,但很快就摇头道:“许多时候,所谓‘成熟’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件好事!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得就有失,随时都要面临取舍之间的难题!在我看来,太子的成熟与否并不重要,他在逐渐成熟期间,不经意间所舍弃的那些东西,才是真正重要的!”

说到这里,赵俊臣又想到了大儒杨洵,继续说道:“太子殿下从前曾是受到过许多智者的影响与指点,或许他在将来不久后,还会再次受到另外某些高人的影响,然后他就会继续成长、继续成熟……

但与此同时,他所舍弃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而有些东西一旦是舍弃之后,就再也捡不回来了!所以,等到他舍弃了全部东西,只剩下了所谓的‘成熟’之后,他也就没有更多选择了。”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之后,则是换成了李传文若有所思,隐隐间已经猜到了赵俊臣的某些核心计划。

谈话进行到这里,赵俊臣见到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皆是面现疲惫,显然是返回京城之后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只顾着向自己汇报情况了,所以就及时中止了这场谈话、让他们返回各自房间休息。

李传文与肖文轩这个时候也确实是觉得累了,也立刻就起身告辞。

而就在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即将要离开书房的时候,赵俊臣突然间想到了什么,又开口补充道:“对了,有一件事情,你们最好是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就在昨天,我招收了一位新幕僚,乃是大儒杨洵的亲传弟子,名叫江正,可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但此人目前还没有证明忠心,所以你们也要留心一下,所有机密计划皆是不能向他泄露……

不过,这个江正可不好糊弄,他昨天傍晚时候才刚刚搬到赵府之中,但仅仅是一个晚上,就快要把牛辅德他们给逼疯了……”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