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143章.强迫(三)

摄政大明 第1143章.强迫(三)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李成儒抵达赵府之后,却发现“赵党”的另一位核心成员,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顾全也来到了赵府,正在与赵俊臣谈话。

赵俊臣这一次扳倒陆远安,顾全可谓是出了大力,而都察院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找茬,所以扳倒了陆远安之后,顾全也就算是立了功,如今已是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落座之后,见到顾全在场,李成儒有些犹豫,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选在这个时候向赵俊臣禀报任务进展。

毕竟,赵俊臣所交代的任务充满了阴谋气息,似乎应该尽量保密。

见到李成儒的这般表现,赵俊臣笑道:“接下来的计划,顾御史也会参与,所以李尚书不必顾虑,有事直说就是……有关于漕运衙门的事情、还有海漕的好处,都已经告知于宋焕成了?他的反应如何?”

李成儒点了点头,答道:“都已经告知于宋焕成了,宋焕成表现得极为震怒,简直就是痛心疾首了。”

赵俊臣叹息道:“这个宋焕成,倒是一个赤心奉国之辈!”

但下一刻,赵俊臣已是面现笑意,继续说道:“所以,咱们也要帮着他为民请命才对。”

说完,赵俊臣转头看向顾全,问道:“你那边准备得如何了?”

顾全点头答道:“下官只是稍稍施展了一些手段,就让都察院的部分清流纷纷是临时起意,相约今天傍晚一同拜访宋焕成……

这件事情并不困难,自从宋焕成的民间声望越来越高之后,清流们皆是如蚁附膻一般,争先与宋焕成结交……

嘿,正所谓‘君子群而不党’,在清流们看来,他们若是能与宋焕成攀上交情,就说明他们也与宋焕成一样清廉了,也就有了进一步提升声望的资本,所以这件事情自然是一促既成。”

赵俊臣轻轻点头,悠悠道:“这样一来,后续的事情发展也就很明显了……宋焕成发现了漕运衙门今年的惊人粮耗之后,必然是忧心如焚、愁眉苦眼,但他本人并没有任何的解决之策……而都察院的清流们一旦是选在这个时候联袂拜访宋焕成,宋焕成十有**就会把这件事情告知于他们,然后……”

顾全笑着继续说道:“然后,以都察院那些清流一向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秉性,必然是见猎心喜,接下来就会纷纷向朝廷呈报奏疏,一边是弹劾漕运衙门的贪墨糜费,一边又会再提改河漕为海漕之事!

这一次,清流们完全占理,再加上这段时间以来,民间粮价已是屡创新高,所以清流们的提议也必然会收获大量支持……到了那个时候,‘周党’众人自然是手忙脚乱、焦头烂额,然后就再也顾不得报复咱们‘赵党’了!”

赵俊臣笑着点头,补充道:“不仅不能报复咱们,反而还会有求于咱们、与咱们主动交好!毕竟,这河漕与海漕之争,户部与工部两大衙门的话语权最重,‘周党’若是想要尽快平息这一场争议,就必须要争取咱们的支持。”

听到这里,一旁的李成儒已经大约猜出了赵俊臣的计划真相。

原来,宋焕成只是一个引子罢了,利用宋焕成鼓动清流们重启朝廷的河漕与海漕之争才是关键!而那些冲锋陷阵的清流,在赵俊臣的眼中也只是棋子而已,真正目标则是利用这场河漕与海漕之争、逼迫“周党”退让!

至于赵俊臣本人,则是至始至终躲在幕后遥控一切,看似毫无关系,却又能坐收渔翁之利!

想到这些,李成儒不由是愈发钦佩赵俊臣的手段!

不过,李成儒同样是清流出身,现在虽然投靠了赵俊臣,但依然是残留着一些正常价值观,忍不住开口问道:“赵阁臣,下官看过了户部衙门的统计数字之后,也同样震惊于漕运的惊人耗费……

若是改河漕为海漕、变河运为海运,当真是可以减少七八成的损耗,咱们户部为何一直都没有推行此事?接下来若是可以成功鼓动清流们冲锋陷阵,户部与工部则是伺机表态支持,此事未必就不能成!一旦是成功了,岂不是江山与百姓的一大幸事?

更何况,咱们也都知道,漕运衙门乃是‘周党’的钱袋子,若是咱们可以改河漕为海漕,更还可以趁机重创‘周党’的财力!到了那个时候,‘周党’必然是要不可逆转的逐渐衰弱,咱们就可以一家势大,说不定就连那内阁首辅之位,也能顺利收入赵阁臣的囊中,于公于私都是好事啊!”

听到李成儒的这一番话,赵俊臣不由是有些诧异。

并不是赵俊臣意外于李成儒的这般观念,而是赵俊臣万万没有想到,李成儒担任户部尚书已有数月时间之久,竟然还会相信所谓的“统计数字”。

于是,赵俊臣不由再次泛生了“好为人师”的癖好,决定给李成儒好好上一课。

虽然,李成儒要比赵俊臣年长了近三十岁。

“李尚书,你现在执掌户部衙门,每天都要与账目、数据、以及各类统计打交道,所以有一件事你必须要明白,那就是——你所看到的任何一组统计数据,皆是不可全然相信!

事实上,这世上的任何统计,统计之际所采用的标准方式,皆是要远比最终的统计数字更为重要!若是抛开统计标准,任何统计数字皆是毫无意义!有些统计数字看似是严谨缜密、毋庸置疑,但实际上只是不同势力为了强调观点、推动舆情而使用的一种工具罢了。

就以这次的事情为例,根据户部衙门的统计,河漕成本乃是漕粮漕银的三到五倍,而海漕成本则只有八成左右,可谓是相差悬殊,自然是强调了河漕的弊端、海漕的优势……

但你若是仔细留意过这些数字的统计标准,就会发现户部统计河漕成本之际,把所有相关成本皆是加了进去,但统计海漕成本之际,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三项,分别是沿岸海港的扩建、远洋巨舰的建造与维护、以及水军护航驱逐海盗的耗费!

若是算上这三项,那么海漕的成本就会增涨一倍有余,达到河漕的六成左右,而且前期投入还要更为惊人,但若是使用这样的统计数字,海漕的优势就不再是那么明显!所以,我为了增强海漕之事的说服力,就刻意忽视了这三项耗费,最终才出现了你所看到的那些统计数字!

你看,这就是统计标准的重要性,只要是改变统计标准,就可以得出任何一个你想要看到的统计数字!所以,统计数字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统计方式!”

见到李成儒表情间满是恍然受教,赵俊臣想了一下,继续说道:“李尚书执掌户部衙门之际,不仅会经常见到一些统计数字,更还会经常收到各地公文,我此前执掌户部之际,也算是有所心得,趁着今天这次机会,就与李尚书相互交流一番。

户部所收到的公文,绝大多数都是中枢与地方各大衙门伸手要银子的内容,这些衙门向户部索要银子之际,不外乎就是两招,其一是诉苦哭穷、其二是遵循前例,这两招很容易就会把人带到沟里去,必须要小心甄别。

先说诉苦哭穷,这一类公文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强调自己的衙门究竟有多穷、用银子的地方太多、已经无法维持云云,你读过这些公文之后,情绪想法就会受到这些内容的影响,然后就会认为户部衙门确实应该拨给他们更多银子……

针对这一招,我建议李尚书今后要改变自己审阅公文的方法,不再是依照顺序先看开头再看结尾,而是反过来先看结尾再看开头,先看一眼公文的结论与落款,然后再去看前面那些支撑结论的具体内容,往往就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往往也是更为精准的判断!

再说遵循前例,这一招也很常见,譬如说户部拨银子给武昌府兴修水利堤坝之后,周围府县往往也会依葫芦画瓢,同样以兴修水利堤坝为借口、向户部伸手要银子,理由也很充分,武昌府兴修水利之后见到了诸多好处,于国于民皆是大为有利,所以他们也想要造福百姓、也想要兴修水利堤坝……

但绝大多数时候,‘只要效仿前例自己就能成功’这种观点,全然忽视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相异之处,根本就是一个谬论,就像是那些统计数字一样,只是为了佐证与强调观点罢了!

武昌府的地势环境,一旦是忽视水利堤坝的兴建,就一定会出现水患,但其他府县的地势环境又岂是与武昌府完全相同?户部又岂能因为武昌府的前例,就给予他们同等支持?所以,每当是公文之中出现了遵守前例的内容,就必须要仔细思索两者的差异之处……”

听着赵俊臣的详细传授,李成儒表情间满是受教恍然之态,只觉得自己担任户部尚书以来所遇到的许多难题,此时已是寻到了答案

然而,李成儒沉思片刻之后,却又把话题拉回到河槽与海漕的争议,问道:“赵阁臣所言有理,但下官还是觉得,改河漕为海漕之事很有必要,虽然前期投入更多,但可以节省四成左右成本,同样不是一个小数目啊,若是今后每年都能省下近千万石的粮耗,相当于九边军镇的全年军粮,于国于民皆是一件好事……”

见李成儒依然还惦记着河槽与海漕之争,赵俊臣不由是无奈摇头。

他此前的长篇大论,其实就是想要转移话题,不想继续讨论此事。

海漕海运的诸般好处,赵俊臣当然看得清楚,而且这段时间因为国库存粮不足的事情,赵俊臣也一直都是忧心仲仲,自然也惦记过漕运粮耗的主意。

但……赵俊臣思考许久之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般念头,虽然赵俊臣明明知道海漕之事一旦落实,国库与民间的存粮皆是会迅速增加。

而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赵俊臣目前还不想触碰周尚景的底线——当然,也可以说是“不敢触碰周尚景的底线”——赵俊臣现阶段还承担不起与周尚景彻底翻脸的代价。

在赵俊臣看来,海漕之事迟早都要落实,但前提是周尚景已经离开了庙堂,只要是周尚景离开了庙堂、不再掌控“周党”这个庞然大物,那么赵俊臣就敢立刻向“周党”宣战!

根据赵俊臣的估算,等到周尚景离开庙堂之际,无论是山东与南直隶的沿岸海港,还是足够数量规模的远洋大舰,他都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到时候推行海漕之事也是水到渠成。

然而,只要周尚景还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没有离去,赵俊臣就必须要继续隐忍。

简而言之,对于周尚景这个老狐狸,赵俊臣终究是心存敬畏的。

赵俊臣这一次暗中重启了朝廷的河槽与海漕之争,也只是利用朝中清流冲锋陷阵,自己并不敢直接出面,最终目标也只是为了逼迫“周党”让步罢了,而不是真的要落实海漕之事。

所以,从本质上而言,其实就是赵俊臣为了自身的权势稳固,而放弃了全局大义。

也正因为如此,赵俊臣难免是心中有愧——虽然只有那么一丁点——于是也就不愿意深谈此事。

此时,见到李成儒还在纠缠此事,出于这般心思,赵俊臣不由是有些恼羞成怒,表情也冷淡了下来,缓缓说道:“朝廷的河漕与海漕之争,已是持续百年,真正的远见卓识之辈,又有谁不知道海漕的好处?但依然是无法改变河漕现状!

只看这一点,就知道海漕之事的阻力究竟有多大了,不仅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又有多少权势显赫的大人物,皆是暗中利用河漕牟利?并不仅仅是‘周党’一家而已,哪怕是咱们的那位陛下,也在运河沿岸布置了大量的皇庄与镇守太监!

所以,本阁为何要当这个出头鸟?嫌自己的敌人不够多吗?非要与天下人为敌不成?这个世界上,总是吃多少饭、操多少心,有些事情根本不是咱们目前有能力改变的,否则就是不自量力、自招灾祸!”

见赵俊臣冷下了脸,又开始以“本阁”自称,李成儒终于是不敢继续纠缠,只是摇头轻叹。

若是宋焕成此时在这里,听到赵俊臣的这一番话,必然是要极为惊讶。

因为,赵俊臣的这一番话,与贺维此前所讲的那一番话几乎是完全相同。

只能说,赵俊臣与贺维这二人,虽然地位、眼光、手段等等存在高低之别,但他们的某些观念,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差别。

*

而就在赵俊臣与李成儒、顾全二人谈话之际,宋焕成已经结束了户部衙门的公务,忧心忡忡的返回到自己家里。

然后,随着宋焕成的某项决定,一场大戏即将开幕!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