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379章.俊臣立信

摄政大明 第1379章.俊臣立信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看样子,兴州这一局,他已经稳胜不败了!”

说到这里,李和稍稍一顿,又有些不甘心的补充道:“不仅仅是兴州这一局,也许赵俊臣很快就可以利用这一场兴州变局,把农务改革新政逐步推广到大明江山的北方各地了!”

这般评价之际,李和的神态复杂,似是钦佩、似是赞叹、似是警惕。

闻言之后,邱鸿则是有些不服气,问道:“您对赵俊臣评价这般高?但依我来看,赵俊臣贵为阁老,竟然是当众与百姓们对质辩解,声嘶力竭、大喊大叫,实在是太不体面了!

更何况,就连我也看出来了,那些不断登场控诉新农政的百姓,全是受人鼓动、专门安排的,赵俊臣明明是想要为百姓们主持公道,但所有精力皆是用以向百姓们解释新农政的好处了,不断重复着相同内容,一遍又一遍,简直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李和嗤笑道:“牵着赵俊臣的鼻子?就凭兴州官绅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也配与赵俊臣过招?他们的这般手段,对付寻常官员倒是足够了,但用来对付赵俊臣……就只会作茧自缚、玩火**!”

邱鸿一愣,追问道:“为何这样说?”

李和再次嗤笑:“正如仲瑾所言,今天所发生的种种事情,显然是出于兴州官绅们的暗中使坏,他们想要转移焦点、故意让赵俊臣难堪,但实际上则是事与愿违,反而是为赵俊臣提供了最好的发挥空间!

赵俊臣看似遭受愚弄、疲于接招,不断的复述相同内容、反复为农务改革新政辩解,但他也趁机把农务改革新政的各项好处,一遍又一遍的灌输于百姓心中!若是没有官绅们的故意使坏,赵俊臣反而是难以寻到合适机会把这些事情反复讲给百姓。

仲瑾可还记得,赵俊臣曾经向身边亲信说过这样一句话——‘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这句话事后流传了出去,很快就受到了各方抨击,但老夫却认为这一句话很有意思,甚至也很有道理!

而咱们刚才所看到的事情,就是这个道理的直观体现!仲瑾可有仔细观察百姓们刚才的神态变化?对于赵俊臣的种种说法,百姓们最初是完全不信的,但逐渐就变成了半信半疑,最后更已是信了大半、纷纷心动,就是因为赵俊臣的反复灌输!”

邱鸿恍然,点头赞叹道:“原来如此!这样说来,赵阁臣确实是智慧非凡,这种顺水推舟、因势利导的手段,我从前只在周首辅身上见识过。”

李和摇头道:“还不止呢!若是老夫预料不差的话,赵俊臣还想要效彷当年商鞅一般,趁机为自己立信!”

“商鞅?立信?怎么讲?”

“仲瑾是否还记得徙木立信的典故?”

“当然记得,这个典故并不生僻,又有哪个读书人不清楚?当年商鞅起草了新法、尚未颁布之际,担心百姓们不相信新法,就在秦都南门立一个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民众将这根木头搬至北门,还许诺赏十金;民众最初皆不敢应募,于是商鞅又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一个人应募,而商鞅也果然给了他五十金,然后才颁布新法,是为徙木立信的典故。”

说到这里,邱鸿突然间想到了什么,表情间再次闪过了恍然之色,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赵俊臣颁发于百姓的那些购粮凭证,就是他的立信之策!只要他到时候可以依照承诺向百姓售卖低价米粮,百姓们就不再怀疑他的信誉,再加上他的反复灌输,百姓们也就不再怀疑农务改革新政,反而是争相参与、积极配合……

这样一来,农务新政在兴州境内就算是成功了!怪不得您说兴州这一局赵俊臣已是稳胜不败!而且兴州境内的农务改革新政一旦是产生了显着效果,就会迅速引发全天下农户们的纷纷效彷,但……您又为何认为,赵俊臣只能把农务新政推广于北方各地?难道南方还有变数?”

李和耐心解释道:“自从朝廷中枢颁布了农务改革新政之后,就引发了天下缙绅的普遍不满,但因为地域分布之不同,缙绅阶层内部也存在各种差异,所以南方缙绅与北方缙绅对于农务改革新政的不满之处,也就有所不同……

不仅是缙绅如此,即便是普通农户,南北两方也存在各种利益相异之处,所以赵俊臣的这般手段放在北方也许是很有效果,但放在南方就未必还有用处了。”

邱鸿沉思片刻后,终于想明白了李和的意思,点头道:“我也仔细研究过农务改革新政的具体内容,发现这项新政在南北两方的推行重点也有不同之处!

北方各省推行农务改革新政之际,重点是强迫百姓们在劣田与山田上种植番薯、玉米、地瓜这些新作物,实际上并没有直接触犯到北方缙绅们的核心利益,因为北方缙绅的田产多是良田,良田上面也皆是种着粮食,并不会受到农务新政的直接影响!

所以,北方缙绅对于农务改革新政的不满,主要是源于皇权下沉县乡,以及农务改革新政的某些配套细节,譬如是朝廷中枢直接安排商行向百姓们收购粮食,影响了他们的强买强卖、本地垄断……”

说到这里,邱鸿沉吟片刻,又说道:“但南方缙绅的情况则是截然不同,他们早就不再种植粮食了,他们的田产主要种植桑树、茶叶、棉花等物,毕竟这些作物的收益更高,不仅是缙绅收益更多,即便寻常农户也是收益更多;

而农务改革新政在南方各地的推行重点,则是想让缙绅们放弃一部分桑树、茶树、棉花等物的种植,恢复一定数量的粮食种植,这般做法无疑是影响了南方缙绅的核心利益,也影响了南方农户的直接收益……

原来如此!您的看法没错!赵俊臣的手段并不适用于南方,因为南方各省无论缙绅还是农户皆是更为富裕,不会只因为每亩地八钱银子的收入就纷纷意动,也不会因为这点收入就随意改变种植习惯。”

见邱鸿很快就想明白了关键之处,李和欣慰点头,道:“对!咱们‘周党’大多是出身于南方,所以也不是特别在意兴州这一盘棋的胜负,除了防微杜渐之外,就只是想利用这一盘棋团结天下缙绅,即便是赵俊臣最终把农务改革新政推广到整个北方,对于咱们而言也没有太大损失,重点还是要想办法守住南方,赵俊臣想要顺利推行农务新政,真正的难点与重点也在于南方!”

言及此处,李和不由是皱起了眉头,缓缓道:“不过……在今天之前,老夫原本以为咱们是可以轻易守住南方各地的,赵俊臣想要在南方各地推行农务改革新政,可谓是阻碍重重、完全无处下手,但今天见识了赵俊臣的手段之后,老夫竟是有些信心不足了……赵俊臣的新花样实在是太多了,说不定就会让他寻到可趁之机……”

邱鸿很清楚李和为何会有这般担忧。

据邱鸿所知,李和的家族就在江西境内拥有八千亩桑树、七千亩棉花,又在两广境内种植着近万亩的甘蔗,还在江南境内拥有上千亩的茶树。

相较而言,邱鸿的家产不多,也就没有多少担忧之意,只是想起了自己刚才的后知后觉,还需要李和的屡次提点才可以发现各种关键之处,不由是轻叹一声,再次断定自己并不适合离开翰林院担任实职。

李和的性格洒脱,他虽然担忧家族利益受损,但也不会总是患得患失,很快就发现了邱鸿的情绪变化。

抬手轻拍了一下邱鸿的肩膀,李和再次劝道:“仲瑾,你一向是机敏博学,老夫很看好你的前途,某些事情你之所以是后知后觉,也不是因为你愚笨迟钝,而是因为欠缺相关历练……但只要你愿意离开翰林院,在外面出任实职闯荡几年,就一定会迅速成长起来的!

你乃是翰林侍讲,这些年来一直负责为七皇子讲课授业,与他关系极为亲密,这位七皇子殿下最近这段时间虽然是跳进了周首辅所设置的陷阱,可谓是麻烦缠身,但依然是最有机会接任储君之位,而你借着这层关系,再加上老夫的提携,很容易就可以青云直上,说是前途无量也不过分。”

闻言之后,邱鸿依然是心中充满了排斥之意。

但这一次,邱鸿并没有直接拒绝,也没有岔开话题,而是沉默片刻后点头道:“您容我再考虑考虑!”

见邱鸿的立场稍有松动,李和顿时笑了:“行,只要你愿意离开翰林院,老夫随时可以为你安排!”

李和与邱鸿乃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深知邱鸿的澹泊心性,原本早就已经放弃了劝说邱鸿离开翰林院出任实职的想法。

但自从获知周尚景遭人投毒暗害的消息之后,李和就把七皇子朱和坚列为是幕后主使的怀疑目标之一,又想起了邱鸿乃是翰林院侍讲学士、近年来经常为七皇子朱和坚讲课授业,于是就再次的不断劝说邱鸿,乃是想把邱鸿安排到朱和坚身边做事,随时为自己刺探消息。

不过,李和并没有向邱鸿透漏自己的真实想法,否则以邱鸿的性格,一定会避之不及。

*

而就在李和再次劝说邱鸿之际,赵俊臣也终于发现了李和的出现,不由是大为震惊。

事实上,李和就是故意让赵俊臣发现自己的。

此时此刻,聚在附近围观的百姓们已是纷纷散去,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很快就变得稀稀疏疏,但李和几人则是站在原地不动,再加上他的气质形象与寻常百姓截然不同,很容易就引起了赵俊臣的注意。

“……柳子岷,本阁今天是怎样向百姓们解释农务改革新政的,你也反复旁听了近十次,所以若是明天再次出现了类似状况,就由你来代替本阁向百姓们喊话,本阁今天只是给你做个示范,但嗓子实在是扛不住了……而且由你亲自出面向百姓们喊话讲诉,也有助于你在兴州境内提升信誉……”

高台之上,赵俊臣再次饮尽了一杯凉茶之后,喉咙终于稍稍舒服了一些,但他很清楚自己坚持不了太久,就转头向柳子岷吩咐道。

柳子岷闻言之后,当即是面现喜色。

赵俊臣的这般吩咐,显然是还想要继续重用自己。

于是,柳子岷连忙点头,拍着胸口大声保证道:“赵阁臣您放心,这一次学生绝对不会再出纰漏了!您亲自示范了一整天,若是学生还是再次搞砸,那就只能以死谢罪了!更何况,经过您的反复灌输与宣传之后,那些看热闹的百姓们已经渐渐接受了农务改革新政,就等着后续影响逐步发酵了,所以学生明天向百姓们喊话宣传之际,也更容易发挥效果……”

赵俊臣轻哼一声,对柳子岷依然没有太大信心,但也决定再给柳子岷最后一次机会。

若是柳子岷还是搞砸了这件事情……“以死谢罪”这四个字可是他自己说的。

随后,赵俊臣低头扫视周围的百姓人群,发现百姓们已经逐渐散去之后,就准备离开高台、尽快返回柳府休息。

但就在赵俊臣刚刚起身迈开脚步之际,却突然在台下人群之中发现了一道熟悉身影,不由是面色微变。

随后,赵俊臣就派出麾下的禁军护卫抓紧时间清场驱走闲杂百姓,而自己则是快步走下高台,匆匆赶到李和面前,拱手行礼道:“晚辈赵俊臣,见过李前辈!却不知前辈您是何时抵达兴州的?晚辈未能及时远迎,还望前辈恕罪。”

看到赵俊臣的现身相迎,李和则是迅速恢复了一贯以来的大儒风范。

因为赵俊臣拥有爵位,所以李和首先是侧身躲开了赵俊臣的主动行礼,然后才举止优雅的向赵俊臣拱手致意,笑道:“老夫也是今天才抵达兴州城内,主要是奉了陛下旨意前来调查民乱之事……除此之外,则是想与赵阁臣深入商议一下咱们双方的交易之事!”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