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399章.虚则实之

摄政大明 第1399章.虚则实之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作为周尚景的老对手,虽然相互算计之际总是败多胜少,但王保仁一直认为自己足够了解周尚景。

在王保仁看来,周尚景从来不是一个大公无私之辈,他当然有顾全大局的公心,但私心也绝对不少,为官之道就是“公私兼顾”四字。

在稳定朝廷大局的前提下,周尚景总是尽量为自己与党羽们争取各种好处,在保证自己与党羽们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周尚景也总是会尽力为大明江山做些益事;即不会因为自己的私心私利而影响朝廷大局,也不会为了朝廷大局而损及自己的私心私利。

总而言之,周尚景最是善于平衡“公利”与“私利”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会让这两者相互冲突。

最近这几天,王保仁在闲暇之际,就曾是详细分析了周尚景对于农务改革新政的真实态度与处理手法,颇是惊叹于周尚景的高明手腕。

在周尚景看来,明朝境内的粮荒困境已是迫在眉睫,必须要迅速做出改变,所以农务改革新政乃是势在必行之事,但这项新政又损害了全天下缙绅的利益,极有可能会动摇自己的势力根基。

若是其他人遇到这种情况,必然是左右为难,只能在“公义”与“私利”之间做出取舍。

但周尚景又是如何处理这项难题的?

他首先是默许了农务改革新政的制定与推行,因为他必须要协助赵俊臣扭转明朝境内的粮荒困境,然后又在兴州境内布局,给赵俊臣设下了一处陷阱,设法破坏兴州境内的农政改革,因为他必须要给自己的支持者们一个交代、一个宣泄机会。

这种做法,看似是自相矛盾、左右互搏,但若是再结合潞州府境内正在发生的事情,就可以大致推断出周尚景的真实企图了。

赵俊臣在推行农务改革新政之际,首先是选择了十处州府作为试点。

而这十处州府之中,又以山东来州、北直隶兴州,以及山西潞州这三处地方最为关键。

山东来州境内遍布大量盐碱地,耕田面积广阔,但绝大多数都是劣田,最适合农务改革新政的推广,而且还有“赵党”成员之一、山东布政使李立德亲自盯着此事。

所以,一旦是来州境内的农务改革新政进展顺利、成果斐然,不仅是可以极大增强这项新政的说服力,也可以让李立德政绩显赫、青云直上,“赵党”也可以趁机再次扩张势力。

只可惜,因为“周党”成员之一、前任山东巡抚陆远安的阳奉阴违、极力阻挠,来州境内的农务改革推广并不顺利,一度是毫无进展。

最终,赵俊臣虽然也暂时扳倒了陆远安,但终究还是晚了一步,来州境内的所有耕地已经种上了谷子、小麦等等旧作物,也就错过了推广农务改革新政的最佳时机。

至于北直隶境内的兴州,与京城相距较近,又是交通便利,同样有“赵党”成员、兴州同知柳子岷亲自督办此事。

一旦是兴州境内的农务改革新政进展顺利、成果斐然,就可以迅速扩散农务改革新政的影响力,柳子岷也可以一跃成为庙堂之中的耀眼新星。

但周尚景则是在兴州境内推动了一场民变,险些就要搅黄兴州境内的农务改革。

若不是赵俊臣及时亲自赶到了兴州境内,若不是赵俊臣抽出底牌以周尚景的性命作为筹码与“周党”达成了交易,若不是赵俊臣恰好随身携带着大批黄金,兴州境内的农务改革说不定已经以失败告终了。

如果只看周尚景的这两步棋,恐怕所有人皆会认为,周尚景就是出于私心,想要阻挠农务改革新政的推行。

但实际上,周尚景对于潞州府境内的农务改革新政,却是至始至终都没有添设任何阻碍,反而是暗中支持、大力协助!

这是因为,潞州知府孙淼乃是周尚景的门生,负责山西境内农政的山西布政使王淳也是“周党”成员之一。

虽然山西巡抚左兰山是“赵党”核心成员之一,但他不仅是上任时间太短,而且他曾经是内阁辅臣,已经不再有更进一步的晋升空间,所以就算是潞州府境内的农务改革新政推行顺利、成果斐然,左兰山与“赵党”也捞不到多少实际好处。

因为当年的灭蝗之事,潞州百姓皆是对赵俊臣印象极佳、深信不疑,赵俊臣去年奔赴陕甘三边、途径潞州之际,也亲自向潞州百姓宣扬了农务改革新政的种种好处,所以潞州境内的群众基础最好,推行农务改革的阻力也最小。

这般情况下,若是潞州境内的农务改革新政最终失败了,那无论朝廷中枢还是民间百姓,就皆是不会责怪“周党”成员办事不利。

对于朝廷而言,既然各地的农务新政改革皆是最终失败了,就只能证明农务改革新政本身就不符合实际,自然是不会责怪主持潞州农政的几位“周党”成员。

对于百姓而言,他们愿意参与农务改革新政,完全是因为信任赵俊臣的缘故,与境内父母官毫无关系,所以他们到时候只会怨怼赵俊臣误导了自己,也不会迁怒于“周党”官员。

反之,一旦是潞州境内的农务改革新政推广顺利、成果显着,督办此事的“周党”官员就可以尽揽所有功劳与好处,甚至还可以趁势从赵俊臣手中夺走农务改革新政的主导权!

毕竟,由“赵党”成员亲自督办的农务改革新政皆是失败了,由“周党”成员所督办的农务改革新政则皆是大获成功,所以农务改革新政之事虽然是由你赵俊臣首先提议的,但理应是交由“周党”全面接管!

到时候,“周党”不仅是拥有了相关实权,也承担了相关责任,又收获了影响力、政绩、以及晋升渠道,再加上周尚景的暗中引导,自然就不会继续抗拒农务改革的事情,反而是会逐渐变成农务改革新政的支持者与推动者。

这样一来,周尚景不仅是可以彻底促成农务改革新政的全面推行,化解了“周党”势力的阻力,又借机把农政大权收进了囊中,说不定还可以趁势插手户部衙门,让“周党”势力食髓知味、占尽好处。

这就是周尚景“公私兼顾”的高明手腕,也是王保仁最敬佩周尚景的地方。

*

但此时,听到周尚景“在所不惜”的表态之后,再看到周尚景的坚定神色,王保仁却是第一次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懂周尚景了。

究竟是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让周尚景这样的态度决绝、义无反顾?竟是舍弃了他一贯以来“公私兼顾”的为官之道,宁愿是让自己陷入险地、后患无穷,也一定要放手一搏?

王保仁原本还以为,周尚景故意在南京城内布局刁难七皇子朱和坚,只是出于抗衡皇权扩张的考虑,但现在来看,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皇权与臣权,总是此消彼长,时而是皇权压过臣权、时而是臣权反制皇权,但总体而言谁也离不开谁、谁也消灭不了谁,周尚景作为臣权之代表,完全不必计较一时之胜负,也完全不必为了抵抗皇权一时之扩张而放弃私利、赌上一切。

所以,必然是周尚景敏锐察觉到了某件事情,这件事情一定是极为隐蔽,以至于王保仁完全没有发现异常,又一定是极为关键,足以影响到整个大明江山的兴衰存亡,所以才会让周尚景宁愿是承担风险、赌上一切。

再联想到周尚景刻意针对七皇子朱和坚的种种布局,王保仁骤然间想到了一种可能性,不由是表情微变,隐约间已经想到了关键之处。

唯有未来的明朝皇帝,才有资格影响到整个大明江山的兴衰存亡!

难道,是周尚景对于七皇子朱和坚本人有什么非常不好的看法?

想到这里,虽然明知道书房之中再无他人,但王保仁还是下意识的压低声音,问道:“周首辅,您难道是怀疑七皇子殿下他……”

周尚景摇头轻叹:“王太师难道不觉得,咱们这位七皇子殿下与当年的隋炀帝杨广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吗?

杨广最初也不是隋朝储君,当时的隋朝储君乃是他的嫡兄杨勇,此人性格宽仁、直率坦诚,虽然也存在一些缺陷,但如果耐心调教一番,也依然有机会成为一代明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素质不错的储君,却是屡屡遭到隋文帝的责罚与厌恶,这里面自然是免不了杨广的背刺与陷害……

与此同时,杨广则是生活俭约朴素,恭敬对待朝臣,礼节极其谦卑,在隋朝诸位皇子之中风评最佳,逐渐成为了隋文帝最喜爱、最器重的皇子,然后他就夺走了嫡兄杨勇的储位、继承了隋朝大统……

但后面发生的事情,王太师你也清楚,杨广曾经的所有俭约恭顺皆是伪装罢了,登基之后很快就原形毕露,不仅是好大喜功、骄奢淫逸,更是倒行逆施、肆意妄为,所以隋朝很快就二世而亡了……”

王保仁眉头紧皱,道:“这样一说,确实是有几分相似,但仅凭这几处相似迹象就妄自恶意揣测的话,恐怕是有些捕风捉影了吧?”

周尚景再次摇头:“当然不仅仅是妄自揣测、捕风捉影……王太师且看老夫近年来所收集的种种左证!”

说话间,周尚景就从怀中掏出了一本册子递给了王保仁。

王保仁表情凝重,连忙是低头翻看,只见到这本册子之中密密麻麻记录着许多名字,后面标注着他们的身份来历、有些是朝廷小吏、有些是民间商贾、有些是勋贵子弟,还有些是内廷宦官。

与此同时,这本册子之中还粗略记录着这些人曾经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事情所引发的后续影响。

仔细阅读了所有内容之后,王保仁很快就总结出了一个规律。

只要仔细推敲一番,就发现这些人似乎皆是与七皇子朱和坚存在某种联系,而他们曾经的所作所为,则皆是对太子朱和堉造成了各种不利影响,或者是让朱和堉办砸了差事、或者是让朱和堉树立了更多的敌人、又或者是恶化了朱和堉的朝野风评……

最重要的是,自从七皇子朱和坚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接任储位的迹象愈发明显之后,这些人就无一例外,皆是在短时间内纷纷死于非命!

这世上绝对没有这般巧合的事情!

所以,这些人极有可能就是朱和坚的手中棋子,但随着朱和坚即将要接替储位,为了抹除罪证痕迹、彻底洗白自己,就皆是被他杀人灭口了。

想到这种可能性之后,王保仁不由是倒吸一口冷气,表情变幻不定、沉默良久不语。

在王保仁翻阅册子之际,周尚景则是气色愈发衰败,精神状态也是肉眼可见的逐渐萎靡,额头虚汗更是涔涔不断。

很显然,就像是王保仁所推测一般,周尚景的身体状况已是极为不堪,此前就是使用补药强撑状态想要诈唬他罢了。

但周尚景依然是高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就算是服用了补药,却还是无法坚持稍长时间,很快就在王保仁面前露出了马脚。

这个时候,周尚景也索性是不再强撑掩饰了,缓缓道:“老夫的身体状况,王太师你也亲眼看到了,即便是与你相见之前特意服用了补药,也依然只能强撑短短片刻时间……嘿,连补药都不能稍稍撑起身体,恐怕是命不久矣了……

但老夫撒手人寰之前,终究还是放心不下这大明江山,若是把大明江山交给一位翻脸无情、城府深沉、阴毒狠辣、偏激妄为的皇帝,恐怕这大明江山很快就要受他葬送!所以,老夫才会义无反顾的设局针对这位七皇子殿下!”

听到周尚景的坦诚心意之后,王保仁再次动容,但犹豫良久之后,还是摇头道:“我大概可以理解周首辅的担忧……但周首辅的所有怀疑,只是源于一系列旁证,并没有任何确凿无疑的实证!仅凭这些说法,并不足以说服我与你一同猜疑七皇子,更不足以说服我与你联手针对七皇子!”

周尚景轻叹一声,劝道:“当然并不仅仅只有这些旁证!最近这大半年以来,老夫看似是在不断的故意刁难七皇子,但实际上老夫并不只是存心与他为敌,而是不断的推动局势变化,逼着这位七皇子不断做出取舍,由此就可以根据这一系列的取舍,推断出他的真实秉性!

在京城时候是如此!在南京时候也是如此!面对各种抉择之际,只要这位七皇子殿下展现出了真正的明君气度,哪怕只有一次,老夫也会迅速摒弃偏见、不再与他为敌,只可惜……这位七皇子殿下每一次面临抉择之际,他的最终选择皆不是一位明君应有的模样!”

随后,周尚景就竖起指头,不断细数着朱和坚近年来的所作所为!

“在京城时候,老夫暗中鼓动那些清流们背叛太子、转投于他,而他很快就半推半就的把清流们尽数收入了门下,轻易背叛了一直以来对他推心置腹的太子嫡兄,还任由清流们不断诋毁太子;沉常茂曾经是这位七皇子殿下的朝中盟友,对他也算是鼎力相助,但老夫扳倒了沉常茂之后,他也是翻脸无情,不仅没有出手搭救,反而是趁机吞并了曾经的‘沉党’势力;

待老夫强迫他亲自奔赴南京主持收权计划之际,他则是一心只想着躲避责任、占尽好处……又待他不情不愿抵达南京之后,就更是把自己的真实本性展露无遗!所作所为尽是一些表面文章,习惯于弄虚作假、粉饰太平,遇到真正难题之后第一反应就是保全自身,遇到好处之后则是不惜代价、果吃干抹净……”

说话间,周尚景的语气愈发无力,但也是愈发坚定,冷声道:“而现在……老夫已经把最后一次抉择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就是想看看他避无可避、必须要亲自处理一项棘手难题之际,究竟会使用何种手段!若是他这一次依然是选错了答桉,那老夫就一定会让他自食恶果!”

说到这里,见王保仁还是表情犹豫、不愿表态,周尚景则是前倾身体、一双老眼直视着王保仁,让王保仁完全无法躲避,又说道:“王太师,老夫很清楚,七皇子乃是陛下所属意的下一任储君太子,而你则是辅左储君的太子太师,让你轻易下定决心与他为敌并不现实!

但王太师你前段时间一直作壁上观,应该是出于储君废立之事尚未尘埃落定的考虑,而你现在前来东园拜访老夫,则是因为京城那边已经传来消息,说是陛下传旨软禁了太子殿下,储君废立之事看似已经板上钉钉,所以你也就再无顾忌,想要亲自下场协助七皇子了,对不对?

但老夫可以明确告诉王太师,储位更替之事依然还有变数,老夫绝对不会任由七皇子顺利接替储位!所以老夫希望,王太师可以认真考虑公私之事,接下来依然是作壁上观!而且,说句实话……以老夫目前的精力状态,恐怕是很难对抗你与七皇子的联手,所以才会向你坦诚心意,希望你能理解老夫的良苦用心!”

说到后面,一向是从容澹定、成竹在胸的周尚景,竟是极为罕见的使用了乞求语气。

面对周尚景的乞求,王保仁不由是第三次动容了。

最终,王保仁缓缓起身,冲着周尚景深深躬身一礼,道:“我已经明白了周首辅的良苦用心,自然是敬佩不已,但……此事关系重大,还容我再仔细考量一天时间。”

见王保仁依然不愿意答应自己的请求,周尚景不由是面现失望,但也没有纠缠强求,只是叹息道:“还望王太师慎重考虑、以江山为重、以大局为重!”

闻言之后,王保仁似乎是有所触动,当即是重重点头答应。

*

大概一刻钟时间之后,王保仁终于辞别了周尚景,离开了东园。

迈步走出了东园大门之后,王保仁表情间的所有凝重与触动,皆是迅速收敛、消失不见,反而是浮现出了一丝鄙夷冷笑。

实际上,对于周尚景的言辞恳切、肺腑之言,王保仁至始至终也没有任何感触与钦佩,反而是深为失望,甚至还觉得有些恶心!

你周尚景,一个多年以来总是不择手段揽权争利的权臣与贪官,也配谈什么朝廷大义、江山长久?

另一边,见到王保仁现身之后,他的几位心腹幕僚则是快步迎上。

其中一位幕僚压低声音问道:“王太师,您可有顺利见到周尚景?他的身体状况究竟如何?是否像是传言一般病入膏肓?”

王保仁冷笑道:“我已经见过周尚景了,他的身体状况确实已是极差,就算没有病入膏肓,也必然是阳寿将尽!重点是……他已经彻底失去了曾经的勇气与野心,变成了一个瞻前顾后、倚老卖老、只知道搬弄大道理压人的老朽之辈!人之将死,其志也丧!从今往后,周尚景已经不足为惧了!可悲!可叹!”

说完,王保仁迈步走向了自己的坐轿,一边是掀起轿帘,一边是挥手道:“走,咱们也该去见一见那位七皇子殿下了!咱们前段时间一直晾着他,就是想要等待雪中送炭的时机,让他主动向老夫承诺一些事情……而现在,正是老夫下场的最佳时机!”

周尚景认为朱和坚就是下一个隋炀帝杨广,一切谦和温良的表象皆是伪装,实际上则是一个翻脸无情、城府深沉、阴毒狠辣、偏激妄为之辈。

王保仁其实也愿意相信周尚景的判断,但他并不在乎!

相较于周尚景的老迈将死、志气丧尽,只知道尽量消除隐患,不愿意见到任何变数,王保仁却是信心十足,认为自己完全可以驾驭朱和坚这样的人物,甚至还可以利用朱和坚的真实秉性为自己谋取更多好处!

翻脸无情?城府深沉?阴毒狠辣?偏激妄为?

这般性情的皇帝,历朝历代以来遍目皆是,多朱和坚一个不多,少朱和坚一个不少,在王保仁眼中根本就不是一件值得牺牲自己的事情!

*

但王保仁并不知道,当他离开了书房之后,周尚景也同样是迅速收敛了刚才虚弱无力的模样,腰身渐渐恢复了挺直,看似无神的一双老眼也再次恢复了坚定与精明。

与此同时,被赵俊臣派来照顾周尚景的神医章德承,则是快步推门进入书房,冷着脸抽出一包细针在周尚景身上连续扎了几处穴道,随后又把一颗药丸递到了周尚景面前。

“周首辅,您的身体状况虽然不似传言之中那般差,但也绝对不能算好!你的胃疾症状虽然暂时受到了控制,但依然没有任何好转迹象!你是古稀之人,实际上也没多久活头了,还望你尽量珍惜自己的身体……这种事情下不为例!”

原来,周尚景刚才在王保仁面前所展现的种种虚弱模样,不论是身体句偻乏力,还是突然间虚汗涔涔,才是他的真正伪装,乃是利用了章德承的医术手段,就是为了让王保仁轻视自己、低估自己、相信自己已是命不久矣。

正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唯有这样的虚实变幻之策,才可以顺利骗过王保仁这样的聪明人。

实际上,最近南京城内所流传的“周尚景已经病入膏肓”的流言,以及种种相关迹象,就是周尚景的刻意为之!

为了假戏真做、万无一失,现在不仅是南京各界皆是认为周尚景命不久矣,就连京城之中的那些“周党”核心成员,也皆是受到了周尚景的误导与欺瞒,对周尚景的病重之事深信不疑。

但以周尚景的精明睿智,又怎么可能会对朱和坚的暗中投毒之事毫无察觉?

在周尚景出手刁难朱和坚之前,周尚景一直没有任何胃疾迹象,但当他出手针对朱和坚之后,就毫无预兆的患了胃疾、病情迅速恶化!

在朱和坚离开京城之后,周尚景的胃疾就迅速受到了控制,但再等到周尚景也抵达了南京城内、与朱和坚再次接触之后,胃疾就突然间再次出现了恶化趋势!

哪里有这般巧合的事情?

所以,周尚景前些天发现自己的胃疾症状突然间再次恶化之后,就果断停止了一切外部饮食,也就直接从根源上断绝了朱和坚的投毒计划。

至于周尚景的胃疾症状,的确是再次恶化了,身体状况也确实是愈发不济,但也绝对没有传言中一般病入膏肓!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