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423章.阳谋相争

摄政大明 第1423章.阳谋相争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魏忠贤、刘瑾、汪直、王振,这四人被称为明朝四大权势宦官,他们依仗着皇帝宠信,执掌内廷期间皆是专擅朝政、打压异己、屡屡掀起残酷诏狱,让外朝文臣们皆是惶惶不安、苦不堪言。

按照官方说法,皇帝就是受了这些权势宦官的蒙蔽,所以才会坐视他们倒行逆施、迫害贤良,而等到皇帝时隔多年之后,终于是发现了他们的恶行,就立刻严惩了他们,不仅是抄家定罪、肃清余党,甚至还当众凌迟,让那些饱受欺压的外朝文臣们终于是宣泄了心中恶气。

总而言之,皇帝至始至终都是清白的、无辜的,也从来都没想过利用内廷势力打压外朝臣子,就只是受到了蒙蔽而已,也就只是稍晚了十几年时间才终于发现了真相而已。

但实际上,明眼人皆是心中清楚,这些权势宦官所犯下的种种恶行,皆是出于皇帝的刻意纵容与暗示默许,就是利用这些宦官打压外朝文臣势力、顺便为皇家敛财罢了.

皇帝们顾忌着自身形象,有些事情不方便亲自出手,所以才会摆出一副遭受蒙蔽的无辜模样,让魏忠贤、刘瑾们承担骂名、吸引众怒,再等到这种众怒已经达到临界值的时候,他们再及时出面“拨乱反正”,过往的那些事情自然也就翻篇过去了。

所以,从很多方面而言,明朝时期内廷太监的境遇,与曾经的赵俊臣极为相似,就是皇帝的夜壶与替罪羊罢了。

而皇庄太监们的权势,虽然远远不及魏忠贤、刘瑾这些高层太监,但境遇也是完全相同,同样是皇帝的夜壶与替罪羊。

皇庄土地来源较杂,有些是原属朝廷官营的牧马草原﹐有些是藩王们的辞还地,有些是勋戚朝臣被定罪抄家之后的收缴,当然还有被侵占的民田、“奸民”主动投献的田产等等。

每当是皇帝发现自己又新添了大量田产之后,就会吩咐司礼监挑选一名可靠宦官、委任为“管庄太监”,让管庄太监们前往皇家田产附近营建一处新皇庄。

然而,管庄太监们若是想要新建一处皇庄,自然是需要一大笔银子作为启动资金,但内帑只会拨给管庄太监们很少一点银子,堪堪只够路费使用,至于管庄太监们抵达目的地之后,究竟要如何筹措银子建设皇庄,皇帝与内廷皆是不会过问与干涉。

与此同时,管庄太监们拥有至少从七品的官衔,又代表着皇帝与内廷,一旦是抵达皇庄之后就可以迅速拥有与地方官府相抗衡的权势,那皇帝至少也应该明确限制管庄太监的权力范围、防止管庄太监与地方官府发生冲突吧?

但实际上,皇帝与内廷也从来没有明确规定过管庄太监的权力范围,总是任由管庄太监们自行发挥。

总而言之,皇帝委任管庄太监之际,就只会给管庄太监颁发一道圣旨,而这道圣旨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自行管业”!

最重要的是,各处皇庄的粮食产出与银子收入,皆是由管庄太监直接掌管﹐再交由宫廷自行支配,乃是皇帝内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而管庄太监的功绩考核是高是低、升迁速度是快是慢、地位又是否可以稳固,也全是要看他每年上缴于内帑的钱粮数量究竟是多是少。

如此一来,管庄太监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又需要尽量聚敛更多钱粮上缴内帑,提升与稳固自身地位,自然就皆是不折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了。

残酷剥削百姓、屡屡侵占民田,皆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庄田附近拦路设卡、向途径百姓与商队收取重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民间百姓犯了重罪,只要把自家田产捐献于皇庄,化身成为皇庄佃农,就可以得到管庄太监的庇护,免受官府定罪与惩办,类似情况更是屡次发生。

而管庄太监们犯下这些恶行的时候,就皆是打着“奉旨行事”的旗号。

毕竟,皇帝让他们“自行管业”,他们就是皇庄境内的钦差天使,做任何事情就都可以说是“奉旨行事”,倒也不能完全算是说谎。

但若是硬要追究的话,皇帝虽然赐予了他们“自行管业”的权力,却也没有明确说过他们可以侵占民田、拦路收税、庇护罪民,所以也可以说是他们“捏造圣旨”!

事实上,只要有人愿意站出来当众揭露管庄太监们的种种恶行,把这些事情闹到人尽皆知,引发了朝廷中枢的关注之后,皇帝为了维护自身形象,就一定会明确表态,宣布管庄太监们就是在捏造圣旨、假借皇帝名义犯下了各种恶行,自己只是让管庄太监们“自行管业”罢了,却从来都没有让他们犯奸作恶。

总而言之,我这个皇帝就是又双叒叕一次受到了内廷太监的蒙蔽,接下来也一定会严惩这些欺上瞒下的可恶管庄太监。

否则,皇帝总不能亲自承认,就是自己纵容与默许管庄太监们屡屡作恶的吧?

总而言之,这种公开弹劾皇庄太监捏造圣旨的罪行,就是霍正源递给“周党”的一柄利刃,只要“周党”愿意使用这柄利刃,就一定可以彻底压制南直隶境内的皇庄太监,很轻易就可以把那些个皇庄太监一扫而空,让他们伏法受诛。

但这柄利刃既然是极为好用,又是这般明显,却从来没有任何人想过使用这柄利刃对付皇庄太监,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这柄利刃一旦使用,就一定会遭受到皇帝的强烈记恨,可谓是伤人伤己。

自明初以来,陆续已经有好几位勇士使用了这柄利刃,而他们只是暂时打击了少部分皇庄太监,却完全无法稍稍扭转皇庄弊政之延续,最终结局也皆是凄惨无比。

就以嘉靖时期为例,当时的内阁首辅夏言就是这样一位勇士。

此人曾经是嘉靖皇帝的心腹重臣,与嘉靖皇帝政见相合,在许多关键问题上皆是毫无保留的支持嘉靖皇帝,自然是圣卷日隆,累迁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傅,加位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最后更是成为了内阁首辅,可谓是风光无二,乃是当时的最大权臣。

然而,夏言仗着自己的圣宠,竟是一时间昏了头,妄图扭转皇庄弊政,向嘉靖皇帝陈述了皇庄之种种害处,建议嘉靖皇帝把一部分皇庄改称官地,撤回那些“自行管业”的皇庄太监,由户部取代经营,即是“有司代管”。

听到这位夏首辅有理有据、为国为民的康慨陈词之后,嘉靖皇帝当即是“大受感动”,公开称赞夏言“内心耿直”、“豪迈强直”,也完全同意了夏言的建议。

但从那以后,这位夏首辅就彻底失去了圣卷,受到朝野各方势力的落井下石与纷纷抨击,连续三次失权垮台、被逐出朝堂。

在局势最为危急之际,夏言已经完全被嘉靖皇帝赶尽杀绝的做法给吓破了胆,屡次的上书认错、乞求告老还乡,但嘉靖皇帝就是不愿意放他离开庙堂,任由他遭受各方势力抨击与构陷。

最终,夏言身为一代权臣、堂堂内阁首辅,竟是惨遭冤害、被公开斩首弃市,夏家族人也皆是受到牵连,或是被流放千里、或是被削职为民,为夏言求情的官员们则是纷纷遭到训斥与贬黜。

这样一来,夏言针对皇庄弊政的那些建议良言,自然是没有机会真正落实下去。

断人财路犹如弑人父母,这种情况对皇帝而言也同样适用!

而明朝历代皇帝,皆是土财主一般的性子,把内帑视为性命,在这方面尤其明显!

*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思及当年那位夏言夏首辅的悲惨结局,即便是宋承仁见惯了大风大浪,这个时候也不由是面色苍白。

看着自己手中的这本册子,就感觉这本册子像是毒蛇一般正盘在自己的胳膊上,冲着自己吐着信子、露出毒牙。

针对南直隶境内皇庄太监与缙绅豪族的这场冲突,周尚景与宋承仁一向是心中有分寸的。

他们可以寻找一些微不足道的罪行,趁机扳倒几个皇庄太监,甚至可以建议德庆皇帝裁撤一部分皇庄——反正再稍等几年之后,德庆皇帝就会寻理由恢复这些被裁撤的皇庄——但就是不能动摇皇庄太监们“自行管业”的权力!

若是让皇庄太监们捏造圣旨的罪行引发了朝廷中枢的议论,就相当是逼着德庆皇帝颁布明确旨意、限制皇庄太监的权力范围,就相当于废除了皇庄太监们“自行管庄”的权力,也就相当于削减了内帑收入……

这般情况下,德庆皇帝绝对是会与人拼命的,也不会再只是使用常规手段与周尚景斗智斗法,说不定就会掀起一场诏狱,安排厂卫与京军下场!

想到这里,宋承仁看向霍正源的目光满是忌惮,缓缓评价道:“好狠辣的手段!好恶毒的心机!”

霍正源好似听到了赞誉,微笑点头道:“宋前辈谬赞了。”

宋承仁老眼一眯,冷声道:“霍学士,既然是你辛苦收集到了这些罪证,那周首辅也不愿意夺人之美,窃取你洞察弊政的嘉誉……所以,关于皇庄太监们捏造圣旨的罪行,就由你亲自出面揭露,而周首辅与老夫等人到时候也一定会全力支持于你,为你摇旗呐喊,如何?”

霍正源立刻摇头,道:“晚辈身轻言微,这种事情若是由晚辈站出来挑明,恐怕也引不起太大波澜,更还有越权行事之嫌!依晚辈的看法,理应是由周首辅这般位高权重的柱国站出来公开表态比较好,必然是可以迅速引发朝野各界关注,收获朝野各方的云集响应,让皇庄太监们皆是在劫难逃!最不济,也应该是由南直隶境内的缙绅们联合表态。”

宋承仁深深打量了霍正源一眼之后,突然问道:“相同内容的册子,你准备了多少份?”

霍正源闻言之后不由一愣,随后则是面现钦佩,道:“宋前辈果然睿智,一眼就看穿了晚辈的手段……相同内容的册子,晚辈已经让人抄写了三十本,交给宋前辈的这本册子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至于另外二十九份册子,晚辈打算派人分别送给南直隶境内那些影响力较大的缙绅豪族,譬如是徐家、吕家等等,并且还会明确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愿意站出来揭露皇庄太监们捏造圣旨的罪行,就可以在这场冲突之中迅速取得完胜!”

“好狠辣的手段!好恶毒的心机!”宋承仁再次重复了自己的评价,冷笑道:“只要有任何一家缙绅豪族受到蛊惑,失了心智揭开了这个马桶盖,那‘周党’就可以迅速完胜七皇子与皇庄太监,赵阁臣想要阻碍七皇子殿下继任储位的计划就可以顺利实现,但‘周党’事后也会遭到陛下的全力报复,而你们‘赵党’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这般算计,还真是高明啊!”

随后,宋承仁又话锋一转,警告道:“不过,霍学士你似乎是低估了周首辅与老夫对江南缙绅们的影响力!这种事情,任何缙绅皆是不敢擅自做主,一定会提前征询周首辅与老夫的意见,所以只要周首辅与老夫没有点头同意,缙绅们就绝对不会轻易受你蛊惑,你的如意算盘就一定不可能实现!”

霍正源摇头叹息道:“那真是太可惜了!”

实际上,诱导江南缙绅们公开揭露皇庄太监们捏造圣旨的罪行,只是霍正源后续计划的其中一环罢了。

霍正源同时准备了两把刀子,递给“周党”的刀子,是皇庄太监们捏造圣旨的罪行,而递给七皇子与皇庄太监们的刀子,则是江南缙绅瞒报田产的罪行!

缙绅豪族们瞒报田产、偷税漏税,这项罪行同样是一柄锋锐无比、伤人伤己的刀子,也同样是一个早就已经世人皆知、却绝对不可以公开讨论的秘密!

任谁都知道,缙绅豪族们多年以来一直都在瞒报田产,朝廷国库的历年田税收入也因为他们的瞒报而至少损失数百万之巨!

但同样没有任何人敢公开揭露此事,因为这件事情一旦被公开揭露,引发了朝廷中枢的全面清查,缙绅们就一定会损失惨重,全体缙绅阶层也一定会心存记恨!

彻底得罪了全体缙绅,后果之严重完全不逊于彻底得罪了皇权。

而霍正源也同样把缙绅豪族们瞒报田产、偷税漏税的罪证,皆是抄写成册,准备交给七皇子朱和坚、南京镇守太监席成、以及南直隶境内的那些皇庄太监。

随着周尚景主动挑起了缙绅豪族与皇庄太监的这场冲突,而七皇子朱和坚也是不甘心束手待毙,频频使用各种手段不断反击,再加上霍正源的推波助澜,驱使“联合船行”公开与闹大了这场冲突……

可以预见的是,缙绅豪族与皇庄太监之间的矛盾一定会迅速激化,双方势力之中的那些城府较浅之辈也将会逐渐失去理智。

这般情况下,就算是周尚景与宋承仁可以保持克制,也可以控制住缙绅豪族的擅自行动,不让缙绅豪族们轻易使用皇庄太监捏造圣旨这把刀子,但七皇子朱和坚与南京镇守太监席成又是否可以同样保持克制,不使用“彻查缙绅瞒报田产”这把刀子?那些个皇庄太监呢?

尤其是那些皇庄太监,本身并无多少见识,也一向是跋扈惯了,看到这柄刀子可以让他们轻易刺伤缙绅豪族之后,又岂能忍住不用?

而一旦是有皇庄太监公开弹劾缙绅豪族们瞒报田产的罪行,建议朝廷彻查缙绅豪族的真实田产数量,那就一定会有缙绅豪族站出来指控皇庄太监捏造圣旨之罪行!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种道理对于缙绅们也同样适用,就算是缙绅豪族们见识更广、智慧更高,到时候也同样是顾不上后果了。

然后,缙绅豪族与皇庄太监之间的冲突就会彻底失控,支持双方的周尚景与七皇子朱和坚也将会两败俱伤。

再然后,霍正源与“赵党”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这就是霍正源的阳谋!

作为庙堂之中所公认的聪明人与权谋家,霍正源从前只是因为胆魄不足,所以才无法真正发挥本领。

但当他逼着自己坚定立场、决心要大干一场之后,他所展现的阳谋手段,甚至还要明显强过赵俊臣不少。

至少,赵俊臣此前在辽东境内,就曾经想要使用阳谋手段对付辽东镇,最终却是险些搞砸了,还需要重拾阴谋手段进行补救,才堪堪控制了局势。

而目前为止,在周尚景尚未出手回应的情况下,霍正源的阳谋手段却是极有可能成功!

*

想到自己后续的一系列安排,虽然不能说是万无一失,但也是立足于不败之地,至少不会伤及自己,霍正源的脸上笑意也多了几分自信。

宋承仁也知道,霍正源必然是只向自己泄露了一部分计划,还有许多关键环节依然瞒着自己,所以才会这般有恃无恐。

所以,宋承仁很快就软化了态度,表示一切事情都好商量,就算是让赵俊臣趁机渗透南京国子监与南京督察院的事情也可以考虑,稍稍恢复了他与霍正源之间的友好氛围,然后就开始打探霍正源的更多想法。

然而,霍正源自然是不会轻信宋承仁的空口无凭,对自己的全盘计划依然是守口如瓶,只是敦促“周党”立刻同意赵俊臣的要求,由周尚景主动向朝廷中枢呈送奏疏,举荐三名“赵党”官员分别担任南京国子监典簿、南京国子监监承、以及南京督察院副都御史。

只要周尚景愿意在这件事情上妥协让步,那霍正源就会立刻中止自己的计划,进而是全力配合周尚景的计划行事。

然而,宋承仁当然也不愿意同意这项条件。

就这样,在宋承仁与霍正源的相互试探与不断扯皮之中,时间也是不断流逝。

随着宋家马车轻轻一震,两人已经来到了瞻园之外。

眼看自己无法从霍正源这里打探到更多消息,宋承仁只好是沉着脸下了马车。

不过,宋承仁并不觉得挫败与惊慌,他已经隐隐感觉到,霍正源似乎是想要使用某种阳谋手段对付“周党”,但若论阳谋手段……宋承仁身后还站着一个周尚景呢。

对于周尚景的智慧与手腕,宋承仁可谓是信心十足。

在宋承仁眼里,即便是性情大变、胆魄大增之后的霍正源,想要使用阳谋手段对付“周党”,也就是关公门前耍大刀,自取其辱罢了。

而霍正源经过与宋承仁的这场交锋之后,却也是信心大增,虽然没有来得及梳理内心情绪,但也同样是暂时消除了内心深处的怯弱之意,笑吟吟的提前一步跳下了马车,还转身搀扶着宋承仁下了马车,就好似他与宋承仁的这场会晤很愉快一般。

当霍正源与宋承仁二人陆续下了马车之后,皆是抬头观察着瞻园情况,却发现瞻园大门之外已是车轿云集,显然是来了不少客人。

像是太子太师王保仁、南京镇守太监席成、南京各大衙门的文武官员、境内各家缙绅豪族的族长家主、以及附近皇庄的管庄太监,皆已是提前抵达了瞻园。

宋承仁为了争取更多时间与霍正源会晤谈话,曾是刻意交代车夫减缓速度,所以他们二人抵达瞻园的时间就稍晚了一些。

接下来,宋承仁与霍正源向瞻园之人通报了身份之后,就并肩进入了瞻园之内。

值得一提的是,宋承仁在进入瞻园之前,曾是唤来了一位宋家随从,附耳秘密交代了几句,然后就让这个宋家随从迅速离开了这里。

却是宋承仁想要把自己与霍正源的交涉过程,尽快通报于周尚景,也好让周尚景尽快应对。

与此同时,出现了霍正源这个变数之后,宋承仁不知道自己是否还应该在晚宴期间向七皇子进一步施压、也进一步激化双方矛盾,同样是需要周尚景尽快决定。

就这样,宋承仁与霍正源并肩进入了瞻园之内,而他们刚刚进入了瞻园前庭,还没有迈出几步,就听到前方堂厅响起了一阵喧闹。

随后,宋承仁与霍正源就看到,七皇子朱和坚已经率领着一众宾客,亲自现身于前庭迎接他们二人。

现身相迎之际,朱和坚依然是笑容可掬、态度亲切,也依然是一副贤良皇子的模样。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