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437章.皆为正义(六)

摄政大明 第1437章.皆为正义(六)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邀海阁”内,正在进行着一场驴唇不对马嘴的对话。

但谈话双方,偏偏还皆是毫无察觉。

毕竟,不论是七皇子朱和坚,或者是大学士霍正源,都是位高权重的贵人,而宋继诚与吕德这两位年轻人则是自知份量不足,自然是不敢公开非议,只好是化身为谜语人,以“幕后之人”以代指朱和坚与霍正源,又认为自己的交谈对象乃是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必然是可以理解自己的深意。

所以,一场误会就诞生了。

*

“我并不认为那幕后之人是想要浑水摸鱼、趁机做什么事情!”吕德摇头道:“或许,只是敌方势力逼人太甚,他只是无奈反击而已。”

吕德这般说法的意思是,七皇子朱和坚之所以要驱使“联合船行”搅乱南京局势,全是因为周尚景、宋承仁等人的刻意针对。

而宋继诚闻言之后,则是联想起了大学士霍正源的近期经历,显然是被人刻意针对、暗算警告,身边随从也在屡次事故之中死伤惨重,说他是受人逼迫、无奈反击倒也没错。

于是,宋继诚先是轻轻点头,又摇头道:“这位幕后之人的近期处境,确实有些狼狈,但这般反应也过于激烈了!而且他最近性情大变,再也不似从前一般小心谨慎,反而是展现出了极大野心,如今他刻意搅乱南京局势,绝对是所图甚大,不可能只是为了自保,吕兄可千万不要轻视他、轻信他……或许,在他的后续计划之中,你我各方皆是会受到利用。”

宋继诚明明是说大学士霍正源最近性情大变的事情,但吕德闻言之后,却还是没有察觉到任何不对,因为七皇子朱和坚在抵达南京前后,也同样是转变了性情,不似从前一般谦逊恭让,反而是逐渐展现出了魄力与锋芒。

所以,宋继诚依然以为吕德正在讲大学士霍正源的事情,吕德也依然认为宋继诚是在讲七皇子朱和坚的事情,这两位才华横溢、机智敏锐的年轻人,皆是没有察觉到其中误会。

于是,这场谈话也就愈发跑偏了。

吕德再次摇头,为朱和坚出声辩解,道:“宋兄似乎是认为这位幕后之人前恭后倨、城府深沉,所以才对他有所偏见、暗中防范,但我还是有着不同想法!当一个人即将从幕后走到台前,他就必然是应该扭转心态、改变作派的!

这位幕后之人,从前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影子,自然是要谨慎本份,但他现在眼看着就要执掌大权,将来一定会受到万众瞩目,就理应是展现魄力、锋芒毕露,否则又岂能取而代之、让人安心追随?所以,他的性情转变,并不是前恭后倨,而是局势变化之后的题中应有之义。”

“你说……取而代之?!”

听到这一個词,宋继诚当即是大吃一惊!

吕德依然是在讲七皇子朱和坚,所谓“取而代之”自然是指储君废立之事。

宋继诚却依然以为吕德是在讲霍正源,毕竟霍正源从前就是赵俊臣的一个影子,现在担任了东南巡阅使之后,也同样是即将执掌远洋大权,将来也必然会受到万众瞩目。

但……“取而代之”?霍正源究竟是想要取代谁?

以霍正源的身份地位,若说要取而代之,那就只有一个目标,也就是——赵俊臣!

难道说,霍正源竟然有野心意图取代赵俊臣,想要成为“赵党”的新领袖,甚至是让“赵党”变成“霍党”?

然后,宋继诚就不由是回想起了周尚景对于霍正源的评价。

按照周尚景的说法,所谓御下之术,关键之处就在于妥善处理自己与手下聪明人之间的关系!

对于上位者而言,手下的聪明人既可以拥有主见、也可以掌握实权,但一定要把这个聪明人留在身边,不能任由他长时间脱离掌控;也可以让手下聪明人掌握实权、长期远离自己,但这个聪明人就绝对不能拥有太多主见;若是一位聪明人不仅是极有主见,也一定要长期远离自己控制,那就绝对不可以对他委以重任、让他独当一面……

总而言之,就是不能让一个有担当、有主见、也有实权的智者长期远离自己!

而霍正源担任了东南巡演使之后,长期滞留于东南各省,执掌远洋大权,还与赵俊臣相隔千里、沟通不便,再加上霍正源最近也逐渐拥有了魄力与主见,所以将来一定会逐渐脱离赵俊臣的直接控制,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只不过,根据周尚景的推测,就算是霍正源将来会逐渐脱离赵俊臣的直接控制,也必然是需要经过好几年时间的酝酿与发酵。

但此时,听吕德的言下之意,似乎是霍正源早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脱离赵俊臣的控制了,甚至还有取而代之的野心!

霍正源竟然有着这般野心?吕德又为何会这般清楚霍正源的真实想法?

于是,宋继诚连忙追问道:“吕兄为何会认为,那位幕后之人想要取而代之?难道他亲口向你坦白过这般野心?”

听到宋继诚的急切追问,吕德不由是微微一愣。

储君废立之事早已是众所周知的秘密,宋继诚为何还要刻意确认七皇子朱和坚的想法?

心中诧异之际,吕德终于是隐隐发现,自己与宋继诚的这场谈话,似乎是有哪里不大对劲。

但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却又说不出来。

最终,出于谨慎态度,吕德有所保留的说道:“我确实与那位幕后之人深谈过此事,他当时也对我袒露心声……实际上,那位幕后之人也是顾念旧情之人,若是有选择的话,他当然是不愿意取而代之!但很可惜,这是当今陛下的意思,他只能是无奈接受了!”

德庆皇帝的意思?

宋继诚又是表情微变,同时也是大脑急转,终于是自认为想明白了事情真相。

怪不得德庆皇帝愿意让“赵党”出身的霍正源担任东南巡阅使,把远洋贸易的重大权柄尽数交给赵俊臣负责,完全不符合德庆皇帝一贯以来屡屡打压赵俊臣权势扩张的做法。

实际上,德庆皇帝愿意把远洋大权交给赵俊臣,是为了寻仙访圣、追求长生之术,但这个秘密只有德庆皇帝、赵俊臣、霍正源等寥寥几人知晓,就连周尚景也被蒙在鼓里,宋继诚当然也是不明真相。

而此时此刻,因为吕德无意间的误导,宋继诚却是给德庆皇帝的这般做法寻到了一个合理缘由!

原来,德庆皇帝也明白“不能让一个有担当、有主见、也有实权的智者长期远离自己”的御下之术,所以他才会主动安排霍正源担任东南巡阅使、执掌远洋贸易大权、远离赵俊臣的直接控制,就是想要趁机分裂“赵党”势力,让霍正源与赵俊臣分庭抗礼,甚至是取而代之!

这般手段,也确实像是德庆皇帝的惯用伎俩!

所以,也难怪霍正源有胆子想要取代赵俊臣,近期以来更是展现了极大魄力,原来是有德庆皇帝的支持!

身为一个聪明人,宋继诚想到这里之后,当即就联想到了更多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霍正源担任东南巡阅使的安排,乃是因为德庆皇帝想要趁机分裂“赵党”,那是不是就意味着——霍正源的真正靠山并不是赵俊臣,而是德庆皇帝?

如果霍正源的真正靠山其实是德庆皇帝,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霍正源在南京期间表面上是听从赵俊臣的吩咐、配合周尚景对付七皇子朱和坚,但他实际上就是德庆皇帝的一枚棋子,只会遵循德庆皇帝的旨意行事?

也难怪,霍正源最近总是对周尚景打压七皇子朱和坚的计划阳奉阴违,原来如此!

而吕德之所以是故意向自己透漏这般机密,考虑到他实际上就是前太子太师何明的秘密弟子,也就不奇怪了。

吕德虽然并不希望七皇子朱和坚在南京乱局之中提前栽跟头,但他也同样不希望周尚景在南京乱局之中满盘皆输,否则他将来寻到更佳时机背刺七皇子朱和坚之际,就缺少了一个强力外援,所以他才会趁机暗示霍正源的真实立场,就是不希望周尚景接下来会因为霍正源关键时刻的突然背叛而垮台失势!

自觉逻辑通顺之后,宋继诚还是没有察觉到这场谈话有任何不妥之处,反而是向吕德感激点头,只觉得这场谈话让“周党”与宋家皆是受益匪浅,也还想要继续追问。

但吕德已经隐约发现了这场谈话的不对劲之处,偏偏又不知道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只觉得自己似乎是搞错了某个关键环节,顺便还把宋继诚也带进沟里去了。

于是,吕德也顾不上趁机试探宋继诚了,只想要尽快结束这场谈话。

恰好,此时的“邀海阁”外面,负责弹压城内乱象的南京守军终于是彻底失去了耐心,开始动手抓捕那些聚众闹事的百姓。

就正如宋继诚所言一般,“联合船行”也不想把事情进一步闹大,面对官军抓捕之际皆是束手就擒,既没有反抗、也没有惊慌。

正所谓“法不责众”,南京今日之乱象规模极大,在城内各处闹事的百姓陆续已经有数千人被捕,再加上“联合船行”的影响力,以及幕后之人的运作与庇护,以及南京官府也同样不希望把事情闹大影响前程,所以闹事百姓们就算是被暂时抓捕,也很快就会释放。

所以,“邀海阁”外面的军民对峙,也终于得以平息。

见到这般情况之后,吕德担心自己多说多错,连忙是起身告辞,不愿意再与宋继诚交谈。

而宋继诚见到吕德态度坚定的想要离开,也不好强留,就亲自把吕德送到了“邀海阁”楼下。

目送着吕德匆匆离开之后,宋继诚认为自己收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机密真相,自然是不敢怠慢,当即就令人寻来了笔墨纸砚,把他与吕德的这场谈话详细写到密信之中。

随后,宋继诚又唤来长随宋顺,郑重交代道:“立刻把这封密信交由周首辅与祖父过目,绝不能耽搁!”

*

却说,吕德离开了“邀海阁”之后,就匆匆赶往了瞻园位置。

一路上,吕德依然是目睹了多次南京官兵与城内抗议百姓的对峙场景,但好在没有再次被挡住前路耽误时间,顺利抵达了瞻园,也立刻就得到了七皇子朱和坚的召见。

随后,吕德就在瞻园一间书房之内,把他这段时间的种种经历,详细讲给了朱和坚,但内容则是不尽不实、半真半假。

吕德首先是隐瞒了蒋枭此时已是陷入了偏执与疯狂,想要不计代价的追杀胡枭的事情;也合理解释了蒋枭违抗命令、派出一队“嘲风”死士提前返回南京城内的事情,说是蒋枭发现了霍正源的幕僚行动鬼祟,想要详细调查以防万一;最后又说他与蒋枭合作杀死了郭守忠与卢桐这两位皇子近卫,乃是为了彻底掩盖朱和坚私下里蓄养死士的事情。

说完自己这几天的“真实经历”之后,吕德也不等朱和坚仔细思索,就开始怒声控诉,大声道:“七皇子殿下,学生决定投效于你,绝对是出于真心实意,已经把自己的前途命运、身家性命皆是压在了你这里,你应当是明白学生的诚意!

而那个蒋枭,他怀疑学生的忠心也就罢了,还强迫学生亲手杀死了郭守忠与卢桐两人!说什么学生唯有亲自动手杀了他们,才能算是交了投名状、证明自己对殿下的忠心无二……”

说到这里,吕德似乎已是再无平日里的冷静,近乎于情绪失控,咬牙切齿道:“学生乃是一个清白读书人,从前连鸡也没有杀过一只,但蒋枭竟是强迫学生连杀两人,若是学生不动手,看他的意思,学生自己也会性命不保!这般奇耻大辱,学生岂能隐忍!?

学生虽然不愿意让殿下为难,也知道蒋枭是殿下的心腹,但若是殿下不能严惩蒋枭、给学生一个交代,那就还望殿下宽恕学生的任性,从今往后若是还有事情需要学生与蒋枭合作,学生皆是概不领命!”

说完,吕德已是不顾尊卑、抬头与朱和坚对视,似乎已经与蒋枭势如水火、不共戴天了。

按照吕德的说法,他亲手杀死郭守忠与卢桐二人,全是因为蒋枭的胁迫,再看吕德神态萎靡的模样,显然是因为自己亲手杀人之事而吓得不轻,昨夜完全无法入眠,也不知做了多少噩梦,也难怪吕德会这般痛恨蒋枭。

对于吕德的这般讲诉,朱和坚自然是不会全然相信。

但看到吕德此时的情绪失控,再想到吕德接下来对自己还有大用处,所以朱和坚认为自己应该优先安抚吕德,当即是向吕德郑重承诺道:“吕公子息怒,我也没想到蒋枭竟然敢对伱这般冒犯,但你放心,待南京局势告一段落之后,我一定会严惩蒋枭,绝对会给你一个满意交代!”

朱和坚的话声刚落,站在他身后的随侍太监贾伦也是配合默契,很快就把话题转移到了正事上,面色冷肃的追问道:“这么说,郭守忠与卢桐二人皆已是死了?蒋枭说他们二人出城之后泄露了行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吕德稍稍冷静了一些,摇头道:“我也不清楚!但郭侍卫见到蒋枭之后,就说自己出城之后隐隐感觉自己被人跟踪了,但他一直都没有发现追踪者,应该只是自己多想,但蒋枭闻言之后就愈发是面色阴冷,追问了许多细节,然后就突然动手控制住了郭侍卫,强迫学生亲手杀掉郭侍卫,说什么郭守忠就是一个蠢货,被人追踪了也是毫无警觉,必须要消除隐患……

实际上,蒋枭至始至终也没有存到确凿证据,可以证明郭、卢两位侍卫被人追踪之事,却只凭自己心中的一丝怀疑就害死了他们,更还强迫学生动手!据学生所知,那两位侍卫皆是殿下的身边心腹,就这般随意被蒋枭害死,这个人绝对是胆大妄为,迟早会变成一个祸害!殿下,恕学生直言,您很快就是太子储君了,绝对不能把这种人继续留在身边!”

听到吕德的详细解释,朱和坚与贾伦相互对视一眼,皆是轻轻点头。

如果郭守忠与卢桐二人被人追踪了形迹也依然是毫无警觉,那就确实该死!也完全符合蒋枭一贯以来狠辣果断、不留任何隐患的行事风格。

事实上,若是换成朱和坚与贾伦在场,他们也会支持蒋枭的这般做法,失去了郭守忠与卢桐这两个心腹近卫固然是极为可惜,但若是这两名近卫会让敌对势力发现朱和坚私下里蓄养死士的罪行,即便只是一种尚未验证的可能性,那也就只能选择牺牲他们二人了。

与此同时,朱和坚与贾伦二人虽然皆是心思缜密、本性多疑之辈,但他们并不清楚蒋枭如今已经发现了胡枭的行迹、一心想要追杀复仇的执念,也无法想象吕德与蒋枭这两个出身、经历、秉性等等方面皆是截然迥异之人,会在短时间内结为同盟。

再看到吕德一寻到机会就想要鼓动朱和坚严惩蒋枭、甚至是抛弃蒋枭,显然是恨极了蒋枭,也不大可能与蒋枭同谋掩盖真相,所以朱和坚与贾伦的心中猜疑也就降到了最低。

简而言之,他们虽然并不会完全相信吕德的说辞,但也只会依照惯例、事后稍稍验证一番,并不会全力调查所有细节。

更何况,在吕德的设计之下,朱和坚与贾伦二人也像是那些“嘲风”死士一般,完全转移了注意力,这个时候只顾着关注郭守忠与卢桐二人有可能被人追踪的事情。

于是,朱和坚沉思片刻后,就向吕德详细询问了蒋枭率领“嘲风”死士连夜转移的细节,发现蒋枭并没有犯下任何纰漏之后,终于是满意点头道:“幸好蒋枭机敏谨慎,应该不会让人进一步追踪行迹!只不过,若是昨夜当真是有人暗中追踪了郭守忠与卢桐二人,就可能已经察觉到了吕公子与‘嘲风’死士之间的联系!所以,为了以防万一,还请吕公子这几天暂住瞻园,在我的庇护之下,自然没人敢追查于你。”

吕德不由皱眉,似乎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勉为其难的点头答应了。

贾伦突然问道:“但现在的南京城内,还有一队‘嘲风’死士已经暴露了行踪,正在遭受官府追捕,又应该如何处理?”

吕德摇头解释道:“对了,蒋枭也提过这件事情!他说自己会在确保无人追踪之后,尽快秘密潜返南京城内,想办法解决这桩麻烦!如今在七皇子殿下的驱使之下,‘联合船行’正在积极闹事,南京城内也已经陷入混乱,蒋枭虽然是一个隐患,但他确实是有些机敏与手段,趁此机会应该可以办妥此事!”

闻言之后,朱和坚先是点了点头,显示了他对于蒋枭手段的信任,但随后又摇头解释道:“吕公子误会了,幕后驱使‘联合船行’闹事之人并不是我,而是那位大学士霍正源!虽然我也不清楚他为何会有这般做法,但这般乱象确实是对咱们有利,更容易掩盖城内那一队‘嘲风’死士的形迹,所以也就没有阻止他,反而是暗中纵容了他的做法。”

吕德顿时一愣,终于是发现了自己与宋继诚的那场谈话究竟是哪里不对劲了,好似是因为自己先入为主的错误判断,闹出了一个大乌龙。

仔细回想着自己与宋继诚的谈话内容,吕德暗暗想道:“这场谈话,应该不会让宋继诚身后的周尚景与宋承仁二人造成什么误会吧?”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