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457章:京师繁华下的阴影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457章:京师繁华下的阴影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秣马厉兵,备战北伐。

目前大明内的卫所,开始进行着频繁的调动。

不仅仅只是在操练之上,包括一些人员的安排,也比较频繁和密集。

这让许多卫所的指挥使,叫苦不迭。

不少指挥使,对兵部的安排,开始破口大骂起来。

因为这其中,调动最多的,便是千户的。

正常来说一个卫所下面,有着五个千户,而在北伐的筹备下,有些指挥使麾下,甚至三哥千户所都被进行了置换。

换成了新来的卫所军士。

熟悉的面孔,一下子换成了陌生人,这让许多卫所的指挥使,大喊受不了。

京师之中,五军都督府这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稍微有点路的,都到五军都督府这边来诉苦,要弹劾兵部。

离得京师不远的,有三个卫所都指挥使,连夜赶到五军都督府,要讨个说法。

“颖国公,你倒是说句话啊,咱们兄弟特地赶过来,就是为了这件事的。”

“他兵部尚书茹瑺,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怎得就一下子这般胡来,这件事陛下可是知晓。”

“陛下肯定不知晓,到底是哪个王八羔子,提出的这等章程,这不是害人吗。”

“就我卫所里,一下子便给换了两个千户所,我连人都认不全,这要是上了战场,岂不是要乱套。”

一名卫所都指挥使,根本没有对于都督府的任何忌惮,声音之大,整个都督府都能听见。

就差没直接破口大骂了。

傅友德也感觉有些头疼,说道:“我都已经说了,兵部的调令,是通过了陛下的同意。”

“我能有什么办法,难不成我去找陛下,说你们不听从兵部的安排,有意见?”

听到跟陛下有关,几个指挥使顿时有些熄火。

其中一人堆笑道:“颖国公这是哪里话呢,我们兄弟们就是发个牢骚,哪里敢去惊扰陛下。”

“就是觉得吧,这事肯定有小人作祟,不然陛下那边,肯定不会同意。”

“明年就要去草原上打仗,这么一搞,大伙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的,这还怎么放心把后背交给不认识的人啊。”

另外一人也符合道:“是啊,这么一搞,平日里的操练,全都给乱了套了。”

“现在这等情况,军户们意见也是大得很呢,自家夫君,妻儿,都不在身边了,这平日里,平白多了几分挂念。”

“那些到我卫所里来的军士,也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每日都无精打采。”

“还是请颖国公给陛下递一份奏章,说说这边的情况吧。”

卫所是明朝军事的一个特点。

卫所里面的士兵平时是自力更生,之前唐朝府兵制终结之后,玄宗等人制定的募兵制,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元朝,募兵制度让军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手下的这些将领也有足够大的权力。

但皇帝对于募兵还是有些忌惮,毕竟这些武将在朝中权力太大,在宋代募兵就已经发挥不出什么威力,况且实行募兵的政权,户部的财政负担也是非常大的。

像宋朝养了这么多军队,他们每年的军费开支就非常大,户部财政一直吃紧。

明朝刚建立,国内局势不稳,国家的财力也不够,朱元章要想稳定政权,还需要有强大的军队。

可他还要让国内经济平稳恢复,这就不能用大笔开支去养军队,因此朱元章借鉴之前的府兵制,开始使用卫所制。

卫所的官兵被称为军户,军户是世代沿袭下来,意思就是祖上要是士兵的话,代代都是卫所里面的官兵。

元朝之前就设置了一些军户,这些军户也被明朝给接受,随后朱元章又下令用黄册正式确定国内军户。

在地方的军户主要是有两个责任,其中一个是屯田,另外一个责任是守备,卫所士兵需要自给自足,卫所在各个地方都有,全国上下有众多的卫所,这些卫所就负责防御国内的各个地区。

这些军户是有自己的土地,每月也有固定的月粮,负责屯田的军户,要每月按时上交军粮提供给守备军以及地方的官吏。

利用这个法子,明朝在地方上也维持了强大的军力,并且还顺利开垦不少的荒地。

现在兵部突然下令,要进行一个切换。

便就是把相邻的卫所之间的军士,进行一个短期的流动操练,这让所有的卫所指挥使,都有些害怕。

他们害怕的,不是自己权力的流逝。

而是担心自己贪污的事情,被传了出去。

其实卫所本来就有轮番换班的制度。

轮番换班的意思,这是明朝为了保证卫所的战斗力而制定的换班的制度。

规定各卫所军队轮番赴京编入京城操练,以保卫京师或备出征,又名“京操”,以后遂为定制。

但这也的换班制度,是在卫所都指挥使的带领下,统一到京师来驻守,操练。

对于指挥使们来说,还是自己在带兵,属于一种可控的行为。

现在从客观的角度上看,跟换班差不多的意思。

但麾下的士兵,发生了变化,自家的千户,在这个时候,要听从别的指挥使安排,这可就不行了。

须知在指挥使之间,可不是说一片祥和,恩恩怨怨的,多不胜数。

比如这个卫所的看不起那个卫所,亦或是曾经一些武官,在平定天下的时候,累积下来的积怨。

就目前来说,但凡是卫所的指挥使,就没几个不贪的。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像是蓝玉这样的大将军,凉国公,都带头强占过民田,下面的那还不是说有样学样。

这其中最大的矛盾,其实说到底还是在于利益。

本来吧,卫所指挥使吃大头,下面的千户,百户,吃小头。

这吃的,便是底层军士,军户的军饷。

可现在千户们去了别的卫所。

没地方下手了。

军户,大多数就是军士们的家属。

对于之前已经习惯的千户,百户来说,下边的弟兄,也不可能有什么意见。

可现在人在外地,就得要担忧一个事情,自己家的军户,会不会被新来的千户,百户给剥削。

那岂不是被别人抢了饭碗吗。

而自己这边,又因为陌生的环境,一下子不好下手,上头还有指挥使呢。

每个卫所,都有着自己的规矩。

有些卫所狠一点,但也有些卫所贪污的情况比较少,这就会造成一个不平衡的体现。

所以,问题就出现了。

这几天,五军都督府,已经收到了但凡是有调动的卫所,所投来诉苦的信件。

傅友德也有些无奈。

说道:“我劝你们这次,还是消停一点,可别把事情闹大了,这对大家都没好处。”

“别说是你们,即便是京卫这边,也都是这么一个情况。”

“嘴上注意着点,这等事情,是兵部能弄出来的吗。那兵部尚书茹瑺,何曾有过这个胆子。”

“我们五军都督府,可不是摆设,朝堂之上,可不是他兵部尚书说了算。”

“老夫还是正一品呢,但是这件事,我得告诉你们,谁也没法阻止。”

说到这里,傅友德微微停顿了一下,小声道:“这可是太孙殿下的意思,陛下同意了,才让兵部去做的。”

而后指着方才说王八羔子的指挥使骂道:“就凭你刚才那句话,若是传了出去,别说这身官衣了,脑袋能不能保住,都是一个问题。”

听到这话,刚才说话的指挥使,不由得脑袋一缩。

能够担任到卫所指挥使这个职位,自然都是曾经为大明立下过不少的汗马功劳。

基本上大明各地,多数的卫所指挥使,都是在大明立国之前,就已经跟随朱元章征战过天下的。

所以说话才会这般的硬气。

目前来说,朱英在大明军队,尤其是指挥使之中,还是有着很高的名气。

因为之前治安司的建立,让一些卫所的军士,在有一定功劳的情况下,可以担任治安司巡捕,相当于有了一定的保障。

虽说现在治安司,只在部分地区建立,但未来肯定会遍布全国,卫所的军士们,多了一线希望。

千户,百户,当然不在乎。

可总旗,小旗在乎。

说的简单一点,总旗去了治安司,多少也是个城里的官。

苦哈哈的军户们,能有什么油水,治安司那边,可是生活在城里,属于肥差。

随便捞一点,都比在卫所这等郊外强得多。

现在傅友德搬出了太孙殿下的名头,这就让几个指挥使,一下子就不好说话了。

“既然是如此,那我等就先告退了。”

一名指挥使对同伴使了个眼色,便就要离开。

其他几人虽有些不愿,但也只能跟着离开。

出了五军都督府后,便问道:“这事可不能这般算了,即便是太孙殿下,也不当这么挡我们的财路呀。”

为首的指挥使说道:“怎么,难道你还想跟太孙殿下对着搞吗。”

“现在咱们唯一的办法,便是找凉国公说说。”

“虽然现在凉国公没有在五军都督府了,可他可是皇亲国戚,跟太孙殿下关系莫逆。”

“找他,肯定有办法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