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491章:一步登天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491章:一步登天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每一个王朝的开国兵力,都是极为强悍的。

能够打下大明天下,必然在战争的后期是一路高歌勐进,而士兵们随着胜利的进行,也从稚嫩变得老练,并且有着强大的自信。

自信对于军队来说是重中之重。

一个人的武勇,只是体现在个人上,而当人数达到数千上万的时候,这完全就是气势的拼搏了。

在汉朝时期喜欢军前斗将,看似是个人的比拼,实则是气势的争夺。

用后世的眼光来看,一个将军追着数百人砍杀,是极为不现实的事情,但是在冷兵器的时代,却是并不罕见。

这便是气势的重要性。

而如今大明的军队在气势之上自是不用多说。

在这个冷兵器和热兵器交替的时代,军中悍勇依旧是非常重要。

于细节方面,包括士兵的体型,军备,也是个中的关键。

朱英想要让大明军队的战力更上一层楼,便就是要从吃食和操练下手。

玄甲卫营地。

距离朱英上次过来已经有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了,但是营地里的训练是从未有过停止的时候。

在完全脱产,肉食米饭管够的情况下,玄甲卫的每一个军士已然是完全不同。

即便在十月已经转冷的天气,营地中的军士依旧是操练不断,区区寒风根本是无足道哉。

当朱英身披太孙常服,走进营地的那一刻。

正在进行各方面的操练的士兵,在长官的大喝中迅速开始集结。

伴随着鼓声的响起,十六个方队在朱英的注视下形成,而从号令开始到集结结束,仅仅只是用了一刻钟的时间。

如今的一刻钟用后世的说法便就是十五分钟。

在冷兵器的时代这样的集结速度,已然是超乎想象了。

若是在其他卫所,像是这般全部的兵力集合列队,能够在两刻钟完成已经是非常之优秀了,而正常是需要差不多半个时辰才可以。

“玄甲卫拜见太孙殿下!”

随着方队前的旗手一声高呼,所有的士兵尽皆是单膝跪地,仰头一同咆孝呐喊。

在原本的军中礼节中,士兵们是应该低头以示对上官,将军,以及太孙殿下亦或是皇帝陛下的恭敬。

但是朱英觉得这样不好,低着头感觉没有那种强烈的气魄压制感,自去年阅兵之后,便就改为所有士兵在行礼的时候,必须是昂首挺胸,哪怕是单膝跪地也要如此。

朱英见此没有说话,而是脱下自己的长袍。

“殿下,这天气有些凉了。”

秉笔太监郭忠在一旁劝说道,但是说归说,手还是恭敬的接过长袍。

朱英笑道:“你当本宫是养尊处优长大的吗,这点风寒对于本宫来说连口凉风都算不上。”

说完,竟就是这般直接走下了点将台,往方队之中走去。

这一幕,让秉笔太监郭忠顿时就急得你直冒汗。

太孙殿下是何等身份,怎可和这些武人站在一起呢。

这些武人臭烘烘的,刚才还在大汗淋漓呢,一股子味,这可如何使得,实乃是大不敬啊。

只是太孙殿下规矩森严,尤其是在这个时候,郭忠也知道目前自己只能是看着,而不敢多说一句。

周边的锦衣卫见此,相互之间对视一眼,有些迟疑,但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是神情紧张的看着这一切。

因为底下的军士,那如狼似虎的眼神,给他们一种不是太安全的感觉,这是作为武人的天性使然。

此刻的玄甲卫军士们,依旧是停止胸膛单膝跪地。

按照军营的要求,他们的目光必须时刻注视在太孙殿下的神情之上,这是玄甲卫的第一条军令,在接收训话的时候,绝对不能违背。

能够站在前排的军士,自然是最为武勇的。

而朱英走到前的时候,开口大喝道:“起身!”

声音如雷,响彻整个军营,谁也没能想到在太孙殿下看似有些单薄的身子里,竟然是蕴含着如此强大的力量。

这一声吼,便是嗓门最大的将士,都要深深的吸上一口气,准备许久才能暴喝出口,但是太孙殿下并没有这些动作,刹那之间便是雷动之声。

在点将台上的郭忠吓得身子一抖,便就这么直接的跪在了地上。

若是平时可能会有人去嘲笑他的胆小,但是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会去关注他了。

此刻的朱英,已然是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而在这声之后,五千多单膝跪地的玄甲卫,便是唰的一下整齐的站了起来,眼神依旧是注视在太孙殿下的身上。

朱英的身高算是可以的,折合后世的算法,净身高在一米七八的样子。

不过和普通将士的布鞋不同,朱英穿着的是特质的靴子,这靴子毫无疑问有点内增高的嫌疑,所以目前呈现的身高约莫在一米八二。

而大明如今的平均身高,约莫是一米七,玄甲卫自然要高一点,大概是在一米七五,自然也有一米八的壮汉,不过多数是没有朱英高的。

朱英向前走了几步,直直的走在一个壮汉的面前。

眼睛盯着此名军士看去,在朱英的目光下,那名军士有些承受不住,微微低头躲避朱英的目光。

朱英平静的说道:“段三,本宫听说你是我玄甲卫中最为勇武的将士,在各项争夺长期保持在整个军营中前十的水准,怎么,连看向本宫的勇气都没有吗。”

段三完全没有想到,太孙殿下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这一刻心中是满怀的激动。

不过听到太孙殿下话中的意思,段三只是稍微犹豫,便就单膝跪地回道:“属下不敢与殿下对视。”

朱英问道:“为什么不敢,玄甲卫的第一条军令难道你忘记了吗。”

段三回道:“属下不敢忘记,属下不惧生死,但殿下在属下的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如若跟殿下对视,在属下的心中是大不敬。”

“属下甘愿接受责罚。”

段三这话中的意思,便是宁愿接受责罚也不愿意触犯心中的殿下。

朱英笑道:“让你们读书识字,结果现在什么情况我不知道,倒是这嘴皮子也跟着学熘了。”

“行了,起来吧。”

谁也不知道,朱英这番到底是试探,还是有其他的意思,不过显然段三的话还是让朱英很是满意。

问完段三之后,朱英便就在方队之中走了起来。

他认真的看向每一个军士,而每一个军士在接触到太孙殿下目光的时候,都会如同段三一般,微微低头避开直视。

不过同样的,朱英的样貌也深深的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而朱英要的,便是这般的效果。

他这一番并非是作秀,而是要让玄甲卫的每一个军士,都要记得自己的样子。

这一走,便是近半个时辰,大约四五十分钟的样子。

朱英走得不算快,他尽量让每一个军士,都能够看清楚自己的长相。

在如今的古代,军队的调动是只认虎符而不认人的。

哪怕是皇帝,甚至是朱元章,在没有虎符的情况下也无法调动并不认识自己的军队。

朱英现在的做法,显然是要让自己凌驾在虎符之上。

最为主要的是,玄甲卫是自己的亲卫军,适当的露面可以增加自己在军士之中的亲切感和熟悉感。

当然,现在玄甲卫的五千多人,早就已经不是第一批玄甲卫了。

严格来说已经是换到了第三批。

之前朱英跟着一起操练过的第一批玄甲卫,基本上目前已然是各个卫所的总旗,百户,甚至是千户的武官。

第二批有许多去了大明军事学院,还有一些跟第一批的情况差不多。

今日朱英的到来,便就是为了让第三批新生代的玄甲卫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

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在如今的大明军队之中,朱英已然散步了至少七千名的中层军官。

这七千大明的中层军官,都是玄甲卫出身,也代表了朱英在军中的权威。

在这种不断过渡的情况下,哪怕现在的朱英本身没有任何的领兵作战的经历,在兵权上也同样会有极大的影响力。

这便是朱英在暗中不断渗透,夺取属于淮西勋贵武将集团的一个方式。

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哪怕有人看出来也没有任何办法。

这里的每一个玄甲卫在综合等各方面的素质上,都不是普通的军士能够比拟的。

况且进玄甲卫来说算是新兵,可实际上能够进入玄甲卫的,可不是什么都不懂就能进来,而是真正的经历过战场上的厮杀,才有资格被选中。

在经过玄甲卫中每日的体系化操练,教书先生的授课,还有教员关于忠诚度的思想教育。

一般经过三个月培训后,便就算是成为了真正的玄甲卫。

三个月的时间不算长,不够这也已经让一个人足够改变了,况且本身这天下就是家国天下,皇权天授。

军士们的思想上不会有任何抵抗的情绪,只会更加的崇拜。

而玄甲卫的教员,是一种特殊的存在,相当于后世政委。

每天要做的是不断教导军士们太孙殿下的一些事迹,从而引导正确的思想。

简单点说就是形成对太孙殿下的个人崇拜。

走完了一圈之后的朱英,并没有回到点将台上,而是走到了方队的中央开始说话。

“前几天我听到军中汇报,是在抱怨现在操练的强度太大,似乎军中的兄弟感觉到有些扛不住,因此多了几分埋怨。”

“埋怨说这等操练的难度,是哪个想出来的,完全便是在折磨人。”

“今日我便说上一句,玄甲卫操练的标准,一直都是由我亲自制定的,若是哪位有什么意见,便可上奏,我亦准奏来亲自聊上几句。”

朱英的声音高昂有力,因是在方队中央,基本上所有的军士都能听到。

而这番话,也让许多军士有些羞愧的低头,因为在最初的时候,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抱怨。

朱英继续道:“是不是觉得我的要求有些高了,或者说我根本不懂这里头练起来有多辛苦,我便是坐在那华贵宫中,锦衣玉食,何不食肉糜之辈?”

“我今日这番过来,便是要告诉军中的每一个将士,你们的太孙殿下,可不是不动武勇之人。”

说罢,随手从一名军士的身上取走软弓。

便就向前走去。

在大明如今的军队之中,已然没有了硬弓的存在,都是以角木弓这等软弓替换。

软弓的射程自然要比硬弓短很多。

大约只有五十步的样子,真正的杀伤在三十步达到最高。

这自然是因为随着火器的出现和发展,多种武器的组合在作战时成为大的趋势,单一硬弓已然不能满足需求。

因为蒙元的关系,朱元章一改前宋步兵为主的劣势,以骑兵为主,追求快速激动和灵活,在这方面显然软弓的优势更大。

而蒙古人所使用的,也是软弓而非是硬弓。

这是在牺牲距离后来提升打击的精度,准度。

如今大明骑兵可用八字形容:软弓,长箭,快马,轻刀。

步兵这块是大明的主流,有着火炮和火铳的配合,也不是随便可以冲锋进来的,在和蒙古骑兵的作战中,便就是一个带远程伤害的乌龟壳,使得蒙古骑兵无法靠近。

便是这般两相组合,才有了今日的大明天下。

拿过软弓的朱英朝着点将台走去。

大约在接近四十步的时候停了下来,随手从一名军士的箭袋中抽出一支,搭弓上弦,抬手就射。

站在旗杆下的郭忠见太孙殿下直接朝着自己射来,吓得不敢动弹,只得是害怕的闭上双眼。

不过随着破空声传来,自己的身上并没有任何的疼痛感,反而是羽箭射入木头的声音。

刚睁开的郭忠还未反应过来,便是见到太孙殿下在四十步开外,快速的搭弓上弦,好似连瞄准都没有。

嗖嗖嗖的响声接连不断。

郭忠下意识的侧过头看向旗杆,只见不断有羽箭罗落在中间的位置。

密密麻麻,几乎全部都射在一处,没有一根箭失落空。

不过是十几个呼吸的时间,一个箭袋三十箭失便已然全部钉在了旗杆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