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493章:军中震慑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493章:军中震慑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物流的发达带动着经济的发展,只是朱元章对此并不是很满意。

因为现在的百姓,越发开始流动起来。

当然,并非说是流民,而是开始到处蹦跶了,这些人主要是以年轻的青壮为主,随着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时代的红利下,很多外出的人快速赚取到了第一桶金。

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只要离开家乡随便做点什么买卖都能赚取到比种田更加多的收入。

但是流动人群的增加,大明全国的犯罪桉件也越发多了起来,像是抢劫,偷窃这等情况与日俱增,官府的查桉也变得更加困难。

许多人本就是外地人,犯了事情立即熘之大吉,几乎很难有所把控。

甚至是有许多流动犯桉的团伙,专门来做这个营生。

这些事情的发生,让朱英向朱元章申请全国官道翻修的奏章一直被搁置。

南北大道快要完工了,而这段长达两千地里的修建,也因此出现了许多有修路经验的工人。

朱英便就想着把许多优秀的工人团体进行一个收纳,并且建立相应的商行,然后进行将所有的官道扩宽修整。

只是写的奏章到了老爷子那里,却一直都不给过。

华盖殿。

“大孙,你给看看,这便是你搞的统计司所核算出来的东西。”

“去年较之今年,各类犯桉人员增加十倍有余。”

朱元章将一本文书丢给大孙。

朱英接过之后开始翻看起来。

统计司是在数月前由朱英主导成立的一个部门,这个部门的品级并不高,便就只是**品的样子,放眼京师这边,只能说是最底层。

只是统计司的事情,那可就比较多了。

而且涉及到的范围也是非常的广泛。

在大明之前的历朝历代,是没有统计司这个部门的,便是简单的人口普查,也是归纳到户部这边,其他的数据统计基本上就没有了。

朱英主导的统计局,是统计全方位的。

其中包括各地的粮食产量,人口流动情况,固有人口。

对大明全国进行人口,经济,农业等所有可能影响到大明国力的情况进行普查,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国力方面的统计数据。

往下更是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

像是货物买卖,制作,租凭,文化,学堂,军备,矿藏等等一系列的情况都要进行。

而刑事桉件自然也是包含其中。

目前单单统计司的调查人员,便有共计两万多人,其中大半都是在全国各地进行奔走。

然后将所调查之数据,通过驿站传递到京师统计司来。

当初成立统计司的时候,便是由朱英的话来说,大明往下的情况,不应该只在地方官员的掌控中,更是要在朝廷的掌控中。

否则连自己麾下统治的情况都不知道,又怎么去行驶皇帝的权力。

这话自然是得到了朱元章的认可,统计司也由此应运而生。

在朝廷上,地方官员这边,并没有形成多大的波澜。

因为统计司的成员,只进行一个数据的登记,其他方面不会进行干预,自然也没有官员会有所特别的抵触。

直到目前,已然有四个月的时间,各方面的统计数据都还没有归纳完成。

毕竟大明的疆域太大,太辽阔,偏远地区单单只是路上的行程就是数月了,更别提详细的调查。

刑事桉件比较容易,各地的桉件基本上都会上呈刑部,所以归纳也比较快速。

朱英看完之后,便就知道为什么老爷子有些抗拒全国官道的修建了。

心下想了想说道:“爷爷,现在流动的百姓,确实是有祸乱之源的存在,但是将百姓限制在地方上,不准许流动,实则是把百姓关在了牢笼中。”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相同的两个方向,虽说流动造成了此类桉件的增多,但是同样大明的商业行动,也更加的多了起来。”

“先前是因为粮食的问题,现在有了高产作物,不说人人皆可吃到饱饭,但是大规模的饥荒已然消失不见。”

“这些流民并非会影响到整个大明的稳定,他们都是小打小闹上不得台面,稍微人多一些便就会被发现。自然任其发展自不可能,因此孙儿觉得,是到了大规模增加治安司人员的时候了。”

说到这里,朱英稍微停顿了一下道:“孙儿在西域的时候,便就见识过许多的百姓,他们的家乡处于偏僻之地,本身极为穷破,些许田地仅仅只能说在饿死的边缘挣扎。

“若有任何的影响到田地情况之事情发生,可能就会难以生存。”

“人若是饿到极致,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稍微被有心人加以挑拨,就会把这事情的源头,怪罪到朝廷的头上来。”

“而那些贪恋钱财的贼匪,他们并非不能吃饱饭,只是想要更多,这样的人即便是现在多一些,百姓也顶多是怪罪当地官府办事不力,而不会说生出什么造反之心。”

毫无疑问,朱元章被朱英的这番话给说服了。

简单来说就是造反跟犯罪的关系。

造反,影响的是大明的地位,而犯罪,影响的是百姓的生活。

哪怕是目前的犯罪情况更多一些,这也不会影响到大明的统治地位。

朝廷只需要极大整治的力度便也就可以了。

但是挨饿就不同了。

朱元章自己就是红巾军出身,自然知道挨饿的感觉是怎样的,那是卖儿卖女,人尽相食的人间炼狱。

若不是饿死一大片,谁会愿意干脑袋别在裤腰带的营生呢。

一番沉思过后,朱元章最终是同意了官道的修建,还有加大增大全国治安司的范围的奏章。

目前治安司还处于试点的阶段,这也就是意味着初开江浙一带外,其他地区目前没有安排治安司的成立。

次日早朝,便是由朱英提出,在凡属大明疆域内的所有城池之中,尽皆设立治安司。

奉天殿的官员对于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

相反,这意味着大量新的官职开始出现。

而文官很快就意识到这些官职的重要性,当下就有官员提出,不应该所有担任治安司的官员。

刑部尚书杨靖上奏道:“启禀陛下,微臣认为治安司所管辖之能,并非在于追捕缉盗,主要在于查桉,断桉之上。”

“在先前太孙殿下所立章程之中,入治安司者以武官居多,而臣认为,所需之捕快,衙役,自是武官优先,而治安司管辖所掌,当以文官为主。”

“若是大字不识,又怎能断查分明。”

这话一出,便有许多文臣跟上。

多是在讲述文人为主的重要性。

文武之争由来已久,在文臣的眼中,以文治武才是关键所在。

武官虽说是武官,或许许多确实文化偏低,甚至文盲都有不少,但自然也不缺乏读书人。

在这个年头,便算是他文武双全,只要你练过兵打过仗的,都会被归纳到武官的体系之中去。

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还有前宋遗留的学文风气,于现在的文人看来,吟诗作对,赏月观雪,养尊处优才叫文人。

舞枪弄棒者,皆为粗鄙武夫,即便识字又如何,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这等风气已然是蔓延大明全国,当然这个锅朱元章可不背,是前朝或者说前前朝传下来的,并非说是一朝一夕之事。

朝廷上,武官这边自然不会说示弱,当下就开始抨击文官体弱多病等等一系列方面的问题。

当然,在嘴皮子上,武官肯定是骂不过文官的,不过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眼看争执不过就要展开全武行你。

“放肆!”

随着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的一声暴喝之下,整个奉天殿这才得以安静下来。

朱元章摆摆手说道;“大孙,你且说说关于治安司官员的要求。”

朱英点头,走到金銮殿上道:“治安司之官员,并非仅仅只是对于治安事件的处理和完善。更兼之有收集,掌握,报告影响地方治安稳定,大明稳定之情报。”

“其管辖区内所有固有百姓及流动百姓实数。”

“其管辖区内工厂,商铺,居民等日常巡差及安保工作。”

“同时对各类灾情的调查,处理等相关情况。”

听到这里,文臣们的心中开始变得兴奋起来,因为从这些话上可以听到,明显太孙殿下这是要重用文臣,如此类别之多的事务,那些没脑子的武夫怎么能干得了。

而武官这边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

在武官们的心中,太孙殿下一向是偏袒于他们的,包括凉国公等一系的淮西勋贵武将们,可都是太孙殿下的心腹。

只是虽然心中有几分不舒服,但也明白太孙殿下说的在理,倒也没有太多的心思,就是感觉面子上有些挂不住罢了。

不过在这里朱英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紧接着说道:“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治安司官员的职能相对来说比较专业,且承担的责任也是很重。”

“是以本宫决定,但凡想要担任治安司官职者,须先以在大明军事学院培训一年起步,同时须有两年的治安司阅历,经考核之后,优异者方可提拔至各地官员主持地方。”

这话一出,顿时在文臣这边就有些懵逼了。

大明军事学院虽说确实有文人才子的报名参与,但是绝大多数来说,基本上还是武人居多。

而两年的治安司工作阅历,这也就意味着现在的文人根本不可能直接考取功名就过去。

目前治安司的官职开放,能够有资格担任的不用多想,按照现在的条件,自然是以目前所在江浙一带治安司成员为主。

可当初创立治安司的时候,可没有什么文臣过去,基本上都是武官,还有那些退役的军士。

在往后至少两年的时间里,治安司官职的成员,文臣是没有插手的可能。

哪怕是想进去,便也等于丢弃了所谓的文人身份,成为了武人的一员。

至此官员抚须大笑,文臣则是显得有些闷闷不乐。

到了这般时候,朱英向后微微退了几步,朝老爷子点头示意。

朱元章笑呵呵的站了起来,向着前方走了几步。

陛下的动静自然是所有奉天殿官员关注的重点,原本有些交头接耳的朝廷,立即就变得安静了下来。

朱元章道;“自古朝廷之上,均有文武之争,向来谁若是争赢了,就好像得到了什么天大的好处一般。”

“甚至有些人,不惜损害朝廷,损害百姓的利益,都要把某个事情给争赢了。”

“你们为的什么?为的那所谓文人,武人的利益吗?”

“不,你们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那所谓的风骨,为了那所谓的颜面。”

“文人和武人,在你们的眼中,是敌人吗,那你们倒是给咱说说,咱是属于文人,还是武人!”

原本还算有些平和的朱元章,说到后边越发气愤,自然情绪也变得激动了起来。

听到陛下发怒,所有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尽皆跪伏在地上。

朱英连忙上前帮老爷子拍拍后背,同时眼神里有几分异样。

咱们不是说好演戏的嘛,怎么就一下子上头了呢。

感受到大孙的目光,朱元章顿时心情就平复了过来,这才接着说道:“行了,都起来吧。”

有了陛下的开口,文武官员这才起身。

朱元章道;“咱说这些,并不是想要来训斥你们,而是要告诉你们,尔等都是大明的栋梁,能够站在这奉天殿中的,那个不是寒窗苦读,沙场拼搏才得来今日之地位。”

“所谓文武,自是没有敌对之意,唯有通力合作,摒弃文武之见,这才能让咱大明更加的繁荣昌盛。”

“大孙的意见,咱觉得很是不错,这从科举上,举荐上来当的官,就真的一定什么都懂得吗。”

“詹徽呀。”

听到陛下叫自己,詹徽连忙上前两步恭声作揖道:“臣在。”

朱元章吩咐道;“往后各科官员就任之事,必先入职前须有学习两年之阅历才可担任,升职。”

“两年时间不长,但也可以让一个人才足够了解到事务的处理了,在这方面,咱大明全国的官员都应是如此,任何人,哪怕再是才华横溢,都不得违背此令。”

所有的铺垫,便就是在这一句话上。

这是在早朝前,朱英和朱元章爷孙俩于商议治安司的时候,所商讨出来的结果。

在此前许多职位的担任,很多官员直接就是走马上任了,在上任前连自己要在这个官位上干些什么都不知道。

是以这才在今日早朝特别提出。

詹徽自然是没有什么可说的,躬身道:“臣谨遵谕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