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563章:逐渐开始乱起来的倭国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563章:逐渐开始乱起来的倭国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名义这个东西,听起来好似没有什么用。

可实际上哪怕是现在的大明,都不是很清楚在当今世界,自己的影响力有多么大。

就整个世界来说,比较强大的几个势力,大明自然是排第一的。

而接下来的便就是帖木儿帝国了,正在不断的向上发育之中。

比较强势算奥斯曼帝国了。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一直是到了近代才灭亡。

与之相对的自然便是拜占庭帝国。

这是一个极为古老的帝国,自公元三九五年成立,迄今已有千年之漫长。

面对新生的奥斯曼帝国,古老而又腐朽的拜占庭帝国显然比较难以抗衡,在边缘的战场上一直都是节节败退。

对比新生的奥斯曼帝国,还有古老的拜占庭帝国,虽说帖木儿有着极为强势的统治力,也有着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骑兵。

可糟糕的统治制度,是帖木儿最大的隐患。

蒙古各汗国的统治力正在不断的下降,莫斯科公国大败钦察汗国,也意味着蒙古统治力滑落的开始。

英法的百年战争还在持续的阶段,爆发的黑死病让整个欧洲的人口大幅度减少,不过经济上倒是正在处于上涨之中。

而文艺复兴已经在意大利开始。

于欧洲各地,教会的影响力一直保持着极为强盛的状态。

美洲的玛雅正在逐渐的走入到衰弱之中,印加帝国慢慢崛起。

身毒,便就是后世的印度,德里苏丹国卡尔吉王朝、图格里克王朝相继统治,国力强盛。

只是在边境有着帖木儿帝国的大军虎视眈眈。

非洲这边马里王国开始强大起来,埃及由马穆鲁克王朝统治,摩洛哥马琳王朝正在分裂。

纵观整个世界,如今的大明,毫无疑问是最为强大,不管是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兵力,发展,制度,民生等等各方面,尽数是对世界的碾压。

......

大明,奉天殿,早朝。

“倭国恶邻,乖戾之帮,其性鲜仁寡义。狡黠而好斗,悭吝且荒淫,繁礼做伪,土猾猖乱。”

“其虽历代承吾中华之恩德,却不思回报。又于洪武初年,兴海盗,举贼兵,骚扰临海,强占土地,祸害生灵,毁坏城郭。”

“是以气愤风云,志安社稷,高鸣金鼓,诛杀倭奴。民众亦斩木揭竿,纷纷从征,一朝成功,倭寇乃弃刀卸甲,降伏跨下。”

“然那倭奴可恶至极,趁衅纵害,忘恩负义,不顾和平之盟约,竟暗中加害我大明世子。”

“微臣以上奏,恳请太孙殿下降下令旨,予以倭国迎头痛击,复我明之天朝上国之威严。”

奉天殿前,一御史大夫口若悬河,朗声高呼,气势轩昂。

殿内的大臣们,更是听得义愤填膺,纷纷响应。

朱英立于殿上,面色平静。

果然读书的,都是有几把刷子,这道理当真是一套一套的。

其实关于今天的朝会,主要还是要走一个过场。

因为银矿的事情在大明已经爆发开来,上至达官贵族,下至走马贩夫,几乎都被这倭国银矿给牵扯到了心神。

此事未刊登邸报,然小道消息最是动人心神。

都到了这个地步,朱英和朱元章商议一番后,觉得这跟倭国的和平盟约,似乎没有太大继续下去的必要。

便就在朝会上简单的安排了一下。

这个御史自然差不多就是捧眼了,提前通知到位,准备一番说辞,然后把这个事情给提上来。

按照规矩,这个时候朱英需要矜持一下,否则太直接了就显得没有仪式感。

“倭国那边也算是有些诚意吧,把那刺杀世子的幕后主谋给送过来了。”

朱英说完之后,那御史立马磕首道:“这都是那些倭人的阴谋,相差如此之遥远,谁能知晓他是不是替罪羔羊。”

“刺杀我大明世子这等行径,已然说明倭国或是无力掌控,或是暗中蓄谋已久,不管哪种,须我大明为其重定乾坤方可。”

朱英点点头,而后看向群臣,问道:“可还是有其他向左之意见。”

文武百官尽皆是摇头。

谁还不知道今日早朝议论此事,走个过场罢了,事情的结果是早就已经定好的。

很快,关于倭国的事情,便就已经是在朝廷上定性。

这次的事情,根本不会给倭国解释的机会。

当然,大明这边也不会说调动大面积的军队再去讨伐倭国,只是会有约莫数万人过去而已。

......

秦王府。

朱樉有些紧张的对着旁边宦官问道:“你说太孙殿下真的会让我领军去倭国吗。”

本来这样的事情,自然没有跟宦官交流的必要。

只不过现在的朱樉有些患得患失罢了。

因为之前的事,即便是朱元章已经看在死去朱标的份上,原谅了朱樉,可这家伙的侧妃是把马皇后留给朱元章唯一的玉佩给打碎了。

邓氏之死也不过是消了朱元章的心头之恨,而解决不了朱元章对于这个儿子的失望。

后来是领兵了一次,不过随着朱英定下的海外封藩后,他手里头的兵权,又再度被收了回来。

有朱元章在,没有哪个藩王敢闹出点什么事情出来,朱元章的威慑力,是诸多藩王小时候的阴影,即便是朱樉这个次子,也同样打心里头惧怕着自己的父皇。

宦官听着秦王这话,当下有些不知所措。

涉及到一些宫廷之事,胡乱插嘴可是自寻死路了。

只得以跪倒在地磕首不止:“王爷,奴才不知,奴才不知啊。”

朱樉见此有些失望的摆摆手,让其退下。

宦官如同是侥幸逃过生死大关,急忙离去,生怕晚走一步又被留了下来。

宫廷里因为涉及到皇家之事从而被杖毙的宦官可不在少数。

独自剩下朱樉一人,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心里头也在胡思乱想。

不知过了多久,院外再度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朱樉顾不得那么多,也没在乎自己秦王的仪态,急忙是自己过去开门。

门外,是数名宦官领着谕旨过来。

朱樉连忙迎接上去。

宦官见此也没迟疑,直接打开谕旨道;“奉陛下谕旨,特封秦王朱樉为监察使,领兵三万,负责调查海外藩国燕城世子遇刺一事。”

在宦官门前,朱樉也没有什么好在乎的。

直接几步走过去,从宦官手里头拿过谕旨,自己再仔细的看了一遍。

传旨的宦官们对此也是习以为常,当谕旨离开手后,原本挺直的腰板立马躬了下来,以示对秦王的恭敬。

先前谕旨在手的时候,他们代表着的是陛下的颜面,现在没有了谕旨,自然就是恢复了宦官的身份。

秦王这些动作是有些不合乎规矩,只是这属于皇家内事了,轮不到他们来多嘴多舌。

就算是陛下知道了,也不过是训斥几句了事。

朱樉的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熬了这么久,总算是熬出头了。

在这京师里的日子,实在是过得太让人烦心。

倒也不是什么别的方面,只是有着父皇的压制,让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显得小心翼翼。

作为诸王之长,现在的朱樉可还是宗人府的宗人令,这也导致朱樉没法熘达出去,先前几次想要表示外出海外建立藩国,都被直接拒绝。

现在算是终于得偿所愿了。

或许这样的想法不会被别人所理解,也就只有藩王们自己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走出大明疆域去海外,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

茫茫草原上,朱棣毫无形象的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

数月以来的征伐,让朱棣的神情多了几分疲倦,但是眼神之中的精光,并未有着半点的减少。

歇息之余,朱棣扫了一眼正在休息的将士。

在经过不断的厮杀和补充之后,现在万人队伍已经只有七千余众,里面的汉人数量,已经不及半。

多数变成了草原各个部族的骑兵。

也是这等长久的厮杀,让一些稚嫩的新兵迅速成长,七千人的队伍战斗力比之先前的万人还要来得更加高昂一点。

然而朱棣的日子也不算是好过。

随着整个北元的反扑,各方部族的联合,他已经无法再继续深入草原腹部了。

若是贸然进去,很容易有被围杀的可能。

“张玉,通知下去,一炷香后整军,回撤草原军事基地。”

“打了几个月,也该是让将士们好生歇息一下了。”

心下思索一番之后,朱棣唤来自己的大将张玉开口吩咐道。

没多久,军队之中传来一阵欢呼声。

蒙古和倭国,完全不是在一个概念之上。

在这里,火绳枪并不能发挥出太大的作用,更不用提攻城利器火炮了。

草原这块地方,是蒙古人土生土长的地盘,辽阔无边的平原,几乎没有任何的遮挡。

想要在这里发动战争,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的骑兵。

当然,也可以是强大的步兵团进行缓慢的推进,只是这样的损耗极其大,每日都会要消耗大量的口粮,一旦后勤跟不上,就只能是回撤。

朱英草原军事基地的办法,就是降低消耗,利用强大的物力和财力来拖垮草原。

且同时让整个草原发生动乱,从而无力来掠夺大明边疆。

最为明显的一点,那便是自从草原军事基地成立之后,已然没有了打秋风的存在,所有跟大明接壤的边界,都是朱棣,蓝玉等人扫荡的地方。

这是强行的逼迫许多草原部族迁徙到草原深处。

方法听起来简单,但也只有是现在的大明才有这个实力来执行。

毕竟这里头耗费的钱粮,可是一个极大的数目。

单单就今年以来,总计损耗就已经超过了七百万宝钞的数额。

想想当初大明的岁入才多少,不过是一千多万罢了,这要是换作先前,完全是把自己的财政给拖垮。

禁运之后边关的贸易也是在逐步减少,不过辽东这边已经归顺的部族生活还算是不错,正常的贸易也是在进行。

很多其他部族也只能是想办法,以更为低廉的价格卖给辽东这边归顺的部族,换取微薄的口粮。

最后这些牧畜或畜产品,皮草等,还是要流入到大明这边来。

朱棣和蓝玉,带着两万多骑兵于草原上四处征伐。

这个数目听起来是很多,可是比之茫茫草原,又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即便是扫荡了数月,其实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花费在赶路之上,况且当扫荡开始的时候,就有许多部族听闻到消息进行迁徙。

而在北元这边,也在一直酝酿。

暗中准备着大军,想要一波对草原军事基地形成更为直接的打击。

朱棣之所以选择回转基地,也是因为感觉到了危险。

大明最为强势的盔甲,很难在草原上佩戴,一般是轻便的皮甲为主。

厚重的盔甲会影响到骑兵的速度,如若是速度跟不上,便等于是将生死交给了敌人。

是以现在的草原征战,更多的还是以蒙古人骑兵的方式,朱棣蓝玉这边也是清一色的骑兵。

便就是在朱棣离开后约莫一个多时辰。

数名蒙古人骑兵来到了驻扎之处。

大军驻扎的痕迹是没法消除的,感受了一下子地面篝火残留的温度,为首的蒙古统领用蒙语说道:“没有太远,能够追上。”

随即立即转身回撤。

随着数名蒙古人的奔驰,远方出现了一大片层层叠叠的黑影。

近了看去,是数万计的骑兵正在驻扎。

这便是北元旗下兵部统帅。

和草原部落不同的是,北元即便是现在,所行驶的制度也是先前蒙元相同,实行三省六部制。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一直想要彻底的消灭北元的原因所在。

北元这边可不仅全是蒙古人,在被朱元章所赶进草原后,依然还有着大量的汉人读书人为北元效力,他们妄图让北元再次入住中原,便也跟着得到从龙之功。

北元这种同样是承袭于宋朝制度,和草原上原始野蛮统治完全不同,如若是寻到机会侵入中原,很容易就可以打开局面,且也容易得到一些地方世家的支持。

所以消灭北元,对于大明来说是首当其冲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