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9:19: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初步稳定北元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对黑土地进行一个开发了。

这一块黑土地,如果能够彻底的开发出来,对于大明目前的六千万余人口来说,已然是真正的能够解决温饱问题。

即便是再多几千万,也完全可以负担得起。

那一块块黑土,真就犹如一块块肥料,在肥料上直接种植粮食,收成可想而知。

不过在此之前,首先还是要做好防护问题。

辽东黑土不像是别的地方,这是一块辽阔的平原,建立防护和城池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唯一的办法就是,驻扎大军在周边,并且将周边所有的散落部族,全部都收归到大明的直接统治中来。

这一块,就涉及到草原军事基地了。

此刻的朱棣,已然是回到了草原军事基地。

“就这么达成和平盟约了?”

朱棣有些无语的问道。

旁边的张玉无奈的点点头:“王爷,属下四处都询问过了,北元为表达诚意,放弃了所有的汉臣,和咱们大明是真正的达成了和平盟约。”

“现在草原之上,凡是大明的商队都会受到蒙古骑兵的保护,太孙那边也是不断的输运物资,保障草原的供给。”

朱棣冷哼一声:“他这是在养虎为患,等草原恢复了元气,必然会入侵我大明。”

“这草原狼,喂再多的肉,也是喂不饱的。”

张玉苦笑,却没有去反驳王爷。

朱棣沉声问道:“怎么,难道你觉得本王说的不对吗。”

张玉迟疑了一下,道:“我听说太孙殿下那边,正在跟北元恰当雇佣兵事宜,说是要让北元的骑兵走出去,跟着咱们大明的商队,去海外作战。”

“按照护卫的价格进行一个结算,给予北元一个发展的路子。”

朱棣听完,顿时沉思起来。

只是略微想了会,他就明白朱英在这里头的筹谋了。

这等于是源源不断的对北元的兵源进行一个抽取,干脆是把整个北元当成备用兵了。

朱棣当然非常清楚,大明商队在海外的利益,当北元的骑兵赚取到第一桶金的时候,那么肯定就会想要赚取更多。

咋一看好像是大明在为北元训练,供养骑兵。

实际上以朱棣对于草原的了解,还有对于朱英的熟悉,这些骑兵极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谁都想过上更好的日子,更何况是现在的北元骑兵。

他们本身就对中原有着很美好的想法,如今可以名正言顺的过来,当习惯了中原的繁华,还会想着去草原上过苦日子吗。

“朱英他,当真是有点东西,本王终究是小瞧了他。”

朱棣一声叹息,带着几分无奈的说道。

而后道:“听说倭国那边战事四起,张玉你说本王现在向朱英他请求去往倭国,他会同意吗。”

张玉闻言,连忙道;“王爷小声点,这里是草原军事基地,到处都是太孙殿下的人,有些话要是传到太孙殿下那里,难免会生存几分不好的影响来。”

朱棣喝道:“怎么,还能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本王可是他的四叔。”

说是这么说,但是朱棣哪怕是喝问,声音也是小了很多。

真就算是死鸭子嘴硬。

说起来,朱棣现在还真的担心朱英再次针对于他,要是不让他掌控兵权,沙场肆虐,那确实会比较难受。

大半辈子都在打仗的朱棣,可不想现在就这么闲下来。

.....

京师邸报。

回安南省亲的月妃,不日即将返回京师。

当然,这些消息能够在邸报上刊登出来,自然是朱英早就已经知道的。

不仅是知道,对于整个行程的经过详细,基本上七八日内,都会有人不断的上报过来。

大明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力,或者说中原王朝,实在是太大了。

尤其是当中原王朝处于鼎盛时期,周边再是闹腾的小国,都会变得乖乖的小弟。

就比如说是目前的占城,本身的文化受到天竺很大的影响,而随着大明的商队不断过来,目前于占城所有的城池中,都已经是在开设了汉话学堂。

当然,这些汉话学堂,主要还是占城的贵族或是贵族子弟们在学习。

占城是种姓制度,在姓氏的加持下,贵族是天生而又高贵的。

对于这些,大明并没有去干预,对于占城的教化并没有过多的注重。

类似于这种文化,其实是非常乖巧听话的,何必又去费劲心思。

如今的占城,已经是有了大明的驻兵,并非他们的需要,全部都是由占城这边来负责提供。

哪怕是陈慕月回京师,有一半的水师已然返程,剩下的一万多水师,也不是说占城可以随便得罪的。

陈慕月的安南之行,可以说是十分的顺利,几乎没有生起半点波澜。

尤其是到了安南之后,在玄甲卫的护卫下,对于整个安南的政治情况,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身现在的安南情况就非常的复杂,看似兴盛的安南,实则是四面漏风。

如同是唐朝藩镇割据般,各地都有自己的统帅,对于安南王室不怎么搭理。

再加上胡季牦在其中搅合,情况就更加的复杂了。

只是如今陈慕月的到来,就如同是一剂强心针打在了安南王室的心头上。

到来之后,仅仅是七天的时间里,安南王室就得到了王都周边数个势力的效忠。

局势在变化,有了大明作为依仗的安南王室更为强势起来,别人也都不是傻子,安秀公主都回来了,哪里还不懂得大明的态度。

尤其是玄甲卫的出现,让所有的见识到的安南人,算是真正的了解到什么叫做精兵强将。

这威风的派头,比之安南的军队来说,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随着陈慕月回归京师,接下来就是朱允炆要去占城就藩的时间了。

明白事理的吕氏,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让仆从收拾东西。

这一去,便可能是再也回不来了。

“炆儿,你有后悔过吗。”吕氏看了看宫殿四周,最后叹息着说道。

朱允炆愣了一下,这才说道:“孩儿不明白娘亲是什么意思。”

吕氏顿时尬住,微微一顿之后,继续道;“其实你大兄的身份,有很多可以攻击的地方。”

“甚至是娘亲,在这里面也做了许多的准备。”

“假若当初,娘亲站出来,为你争取那一丝机会,也不见得说完全没有可能。”

“陛下他对于你大兄的喜爱,自然是极其宠溺的,但有些事情,一旦真正的摆在台面上,也不见得咱娘俩会输。”

吕氏的心情里,带着几分复杂。

她虽然一直在退让,可并非是没有进攻的机会,一个死去多年的长孙突然冒出来,里头本来就有着很多可以去论述的疑点。

吕氏作为太子妃,在太子已经薨逝的情况下,说话也是有着一定的分量。

之所以会默不作声,说到底并非是吕氏怕了,而是担心自己的儿子,最终没能争得过。

在这等事情上,一旦争不过,后边的日子可想而知。

所以吕氏最终选择了沉默,避让。

也是因为当初的选择,才算是有了今天的生机。

朱允炆还是比较单纯的,其实在他的世界里,很多事情并不会往复杂了去想。

“娘亲,或许你会说孩儿过于懦弱,可是孩儿还是想说。”

“你看今日的大明,已然不是曾经的大明,大兄或许不会吟诗作对,不懂四书五经,可是在治理国家上,远远的超过孩儿。”

“孩儿心中仔细的想过,如果是孩儿来当这个太孙,大明会有现在的盛况吗。”

“大致是不会的,甚至可能更加的糟糕。”

“曾经皇爷爷问过我,如果藩王们有所异动,我该如何。”

“孩儿的回答是,先礼后兵。”

“可看大兄,对于各路藩王于京师之威胁,已然是在诸多谋划之中,逐渐的消失,了无痕迹。”

“无论是皇叔们,还是弟弟们,谁又能对大兄的安排,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呢。”

“这是只有大兄才能办到的事情。”

“所以孩儿不后悔,也很庆幸大兄的回归,当初孙儿被定为太孙时,其实孩儿的心里头是惶恐的。”

“总是感觉德不配位,果然还是大兄才是最为适合的人。”

朱允炆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轻松,看向这个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也是有几分留念。

他从来没有出过远门,这一次的离开,几乎是意味着回来很难了。

而再回来,也不会像是如同现在一般。

吕氏在听完朱允炆这番内心独白后,微微停滞了一下,最后还是轻轻点头。

能有现在的结果,算是非常的幸运了。

这也是太孙的大度,从来没有想着要有什么打压。

其实哪怕是不给海外藩地,也不会有人去说什么。

现在给了,说明还是在乎这份兄弟情谊的。

只要好生待在海外藩地,也不用担心什么秋后算账。

这也是其他藩王,佩服太孙的缘由。

毕竟海外,跟大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消息,水师那边有所准备,你大兄也安排了军队给你。”

“这几日你多跟陛下还有你大兄请安,也好争取多去熟悉一下自己未来的将士们。”

“对于将士们,要亲和一点,不要有那读书人的臭毛病,往后咱们娘俩在占城,最为依赖的便是他们了。”

吕氏嘱咐着说道。

她很清楚,内政是需要,但兵权更为重要,只有将士们归心,才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其他方面,就算是差一点,其实影响也不会太大。

毕竟在身后,还有大明撑着。

也不必怕些什么。

“孩儿明白。”朱允炆认真的点头道。

.....

坤宁宫中。

朱英正在看着桌桉上简陋的地图沉思。

他的目的,当然不仅仅只是安南,占城。

这些地方说起来,对于现在的朱英而言,还真就没有什么挑战力。

紧挨大明疆域的国家,曾经多数是属于中原王朝的郡县,只需要有足够的人才,就可以很轻易的掌控回来。

不过二十万大军,就能轻易的对整个南洋地区进行扫荡了。

纯粹的战争,并非是朱英想要的结果。

对于南洋地区的开发和推进,才是朱英的最终目的。

现在安南那边,大明的军队们正在不断的开垦屯田,就是想要把安南发展成大明的后花园,粮仓。

“希望吕氏不会让我失望吧,毕竟这次我可是给了三万兵过去。”

朱英从来就没有说把扎根占城的可能,放在朱允炆的身上,而是放在了吕氏这么一个女子的身上。

去海外就藩,可不是守成该做的事情,而是要有一颗进取之心。

吕氏便就是这么好的一个人选。

如果不是考虑到其他原因,朱英还真就想把军队直接交给吕氏进行节制。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关于朱允炆就藩的安排,准备,可以说都是吕氏在操作。

甚至连黄子澄这样的读书人,也是被吕氏一顿忽悠,一同去往占城。

黄子澄在历史上,名声很臭,毕竟是因为他的失误,才使得朱棣能够顺利的夺取帝位。

但不管在忠心上,还是个人的能力上,黄子澄是一等一的好手。

否则也就没有让朱元章托付,甚至任其为东宫伴读了。

没有真材实料,怎么可能会被朱元章所看好。

有黄子澄这样的人辅左,至少于占城藩地的内务上,可以说不要让人操心了。

陈慕月回来之后,叶月清的身体也基本上可以说是恢复了。

宫廷里的太医,自然是有真本事的,尤其是在调养身体这块。

接下来,也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叶月清的再孕。

只有说叶月清生下一名男娃,才算是有了传承的保障。

而其他的妃子们,也能够开始获得怀孕的准许。

只是一个月的时间里,太医在叶月清这边再次诊断出了喜脉。

也就是说,再过九月,就有可能迎来大明的曾长孙了。

朱元章可是一直在盼着的。

他可是一直都在想抱曾长孙呢。

是男是女,也就是在十个月之后见分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