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606章:大明扩军,备战天下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606章:大明扩军,备战天下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9:19: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现如今,大明的人口正趋于大爆炸的时期。

这一切自然是因为大明的经济开始腾飞的缘故,大多数的百姓在温饱之下,可以养更多的小孩了。

而人多力量大这个觉悟,在这个世道是所有的人共识。

洪武二十八年的户籍统计里,大明的人口已经逼近了七千万的关口,意味着仅仅只是在三年的时间里,就多出了几百万人。

这几百万人,并非是清一色的新生儿,其中还有大量输入外来人口。

不仅仅是西域,吐蕃这边的人口流入,包括草原,高丽,倭国,南洋也存在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朱英一直在有意识的引导,为的自然是加强大明内部的基础建设。

最为实在的,无非就是修桥修路了。

南北大道数千里,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能修建好,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道路修起来就简单。

南北大道之所以能够这么快,首先是参与的人数够多,朝廷这边也很是重视,投入了大量的钱粮进去。

严格的意义来说,这并不能算是修建,因为这条道路本身的地基就已经打好,是一个扩宽和水泥铺垫的过程,没有说什么开山造桥这些。

可对于大部分的县城甚至是村子来说,就完全不同了。

一些在山沟沟路的村子,平日出行就得是翻过好几座大山,才能接触到官道,而大部分的官道,还是从前的样子。

不可能说短暂几年的时间里,就能够把官道全部修建完,这里头产生的费用是很大的问题。

修建官道的钱粮,基本上全部都是来自于国库,地方官府根本无法承担,仅仅只是刚刚过上能吃口饱饭的时候,普通百姓更加不可能说有钱粮拿出来。

国库有钱,内帑也有钱,可这钱也不能一下子全部都丢在修建官道上。

优先供应军队建设,才是国防的根本。

如果军队这边跟不上,国家动荡的情况下,还谈什么百姓生活。

国泰,才能民安。

说起来,现在的百姓也并没有觉得道路这块有问题,祖祖辈辈下来,都已经是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华盖殿里。

朱英正在查看着关乎人口统计的数目,还有今年收成的情况,在做一番对比。

华盖殿基本上就相当于皇帝的办公室,一般很多奏疏等都放置在这块。

“大孙,今年的收成,应该算是比较高的吧。”朱元章在一旁悠闲的笑着说道。

现在可算是过上了好日子。

百姓是一方面,宫廷更是一方面。

宫里头的开支,基本上都是由内帑来负责,群英商会在并入到内帑之后,内帑可就没过缺钱的日子了。

朱元章想起当初自己跟户部抢银子的时候,心里头就非常的感叹。

“情况不是很好。”朱英微微摇头说道。

朱元章面色一顿,道:“是怎么回事,咱也看了,这比往年的收成可高多了,是有什么官员在里头做了手脚?”

“看来总是有些人嫌日子过得太好,不想要活命了。”

朱元章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愤怒,任何敢影响到大明的人员,不管是谁,都必须要处死。

谁敢在赋税这块伸手,他就要谁的脑袋。

朱英回道:“并非是有人贪了,孙儿的意思是说,现在大明的粮食跟不上人口的消耗了。”

朱元章微微皱眉:“你的意思是,咱大明的人口增长太快了,地里的粮食跟不上了。”

朱英点点头:“没错,虽说有高产作物的增产,可实际上在先前,大部分百姓都是不能吃到饱饭的,而高产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只是堪堪让百姓们的生活能够勉强达到温饱。”

“实际上还有一部分地区,连温饱的标准都很难达到。”

“如今我大明的人口,实际上应该已经是超过了七千万口,很多一部分还没有加入到大明的户籍里来。”

“按照现在的这个趋势,或许不用十年,三年五载的,可能咱们大明的人口就有万万人了。”

“一户之中,常规要生三五个孩子,像是一些大户,生个七八十来口都正常,如若是达到万万人,那么大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就更加的惊人。”

“也就是说,未来十年之后,在没有战事的影响之下,咱们大明可能一年就要多出两百多万的新生儿,后期还会不断的叠加。”

朱元章一直致力于人口的恢复,但没想到在大孙入宫的几年时间里,人口增长得就已经是如此迅速。

大量的人口需要大量的粮食,而经济的提高并非是说粮食的增多。

现在市面上的粮食,不管是小麦,大米还是其他,价格已经是在缓慢上涨的趋势,这是大势不可逆,也更改不了。

朱元章先前之所以要遏制百姓待在原地不准出门,更有官府节制路引,为的就是让百姓好好的种粮食。

钱财再多,也不能变成粮食,一旦出现粮食危机,那么粮食的价格就会一路上飙。

这对于大明的稳定是非常之不利的。

朱元章沉思一会之后,说道:“看来,是时候迁徙百姓于辽东黑土了。”

朱英赞同的点点头。

大力开发黑土地,那么整个东北地区,将会成为大明最大的粮仓,稳固整个大明的粮食价格和保障。

朱元章说完之后,微微的沉默一下,再次说道;“扩军吧,有些不听话的小国,也是该好生教训一下了。”

当人口增长过快,给国家带来压力之后,除了粮食种植的开源,还有通过战事的节流。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战争永远是人口消亡的最大手段。

以大明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战事行动。

一来能够增强大明的影响力,二来也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地盘。

眼下,爷孙俩一起把目光放到了整个南洋地区。

倭国那边诸王争霸,看似有着更大地盘的倭国王室,实际上不堪一击。

高丽那头姚广孝翻云覆雨,操控朝政。

李成桂都已经派遣使臣到大明,想要得到大明的认可从而称王,现在这个计划等于彻底的破产了。

姚广孝等于已经掌控了大半的高丽文武,李成桂现在是于姚广孝的逼迫下苟延残喘,很难有还手之力。

或者唯一的期待就是姚广孝年纪大了,自己还算是中年,熬都能熬死他。

北元那头就更加不用说了。

在北元雇佣协会成立之后,大明和北元开始建交,加上大量的草原骑兵受雇佣于大明商队,在西域和吐蕃捞取财富。

现在算得上是比较和平的年代。

北元皇帝额勒伯克也是个闲不下来的主,在没有了大明这头的掣肘后,秣马厉兵就朝着瓦剌部,东察合台汗国开始进军。

强行一对二干仗。

别说,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下,北元也是连连得胜,这让先前一直在后头捞取便宜的瓦剌,东察合台汗国叫苦不迭。

对于大明来说,也就只剩下南洋地区。

南洋地区可不只有安南,占城。

往前数数,可还是有二三十个国家呢。

热带丛林地区,虽说是瘴气横生,可同时也意味着物产丰富,尤其是在水稻的种植上,一年三熟甚至四熟,这可是大量的粮食。

......

“五万兵?大兄这是真的吗?”

朱允炆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大兄朱英,嘴巴下意识的张大,语气里是浓浓的惊喜。

安南平定的消息传到京师之后,也是到了朱允炆就藩占城的时候。

按照原本的惯例,像是朱允炆这样就藩海外的藩王,可以带三万兵护卫。

今日来到坤宁宫跟大兄请安,也是想问问关于领兵的事情,没想到大兄一开口就是五万兵。

朱英笑了笑道:“自然就是五万兵,考虑到你那边可能经济状态不是很好,这五万兵的军费,到时候我会挂在大明水师的军费里,你那边也能少掉不少负担。”

“不够平日里的吃食这些,你可不能克扣将士们,还得是多发一些奖励什么的,这般才能是更好的掌控军队,可是明白。”

对于朱允炆,其实朱英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怨恨,也没想过要搞一些什么事情去为难他。

当了太孙之后,其实大部分的想法都是朱允炆自己加戏,朱英可没有当他是什么劲敌。

在进宫的那段时间里,朱允炆也是老老实实的,没有弄出什么乱七八糟的动静出来,就这一点,不管心里头是什么想法,也都足够朱英如此对待他了。

此刻朱允炆的心里,是真的非常感动。

从开始的惊喜,到心中的担忧,再到现在更加惊喜,这种心情变化是迅速的。

养五万兵可不是什么小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仅有一城的朱允炆来说。

这个问题先前吕氏还和朱允炆商议过,感觉在占城那边,带着两万兵过去应该就没问题了,太多的话怕是养不起。

现在这个问题被大兄直接给解决了,五万兵不用朱允炆出一分的军费,这可是其他藩王从来没有过的待遇。

即便是在先前朱元章分封藩地的时候,藩王自身的兵都是需要藩王自己出钱粮养的,而不是寄托在朝廷的身上。

这也是为什么说一些有实力的藩王,像是朱樉,朱棡,朱棣这些能够满额三万,而后边的藩王可能只有几千护卫的原因。

说到底还是军费开支过大,除了少数几人还算是有点财力,绝大多数的藩王根本没有能力养这么多兵。

“谢谢大兄,谢谢大兄。”

朱允炆连忙作揖,这次可谓真是心悦诚服了。

朱英起身上前两步扶起朱允炆的双手:“往后见面的日子少了,有些话为兄早些说开吧。”

“在别人的眼里,你我兄弟间似乎有着一道沟壑,为兄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可是在为兄的心里,你和允熥都是一样的,是为兄的亲弟弟。”

“有些事情的变化,也并非是你的缘故,这里头有太多的曲折,如若是别人站在你这个角度,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做法,所以为兄更加珍惜咱们兄弟间的情感。”

“占城那边,天气是热了点,但也足够的安全,不仅是咱们大明水师目前驻扎在占城,还有许多的大明上商人往来,更是大明海贸的起点,日后必然是越发繁华,是一个好去处。”

“以后你若是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不要担心自己解决不了,给为兄传信,为兄自然是会帮你都解决掉。”

朱英是真没有把任何就藩海外藩王当成是大明的威胁,若是连这点格局都没有,又哪里去谈什么开疆扩土。

尤其是朱允炆,朱英都能想到他跟吕氏去了占城之后,会是怎样的情况。

其军政大权,估计会被吕氏掌控着。

这也是个好事,比起朱允炆来,吕氏的性格和心思其实更为适合。

一个垂帘听政怕是免不了的。

朱允炆回到东宫之后,立即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吕氏。

吕氏初听还有些担忧,毕竟士兵们吃着大明的饷,很难说完全的听从自己。

转头一想,就发现自己多虑了。

别说是五万兵了,哪怕十万,二十万,难道就能跟大明对抗吗,别说是占城这么个地方,就算是周边数个小国加起来,也完全不够大明打的。

这是太孙真的在为允炆考虑。

五万兵的开支,对于大明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可对于吕氏朱允炆来说,根本无法负担得起。

“过几天点兵之后,我们就要出发了,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你多多去陪陪你大兄,还有陛下那边。”

说到这里,吕氏微微一顿,道:“陛下年纪也大了,我们这去占城下次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回来。”

朱允炆闻言,心下一震。

他明白了娘亲的意思。

可能下次再回到京师的时候,皇爷爷或许已然不在。

朱允炆重重点头:“娘,我明白了。”

对于皇爷爷,朱允炆心里头曾经有过些许埋怨,埋怨从前那般喜爱自己,却在大兄回来之后,好似完全换了一个人。

所有的爱都给了大兄,一分一毫都没有给自己留下。

平日里没有说什么,可这心里,其实一直有一道间隙存在。

今日听到娘亲这话,这间隙刹那间就全部消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