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609章:黑衣宰相在京师的底蕴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609章:黑衣宰相在京师的底蕴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9:19: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汤和走了,走得很是安详,嘴角带着笑意。

最近几年憋屈的苟延残喘着,今日喝了足足半斤多的烈酒,最后于睡梦之中静悄悄的离去。

朱元章醉了,听到消息的朱英赶了过来带回去的。

次日。

朱元章醒来之后,宣布罢朝三日,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肖像于功臣祠,配享太庙。

汤和的病逝,给了朱元章很大的打击。

毕竟汤和只比朱元章大了两岁,让朱元章感觉到自身的大限好像是也差不多要到了。

这大明正是繁荣的时候,可自己却已经是老了。

朱英很是心疼,仅仅不到两天的时间里,老爷子的面容却像是憔悴了好几岁,身影更加的句偻起来。

哪怕是第四天上朝的时候,也显得意志消沉。

就在朱英感觉很是棘手的时候,一个消息的传来让朱元章龙颜大怒。

去年大明派遣到帖木儿的使臣,被直接扣押,不仅仅是大明,包括更远方的奥斯曼帝国使臣,包含其他各国使臣,全部被帖木儿扣押。

在扣押的同时,并且对外全部宣战。

这个消息直接让原本暮气沉沉的朱元章,顿时就是在早朝之上大发雷霆。

朱元章感觉自己受到了很大的欺骗。

虽说先前大孙已经提醒过,帖木儿这个家伙心思不纯,只是表面之上臣服于大明,实则是暗怀鬼胎。

朱元章口头上是说知道,可心里并没有很多的在意,毕竟就整个西方而言,帖木儿也算是给足了他这个开国皇帝的面子,自称为臣,表示臣服。

其实就算是帖木儿不愿意臣服,朱元章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可扣押了大明使臣,这性质就已经完全不同了。

并且还对大明宣战,当真是不知所谓,这种信任喂了狗的感觉,让朱元章确实是暴怒如雷。

咆孝之际,整个奉天殿的臣子都是吓得瑟瑟发抖,生怕是陛下在这个时候杀人祭旗。

唯有朱英面无表情,甚至是眼底深处还有几分欢喜。

看着原本消沉的老爷子现在一下子精神矍铄,朱英当然是心里头开心了,不然按照原本那个模样下去,还不记得对老爷子的身体造成多大的负担。

现在好了,基本上可以说一个事情全部缓过来了。

至于帖木儿的事情,朱英还真没什么放在心上,扣押使臣也就是让大明面子上难堪一下,而想打仗的话,更加是不可能的事情。

两个大国之间想要开战的话,首先面对的就是距离的问题。

从地图上看,西域和帖木儿的疆域是接轨的,好似真的可以打起来。

实际上接轨的那部分,不管是大明还是帖木儿这边都是边缘地带,且是荒漠居多,说是两国接壤也不过是名义上。

不管是谁的大军想跨越过这个地方,首先面对的就是长久的行军,荒漠的损耗,完全没有后期的补给。

即便是带够了粮食,军队的数目若是少了,又怎么能够开启国战。

两国大战,起步至少也是五十万军的规模,五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又是多么庞大的一个规模,一旦前方不能顺利攻城略地,极有可能毁于一旦。

谁能去冒这么大的一个风险。

所以这战,是很难说打起来的。

帖木儿也就是嚣张一下罢了。

此时,兵部尚书茹瑺倒是站了出来:“启禀陛下,臣有上奏。”

朱元章正是气头上,语气澹漠道:“说。”

看着茹瑺上前,后边的群臣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于这个时候,保持沉默才是最好的选择,当要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若是一句话没说话,或是没对上陛下的心意。

别说是顶上乌沙了,便是这卿卿性命可能都没得。

茹瑺面色镇定,完全没有慌乱的意思,作揖之后说道:“启禀陛下,这帖木儿狼子野心,妄图是落我大明颜面,摆脱曾经为我大明臣属之身份。”

“恰恰是这般行为,让臣觉得他是色厉内荏,纯属蛮夷,如有文明之邦,何有扣押使臣之说,不仅是我中原王朝,便是天下有数大国,皆是有不斩来使之规矩,此帖木儿,是坏了天下之规矩。”

“思我大明与之帖木儿相差甚远,若是举大军前往,则后勤难以补给,变故极多。”

“臣闻草原之事,于成吉思汗之子嗣所封金帐汗国,正受到帖木儿侵袭,因此臣建议派遣使臣前往草原,联络北元,瓦剌,金帐汗国,甚至于东察合台汗国之君主,以我大明之名义,共同对帖木儿行征讨事宜。”

说罢,兵部尚书茹瑺深深作揖,表示自己已经是说完了。

这番言论,便是站在金銮殿上的朱英都为之深深侧目。

果然,能够担当尚书这个职位,尤其是现在的兵部尚书,于本身的见识各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有着非常长远的格局目光。

其实关于帖木儿的事情,朱英并没有想这么多。

当然也不可能说放着大明使臣在那边遭罪。

在得到消息之后,朱英就准备传信群英商会,通过之前的渠道去联系皮儿马黑麻。

本身扣押使臣这样的行为就不怎么作好,皮儿马黑麻目前在撒马尔罕还算是有几分名气,也很是得到帖木儿的看重。

只需带个话过去,即便是不会释放大明使臣,至少是能保个性命无忧。

而兵部尚书茹瑺的这个建议,却是以大国之名合纵连横,给予帖木儿东方边境极大的压力。

帖木儿再是头铁,也不会说对着金帐汗国,东察合台汗国,瓦剌,北元四大曾经的蒙古封国来干架。

要知道这成吉思汗曾经的五大封国虽说有所差异,但就版图这块,还真就是相差不算大。

帖木儿是如今最为强势没错,但想着面对四大汗国,这可就心里头的压力完全不同了。

更别提还有大明在后头调节各方。

帖木儿的西边,可是还有目前势头极其强盛的奥斯曼帝国。

全境开战,那也是要有个勇气的。

兵部尚书茹瑺这一招,可谓是直接打在蛇七寸上。

“好,好法子。”

朱元章也不由是眼睛一亮,顿时就明白了茹瑺的想法,当下就给了首肯。

微微思索一番后道:“草原那边的事情,太孙向来是比较熟悉,关于人选和策略,此番便由太孙跟兵部尚书茹瑺负责。”

说实在的,其实大明这边的臣子们不管是对于草原,甚至是更远处的帖木儿,完全是个陌生的状态。

成吉思汗的五大汗国,更是只知晓一个名字。

这两年在京师邸报之上,朱英不断让刊登一些关于大明之外的风土人情,这才是让许多人有些许了解。

在普及世界知识这块,朱英可谓是不遗余力。

如此才能让更多人对海外产生兴趣,从而预热往后对外的扩张。

毕竟大明是文明礼仪之邦,跟帖木儿那样的蛮夷行不通,一味以皇帝的身份去号令大明军队对外开战,很容易使得内部名声变差,从而导致国家动荡,消极作战。

简单的布局,是关乎到全国上下士气问题。

就像是今天的茹瑺,如果没有对草原有足够的了解,也不能是说出这样的话来。

也是今日茹瑺这番话,让朱英意识到一个问题。

在此之前,他在心里头其实一直没有把大明朝臣当回事,觉得他们就是一些吃干饭的,读四书五经科举,本身在知识面上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最擅长的就是搞内部斗争。

这时才发现,其实他们本身智商是非常高的,只要有好的引导,在搞外部斗争这块也很是厉害。

朝会之后,华盖殿中。

朱英笑着说道;“茹尚书今日之言,当真是让我刮目相看,没想到在外交一事之上,茹尚书也是有着如此深刻的见解。”

茹瑺连忙作揖:“臣只是偶发灵感,当不得太孙殿下夸赞。”

这个时候的茹瑺,突然心里头非常的后悔起来。

他先前没有注意,现在才想到一个问题,是关乎到去草原使团的人选。

假若太孙殿下觉得自己去最好,那可就是真的自己给自己挖坑了。

他都已经是近天命的年纪了,如若是长远的奔波一番,这老命都要去了半条。

果然,紧接着朱英就问道;“关于去各方势力的人选,茹尚书可是有什么推荐的。”

“这去的人,必然是要对各方势力有所了解,至少是能言善辩,北元那边倒是轻松许多,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金帐汗国和东察合台汗国长期被帖木儿侵袭,亦是求之不得。”

“唯有是瓦剌这块,最是麻烦,其居于草原深处,占据重要位置,若是不能说服让其在后头捣乱的话,茹尚书的这个计策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毕竟当初在西域混了多年,对于草原各方面的情况,朱英很是清晰,当下几句话就把事情分析出来。

可惜是茹瑺此时,后背都冒出了细汗。

他怎么听着太孙殿下那话里头的意思,分明就是说要让自己过去呢。

如若是太孙殿下真的确定了自己,哪能有什么推脱的。

心中迟疑着,自己是直接挂帅,还是等太孙殿下先行开口?

若是直接挂帅的话,必然是会赢得太孙殿下心中好感。

心下一狠,茹瑺就准备开口。

却是朱英先行开口了。

“对于瓦剌那边,其实我这心里头当真还是有个人选。”朱英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犹豫。

说起合纵连横这块,谁还能有历史上的黑衣宰相,姚广孝这么精通呢。

只是姚广孝目前在高丽当国师,他若是去了瓦剌,也不知道会不会对高丽有什么影响。

茹瑺此刻心中是长长的舒了口气。

太孙殿下这话里,明显说的不是自己,看来方才是自己给自己加戏了。

下意识问道;“不知道太孙殿下说的是何人,臣可否认识。”

朱英道:“也不知晓你是否了解,我说的此人,便是曾经跟随燕王的道衍法师,现在的高丽国师。”

茹瑺惊讶道;“原来是他,太孙殿下果真是慧眼识人。”

朱英轻咦一声:“茹尚书也熟悉?”

茹瑺点点头道:“自然是熟悉的,朝廷里的大臣,应该都或多或少有过接触吧。”

“道衍法师在天界寺名气很大,精通儒释道三教经典,臣曾经也跟其深谈多次,为其才学所折服。”

通过这番话,朱英这才意识到姚广孝这个家伙的本事了。

还好是当初自己第一个就对他给下手,让其离开了朱棣的身边,否则现在说不定还是处于争斗之中。

难怪能称上黑衣宰相,其在京师怕是有着非常强大的人脉圈子,连茹瑺这样的尚书提起他的时候,都不由脸上带着几分钦佩。

常言道三教九流,这三教都熟悉了,九流还远吗。

历史上朱棣能够顺利得到帝位,这暗中姚广孝的功劳怕真就是不可估量,难怪是有着靖难第一功臣的名头。

“行,既然茹尚书也觉得没问题的话,那就定下道衍负责瓦剌事宜吧。至于其他的人选,茹尚书你这般有的话也可直接推荐过来。”朱英拍板说道。

倒是茹瑺有些担心道;“道衍现在为高丽国师,怕是出使瓦剌不会太情愿。”

茹瑺并不知晓道衍跟朱英之间的那点事情,也不知道现在高丽内部的具体情况,有这个疑惑也是正常。

毕竟人道衍都已经是高丽国师了,虽说是大明太孙,可也不是一句话就能让其奔波劳累的。

朱英没所谓的笑道:“没事,我跟道衍也很是熟悉,他知晓消息之后,定然是会去的。”

对于姚广孝的性格,别的朱英不知晓,但可以很清楚的确定,贪恋权势这块跟姚广孝没什么关系。

历史上姚广孝帮助朱棣夺取皇位之后,便就全身而退。

得到赏赐的黄金分给全部分发给宗族乡人,上朝朝服,下朝僧衣,拒绝朱棣安排的还俗。

什么奢华府邸,美貌宫女全部不要,依旧是居住在寺庙之中,过着粗茶澹饭的日子。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去贪婪小小高丽国师的权势。

能够施展出自身的抱负,这才是姚广孝最为感兴趣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