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632章:李景隆下西洋(五一快乐)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632章:李景隆下西洋(五一快乐)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9:19: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朱英倒是没想到,老爷子会生出下西洋的想法。

说来也是,不管是老爷子还是朱棣,本质上都想加大自己在历史上的影响,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

以前老爷子忙于政事,忙于大明的继承,自然不会是去想这些事情,现在算是清闲了许多,况且大明也是足够强盛了,当然要好生的炫耀一番天朝上国的威严。

对于这样的决定,朱英当然是举双手支持。

“既然大孙也觉得不错,那就得好生的安排一番,关于这里面的筹备,就由大孙来安排吧。”

朱元章笑呵呵的说道。

现在朝廷上的政务已经开始变得轻松起来,但他总是想让大孙多做点事情。

虽说大孙确实优秀,很多方面都管理得井井有条,暂且没出过纰漏,可看着大孙每天都像是无所事事的模样,朱元章这心里总感觉有些不踏实。

自己这么多年,当个皇帝也算是兢兢业业,哪怕是当年老大朱标,那也是日理万机,忙不完的政务。

结果到了大孙这里,每天不是携美游玩,就是京师闲逛。

这历史上的哪个明君,是这般生活的。

“好吧,既然爷爷开口了,那这事孙儿便就亲自支持吧。”朱英有些无奈的回道。

他能察觉到老爷子的想法,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是点头应下。

“这次巡访万国,一定要拿出咱们大明最为精锐的队伍出来,咱知道大孙你肯定是想着弄点买卖啥的,但这些都是次要的。”

“首先是关于各国沿途的记载,不仅是地形堪舆,亦或是风土人情都要详细的注明,这也是方便往后打交道。”

“关于下西洋的事情,先得是在邸报上刊登出来,让这些国家心里有个底,别到时候还以为咱大明要去攻打他们,闹了乌龙。”

说到这里,朱元章微微停顿了一下:“大孙你觉得这次下西洋的人选,怎么来定。”

历史上是郑和下西洋。

现在郑和自然是跟着燕王朱棣去了倭国,当然也就轮不到了。

朱英微微沉吟之后说道:“爷爷的意思是从勋贵里选,还是从宗人府里。”

下西洋的人选非常的重要,因为从一定的程度上,这可是代表了大明的形象。

而这其中的身份,也是个关键。

朱英没有提及宦官,因为现在宫里头的宦官显然是没有人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

历史上之所以是郑和,是因为郑和虽是宦官,但因为朱棣靖难的关系,跟着一起经历过许多事情,不是简单的宦官可以比拟。

宦官是郑和的身份,实则更像是文官。

朱英说的勋贵,指的是皇亲国戚这块,也算是比较符合身份。

宗人府是指老爷子的儿子孙子们。

皇子皇孙的身份对巡访万国来说会比较方便沟通。

朱元章沉思一会,问道:“大孙,你觉得曹国公如何。”

朱英一愣,没想到老爷子是中意李景隆。

不过转头一想,李景隆确实是比较适合。

首先是在外在形象上,李景隆天生贵气,举止雍容,谈吐之间尽显礼仪风范。

这样的人丢在后世,绝对是大明星级别,当真是老天爷赏饭吃。

况且不管是带兵还是贸易这两块,李景隆也是比较有经验。

若是去打仗,朱英就要考虑几分了,不管是真假,李景隆战神的名头还是有些唬人,朱英也把握不准是纸上谈兵,还是潜伏的细作。

下西洋不同,更多的是外交方面的关系,颜面这块比较重要。

“曹国公确实不错。”

思索一番后,朱英也觉得可以。

朱元章笑道:“好,那就让景隆这小子去吧,咱一直挺看好他的。”

对于李景隆这个外甥孙,朱元章一直以来都很是喜欢,是以在思考大明下西洋人选的时候,就直接提出了李景隆。

......

“陛下让我下西洋?”

李景隆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有点懵,原本他以为自己不会再受到任何重用了。

没想到今天突然来了这么个反转。

在此前,他知道自己似乎得罪了太孙,因为跟燕王朱棣关系过于亲近。

自从被召回京师之后,虽说是在五军都督府任职,但手头上已经没有了实权。

军队制度进行改革之后,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几乎被太孙架空。

大明军事学院出来的学子们,在不断的渗透到卫所之中,从京师开始不断的向着全国蔓延,即便再是偏远的地方,也没能逃过。

且一开始,军事学院的学子们就是两条路,要么是京师,要么就是从偏僻地方开始。

转眼间,大明军事学院已经是成立了四年。

四年的时间里,毕业的学长已经有一万多人。

这一万多人并不怎么起眼,没有什么掌控了兵权,即便是最为出色的那小撮,堪堪到千户的级别,是一个指挥使都没有。

但就是这样,凭借着大量中层军官的誓死效忠,朱英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延伸。

在此前,五军都督府是主管训练和生产的。

可不要小看训练这个名头,士兵对于将军的忠诚,往往就是体现在训练这块。

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大字不识的士兵自然就是听从将军的号令。

但是现在军队的训练,于太孙殿下的令旨中,都要向大明军事学院的新操练方式学习,哪怕是卫所的指挥使也没有权力去进行干涉。

这就使得这些大明军事学院毕业的学长们地位不高,但在每一个卫所里都掌控到了实权,更是有大量的士兵向他们效忠。

大明军事学院结业的光芒笼罩,普通的新兵听到自己教官是从大明军事学院结业,算太孙殿下门生,这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而在生产这块,五军都督府也逐渐消失掌控,自从军政分离的政策开始执行后,军户和士兵的分割就非常的明显。

往前是卫所里指挥使总负责,现在生产这块被慢慢抽离。

这样下来五军都督府的两大权力就被转移了,除开是统兵作战之外,平日里权力已经是不在手中。

像是李景隆这样挂着曹国公名头在五军都督府任职的,手头上都没有什么公务了。

看着整体没事干还能照样领取俸禄,可他们哪里是在乎这些俸禄。

就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手段,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李景隆得到消息后,思索一番,次日就请求面见太孙。

“臣李景隆,拜见太孙殿下。”

“免礼,赐座。”

“谢殿下。”

坤宁宫中,朱英瞧着李景隆举止谈吐的样子,不仅是在有心中感叹。

每次见到这李景隆,都完全跟历史上的草包二字联系不上。

现在的审美可不是什么娘炮审美,李景隆可是真正有武力在身的,身体不能用魁梧大汉形容,但也非常壮实。

小时候的李景隆,是如同朱棣差不多,正儿八经的在军营里长大。

朱英觉得奇怪,身边都是粗鲁的汉子,包括是朱棣也是这般,为何这李景隆偏偏是文采非凡,完全没有军营里的**之气。

或许有些人天生就这样吧,难怪得朱元章看重和喜欢。

“关于下西洋的事情,爷爷已经派人通知过你了吧,不知道你自己对于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本来你今日不过来我这里,我也要跟你聊一聊,爷爷也说了,先是看看你自己的意思,毕竟这长途跋涉足有万里之遥,一趟过去不知是多少年才能回来。”

“是未来数年的时间里,都几乎要生活在海上,如果你不想去的话没关系,直接说就是了。”

朱英率先开口说道,这也是老爷子的意思。

如果李景隆对于此事比较抗拒,那就另外再看看人选。

这是老爷子念着外甥李文忠的旧情,不想让外甥孙太辛劳。

“谢陛下,太孙看重,臣对于海上之事亦是极为喜爱,昨日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便就已经过于激动,导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熬到天亮便就迫不及待的拜见殿下,为的便是这巡防万国之事。”

“臣自小就喜欢游览各地,遍见风土人情,能有这个机会,当真是欣喜若狂。”

李景隆说的是真心话,他确实很喜欢到处蹦跶,或许这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别人觉得南征北战的很累,可李景隆乐在其中。

当初朱棣要去倭国就藩,李景隆就想跟着一块过去,是被朱元章给拒绝了。

现在能够寻访万国,那当然是求之不得。

尤其是最近,特别流行异域美女。

这当然是因为朱英的关系。

一个娜妃,还有最近刚册封的丹妃,导致在勋贵中影响很大。

审美这种事情,从来都是一样的,而对于美女的概念,不管是什么类型,都是相同级别。

异域美女更是让人有一种猎奇的感觉。

在京师里,现在异域美女的价格被抬得很高,许多勋贵纳妾就是奔着异域风情去的。

聊起来的时候就会说道:这可是跟太孙殿下同样。

当某个人影响力变得很大的时候,他的喜好就会变成很多人的喜好,这点跟后世明星的概念差不多。

比如是后世的明星带货,有些东西明明很普通,很一般,但明星说他喜欢,好用,就都觉得好用。

朱英现在这身份,影响力只能用无与伦比来形容,有涉及到太孙殿下私生活的一切,那就是整个京师最大的谈资,更何况是册封妃子。

原先的占城公主阿娜妮亚,还可以说是小国送来的,可这真腊公主苏丹娜,稍微知晓一点消息的都清楚,那可是太孙殿下自己看中的。

更何况最近还带着去了倭国。

李景隆的婚事当然是马皇后一手安排的,是以一直没有纳妾,本身也才一儿一女,现在突然就是有了纳妾的想法。

家里的那位,倒也不是什么母老虎,是李景隆本身不想纳妾。

在李景隆的骨子里,本身就是个文人,奉旨遨游世界啊,这样的好事怎么可以拒绝。

“既然曹国公觉得不错,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说起来,咱们老朱家的亲戚这块,也就只剩下曹国公这里了。”

“爷爷在说下西洋的时候,曾经多次提到过此事,是以在下西洋宣扬我大明国威的事情上,第一个就是想到了表兄。”

朱英笑着说道,称呼上也从曹国公转换成了私下亲戚的称呼。

当年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因为胡惟庸桉的事情,见到大多开国功臣被杀,所以三番两次的上奏劝谏,让朱元章非常生气。

因此直接被下了诏狱,后来是马皇后劝说,老朱家亲戚几十口,最后只剩下了外甥李文忠,这要是处死了,老朱家的亲戚就全没了。

李文忠的母亲是朱元章的二姐朱佛女。

小时候朱佛女就经常是接济娘家,对于朱元章也非常之好,很是疼爱。

关键是朱佛女没享到朱元章的福气,去世的那年红巾军才起义。

爱屋及乌之下,李景隆在宫里是很吃得开的。

朱英本身不管是对朱棣还是李景隆并没有什么记恨,收归五军都督府的兵权,这是大势所趋,没有是针对李景隆的意思。

这是李景隆自己心里对号入座了。

听到表兄的称呼,李景隆当即眼神颤动,知道这是太孙不再记自己过去之事。

但他也不敢托大,当即道:“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和太孙的信任。”

朱英笑着说道:“这次下西洋,首先就是要到南洋去,允炆一直跟表兄极为亲近,这次表兄第一站便是占城,想来允炆是会非常高兴的。”

“到时候我这挑选一些京师才出的新奇玩意,表兄都给带着过去,别说我这个当大兄的心里没他。”

“南洋那边天气炎热,冬日如夏,等今年的正旦过完再行出发吧。”

“最近这段时间,表兄须得亲自去水师那边多走走熟悉。”

“若是晕船的话,可就要提前适应了。”

李景隆表示道:“多谢太孙殿下关心,臣自幼水性还算不错,能适应海上生活。”

“太孙对允炆表弟的关心,臣一定带到。”

抛开朱棣不说,其实李景隆跟朱允炆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