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658章:凤梨引发的开荒东番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658章:凤梨引发的开荒东番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9:19: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赵元弘的信件,在历经一年多后,终于是抵达了大明京师。

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到,还是因为海商的关系。

涉及到大明京师的信件,很多海商愿意出手帮助,即便是海盗知晓了这个事情,都不会去阻拦。

虽然大明的水师,目前还只是在南洋地区,而没有进入到西洋地区。

可京师的邸报,早已经是在全世界流传了。

任何人在看到邸报上的内容后,都会对富饶的大明心生向往,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大明就是乌托邦的存在。

“没想到在遥远的西方,拜占庭帝国竟然已经沦落到了这样的处境。”

看到信件的内容,朱元章感叹不已。

罗马是西方的大秦,拥有着和东方一样的文明,在这个时候,就像是曾经的南宋一样,已经是在破碎的边缘。

如果拜占庭帝国灭亡,相当于罗马时代的落寞。

对比中原来说,如同是满清入关一样。

而这个时候的朱元章,正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原。

这就让朱元章现在有一些感同身受。

“如果可以的话,咱们尽量还是帮助一下这帕列奥列格王朝吧。”

朱元章率先说道。

他没有觉得赵元弘在西方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西方距离大明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了。

即便是赵元弘真的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实对于大明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因为在遥远的西方,不可能迁徙大量的汉人过去,一个汉人的存在,就算有了再大的成就,在其死后也并没有多大对大明的效应。

这一点上,朱元章看得很是透彻。

不过对于大明的威名,还是有些传播的作用。

即便是拿下南洋地区,作为大明的附属之地,能够有最大影响的还只是在南印度区域。

跨越整个印度洋到阿拉伯海,就现在来说都是非常漫长的事情。

这些方面,已经不是大明朝廷可以影响到的了。

不过朱英的想法则不相同。

其实想要发展海外的势力,就不可能通过大明朝廷来办这个事情。

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扶持民间的力量去办,因为只有民间的家族势力,才能耗费巨大的代价去进行外在的拓展。

倒不是说大明官方没有这个实力,而是对朝廷来说并不值得。

大明的疆域本身就很大,发展海外是非常浪费精力的事情,且官方的行为很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抗拒,一旦发生纠纷,层面就容易上升。

民间自己的团体则不一样,盈亏自负,只要是觉得有利可图便行了。

资本的原始积累,往往是肮脏血腥,朝廷没必要去负担这么个坏名声。

出了大明的直接疆域后,其实律法已经没有什么约束力了。

怎么去做,完全就是看个人的道德水准。

若不是中原自古讲究礼仪文明,朱英都有发放私掠许可证的想法。

当然,就现在的行为来说,朱英实际上是在鼓励民间的家族对外进行交流。

如今的大明,尤其是福建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最为兴盛的产业就属于造船业了。

民间团体对于海船的需求是越来越大了,这少不了朱英的暗中推动,还有政策上的扶持。

而且因为海航的关系,现在迁都的事情反而是搁置了下来。

如今的南京,因为全世界商人的云集,还有来自于大明各地百姓的不断涌入,导致人口是越来越多。

就现在洪武三十年的初步统计,流动人口加上固定居住人口,已经是在临近三百万的边缘了。

三百万人口集中的城池,在当今的十四世纪末是怎样的概念。

别说三百万了,即便是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在目前整个世界都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也正是因为推动海贸的发展,从而导致最近几年南京城的人口一直呈现飙升的状态。

其实人口最大的增长因素,还是因为朱英在南京这里不断的开办工厂。

作为南京的工厂,不管是在待遇还是各方面来说,都属于最为顶尖的地方,只要能够进入到南京的工厂里,工钱多少先不说,首先保障的就是包吃包住。

包吃包住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除此之外每个月还有不少的工钱。

只要不是乱花,这些工钱都是可以存下来的。

对比起来,这生活甚至要比一些穷乡僻壤的地主过得还好。

工厂里还会分配免费的宿舍,衣服。

不愁吃穿,这在饱受元末乱世而留下的百姓来说,完全是做梦都不敢有的生活。

加上太孙这块金字招牌,进了工厂好像自己身份都要上去几个档次了。

在这些集中的工厂,朱英还特别的开设了学堂,让进场的工人孩子,能够学到知识。

这些由工厂负责筹办的学堂,对于工厂内工人的孩子,全都是免费的。

不仅没有束脩,还给吃的,完全是省了心思。

每个工厂,都会按照朱英的要求配备诊堂。

工人有个什么病痛的,都可以去诊堂就诊。

工厂的诊堂价格非常低廉,往往一些小病只需要几文钱就能够搞定了。

其中甚至还包括了接生的服务。

没办法。

现在大明正在不断的鼓励生育,所以接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这能够更好的保障新生儿存活率。

接生是目前医学院非常重视的方向,稳婆这个职业正在被历史所淘汰,取代的是更加专业的妇科医生。

如今可不讲究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因为经济快速的发展,导致许多工作岗位的新增。

而对于学堂,是不存在只收男不收女的。

朱英定下的义务教育,是包括男女全有。

目前的妇科,基本上也全是女子。

如今的女大夫,不说在整个大明兴起,至少对于生活在南京的人来说,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地位的上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毕竟现在从历史上来说属于是封建时代,要想蹦跶出后世那样的女性地位,显然还是非常困难的。

况且就如今的大明而言,整体的发展虽说在不断上涨,实际上南京的发展和其他地方的相差,已经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除开南京来说,即便是现在的江南地区,也还没有完全的恢复曾经的繁华,甚至因为南京的关系,吸收了大量江南的家族进行迁徙。

如果搞一份大明十大城市经济排名的话,后边九个城市加起来的繁荣程度,可能还没有南京城的一半。

这也是迁都的事情被暂时搁置的关键所在,现在的南京城实在是太繁荣了,如果要迁都的话,涉及到的影响更大。

南京有内外两城,内城就是属于皇宫周边一带。

要说繁华的话,反而是南京外城更加繁荣。

外城的扩建一直是南京这几年的动作,也是最基础的需求。

随着人口的拥挤,只能是在南京外城不断的开发扩建,不然来到大明京师,连居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水泥在这个时候派上了很大的用场,新造的房子不仅是速度快,而且一般都有小三层。

朱英已经打算向长江方向,新建一个小南京。

这是为了更加方便海上运输,主要是能够初步的解决人口拥挤问题。

要知道,在当今的南京城里,因为居住的关系,导致所有的客栈每天都是爆满。

外来的商人当天抵达南京的话,若没有官府的安排,几乎不可能说能够于南京城里找到住的地方。

南京城里的房子,已经没有了柴房的概念。

在南京城里有房子的,现在很多都会选择将空余的房子拿出来租赁。

柴房稍微整理一下就能出租,这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甚至对于曾经住在南京的百姓来说,只要有两三间房子可以出租,那么生活方面完全就不用担心了,甚至于一家老小都可以吃房租。

对比南京的改变,宫里的改变则更加的巨大。

尤其是在吃食方面,大量的新奇食材不断的出现在宫廷名单上。

其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就是各种水果跟点心了。

水果方面,南洋的水果在京师是最为畅销的,热带的水果向来是多肉多汁,味道比一般地区的可要好得多了。

从南洋地区运到京师的水果,不管有多少,基本上都是当天就全部售罄。

其中最新鲜的那一批,自然就是供给到宫廷里头。

现在的朱元章,可算是真正的过上了好日子,这可比先前舒服多了。

政务上的压力小了,而来自于全世界的美食,更是一种享受。

每天下午的时候,朱英都特地的安排了水果甜点。

不仅是朱元章,是宫里所有人都可以享用。

哪怕是执勤的宫廷侍卫,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小份甜点,水果。

即便刚入宫的小宦官,也能有两口吃。

乾清宫内。

每天吃过午饭的时候,都会有水果作为餐后甜点。

朱元章跟朱英吃的,当然是最新鲜也最昂贵的水果。

“今日的凤梨,怎的要比往常的甜多了,是哪里送来的,完全没有先前的酸味。”

凤梨是朱元章最喜欢的水果,其实就是菠萝。

菠萝是后世有的名字,现在都叫做凤梨。

“回禀陛下,今日的凤梨是东番运来的,宫里头发现这凤梨比之先前的要更甜,因此特意呈给陛下及太孙享用。”

刘和恭敬的回道。

因为现在运来京师的水果种类实在太多,所以宫里也要对水果进行甄别。

像是一些不符合口味的,当然就不能呈给陛下。

朱英听到东番这个词,心里头微微一动。

东番这个地方,就是后世的台湾。

明初的时候就叫东番,到了明中叶又有‘大湾’‘埋怨’的称呼。

一直到明万历年间,才有了台湾的叫法。

就现在的台湾来说,几乎跟大明没有什么交际可言,尤其是福建地区的百姓,随着海航的发展,更熟悉的反而是远处的吕宋。

台湾距离福建,也就百来里远,但现在的台湾,更像是原始社会。

琼州也算是偏远地区的岛屿了,现在因为海航发展的关系,目前的经济程度上升很快,差不多的东番目前连官府都没有。

名义上东番是隶属于大明的,实际上完全没人去。

导致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台湾海峡看似很窄不宽,但实际上从福建出发渡海前往台湾比前往琉球或吕宋要难得多。

湾海峡看着不宽,但实际上从福建出发渡海前往台湾比前往琉球或吕宋要难得多。

加上台湾本岛和澎湖之间的澎湖水道海底地形复杂,海流加上强风使得这里古代船难频发,被称为黑水沟。到澎湖就已经不易,想到台湾本岛更是难上加难。

别说现在的明初了,哪怕是到了明末,距离最近的福建对于东番都可谓一无所知。

不过因为现在海航的不断发达,从而使得总有一些船只抵达了东番。

其实有一条比较安全的航道,那就是从长江口出发,走直线南下,是属于风平浪静的航线,远没有从福建到东番那么危险。

“东番那里,好像没有咱们大明的官府吧,一直是未经王化之地?”

朱元章吃着凤梨,回忆着说道。

菠萝和凤梨其实就是一种水果。

但是菠萝的酸味比较重,要用盐水浸泡一段时间,消除酸味后才能吃。

产自于东番的凤梨则不需要,直接吃完全没有那股酸味。

也就是这块凤梨,让朱元章注意到了东番。

“东番距离咱们大明倒是不远,就是航行上比较危险,不过应该是有安全的航道,倒是可以去寻找一下,也能让东番接受咱们大明的教化。”

既然知晓了东番,朱英当然没有放过的想法,毕竟东番也是比较适合居住,还能发展出不错的农田经济。

虽然印象中对于台湾的安全航道不存在记忆,但也知道从福建出发肯定不行。

寻一些有经验的,发个命令下达,给些赏钱,找到安全航道应该不难。

台湾这个地方,自然是不能错过,完全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迁徙移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