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698章:来自朱英的反击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698章:来自朱英的反击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9:19: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朱英对于房贷这个事情,其实是深恶痛绝的。

尤其是前世的时候。

不过到了现在,最终还是把房贷这个口子给放出来了。

这并非是他想这样做,而是滚滚向前的高速经济在逼着他这样做。

在房贷开启前,辽东那边这边出了这么个刑事桉件,惊动比较大,甚至是传到了京师来,连朱英和朱元章都知道了。

犯桉的是一名治安所的差役,名叫张雄。

本身是边关退役,因为年纪到了五十岁,接受调整就进行了治安所的安置。

其中还有一笔不菲的退役津贴。

按理说这样的情况自然是非常不错,毕竟退役有钱拿还能吃官粮。

其下还有个独子,算是张雄的命根子。

独子二十余岁还未娶妻,这就让退役的张雄操足了心。

还好在经过数十次相亲的情况下,终于相到了个人家。

这也不怪其独子,因为张雄长期戍守边疆,这家里没男人自然要受到欺负,而一次意外,导致其独子半条腿瘸了。

不然以张雄现在的情况,当然不用担心找不到好人家。

只是女人提出,希望可以在府城买房,住在府城。

这可是府城,虽说是边疆,可因为近些大明的经济发展,加上你蒙古草原的威胁消失,价格涨得极为迅速。

还有很多蒙古贵族定局过来。

张雄只是小旗退役,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可为了儿子的事情,也没有办法。

最后只能是找了个钱庄借贷。

问题就出在这个钱庄这里。

这个钱庄只是个私人钱庄,其背后多是些曾经的走私商干的。

张雄又不识字,便就在签订契约的时候遭遇了陷阱。

借贷五万贯宝钞,可在一年不到后,钱庄就派人过来催收,要连本带利八十万贯宝钞。

八十万啊,张雄哪里来的这般多钱。

自家的房子卖了,田地卖了,依旧是杯水车薪。

在草原上干走私的,哪有什么正经人,最后要找到府城去寻其独子,如果不给钱,房子就要收走。

张雄就这么一个儿子,听着其威胁的话语,直接怒自心头起,恶从胆边生。

利用自己职位的关系,查清楚了钱庄的幕后之人。

本身就是常年待在边关,这辈子啥也不会就会杀人。

连夜投毒,而后将其一百八十余口尽数灭门。

这可是灭门惨桉。

顿时就引起了极大关注。

本来到此也算是结束了,线索很清晰,抓捕逃走的张雄就行了。

然而没想到张雄去找了自己的老上峰。

曾经在一次跟蒙古人的对抗中,他算是救过自家总旗一命。

而那总旗,现在已然是千户所千户。

闻言自己的救命恩人造此劫难,当下带着数百士兵,直接去将那钱庄的人全给杀了。

哪怕是治安所,也没得办法,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那钱庄被烧毁。

这下子,问题就大条了。

府城知府直接过问,卫所那边丝毫不让,双方就此僵持下来。

而那千户,自然是有些人脉。

最后联合几个袍泽,直接把府城衙门都给围了,引发了不小的骚乱。

因为地方军队的暴动,事情就传到了京师这里。

说起来,还是因为买房借贷的关系。

在这个年代,借贷往往是极高的暴利,也很是黑暗。

听说了这个桉件的朱英,便就让人调查各地跟钱庄,买房有关的消息。

果然发现了大量类似的情况。

当然,一般都没有像是张雄这样的底子。

这也是发生在边关,大量走私商没得买卖做之后,就在找别的路子。

干习惯了违法买卖,洗白上岸是不可能的。

大量的帮派成立,全是黑的,灰的。

哪怕是贩卖人口这样的事情,自然给钱足够,也是说干就干。

朱英想着法子把外边的人迁徙进来,这些个畜生以骗,抢的手段,竟然将大明的人口贩卖出去,赚取巨额利益,简直是无法无天。

边关一带的乱象,其中参杂了很多因素,扫黑除恶的整顿是经常有,但根子很难拔掉。

对比起这些恶势力来,普通百姓哪里有什么反抗的余地。

可能当地官府还有充当保护伞角色的。

所以了解到这些后,朱英这才让皇家钱庄开启房贷业务。

至少皇家钱庄不会跟这些黑钱庄一样,逼得别人家破人亡。

从前而言,对于许多百姓来说,田地就是一切。

因为朱英现在不准许私自买卖田地,所以百姓们的重心,就到了房子这上头来。

现在,京师的这些钱庄掌柜,就是想通过将房价恶意抬高,从而使得逼迫朝廷。

.......

房价并不是官府或者朝廷来把控的,而是市场的自我调节。

人口越多的地方,自然对房子需求越大,房价当然就会上涨。

其实就现在来说,大明的房价并没有到普通百姓承受不了的地步,除了各大府城,像是京师,亦或是沿海经济繁荣地区略高一些,倒也没那么夸张。

如今大明的总人口,包括外来的流动人口在内,大致也就一万万出头。

像是京师这边,朱英不想让人口过多拥挤于南京城内,因此不断对郊外进行开发。

建造的房子多,自然价格不会算高。

至于南京城内,可谓是有价无市。

朱英就这么静静的等着,看那些钱庄掌柜们唱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月眨眼过去,洪武三十一年的秋天到来。

钱庄联合炒房的事情,也开始出现了很大的动静。

京师这块天子脚下,这等囤货居奇的事情他们当然不敢干,况且也没这么多的资金来做这件事。

南京城这边的房价,已经是足够高了。

而目标便是那些其他府城。

朱英特意传出去的谣言,因为时间的关系,在朝堂没有动作的情况下,自然就慢慢的澹了下来,其中一批坚持不住的钱庄,最后也遭到了破产清算。

朱英自然是让皇家钱庄进行接手,换个牌子就能接着营业。

车马慢的时代,不可能说像是后世一样迅速演变,这需要个发酵的过程。

想要动手,自然就是在府城上,朱英已经让锦衣卫随时关注各地府城的房价变化。

这天,正在跟朱元章一起遛娃的朱英,接到了蒋瓛的奏报。

“启禀陛下,殿下,锦衣卫衙门已经收到了各地传回来的奏报,目前已经各地府城的房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各地钱庄的带动下,不仅是钱庄这些人,包括很多大户,勋贵等,也加入到了囤积房屋的行列之中,想要以此谋取高额利润。”

“这股囤积房屋的风暴,正在向着我大明全境蔓延,包括最近京师的房子,都因为各地的事情从而导致上涨了约莫有两成之多。”

朱元章看了眼面色平静的大孙,笑着说道:“这些家伙果然是入了套,大孙且觉得什么时候开始收网了。”

“估摸着就这段时间,咱内帑的钱袋子又鼓涨了不少吧。”

房屋建造这块,从正阳大道的改造开始,最先入行的就是群英商会了。

群英商会化整为零后,建造这块被单独的拉了出来。

现如今的建造,当然是以水泥为主,摒弃了从前纯粹的木质结构,朱英拥有大明境内最多最大的水泥工厂。

没办法。

在鼓励民间开设工厂的情况下,因为限制了利润,保障工人工钱的关系,从而导致干水泥工厂的民营并不算多。

发展不能停滞,所以朱英就以商会的名义迅速在各地开设,自也包含了建造队伍。

朱元章之所以说内帑的钱财又变多了,是因为朱英才是整个大明最大的房地产寡头。

可以说每个府城最大的建造商,就是朱英名下。

不是没有世家大户,甚至是勋贵想要加入到建造的行业里。

朱英为了不让后世的悲剧再现,工人的血汗钱无法保障,因此在建造这块,设置下了很多门槛。

比如工人工钱。

并非是由承包建筑的商人结算,而是要提前打足了保障金到当地官府这里。

工钱是由当地官府安排的人,在经过于建造商核对后,进行足额发放。

因为在律法的规定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即便是房子建造起来了,地契也是属于朝廷,所以当地官府自然也要介入其中。

其包括工程质量的把控,也是由当地官府这边的其他衙门负责。

转了弯来说,各地府城的房子,多数都是朱英在卖。

这些个钱庄掌柜囤货居奇,恶意哄抬房价,实则很多钱都进了内帑的口袋里。

朱英没有先行控制住钱庄掌柜做这个事情,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因素。

简单点说,就是收走这些私人钱庄,世家大户的流动资金。

“各地的营收目前还没有报上来,不过按照他们这个力度,怕是少不到哪里去。”

“京师如此高昂的房价,都能被影响到上涨两成,其他府城估计多的已经翻上数番,甚至是十来番都不夸张。”朱英笑着回道。

朱元章下意识问道:“那得是多少贯宝钞呢。”

朱英耸耸肩:“不知道,估摸着数万万起步吧,哪怕是十万万贯宝钞,都有可能。”

“这么多?”

朱元章显然有些吃惊,随后很快就恢复过来。

最近这两年啊,当真是钱不如钱。

曾经上千万贯宝钞的赋税,都能让朱元章兴奋好久。

可自从大孙来了后,动辄数万万,十万万,真是叫人麻木。

原本宝钞提举司还要压着印宝钞,怕引发宝钞贬值。

现在呢。

一贯宝钞跟一两白银已经来到了一比一的比例。

然而大量的白银不断用来兑换宝钞,导致一定程度上大明的宝钞竟然不够了。

国库的准备金比印刷的宝钞还要多。

只能是不断扩建宝钞提举司,十二个时辰连轴转的进行印刷。

同样,大量的黄金白银不断流入到国库之中。

“要不大孙咱们晚点再收网?”

钱来得太快,即便是朱元章都有些心动了。

这可是要比抄家还要来得更多啊。

朱英摇摇头:“拖太久不好,现在入场的都是钱庄这些大户,包括勋贵这些有钱的人家。”

“若是拖得久了,必然会有许多百姓也跟着入场,到时候收割起来,反而是坏了民心。”

“如今或许有些贪心之人,但数目很少,多数都在观望。”

现在不比后世,有网络传播,能够实时进行监控房价。

从京师的消息散布到全国,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稍微比较好的方面是这次事件主要集中在各地府城。

府城的官道都经过了改善,驿站的传播速度快,哪怕最慢的地区,一个月的时间消息也足够传过去了。

其中还有个时间差。

那就是各地负责潜伏的锦衣卫上报过程,同样也有这么久。

这个来回,可是上两个月了。

拖得越久,被套入的百姓自然就越多,人都是贪婪的,看到别人在大肆赚钱,哪怕知晓有一定的风险,可怎么会忍得住。

多数的百姓这才刚刚过上温饱线,高速发展的经济给人一种随便干什么事都能快速来钱的错觉。

很多人总能听到,某某同乡在哪里发了大财,衣锦还乡。

某某又赚了多少贯宝钞,在城里买了大房子。

谁家娶媳妇的时候,给的彩礼吓死个人。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当房价急速上涨的时候,这跟后世的股票一样,许多韭菜不请自来。

尽快收割可以有力的打击这些钱庄,并且顺带削了一波大户,减少大明目前的贫富差距。

“好,既然大孙说了,那就开始吧。”

这大明都是咱的,就没必要去贪百姓的钱了。

朱元章这般想着。

朱英点点头,对蒋瓛吩咐道:“传令邸报司,立即将准备好的邸报在明日一早进行发售。”

“同时传令六部给事中,将准备好的‘限售令’,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由驿站通向各布政司。”

“要求各地布政司在接到‘限售令’的第一时间,立马上登当地邸报,并严格检查各地牙行,责令当地衙门户房不得给予更改房契。”

限售令:

但凡购置新房亦或是旧房者,两年内不准许再进行买卖房契。

凭借户籍,自限售令发布起,于同一地区不得购置两套或两套以上房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