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705章:疯狂的悬赏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705章:疯狂的悬赏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9:19: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四藩王很是担心暴露关于吕宋的问题。

然而却不知道,这个问题早就不存在了。

“这几个小兔崽子,当真是越发胆子大了,从前出了京师,一个个本性就暴露无疑,现在都排跑到倭国了,越发是肆无忌惮。”

“还有老四这家伙,咱还以为就他最是听咱的话,原来他才是藏得最深的那个,这四海商会,就是老四在背后捣鬼吧。”

华盖殿里,朱元章看着手上的情报骂骂咧咧。

亏他还一直觉得除开老大外,几个儿子中就老四最听话,现在终于是把狐狸尾巴给露了出来。

朱英闻言,没有去接老爷子的话茬,转而说道;“没想到火绳枪散布得这么快,连这苏禄苏丹国都有如此多火铳了。”

四藩王以为自己派兵去吕宋的事情,朝廷这边并不知道,还特意走了关系,封锁海域。

可是他们忘记了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朱英的京师军事学院。

即便是朱棣,曾经在草原军事基础见过类似的培训,也没能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大明军事学院结业的学子,基本上都流入了大卫所中。

受过专业的培训,即便是朱英从后世里照猫画虎的一些办法,那也不是如今这个时代可以比拟,毕竟这是时代的相差。

是以这些从军事学院结业的学子进入到军队中后,从各方面都很容易出彩。

在倭国,新生代的中层军官,几乎都跟大明军事学院或多或少有牵连。

哪怕不是直接结业的,那也是受过结业学子的操练。

思想教育,一直都是朱英特别在乎的地方,这股风气从军队的底层刮起。

站在藩王这个高度,自然很难感受得到。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四藩王派去吕宋的这些中层军官中,几乎有七成以上,都保持着对朱英的忠诚。

尤其是朱棡这里。

早起朱棡在倭国立足,靠的就是群英商会,渗透这可是朱英的拿手好戏。

当朱棡作为第一批派兵去吕宋的时候,朱英这里差不多同步收到了消息,包括金矿的发现。

不得不承认,即便是知道了吕宋有金矿,朱英也不好下手。

毕竟大明是礼仪之邦,怎么能直接派兵去吕宋抢夺呢,本身挖矿也是个难题,这可是需要大量人手,从大明招人去,显然有些划不来。

而且这地方又遥远,愿意去的人估计不多。

四藩王的计划,可谓是正中下怀。

前期的资本积累,终归是要流血的,这黑手让四藩王去下,还不会影响到大明的名声,多好的事情。

自然就放之任之了。

终归大明现在的贸易顺产极大,四藩王手里的钱财再多,也只能是流入到大明的市场中来。

纵观整个亚洲地区,哪里的市场还能比得上大明,即便是如今南洋海贸的兴盛,那也是因为大明开海了。

不过海贸兴盛的同时,有利也有弊。

比如说,火绳枪。

火绳枪本身就有扩散的苗头,这个在去年朱英抵达占城的时候就发现了。

火铳这样的火器,本身随着蒙元,或者说蒙古帝国发展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全世界扩散开来。

甚至于在明初的时候,即便朱元章注重火器,其他国家也并不是差得很多。

在跟安南的对抗中,安南的火器就表现出很多地方并不弱于大明。

如果不是有朱英的存在,对于火器的打造,改良,大明的火器在安南可能还会呈现出弱势的情况。

历史上朱棣派兵打安南的时候,确实在火器上并没有取得优势。

哪怕是后来发展出的神机营,也只能算是局部武装,哪有现在的大明火器兴盛。

如今的大明,火药司的分部早就已经在每个省建立火器工厂,大力出产火器。

只是这样,也导致更加容易泄密,火绳枪的建造方法,很快就被其他国家学了去。

主要火绳枪这个东西,本身就不存在什么设计壁垒。

大明目前几乎四成的军队已经装备了火绳枪,只需要拆分一下,就能了解火绳枪的结构并且复刻出来。

火药颗粒化也不算大秘密。

在重金的诱惑下,终归会有那么一些工匠成为汉奸。

大明的盘子这么大,不可能说面面俱到。

不过暂且来说,就数量和质量上,大明军队自然是装备最多。

“大孙最近经常跑科研司,要搞出那蒸汽铁甲船来,现在可是有了成效。”

朱元章其实对那些小国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哪怕是说吕宋已经发现了金矿。

目前的大明国库已经不存在缺钱了,内帑除开所有开销后,每月还能有数百万的进账,朱元章对于钱钞早就没了曾经那么多兴趣。

对于大孙描述的蒸汽铁甲船,能够不借助风力航行,尤为好奇。

朱英闻言,无奈说道:“现在卡住了,不知道还有多久才能造出来。”

朱元章问道:“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咱们大明现在如此多的人才,集思广益定能解决。”

朱英无奈道:“不是人的问题,是材料的问题,对于保温,隔热,密封这块,哪怕是用黄金融铸,效果也很差,就算是造出来了,航行所需要的石炭也太多了,并无太大意义。”

朱元章想了想说道:“黄金不行,那就找点别的来试试,咱们大明地广物博,哪能被这个事情难住,即便是咱大明没有,也可去海外寻找。”

“李景隆不是去了西洋吗,再派个船队追上去,让他去找大孙所需要的东西。”

朱英微微沉默。

想要解决密封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橡胶,橡胶的作用不可替代,目前这玩意,哪怕是西洋也没有。

天然橡胶树,原产地好像是在南美吧。

如此遥远的距离,寻找起来简直是难如登天。

朱元章好似是看穿了朱英的想法,开口道:“咱大明如今有兵两百万,天下除却仅限的几国,谁能与咱大明抗争,有些小国,或许数千上万人,就能轻易的灭国。”

“大孙无须顾忌太多,时间长点又如何,大不了多派遣些远征军出去即是。”

“只要这东西有,那么必然就能寻回来。”

朱元章的话震耳发聋。

对呀。

我既然知道地方,为什么不能派人去找。

难道就因为太遥远吗?

大明跟南美之间,隔着偌大的太平洋。

以现在的航行手段,想要跨越重重大海去到南美,九死一生都不足以形容。

目前可行的有两个办法。

一是走陆地,自亚洲东北部经由白令海峡先行前往北美,然后一路南下,直抵南美,寻找橡胶树。

其次是派遣远洋舰队,顺着目前李景隆的方向一路前进,抵达欧洲,再从欧洲西班牙沿海出发,模彷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前往南美。

毕竟美洲大陆的发现,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从安全系数上来说,其实走白令海峡去北美,再到南美最为安全。

因为现在的美洲大陆没有形成强大的国家概念,还处于部落文明。

哪怕只是万人的远征军,都可以一路横推过去。

唯一的缺点就是时间上会比较久。

走哥伦布的路子,时间上会稍微短一些,毕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坐船,速度自然要快些,就是海上的风险不可计算。

既然两条路都行得通,那该怎么选择呢?

作为大明太孙的朱英表示,熊掌跟鱼我都要。

不管是陆地,海路,以目前大明的能力,自然是都可以走。

这个时候,朱英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人来。

赵元弘。

这个曾经让朱英极为欣赏的赵秀才,派遣到安南谋国的军师。

上次收到的信件里,说是已经在欧洲君士坦丁堡成为御前大臣,财政大臣。

这完全是极大的助力啊。

“大孙似乎有了方向?”朱元章见到大孙沉思,开口问道。

朱英略微迟疑下后回道:“我在西域的时候,曾经听说过这么一种树,叫做会哭泣的树,把它的树皮切开,就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液,这种汁液不可食用,含有剧毒。”

“但凝固之后,会变得极为封闭,且受到冲击能够复原。”

“如果能够找到这种树,那么蒸汽铁甲船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

微微停顿下,朱英补充道:“我是从一个流浪的老者嘴里听说,也不知是否真实,他说那树种植生长在非常炎热的地方,感觉更像个传奇故事。”

朱元章思索一番问道:“他可说过此树在何处见过。”

朱英点点头:“说是在遥远的东方,是一个全新的大陆,从大明的东北方一直走,走过四季寒雪,跨过数个岛屿,便就是广袤大陆。”

“再一直南下,有着数丈高大树的森林,危险的河流,那里还处于远古部落的时代,野蛮丛生,甚至有以人为食的土着。”

朱元章闻言眉头微皱,神情像是在回忆什么。

半晌才有些犹豫的开口说道:“或许,大孙遇到的这位老者所说之地,确有存在。”

朱英一愣,有些没反应过来。

老者自然是假的,但美洲大陆是真的,可老爷子怎么就这么说。

朱元章解释道:“咱好读书,无论是正史野史皆看。”

朱英微微点头,这个他知道,即便是再忙的时候,朱元章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读书。

就说现在的华盖殿,满墙满墙的全是书籍。

且这些书籍,大半朱元章都是读过的,即便没读过的,以后也会会读。

所谓是活到老学到老,说起来简单,但朱元章是真正做到了。

朱元章继续道:“在民间野史中,有记载关于秦始皇寻海外仙丹之事。”

“其中最为出名的,自然是徐福。”

“然秦始皇何等人也,岂会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徐福身上。除开徐福外,自然还有更多人派遣出去,寻仙问道,求取长生。”

“秦十五载而亡,然在西汉之初,却有这么一段记载,说是有数十人而归,为老秦人,他们说自己去了极其遥远的东方,历经数十年而归。”

“他们说去了东山经所在之地,看到了只存在于古籍中的犰狳,还有许多异兽。”

“此事仅记载于野史之中,并无人信,所着书者,也仅仅只是寥寥几笔。”

“可今日大孙言来,咱却觉得并非空穴来风。”

其实关于美洲大陆,在后世很多观点中,有觉得最早发现的并非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原,甚至是先秦之时。

比如山海经东山经的记载,比如象形文字等等。

当然,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种可能并非是没有。

横渡太平洋不可能,但跨越白令海峡不算多大的难题,哪怕是普通的船也就两三天能跨过。

朱英也没想到老爷子如此博学,自己随便扯个幌子点美洲大陆,还真有些零星记载,更是被朱元章读过。

“既古亦有之,大明当也可行,我想派遣一支远征军前往此地,寻那流泪的树。”

气氛都到这里了,朱英自然顺势开口。

朱元章自然不反对,并再提醒道:“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既然此树如此重要,我大明亦可发布悬赏,寻求此树。”

朱英点点头,这确实也是个办法。

即便是瞎猫抓死耗子,也说不定真有一定的可能。

橡胶作用巨大。

如果真的能有橡胶树,那么大明如今的工业体系,将会进入到质的提升。

不仅是蒸汽机上。

比如车辆的轮胎,燧发枪的制作等各方面,都会呈现出巨大进步。

这足以让现在的大明工业迅速拉高,远超世界。

次日。

朱英就直接发布告示,通传天下。

悬赏宝钞一千万贯,亦或白银一千万两,寻哭泣之树。

若能有活种者进献大明,另封大明万户侯,赐京师府邸。

告示一出,满城震动。

因为这次的悬赏,不仅是在大明范围内,而是在‘全天下’内。

也就是说,不管是谁,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之人,都能得到这个封赏。

关于橡胶树的具体描述,也在告示中详细的写明了。

一千万两白银,另加大明万户侯,这样的赏赐,足以让所有人疯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