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739章:朱元璋要扩充大明疆域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739章:朱元璋要扩充大明疆域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9:19: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定海舰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皇宫里朱元璋的耳朵里。

朱英刚回宫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在等着了。

自然朱英也是奔着到乾清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爷子。

“当真是造出来,下水了?”

朱元璋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期许,虽然宦官已经把这个消息传过来,但朱元璋还是想听大孙亲自说。

朱英笑着点头道:“我就在旁边看着,下水了,蒸汽机也动起来了,并未借助风力,咱们大明的第一艘蒸汽铁甲船,是真的造出来了。”

“蒸汽铁甲船意义重大,哪怕是初启动,在没有风力的辅助下,也要远超其他快船,这和孙儿想的差不多。”

“孙儿给这第一艘船取了个名字,定海舰,寓意此舰一出,四海皆定之意。”

朱元璋闻言,大笑道:“好,好一个定海舰,这往后海面之上,咱这定海舰必然是最强。”

“既然造出来了第一艘,那后面的就容易多了,咱要给工部下一道谕旨,勒令今年年底之前,给咱先造个三百艘出来。”

朱英正在喝茶,听着这话,差点没喷出来。

三百艘,老爷子是真的敢想啊。

“怕是做不到。”朱英摇头道。

朱元璋眉头微皱:“怎的,不过是区区三百艘,连这也赶制不出来吗。”

大明的造船能力是非常强的。

就现在而言,如果全力打造的情况下,一年造个数千艘船都不是多大的问题。

单单官府掌握的国营造船厂就有三十多个。

如今民间造船厂大大小小更是有数百之多。

在需要的时候,朱元璋完全可以直接对民间的造船厂进行征用,制造官船。

朱英解释道:“蒸汽铁甲船跟普通的船相差很大,虽说主体上都是用的木料,跟咱们福船的差不多,打造起来也快捷。”

“可蒸汽铁甲船主要关键之处在于蒸汽机,铁齿轮,螺旋桨,外铁皮装甲。”

“蒸汽机现在造起来倒是快捷了许多,科研司那边多带一些学徒,每月产个十来台不是问题,铁齿轮做好模具,也不会影响到生产。”

“唯独这螺旋桨,外铁皮装甲,就是个非常麻烦之事。”

“铁甲船所用之螺旋桨,只有手艺精湛的大师傅才能打造出来,百锻后还需长久的打磨,单单成型就需要半月,后还须进行打磨。”

“铁皮装虽简单些,但也是个耗时费力的功夫。”

“现在很多匠人都没有经营,除了京师造船厂外,其他船厂难以打造,需要他们到京师这边学习之后,才能开始。”

“即便是这样,孙儿估计年底能有个三四十艘,已经很不错了。”

朱元璋闻言,便明白了其中的难题。

随之点点头道:“大孙先前不是搞了个匠人学堂吗,趁着这功夫,多招些学子培养,学堂也多开设一些出来。”

“过个几年,这人多了起来,自然造起来就快了。”

“到时候造数千艘,把水师规模扩大些,咱大明的疆域,也该是要扩一扩了。”

听到说疆域问题。

朱英的眼神中透出光芒。

其实虽说现在的大明国力强盛,但却一直没有对外宣战扩充领土。

休养生息,未有借口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领土的概念了。

在朱元璋,或者说如今这个时代,领土的概念是非常的模糊的,哪怕是边界的定义,也很是模糊,毕竟没有后世的科技手段,也不会有明确的边界线。

就现在的大明人看来,明朝幅员之广,远迈汉唐。

一个是人口上。

汉唐两个朝代,在人口巅峰时期,约莫是六千多万数。

而如今的大明,在洪武初年就有六千多万。

朱英入宫的这些年来,不断吸收流民,外民,包括对其他地区,譬如吐蕃,草原人口的移入,如今官方户籍册上,总计已然超过八千万之数。

二是关于疆域的定义上。

自周朝时,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

这就是在中原的君王认为,整个天下都属于天子的。

这里存在着夷夏的界线。

也就是说,在中原自古的皇帝看来,尤其是秦始皇。

认为这天下只有一个国家,一个王朝,那就是自己所统领的王朝。

其他的偏远地区,都属于不服教化的蛮夷。

对于疆域的定义,如果非要有个具体的说法,那就应该是中原文明圈子。

凡是受到中原文明教化的地方,都可以认为是王朝的疆域。

就如今大明的直接统治疆域,不足350万平方公里,可这只有朱英是如此认为。

实际上包括朱元璋,以及所有大臣,读书人在内,都不是这么认为。

比如乌斯藏都指挥司,就等于是管控了整个吐蕃,西域。

比如羁縻这些,都属于大明直接管辖。

再就是安南,占城,高丽,这些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地方,都是大明的疆域。

倭国亦是如此。

四海臣服,万国朝拜,就是这么个道理。

其他所有地方的国王,就只能是王,只有中原王朝,才是皇帝。

在跟大明交流的时候,只能自称为臣。

否则就是不服教化。

包括是帖木儿,国书的往来上也是自称为臣。

东南亚这些所有的国家,在面对大明的时候,也同样只能自称为臣。

现在朱元璋扩大疆域这话里的意思,就是要把大明的影响力,扩张到更远的地方。

按照现在朱英定下的标准,最起码的,就是要全民学汉语。

“爷爷说的极是,咱们大明的疆域,是应该要扩大些了,那些曾经海上难以企及的地方,在蒸汽铁甲船造出来后,就可以避免大多数海上的风险,并且速度比之先前快了数倍,能更快的抵达。”

“曾经可能需要数十日,现在不过是十数日,如此下来,那些海岛上的百姓们,已然可沐浴王化。”

朱英肯定的说道。

朱元璋心中有几分澎湃,毕竟当初许下豪言壮志,原以为不能实现,没想到大孙的这蒸汽铁甲船,让这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接下来,大孙当多多督造完成,咱明日也抽个空,好生去看看这铁甲船。”朱元璋说道。

朱英回道:“孙儿已然下了令旨,于三日后,孙儿与爷爷一起登舰,感受这船速到底有多快。”

“蒸汽铁甲船的运行,风帆为辅,蒸汽为主,因此操作起来要多几分麻烦,所以让水师先行熟悉些才行。”

朱元璋点点头:“好,就按大孙说的办。”

.....

回到坤宁宫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是晚膳了。

今天的晚膳,朱英特意吩咐郭忠,把所有的妃子都叫上一起。

他要把蒸汽铁甲船造出来的事情告诉众妃子们。

用膳就跟睡觉一样。

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英,日常都是独自吃。

朱英因为亲近朱元璋的关系,经常去乾清宫一起吃。

但跟叶月清这太孙妃,基本上数日都难得一起吃一顿。

这一是宫廷的礼制,二是分餐制的关系。

叶月清都这样了,那些其他的妃子就更难了。

也就是朱英身子骨扎实,现在也没多少妃子,平均下来几天就能见到朱英一面。

像是其他朝代的君王,多的上万,少的也有几百。

对比上万的来说,后宫佳丽三千都有些不够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都是名义上的,可能一辈子都不见得有机会侍寝一次,甚至一辈子就这么一次机会。

要是怀不上龙种,自就晚年凄凉。

在如今,没有后世餐厅这个概念。

朱英喊所有妃子一起吃饭,就是在坤宁宫正殿。

也不是搞一张大桌子就一起吃,而是每个人单独一块地方,有自己的桌子。

在朱英的吩咐传下去后,宦官们就会通知光禄寺。

然后会从光禄寺拿到一份菜谱。

每个妃子过来前,首先会有一份菜谱送过来。

宫廷里除开宴请群臣外,自家人可不会搞什么大锅饭。

每个妃子都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单独点菜。

光禄寺这边。

高级的厨子会专门对某个皇室成员。

像是朱元璋,就有十几个厨子,只给他做菜。

朱英也差不多。

叶月清常规下有三位厨子。

像是朱英其他的妃子,每个厨子也都是固定的。

除开厨子外,菜品的数量也有讲究。

比如朱元璋每次吃饭是四十八道菜,朱英则是三十六道菜。

像是叶月清作为太孙妃,则是十八道菜。

普通妃子根据品级的不同,也是八到十二道菜。

坤宁宫正殿。

朱英来的时候,叶月清等妃子已经就位。

在朱英的点头示意下。

宦官开始传唤上菜。

这上菜也有讲究,首先是朱英的菜先上,然后是叶月清的,其他的妃子差不多一起上。

其实菜已经都做好了。

不得不说,在宫廷里,吃顿饭仪式感都是非常强烈的。

“今日召集众妃子来一同用膳,是有一件好事宣布。”

“就在今日,咱们大明的京师造船厂,成功的打造出了第一艘蒸汽铁甲船。”

“这蒸汽铁甲船,除开风帆之外,另有蒸汽机提供动力,船速比之先前,可快数倍以上。”

“比如娜妃老家占城,往前自福建起,顺风须十日抵达,而今换了蒸汽铁甲船,上船后无论顺风与否,仅须两三日即可。”

“以后也不必转向福建了,直接从京师出发,总数下来也就五六日的功夫。”

朱英开口说道。

众多妃子都不是寻常人家,蒸汽铁甲船在皇宫里,很早就有消息传开。

阿娜妮亚惊呼一声:“那我不是可以经常回家看看了。”

朱英笑着点头道:“没错,往后去占城,可就方便许多了。”

苏丹娜也道:“真腊跟占城临近,我回真腊,那就多一两日的功夫。”

说话的时候,苏丹娜的眼神光彩流转。

她想到的方面更多。

这意味着大明的统治力,将会彻底的蔓延到整个东南亚沿海。

同时也可让自己的孩子朱文真,更加得到大明的支持。

想到这里,苏丹娜直接开口问道:“殿下,这蒸汽铁甲船,现在就有了吗,我想回去真腊看看。”

苏丹娜的性格,还是比较直接的。

朱英摇头道:“可没这般快,现在才打造出来第一艘,仅仅是作为参考。”

“丹妃若想要回家省亲,那须等到年底过后,待造出数十艘来,到时候便可去真腊。”

说到这里,朱英笑道:“届时也不是你一人去,大家都可以跟着出去游玩一番,我应是也会一起。”

有了蒸汽铁甲城,朱英出门旅游就方便多了。。

一是速度快,二来安全性上也有很大的保障。

听到可以一起出去玩,所有人的面色都变得非常开心起来。

不管是在任何时候,旅游都是让人心旷神怡的项目,尤其是在旅游之前。

下边,徐妙锦跟陈慕月两人聊了起来。

在关系上,徐妙锦跟陈慕月显然更好。

现在正讨论着占城,真腊这些地方哪里好玩。

阿娜妮亚则跟苏丹娜聊着。

赵香熙虽然也有些开心,但神情带有几分落寞。

这是因为她跟叶月清之间先前的一些事情。

赵香熙并非是高丽公主,这只是名义上册封的。

且在来大明的路上,叶月清还曾经当过赵香熙的侍女。

高丽公主的身份,也被叶月清截胡。

这事后来不算啥,但赵香熙心中自有间隙。

因为管辖过火药司的关系,涉及到火器的机密,赵香熙是很难回国了。

实际上,丰壤赵氏到现在,也从来没有消息传来过,赵香熙知道,自己在家族那边,说不定都已经被除名了。

倭国的公主香子,则是安安静静的。

这大概是性格使然。

眼神中虽有欣喜,却没有表露出来。

叶月清面带微笑。

她曾经在群英商会名下时,去过很多地方,虽然年纪不大,但却不是那么渴望到处游玩。

陪在朱英身边,才是她现在觉得最幸福的事情。

众位妃子的神情被朱英尽收眼底。

对于赵香熙和香子,多了几分怜惜。

从前或许感情上平淡些,但这些年下来,终归是自己妃子,生儿育女,自当有几分疼爱。

当下,朱英端起酒杯道:“此大喜事也,共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