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822章:缥缈无踪张三丰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822章:缥缈无踪张三丰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9:19: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正月过去得很快,而蓝玉那边的情报也传到了京师。

即便是朱英有所准备,看到情报上的内容也不禁有些咋舌。

短短一月时间里,蓝玉几乎攻下了整个奥里萨联邦,什么五千战三万,两万战十万。

各种夸张的对战一大堆,且明军的战损低得可怜。

最近的一战是奥里萨联邦聚集了四十万大军,却被蓝玉率领十万军一顿暴打,俘虏仅三十万。

“数百万口计,听着是挺吓人的,没想到打起来全是一堆浆糊。”

朱元璋吃着烤红薯说道,每次一到冬天,他就希罕这玩意。

靠着火吃红薯似乎成了每个冬天的必备。

朱英也拿起一个烤红薯说道:“去天竺的人还是少了点,原本我还想着让几个皇叔过去,或者其他人也可以,毕竟天竺的疆域也不算小了,更别说还有如此多人。”

“整个天竺地区的人数,比之我大明都相差不大,现在因着东胜神州的关系,已经没多少人想去那边了。”

朱元璋吃了口红薯道:“那倒无大碍,咱们又不用顺着谁,哪怕就是你那几个皇叔,你不想让他们去,那就安排去天竺,难不成还敢说些什么。”

霸气的话语让朱英哭笑不得,也就是老爷子有这个气势了,他还是为那几位皇叔考虑一下。

二皇叔朱樉,还有三皇叔朱棡跟朱英个人的关系都还挺不错的。

现在他们肯定是求上门来,去东胜神洲,而不是天竺。

之前是没得选,现在就不一样了。

就算是真派着去的话,那也是让朱棣去。

“不做那些遭人恨的事情了,几位皇叔想去哪里,那就去哪里吧,天竺那边自当有不少公侯想去开国,也不会太浪费地方。”

朱英笑了笑说道。

现在大明的行情,已经不允许对天竺那么大的地方直接去统治,而且九千万的人口,统治起来也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

还不如是把天竺分割成十几个乃至于二三十个诸侯国,这样还能长久一点。

至于教化,暂时还是算了,沿用现在天竺的情况,只对于上层的少部分人进行教化吧。

“行,大孙你安排着,不过咱听到锦衣卫那边传来消息,张三丰似乎也来到了京师,你且帮咱帮他请到宫里来吧。”

朱元璋对于天竺的兴趣不怎么大,毕竟那太远了,到时候也就是收点赋税什么的。

反倒是张三丰,让朱元璋比较在乎。

大明开国之际,张三丰隐遁高蹈、避诏不现,在朝野上下可谓是声名赫赫。

当年朱元璋就下过许多道圣旨,想要让张三丰来朝,可惜人都找不到。

原本这件事也就算是过去了,没成想因为东胜神州的关系,张三丰竟然直接来到了京师。

这就勾起了朱元璋的兴趣。

朱英对于张三丰这样的奇人也非常的感兴趣,别的不说,单单是关乎到张三丰生于南宋淳佑七年,至今已经一百五十三年,这就已经足够让人惊奇了。

历史上记载,张三丰死的时候,都已经是天顺二年,活了两百一十二岁。

也就是说,张三丰见证了南宋的灭亡,也经历了整个元朝从建立到灭亡的时刻。

“锦衣卫已经找到了他吗。”

朱英有些好奇的问道。

朱元璋摇摇头:“并未真的找到,如果是找到了,自然也不用大孙去跑一趟了。”

“只是听闻在来京师的那些道士里,似乎有人发现了张三丰的身影,具体如何,还需要大孙去仔细询问一番。”

听到这里,朱英有些失望,他还以为真的找到了张三丰。

其实对于张三丰现在活了152岁的事情,朱英心里多少还是有几分相信的,毕竟自己都死人复活了,出来个能够活两百多岁的,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因此朱英还是比较期待跟张三丰见上一面,看看其是否真的出生在南宋,活过了整个蒙元。

“大孙治理大明,为当今之盛世明君,想来张三丰也应该是想要与大孙见上一面的。”

“他人或许找不到,大孙若去的话,则就不一定了。”

朱元璋开口说道,他觉得大孙应该是与张三丰有缘的,道家不就是讲究个缘分吗。

朱英也没有推辞,左右现在也没多少事情,不若是去找找试试。

次日,朱英就出了宫。

因为宋忠去处理地方锦衣卫的事情,现在朱英身边就是锦衣卫千户史狄。

还有梨园出身的左小玉。

本来朱英想带着西域姐妹花的,不过这次是便装出行,而姐妹花的辨识度太高,也容易引人瞩目,所以就带着左小玉了。

“殿下,我们该去哪里呢。”左小玉有些兴奋的说道。

皇宫虽好,锦衣玉食,但也跟个大牢笼一样。

因此对于这次能够出来跟着朱英一起游玩,左小玉当然非常开心。

“说了,在外面不要叫我殿下,要叫公子。”

朱英虽然今年已经二十八岁了,但长得并不着急,如果只是看面相的话,给人的感觉也就是二十出头。

“好吧,公子。”左小玉嘴巴微嘟,清秀的面容看得朱英心中一动。

这样的颜值,如果放在后世,那绝对是乱杀的存在。

朱英作为大明太孙,自然不需要搞什么联姻之类的事情,他本身就是代表了最大的权势,所以妃子都是奔着颜值去的。

“先去梨园听个小曲吧。”朱英忍不住开口说道,他没有必要委屈自己。

听着这话,左小玉脸色微红。

“公子出宫难道不是要去找张老神仙吗,怎的还去梨园听曲呢。”

朱英笑道:“张老神仙来无影去无踪的,又不是一时半会能找到。”

其实朱英已经问询过锦衣卫了,张三丰的出现虽然是有些消息,但并人证实,或者说亲眼见过。

消息的源头是一名武当山的道士,他言之凿凿的在大街上看到了祖师张三丰。

但去追又没能追到,这个消息在道士群体里流传,也被锦衣卫知晓,最后传到了朱元璋那里。

是真是假,还是说是那名道士看错了,这个谁也说不清楚。

因此朱英来找的话,也只能是看缘分了。

梨园,约莫半个时辰后,朱英带着小玉这才出来。

听曲之后的朱英精神焕发,开始在京师逛了起来。

现在的京师变化很大,让朱英都有些陌生的感觉。

这些年随着水泥技术的发展,许多老旧的地方都重新进行了修建,大街上也是焕然一新的感觉。

除了正阳大道外,哪怕是其他的坊间也是琳琅满目的店铺。

目前整个南京城的人口,或许已经是超过了两百万的数目,这还不包括大量的流动人口。

因此不管是在哪里,哪怕是现在的寒冷天气,也依旧是非常热闹。

朱英就这样漫无目的在京师逛着,倒是左小玉那边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看到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就通通是一阵买。

原本在朱英身边只有锦衣卫千户史狄一人,其他锦衣卫自然都是隐藏在了暗处。

但是随着左小玉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渐渐朱英身后的人也多了起来。

没有办法,总不能让太孙殿下去亲自提东西吧,而很显然史狄也提不动了,于是在经过太孙殿下的允许后,干脆把暗卫召了出来,帮着一起提。

京师的商品种类繁多,几乎涵盖了全世界的商品。

对于其他地方的商人来说,自己本国的商品往往能在京师卖出非常高的价格,比如香料,象牙,玻璃制品等。

而对于京师的百姓来说,他们也有着许多猎奇的需求。

原本在大明的礼仪中,女子应该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随着大量外国商人的不断涌入,同时也包括了其他许多女性,这就导致大明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没那么保守。

毕竟也不能天天看着只有外国女人在街面上晃悠,好像大明就没女人一样。

因此一些繁文缛节的规矩,也在逐渐的被打破。

其中还有大明的学堂教育,也是不分男女的,所以女性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现在许多工作,即便是女子也可以胜任,不需要靠着男人才能生存。

当然,在王朝时代,不可能出现什么宣扬女性独立自主的言论,女大当婚还是主流思想。

冬天的日落要早一些。

逛了一天朱英也没遇到张三丰,这人海茫茫中,想要去找一个人简直是难如登天。

朱元璋让朱英来,也是想碰碰运气。

至于张三丰到底在没在京师,谁也说不准。

一天下来,朱英对于现在的京师还算比较满意,每一条街道都可以看到有治安所的存在,他们代替了原本的五城兵马司维持京师的底层治安。

外来人,不管是其他国家,还是其他省份的人来到此处,都算是比较守规矩,哪怕是左小玉的美貌让一些人垂涎,但也没出现过登徒之辈。

即便是有些富家公子,也只是多看了几眼,什么仗势欺人的事情没有发生。

夜幕之后,朱英并没有返回宫里。

晚上的京师也是非常热闹的,到处都可以看到挂起来的红灯笼,将整个京师点亮。

最热闹的地方当然还是秦淮河,风花雪月,吟诗作对,好不浪漫。

带着左小玉体验了一番后,时间也来到了后半夜。

这个时候朱英才返回宫里。

而今晚,自然侍寝的就是左小玉了。

作为太孙,朱英也不可能天天去街上碰运气,既然一天没有找到,那也只能算了。

朱元璋有些惋惜,毕竟很多人都想见见这位长寿之人,或许能得到一些长寿秘方。

其实在朱英看来,没找到还算件好事。

纵观明朝历史,历代皇帝对于张三丰都极其追求,明朝的皇帝几乎都在找张三丰,并且还接二连三的给他封官。

明史专门为他列传,张三丰的事迹被记载在了《方伎传》中。

明史中记载了张三丰的样貌,“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而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好消息传到了京师。

那就是阿鲁台从大森林里走了出来,向大明乞降。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随着小冰河时期的逐渐到来,现在的冬天是真的一年更比一年寒冷。

而在大森林里,冬季几乎见不到什么活物,那么跟着阿鲁台的这些部落们,在生存上就是个巨大问题。

再不想点办法,七八成的草原民都要饿死在这森林里。

其实以阿鲁台为首的贵族们是不想投降的,但是中低层的意见已经非常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兵变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因此阿鲁台也被逼得没有了办法,只能是向大明乞降,即便从此丢失贵族的身份。

当然,他也是听说了,本雅失里在京师的小日子过得不错,至少吃喝不愁衣食无忧,哪怕是被圈禁着。

在阿鲁台投降之后,也就等于整个草原彻底的落入了大明手里。

至于瓦剌的消息,基本上已经没人知晓了,或许他们在更北边的地方生存着。

而接下来大明的重点方向,便在于天竺和东胜神洲之事上。

在黄观的提议下,朱英准备以小福船先行探路。

小福船是比宝船要小上一号的风帆船,因为并不大的关系,所以不需要借助季风也能带动。

其船体大小已经算是风帆船之最,虽然带个小字,但这是相对宝船而言,实际上在海洋航行中算是个庞然大物了,大部分的远洋海船也没小福船这般大,也是大明水师的主力舰。

按照王天路带回来的地图,船只是可以在白令海峡下面穿过东海,从而抵达东胜神州。

因此朱英组建了两百艘由小福船成立的舰队,在开春之后就前往白令海峡之处,去往东胜神洲。

这一次,除了一万士兵外,还有五千匹战马。

统治了草原后,大明也就不缺马了,之所以是五千匹,主要还是考虑到小福船远洋的承受力。

如果能够顺利往返的话,那么也将会顺利开辟新的航线。

届时便是大明这边亲王们纷纷出发,去东胜神州瓜分地盘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