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149章:第一次进宫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149章:第一次进宫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刘胜当然不敢去相信老师是大明皇帝的孙子,他没这样的想象力。

在他的想法里,顶多到顶尖文武大臣,譬如六部尚书,或者武将勋贵这般。

但旁边的李秀才,眼神里露出的是满满的惊骇。

李秀才和其他人不同,是土生土长的大明人士,甚至经历过元末的混乱,是洪武年初的第一批秀才。

当然,第一批秀才比起现在,实际上还是有些水分的,不过在大明的生活,前半辈子李秀才算是衣食无忧,里子面子都有。

犯了事后,穷困潦倒了一段时间,这才辗转到达西域朱英这里。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空白文书的意义。

那可是连驸马都被斩杀的驿站啊,也算是皇室贵胄了。

哪里是正二品的尚书,或者公侯伯爵胆敢插手的。

最为主要的是,李秀才突然想起,东家,好像是国姓。

那.....

刘秀才的喉咙滚动了一翻,想要说些什么,不过看着面带惊喜之色的刘胜,犹豫再三后,还是选择闭口不言。

毕竟这等事情,委实太过于离奇,说出来若是自己的臆想,对于东家有害无利。

当李秀才沉浸在自己的猜想中,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屋子里就剩自己一人了。

刘胜早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去了。

李秀才面露狂喜之色。

“如若东家真的便是...”

单说道后面几个字的时候,李秀才双手一把捂住自己的嘴巴,下意识的左右瞧了瞧,甚至小跑到门口。

打开门看了看四周,院内除了一位老仆在浇灌花草,再无他人。

这才放心关上门,顺带把门栓挂上,回到屋内。

而后就捧住嘴巴,憋笑起来。

这一刻他实在是太想仰天长啸了。

只因若东家真的和他猜想的一般,他何愁没有机会再次回到大明得到重用,甚至于沉冤昭雪。

想到这里,李秀才眼神转冷,恶狠狠的说道:“吕辉,侯子岩,尔等两人想不到吧,我李某人即将归来。”

“这一次,我势必要让尔等付出代价。”

想到曾经受到的屈辱,李秀才拳头紧握,狠狠的砸在旁边的桌面上,发泄着心头的怒火。

........

天界寺,某藏经阁。

“大师抱歉,上峰传来指令,不得接触高丽使臣。”锦衣卫小哥对姚广孝说道。

关于上次姚广孝提出,让自己禀告上去的意思,已然是得到了回复。

姚广孝眉头皱起,问道:“燕王殿下现在已然是离开京师了吧。”

关于这个消息,几乎众人皆知,锦衣卫小哥也没有隐瞒的意思,点头称是。

姚广孝闻言,再次说道:“关于贫僧的这个请求,是否传告给了长孙殿下。”

锦衣卫摇头说道:“这个在下就不得而知了。”

姚广孝顿住,满脸无奈。

犹豫一番再次说道:“可否请小哥,帮贫僧传信给长孙殿下,贫僧想与他见上一面。”

“这...还请大师莫要为难于我。”锦衣卫小哥拒绝说道。

姚广孝的眼中闪过一道光芒,双手合十带着微微的压迫感说道:“小哥当时应该清楚,贫僧自北平而来京师。”

“便是当初长孙殿下流落在野的时候,就是贫僧发现长孙殿下,这才带长孙殿下入了京师,得以让陛下相见。”

“说起来,贫僧于长孙殿下,当是有知遇之恩,只是传信一句这点小事,小哥都不能帮贫僧处理嘛!”

姚广孝的语气说到后面,已然是带了三分森然之感。

其实如此去逼迫一个锦衣卫小哥,姚广孝也是极为无奈。

他隐约已经猜到了朱英的心思,只是这几天下来,让姚广孝内心开始变得急躁起来。

待在这里固然也算是舒适,可是却得不到外界的任何信息,姚广孝也清楚自己年纪大了,未来的时间不够,留给他施展心中抱负的时间,越来越少。

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岂不是要含恨九泉。

所以姚广孝现在已经有些坐不住了。

锦衣卫下小哥面上露出迟疑的神色,明显是被姚广孝震慑住了。

毕竟关于长孙殿下,和道衍法师还有燕王殿下,一起从北平过来的消息,小哥也是知道的,不知道也不可能来这里守着了。

“小哥可要想清楚了。”眼见锦衣卫小哥有些犹豫,姚广孝幽幽的补上一句。

锦衣卫小哥心绪杂乱,最后咬牙说道:“行,在下便再帮大师一次。”

他很快想清楚了。

自己传信上去,顶多是被驳回,甚至于训斥一番,若是不传信,等哪天面前的大师登上高位,到时候就是自己的灾难了。

对于道衍被幽禁在这里,锦衣卫小哥在知道一些情况后,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要来得更为重要些。

毕竟,他这个小旗官,已经干了很多年了,也想往上面挪一挪。

“贫僧谢过小哥。”

姚广孝双手合十,微微躬身说道。

.....

春和殿。

李景隆的神色有些无奈,他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被朱允炆派人叫到了这里。

之前从秦淮河畔的宅院离开后,他就回到了左军都督府,毕竟就大明目前而言,每一天都是上班时间。

官职在身的文武群臣,都没有四处闲逛的可能。

哪怕是你没事,也得在自己的办公区域待着,偶尔出去溜达一圈无所谓,也没人管。

但若是上司有事,甚至是陛下召见,找不到人的话,那可就是按渎职罪论处了。

李景隆刚到左军都督府,就看到一个太监等候多时了。

就是朱允炆派人过来,那太监没找到人,也不敢回去,只能在这里干等着。

李景隆也不可能拒绝,只好随同一共来了春和殿,面前是朱允炆,旁边则是黄子澄。

“表哥,你这是去哪了呢,我在早朝上给表哥使了眼色啊。”

朱允炆有些疑惑的问道,他当然不知道表哥是为了避嫌,故意不来。

李景隆听到朱允炆的问话,脸上露出丝丝诧异,不由说道:“我还以为表弟是让我去查探关于虞王殿下的事情呢。”

“下了早朝后,我就急忙出去查探去了,昨日晚间,我差人探到了其可能所在的宅院。”

听到这话,朱允炆顿时对李景隆没来的时候,没有了丝毫的怨言,本来他心里还有点生气,没想到竟是表哥会错了意。

只是微微思索,朱允炆就觉得表哥不可能欺瞒自己,毕竟自己和表哥,可是从小一共长大的兄弟,这份兄弟情谊绝不可能有假。

连表哥都不能相信,自己还能相信谁呢。

想到这里,朱允炆问道:“表哥可是查探到了什么消息。”

李景隆眉头微皱,说道:“算是查到了,也算是没查到。”

听到这话,朱允炆忙问道:“表哥这是什么意思。”

李景隆稍稍停顿了一下,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这才缓缓说道:

“便是我下了早朝之后,就按照昨日得来的消息,迅速朝着秦淮河畔过去,然而当我来到消息所在的宅院附近时,却被锦衣卫拦了下来。”

“锦衣卫?”朱允炆不由惊呼一句,而后说道:“锦衣卫怎么可能拦住表哥你。”

“对呀,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锦衣卫名声虽不是很好,但咱们怎么也说是皇亲国戚,哪里是锦衣卫这些人,可以管辖到的。”李景隆说道。

朱允炆点点头。

锦衣卫威名很大,但是皇爷爷也下了谕旨,没得到允许,不准查探皇室成员。

所以但凡是皇室成员,就没谁怕锦衣卫的。

表哥虽说是曹国公,但也是皇爷爷的亲外甥孙,自然也属于皇室成员。

“这些锦衣卫,简直越发胆大了,连表哥都敢拦,表哥放心,此事我明日定会跟皇爷爷讲述,必须要惩治一番才行。”

朱允炆不满的说道,内心里感觉表哥受了委屈,就想给表哥出头。

李景隆闻言,忙道:“万万不可如此,表弟千万莫要和陛下言说此事。”

李景隆此刻,有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看着朱允炆那一脸较真的模样,李景隆毫不怀疑他真的会这样做,那岂不是要害死自己了。

虽说是陛下的亲外甥孙,但是比起陛下的亲大孙,他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的。

“表哥这是?”朱允炆有些摸不着头脑的问道。

“表弟有所不知,拦住我的锦衣卫,正是陛下的亲卫。”李景隆苦笑着说道。

“这...怎么可能,这...原来如此,是真的。”

朱允炆先是惊呼一声,而后马上想起之前表哥所言,反应了过来。

“是真的,恐怕陛下对其已然很是信任,我最近有听到消息,凉国公已经在回京师的路上了。”李景隆再次说道。

听到凉国公这三个字,朱允炆顿时感受到整个人都不好了。

那个粗鲁的蛮子,朱允炆想起他就不舒服,强算关系的话,也算是舅公,毕竟是他父王的妻舅,但他的母妃是吕氏。

实际上没有半点往来。

蓝玉在朝堂上名头很盛,现在皇爷爷在这个时候将他召集回来,其中意味非常之明显。

显然就是给大哥撑腰来着。

大哥啊大哥,你都死去十年了,怎么还要回来呢,还偏偏是在这个时候。

想到这里,朱允炆突然感觉到阵阵无力,身子都有些瘫软。

面对大哥的强势归来,他感觉自身没有丝毫胜算可言。

看着面前的表哥,朱允炆犹如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般,语气带着恳求的说道:“表哥,帮我。”

李景隆闻言,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

现在的他,怎么可能去帮朱允炆,这不是将自己往火坑里推嘛。

但是就目前来说,他也不能太过于得罪表弟朱允炆了。

哪怕朱允炆当不了皇帝,至少也会是个藩王。

李景隆没有立即回应,而是表现出沉吟的模样,片刻后才在朱允炆的期待目光下说道:

“表弟,此事就目前看来,极为险恶,尤其是陛下的心思,恐怕都被其迷住了,我等贸然谏言只会适得其反。”

朱允炆闻言,心思被带动,说道;“那依表哥的意思,当是如何才行呢。”

李景隆郑重说道:“当是只能徐徐图之,伺机而动,坐等时机,以不变应万变。”

“这,难道我就只能干等着嘛。”朱允炆有些不甘心的说道。

看到表弟朱允炆没被自己忽悠住,李景隆急忙思索了一番,再次说道:“也不是如此,表弟目前在文臣中颇有名声,可以从这方面加强一下。”

朱允炆认真点点头,看向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黄子澄,说道;“先生也是这般说的,看来目前也唯有如此了。”

听到这话,李景隆和黄子澄下意识的对视一眼。

就单单这一眼,两人皆是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出了其中的复杂目光。

顿时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从两人的眼神中迸发出发。

朱允炆有些无奈,不过还是心中暗自给自己打气,肯定还是有机会的。

毕竟皇爷爷早就宣布他为太孙了,只等九月册封就名正言顺。

即便要下了他的太孙之位,皇爷爷怎么也得犹豫一下吧,总不能说下就下,朝令夕改。

深受儒教教育的朱允炆在心中自我安慰。

皇爷爷可是大明皇帝,天下共主,一代明君,涉及到大明储君这样的事情,当是不会朝令夕改,自己肯定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

表哥和先生都是我最亲近的人,也不会欺瞒我,看来目前还是当好好结交文臣大儒,以便在皇爷爷询问的时候。

便是如同刘三吾一般,说自己的好话。

这般想来,朱允炆顿时感觉有戏,精神都有些振奋起来了。

李景隆时刻多注意观察表弟的微表情,见到表弟眉角上翘,顿时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表弟这一关,目前算是过去了。

不过长孙殿下那里,还是要想个法子,找个机会见上一面。

陛下也不可能天天都去吧。

......

日落西山,黑夜降临。

从上空俯视京师,便可以看到万家灯火。

秦淮河畔,更是不断传出靡靡之音,动人心神。

朱英没有在书房里,而是坐在院子里,面前摆放着四书五经,随手拿起一本翻看。

这些书籍并不便宜,倒不是纸张价贵,而是这套四书五经上,皆是有着大儒的亲笔注释。

如今计划已改,不同于安南开国,接手大明帝国的话,概念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是一个已经很成熟的帝国,他需要做的,是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在不使得大明动荡的前提下,更好的改革。

尤其是即将要去翰林院负责编撰教材,还是要先熟悉一下四书五经的,不然看都没看过。

到时候翰林院里负责的时候,连行文的流程都不清楚,那就容易惹人笑话。

不过现在身份不一样了,要是让他知道谁笑话他,恐怕没什么好果子吃。

毕竟,皇室威严不可亵渎。

他朱英的威严,更是不容易有丝毫冒犯。

很快,天空上的繁星越发清晰,约莫已经是晚上八点的样子,张伯走了过来说道:

“东家,马车已经过来了。”

朱英闻言点点头,放下手中书籍,起身向着宅院外面走去。

在宅院的门外,一列锦衣卫恭敬守候,在锦衣卫的前方,更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躬身等候。

见到朱英出来,众多锦衣卫单膝下跪,低头行礼。

刘和拱着双手,深深低头,长揖道:“见过殿下。”

旁边的张伯,已然是跪在地上,头触地面,当朱英从院子里走出来的时候。

他就是如今大明最为尊贵的存在之一,皇嫡长孙殿下,而不在是曾经的东家。

“平身。”

朱英身穿白色素衣,轻声说道。

众人闻言起身。

“殿下请上车。”掌印太监刘和,低头恭敬说道。

朱英自台阶上缓步而下,走入马车中。

在张伯惊喜的目光下,马车朝着皇宫方向行驶而去。

----

ps:刚才电脑死机,因为没有及时更新,导致被屏蔽章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