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200章:打造大明轨道的可能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200章:打造大明轨道的可能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城郊外,火药司。

再次来到火药司,朱英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了很大的不同,只是刚刚进入,这里就弥漫着一股硝烟旳气味。

很显然,在不过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里,叶月清在这里指导的进度相当不同。

朱英的到来并没有通传,得到消息的叶月清,立即就赶了过来,而此时叶月清的脸山有黑漆漆的,显然不久前还在亲自试验。

“见过东家。”叶月清没有意识到脸上的异样,看到东家的面色变得有些兴奋。

“看来火绳枪的进度实行的不错。”朱英走到叶月清面前,从怀中取出手帕,递了过去。

示意叶月清擦拭一番。

黑漆漆的脸上透露出红晕,叶月清这才意识到自己脸上的异样。

接过东家的手帕,她还有些舍不得用,不过在东家的目光下,微微转头开始细心的擦拭起来。

擦拭完后,看着变脏的手帕,叶月清低头说道:“属下帮东家清洗干净后,再拿给东家吧。”

朱英轻轻点头,没有在手帕的事情上继续,随后问道;“火绳枪这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听到东家问起火绳枪的事情,叶月清顿时振奋起来,开始汇报:

“属下按照东家的吩咐,开始对火绳枪进行拆分打造,尤其是从兵仗局那边调来木匠们制作的蓄力车床,现在进度非常之快。”

随着叶月清的述说,朱英开始逐渐明白现在火绳枪的生产情况,也明白了为何火药司硝烟味这般大了。

叶月清在来之前,朱英根据火绳枪,甚至是火药方面,单独进行过教导。

当然,朱英的教导,多是一些理论上的东西,比如火绳枪拆装打造,火药配比,纯化这些。

最为主要的便是关于蓄力车床。

这些过来的木匠,可都是大师傅级别,在大明如今的木匠,能够到兵仗局里干活,几乎都是有着传承。

当叶月清点出自己的要求,不过短短两日内,可以打磨枪管的蓄力车创,就被木匠们联合做了出来。

甚至于直接出现了数个款式。

木匠,在如今的大明,跟后世科学家很是类似,更别说两百大木匠,都是老师傅的级别,很多东西的制作,真就是游刃有余。

可别小看古人的智慧,了解到榫卯结构,就知道木匠的技艺是多么的高超,蓄力车床这种东西真就不值一提。

这玩意在木匠们看来,其实和纺织车没啥区别。

针对火绳枪,火弹的数个蓄力车床出现,很快这些车床就被大批量的制作出来。

除了之前的样品火绳枪枪使用精铁制作外,现阶段的火绳枪,皆是使用铜制。

在蓄力车床制作好后,朱英传递的流水线加工理念,也被叶月清很好的安排上了。

搞定火绳枪及火弹的制作后,叶月清又把目光投向了火药的纯化和配比。

最近六七天的时间,一直在不阶段的进行实验,细化火药配比。

“火绳枪的产出,现在已经初步开始增加,将步骤细化过后,很多学徒上手也非常快,尤其是枪管内的膛线,木匠们也制作了新的方式。”

“现在火绳枪每月可产出最低五百支以上,到后面增大规模,还能产出更多。”

叶月清有些激动的说道。从每月不过几十支,到现在每月五百支,甚至后面上千支。

用不了多久的时间,就可以大规模的装备到军队之上了。

在说完后,叶月清又有些懊恼的说道:“只是关于火药的配比,现在还没有太大的进步,属下改了很多次,依然没有感觉到威力有所变化,似乎相差不大。”

朱英闻言,安慰着说道:“你已经很厉害了,半个月达到这般情况,已经是远远的超出了我的想象。”

朱英是真的被震撼了一把,他这次过来只是顺便看看,是否在蓄力车床这块,有什么错误的地方,或者凭借前世的记忆,指点指点,加快进度。

然而没想到一切竟是如此般的顺利,这个过程快得超乎他的想象。

其实朱英不知晓,这跟目前大明的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是朱元璋对于火器军备这块,本就非常的重视,所以兵仗局无论是什么工种,开出的待遇对于现在的大明而言,都算是比较丰厚。

在质量上,朱元璋的要求极为严格,所有生产的军备都要刻上制作者的代号,一旦有残次品的出现,就要进行追责。

双管齐下,大明兵仗局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且追责的方式也逼迫所有人在工作时,不敢掉以轻心。

有着这般底子,这一切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若是换到明末,一年半载能出这个成绩,都算是极为不错了。

“火药配比这块,你跟我说说,是怎么个实验方式。”朱英不由问道。

叶月清回道:“按照东家给的方式,属下按照大致为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配比,进行细化,并且尽可能的减少其他杂质,只是目前还没有效果。”

朱英点点头,火药的最佳配方,自然不是一下子就能实验出来的,不过这东西有个大致的方向,应当不需要多久的时间。

“慢慢来,总结前面的配比,将所有的方式都记录下来,自然不会需要多久。”朱英劝说道。

叶月清闻言,有些无奈的说道:“只是东家,属下试验这些配方,发现威能的相差好像都差不多。”

朱英皱眉,问道:“你是如何进行配方试验的。”

叶月清也没多想,直接将自己的方式说了出来。

听到叶月清讲述的方法,朱英苦笑不得。

难怪火药司这么大的硝烟味,原来是叶月清为了节约,所以配比都是直接做到的了火弹里面,顺便测试火绳枪。

“你这般试验配方怎么能行,根本无法看出威能的变化。”朱英说道。

“那属下应当如何。”叶月清有些模糊的问道。

朱英解释道:“细微的变化,在火弹上根本难以体现,这个时候你可以加大火药剂量,用火炮来试验配方,火炮轰出时的效果,将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听到这里,叶月清才恍然大悟,她这是钻到牛角尖里去了,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没想到,顿时有些羞愧。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火器的研发,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进行巨大飞越,我相信火药司在你的带领下,可以很快取得成功。”

朱英见叶月清神情不由一笑,安慰说道。

“属下必定竭尽全力。”得到东家的夸奖,叶月清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干劲。

接下里,朱英和叶月清闲聊几句就准备离开。

估摸着下个月开始,玄甲卫内就可以引入火铳兵了。

叶月清见朱英准备离开,稍稍迟疑还是说道:“东家,关于高丽公主赵香熙,最近属下发现她对于火器这块非常的积极,似乎想要探查火器的秘密。”

“尤其是火绳枪,还有火药配方,属下担心会被其泄露出去。”

说到这里,叶月清有些犹豫补充道:“在火绳枪制作,及火弹,火药配方这些方面,赵香熙皆有参与,且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所以属下请示如何对待。”

朱英听到这话,笑着说道:“她若是能够让火绳枪在进度上加快,自然不必将其隔开,况且一个小小的丰壤赵氏,还能蹦跶多大的水花不成。”

说完后,朱英微微思索一番,继续说道:“你告诉她,若是她能在后续火绳枪,火弹,火药配方这块,有足够的功劳。”

“高丽丰壤赵氏那边,可以给予部分的照料。”

听到这话,叶月清也算是落下了心思。

赵香熙这段时间以来,完全放下了身段和叶月清一同。

就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叶月清作为一名女子,东家突然给了重任,这对于叶月清来说,心理压力比较大,很怕自己干不好。

赵香熙本就擅于交际,熟悉的赵香熙在这个时候,慢慢就变成了叶月清的朋友,或者说闺蜜。

叶月清的思想还是很正的,即便最近对于赵香熙好感度提升,但涉及到赵香熙身份的关系,她必须要跟东家说明方可。

庆幸东家对于赵香熙,并没有多大的反感,不然知晓了太多秘密的赵香熙,就叶月清看来,也只能是辣手摧花。

......

大明皇宫,华盖殿。

诸多皇子皇孙对于朱英身份的猜测,很快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看来咱大孙的身份,很快便能传开了,对了,权儿还有允炆,允熥他们,没有说嘛。”

朱元璋对司礼监太监刘和问道。

这些宫里的消息,都是刘和来负责收集和传达。

“回禀陛下,十七皇子还有两位皇孙殿下,皆是没有透露长孙殿下的身份。”刘和恭敬的回道。

朱元璋点点头:“权儿和允熥如此,咱倒是不意外,没成想允炆也会这样,看来上次允炆和大孙的见面,对于允炆的影响很深呀。”

朱元璋的感叹,刘和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接茬。

蒋瓛也是保持沉默。

说完后的朱元璋,将刚刚看完的奏章拿给刘和,说道:“这份沿海的情报,交给大孙去看看。”

“臣遵旨。”刘和双手接过,恭敬的回道。

“火药司那边的发展,倒是出乎了咱的预料,月清这女娃,是相当不错,咱大孙这眼光挺好的,倒是你,让你给咱大孙寻个好姑娘,到现在都没个着落,还是咱大孙自己带来。”

朱元璋有些感叹的说道。

面对陛下的责备,刘和惶恐不已。

不是他不想找,实在是不好找啊。

其实传过来的画像和女子身份,刘和已经有十多位了,不过尽数都被朱元璋给否定了。

感觉总是差了那么一点。

曾经大明皇室的嫁娶,基本上都是马皇后负责,朱元璋向来没怎么管过。

现在皇室子孙们,也是由宁妃负责。

不过大孙的情况特殊,之前宁妃也不知道,所以一直都是刘和在找人。

朱元璋只是随口一说,也没真的要去惩罚刘和,更多的是对大孙的关心。

朱英去火药司的事情,自然瞒不过朱元璋。

且朱元璋对于火药司,可比朱英关注度要高得多。

自从叶月清进入火药司对于火绳枪的研发,统筹全局后,每天火药司的情况,都会事无巨细的传到朱元璋这里。

这些天以来,朱元璋对于火绳枪的研发进度,也是极为满意,这可比他之前造火统火炮要快得太多了。

原来朱元璋还觉得,这些火绳枪估计要到了明年方可初步装备军中。

但是按照目前的产量来说,到明年开春出征倭国的时候,便就能直接装备上了,直接投放到战场使用。

想到这里,朱元璋笑着说道:“这些个倭国,早些年实在是气到咱了,这次咱大孙造出这等神器,务必要让这些倭人知晓厉害。”

“传令冯胜,这老小子最近也没啥事干,给咱督造海船去,须得在明年开春前,造出足够出征倭国的海船。”

明初,大明建国的时候,元代所开的大运河,在山东境内一段的会通河,因黄河决堤而被淤泥给堵塞了。

当时从江南输送到北平及辽东的军饷,依赖于海运。便是由汤和负责督造海船。

后来便是靖海侯吴祯,在太仓小北门建立苏州造船场,铸造大型海运漕船。

不过吴祯洪武十二年就病逝了,追封海国公后,有因被追认为胡惟庸党派,除爵。

海禁后,海船的铸造逐渐就不是重心,转而到生产河船方面。

现今出征倭国,便是要重新铸造,全部铸造肯定来不及,还是要将一些漕运的大船,改造成战船使用,配上足够的火炮。

......

朱英回到皇宫的时候,距离晚膳还差些时辰。

去禁卫训练所在溜达了一圈,便回了坤宁宫。

就现在而言,老爷子没给他什么休息的时间,在坤宁宫的书房里,无论朱英批阅多少,次日秉笔太监郭忠,都会贴心的帮其满上。

所以一旦有空闲,朱英就会批阅奏章。

批阅奏章看似繁琐,却也是能够最快了解到大明目前各地的基层情况。

按照现在的制度,奏章的上报,已经包含了哪怕是下县的县令。

每月,县令都要上报自己县城目前的情况,直接传达到皇帝这里。

大明有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县城。

这也就意味着,单单是正常的工作情况汇报,至少就有一千四百二十七份,这还仅仅只是县令。

往上走的地方负责官员,都必须进行汇报。

且这些报上来的情况,若是朱元璋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会安排御史过去巡查。

这便是为何,在洪武年间,朱元璋的权力影响如此之深,因为他的谕旨,是真正的到达了县里。

县令能够直接和皇帝沟通,在内心里自然有更多的敬畏,在上奏县城内的情况时,也不敢肆意描绘,毕竟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可是贫农出身。

对于百姓之事,指不定比县令还要懂。

朱英才进书房,秉笔太监郭忠就递来一份情报。

朱英打开一看,是关于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的情况。

燕王朱棣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然而杀戮百姓,坚壁清野之事,在情报里写得清清楚楚。

看完之后,朱英倒是没有多大的感觉。

朱棣能够有这般手段,他也不意外,毕竟就后世里,这可是永乐大帝。

只是看完手里,对于燕王和朱棣的一些用兵情况,还有军队的军备,后勤,节制等等。

朱英突然就皱眉起来。

他现在就现在的大明而言,在战争上,行动的时间,是非常缓慢的。

就现在而言,针对于沿海倭寇,一切还刚刚开始。

按照时间推算,大量的倭寇应该已经聚集沿海了,而燕王和晋王这边,除了部分军队,周边的军队都还没全部整合。

古代进军,本来就缓慢得很,全靠士兵步行。

想到这里,朱英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想法。

或许,可以将畜力轨道先修建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