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232章: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232章: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朱英并不是一个历史通,所以在这个时候,就是需要你查资料了。

大明的建立距离宋朝,不到百年时间,在很多资料典籍的保存上,还算是比较完好旳。

在朱英的吩咐下,很快郭忠就将跟宋朝有关典籍带了过来。

朱英看到十几口大箱子由宦官们抬过来的时候,就有些懵逼了。

这怎么查。

不好好在,郭忠贴心的介绍道:“殿下,这两位是专职宋朝学问的学士,这里大部分的典籍,都是由他两人整理,编撰。”

“殿下有什么需要查找的地方,或许直接询问起来会比较迅速。”

朱英赞赏的看了眼郭忠。

郭忠虽然是老爷子指派过来的,但其实在朱英这里的存在感并不强。

除了早期介绍一个官员外,大部分朱英对其都用不到。

朱英有着自己的势力,像是张伯,叶月清,会更加的熟悉一切。

所以对郭忠下意识的忽视了。

现在看来,郭忠在细节方面,还是非常用心的。

得到长孙殿下赞许的目光,郭忠知道自己这个做法到位了。

郭忠很清楚,或许自己比不上刘和,但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位置,就整个皇宫里的宦官而言,已经算是二把手的存在了。

其实在更多的方面,郭忠负责的事务,或者说权力体现方面,比之刘和更多。

刘和需要贴身服侍陛下,很多事情不可能亲力亲为。

而郭忠想要保住自己二把手的位置,长孙殿下就是一个绕不开的坎。

自从服侍长孙殿下以来,他就一直在思考,如何体现自己的存在感。

这次的机会,显然是把握住了。

宦官对于皇家,便就如同家奴般,一个赞许的目光完全足够了。

接下里朱英就开始询问翰林院过来的两个学士,宋朝有关的一切。

其中的重点,主要就是经济收入上面。

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朝代的进步,一直都是向前的。

若是退后的朝代,不可能维系太久的时间。

对于宋朝,不管是后世的人们,还是现在的百姓,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弱宋。

学习过历史的人,基本上都感觉这是一个很衰弱的朝代,重文轻武,总是处于挨打之中。

但抛开军事不谈,自经济,百姓幸福指数,社会繁荣等各方面来看,宋朝,实则已经达到了历史朝代的巅峰。

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便就是国库的财政收入。

宋朝的财政收入,商税占据七成,农税只有三成。

也就是宋朝,是真正的国富民富的一个朝代。

而现在的大明,农税占据八成,商税只有两成。

在城市化建设的道理上,也是远远低于宋朝。

以上这些内容,基本上是由面前长得微胖的翰林学士介绍。

“若是咱大明的经济,也能发展到宋朝那样的规模就好了。”

朱英心中暗道,随后看向另一位,面色相对要严肃许多,且还有些脸黑的翰林学士之上。

问道:“你可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黑脸学士躬身作揖道:“方才臣的同僚,介绍了宋朝的美好,如汴京的繁荣昌盛。”

“那么臣接下来便讲述一番,在这光明之下的黑暗。”

朱英闻言,目光微动,道:“好,你便跟本王讲述一番。”

黑脸学士开始介绍起来。

在宋朝典籍经济的繁荣之上,实则是对于百姓的巨大压榨。

宋朝财政收入那么高,是因为宋朝疯狂压榨百姓。虽然历朝历代都压榨百姓。但是,宋朝对百姓的压榨特别严重。

宋朝是唯一一个把中原与南方这汉人核心疆域都丢给外敌的中原王朝,是汉人首次完全亡国于外族外敌。

宋朝不仅军事弱,而且政治非常污浊,贪腐严重,而且宋朝的民生非常差。

宋朝的贫富相差巨大,极端严重压榨百姓导致出现杀婴习俗、广泛的杀婴现象,不是开始于其他朝代,而是开始于宋朝。

宋朝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农民起义?

因为北宋、南宋还没活到矛盾积累到农民起义发展到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时候,就被外敌灭了。

要知道大明建立的时候,你打的是日月重开大宋天的旗号,朱元璋宣称要恢复宋代的开明统治。

但是很快,这个声音就消失不见了,是因为朱元璋看到了在文人歌颂宋朝典籍下,百姓的凄惨生活。

“你叫什么名字。”朱英对黑脸学士问道。

巨大的身份差距,两名学士在朱英没有问道前,连介绍自己的姓名都没有资格。

黑脸学士或许是脸太黑,听到长孙殿下的问话,面上看不出情绪的波动。

在另一位学士羡慕的目光下,缓缓道:“臣李卫良,拜见长孙殿下。”

朱英点点头。

这个名字很陌生,朱英的记忆力还算不错,既然这个名字陌生,就说明李卫良这个人,在大明的历史中,没有留下丝毫的蛛丝马迹。

“本王身边少了个伴读,你若是愿意,便就在本王身边伴读如何。”

朱英问道。

他对于李卫良很欣赏。

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人敢说。

皇家威严下,一般人只会挑好听的说,就比如刚才的白脸学士。

但李卫良不同,他不仅敢说,而且心里面是装着百姓的。

心里装着百姓的官员,品行是不会差的。

“臣,谢过殿下。”

李卫良闻言,语气带着激动,直接跪在地上,磕首道。

来之前,两人只是通过郭忠知晓,面前的是长孙殿下。

但是来到坤宁宫后,他们就明白长孙殿下的概念有多重了。

坤宁宫的事情,在宫里可不是什么秘密。

虽然对于长孙殿下的出现有些疑惑,但他们可没有多问的资格。

长孙殿下伴读,这对于翰林学士来说,就是一步登天了。

便如黄子澄一般。

“你先退下吧。”

朱英对另一名白脸学士吩咐道。

等白脸学士离开后,朱英对李卫良问道;“对于现在的大明,尤其是在制度方面,你有什么建议没。”

李卫良闻言,嘴唇动了动没有开口,目光转向郭忠。

“行,你也下去吧,本王跟李翰林好好聊聊。”

李卫良似乎对于郭忠比较忌惮,或许曾经在宦官身上吃过亏。

待郭忠离开后,才有谏言的想法。

朱英看人很准,毕竟现在大明的人,远不如后世那么狡猾,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看得透彻一点。

尤其是老实人。

很显然,李卫良就是个老实人,还是个直性子。

随后就说道:“回禀殿下,在臣看来,现在的大明在各方面都是远超前宋,只是在商业这块,和宋朝相比差距极大。”

“个中的主要原因,在臣看来,便就是前宋对于商人,并没有很强的抑制,甚至是鼓励发展。”

“反观大明如今,海禁阻断了海上贸易,民间禁止走动,商人受到限制,虽然商税低,但整体的繁荣并不能和前宋相提并论。”

朱英听到这话,内心可谓是极为吃惊。

这样的人,能干到翰林学士这个职位上来,真的很离谱。

这些话,要是传到老爷子的耳朵里。

基本上李卫良是不可能见到第二天的太阳。

难怪刚才要让郭忠离开,感情是真敢说呀。

“你可是知道,你刚才说的那些话,足以让你性命不保。”朱英沉声问道。

李卫良低头道:“臣明白,但事实就是如此,这些都是臣内心所想,也是现如今最为真实的情况。”

朱英没有追问,转而问道:“想来也是个聪明人,为何敢在本王面前说这些。”

李卫良没有迟疑,坦然解释道:“殿下查看前宋典籍,臣心中就有些许猜测了。”

“在臣说完前宋百姓的遭遇后,殿下的反应告诉臣,殿下的心中是真正装着百姓,装着大明的。”

“所以臣敢说,也能说。”

朱英笑道:“好一个敢说也能说,本王没有想到,在翰林院里,文人之中,还有像李翰林这般的人物。”

“你说的这些,也是本王现在正在思索的问题。”

“前宋的户部岁入,远超我大明。本王也在想着,如何把大明的岁入给提升起来。”

“如今看来,你便是这方面的行家呀。”

听到朱英的称赞,李卫良连忙躬身作揖道:“臣只有些许想法,当不得殿下如此夸赞。”

朱英道:“本王也不瞒着你,海禁的事情,主要的根源就是在倭寇上面,现在我大明已经由燕王和晋王各率两路大军。”

“前往被倭寇肆虐的沿海,解决倭寇隐患。”

“不仅仅是如此,于明年开春后,更是会直接出征倭国。”

“在高丽那边,也已经有十五万大军,于两月后,进发对马岛,直逼国倭国。”

“往后海禁,当会解开,重开海上丝绸之路。”

李卫良闻言,道:“臣不懂军事,不敢妄议。不过若是海禁打开,我大明户部岁入,当会有显著提升。”

若是别人这么说,大概率是不想回答,但李卫良这么说,朱英知道他是真的不懂。

“那么在你看来,是否应该现在就要解开对于百姓的束缚?”

朱英问道。

李卫良却是摇头道:“万不可如此,现如今大明的重点,还是在于吃食问题,陛下对于这点,也是看得透彻,才会限制百姓流动。”

“唯有大力恢复耕种,初步能够让百姓吃饱,才能是解开束缚,开放商道。”

朱英点点头,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李卫良此人,确实是个不错的人才。

其实就智商,学识而言,很多人都如同姚广孝一般,心中有抱负得不到施展。

像是李白,杜甫这些名传后世的大家,皆是如此。

更别提滚滚长河中,那些连浪花都不曾溅起的无名之辈了。

“今日便如此吧,明日本王会让人下达文书,往后你便是本王身边伴读了。”朱英看了看天色说道。

现在已经是到了晚膳时分,待会他要去跟老爷子一同进膳,这是早就答应好的,耽误不得。

“臣遵令。”

自始至终,朱英都没有在李卫良面相上看出什么情绪波动。

不过语气还是有很大变化的,激动的意味很明显。

朱英反应过来。

原来这个家伙,是个面瘫。

“月清,你跟郭忠对接一下,查一下李翰林的履历,到时候让我看看。”

“在翰林院还有他这等人的存在,真是让我感到有些惊讶了。”

朱英有些感叹的说道。

这家伙胆子真大,第一次见面就敢这么说。

不管是投机取巧,还是其他方面,不得不说引起了朱英的重视。

“遵令。”

叶月清回道。

这边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朱英起身伸了个懒腰,感觉腹中有些饥饿了,便就往华盖殿过去。

就在朱英刚准备出发的时候,突然外面传来了一阵喧闹声。

很快,朱英就看到朱高炽慌慌张张的朝着这边小跑过来,旁边还有两名宦官想要阻拦,却又有点无从下手。

怎么说朱高炽都是皇孙,横冲直撞下,他们不敢动手。

“大哥!大哥!救救小姨吧,快救救小姨吧!”

朱高炽远远看到朱英,就开始大声的呼喊道。

朱英挥挥手,挡在朱高炽面前的宦官立即让开。

“别急,到底是怎么回事,说清楚些。”

朱英问道,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朱高炽这么快的跑动,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显然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朱高炽想说话,一口气没上来,导致咳嗽不断,脸都涨得通红了。

郭忠连忙上前,帮朱高炽轻轻拍打后背,这才缓了过来。

“大哥,不好了,小姨她好像是被人给劫走了。”

朱高炽缓过气后,连忙说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详细说清楚,不要有什么遗漏。”

朱英沉声问道。

朱高炽听到大哥如此说,这才镇定下来,开始解释徐妙锦的情况。

原来在上次七夕过后,徐妙锦就一直想办法溜出府,总是往燕王府来。

个中原因,自然是想让朱高炽,再次联系朱英。

但在昨天,徐府的人突然过来询问,有没有见到徐妙锦。

一番沟通后,众人这才发现,徐妙锦竟然失踪了。

在这个世道,尤其是京师,失踪只有一种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