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248章:我许你第一任安南王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248章:我许你第一任安南王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安南这边,朱英的手段不要太多。

很快,刘胜和李秀才就被召集到坤宁宫。

“拜见老师!”

“拜见东家!”

两人躬身作揖道。

在这方面,两人都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其实就称呼而言,在皇宫内,应该称呼为殿下。

只不过东家和老师的称呼,显然要更为亲近。

两人的这点小心思,哪能瞒过朱英,笑了笑,也没在这方面计较,道:“都起身吧。最近番薯那边的情况如何。”

刘胜作揖道:“回禀老师。”

“咳咳。”旁边的郭忠轻咳两声提醒。

在进宫前,一些简单的规矩,郭忠都是教授过两人的。

“回禀殿下,番薯等作物在城郊的长势不错,目前没有任何问题,再过月余,应该就能成熟了。”

刘胜回道,其实对于番薯这些没太多好说的,本身耐旱,不需要太多的搭理。

即便是叶子有些蔫了,晚上就能自己恢复。

所以刘胜两人,每天都是坐在那里无所事事。

朱英闻言点点头,虽说对于番薯这些高产作物很在乎,但这玩意本来就不是精工细作的,埋下粮种,等着收获就差不多了。

“这次将你们叫过来,是有新的事情交给你们去做,最近安南的安秀公主抵达大明,恳求我大明出军,帮助安南平压如今的危机,匡扶安南王室。”

“本王和爷爷商议过后,决定调遣五万精兵以助安南。”

“当然,将士们是过去维护安南稳定的,作为我大明的藩属国,经过商议决定,不仅仅是在安稳上,包括各方面我大明都要予以扶持。”

“其中涉及到耕种技术,纺织,包括营造之事。”

听到这里,刘胜心中微微有些激动,他大致是明白了朱英的想法。

李秀才却有些忧虑,目前东家所说的这些事情,似乎跟他都没太大的关系。

然而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精神振奋。

“安南当地的情况极为复杂,不仅仅是多民族土人的混合,还有语言,文化上的冲突,所以教化之道,是势在必行的。”

“好在安南那边,主流也是以汉话为主,在教化上要相对容易许多,只不过容易归容易,但教化这等事情,从来都是极为艰难的。”

“李兴言。”

听到东家叫自己的名字,李秀才马上站出来作揖道:“草民在。”

朱英看向李秀才,说道:“你在群英城内,有着多年教书经验,这些本王一直都是知道的,这次去安南,便是以你为主,率领诸多儒生共同过去。”

“跟本王说说,可是有什么难处。”

李秀才闻言,忙道:“草民自当歇尽全力,将我等汉族文化,传遍至安南各地,让安南百姓,皆明我朝恩典。”

李秀才说话的语气,都带着丝丝的颤抖。

他原以为自己顶多就是给个小官,万万没想到,教化安南这样的重担,竟然也能落到他的头上。

这要是传出去,天下多少读书人要羡慕得发狂。

但凡跟教化沾边的,至少在茫茫历史中都能留下一笔。

至于多和少,就看情况下。

李秀才,也是个读书人,这种至高的追求,曾经在他的想法中,只有梦里才有过,或者说这也是绝大多数读书人,做梦才能有的事情。

如今,这份机遇就摆在李秀才的面前,如何能不激动。

朱英轻轻点头,表示对李秀才的认可,而后似乎有些感叹说道:“回想曾经,本王在西域举步维艰,直到大家的不断投靠,才慢慢的起来。”

“如今看来,虽说西域那边的成就,比起如今的身份来说不值一提,但是群英商会的弟兄们,能够一直跟随于我,在教化上,还是很有效果。”

“汝当牢记在群英城的过往,对于教化,想来也是有足够的经验,安南作为我大明的藩属国,个中的百姓,就是我大明的百姓。”

“切记过去之后,定要一视同仁,如何在西域的时候教的,便就如何在安南教,可是明白本王的意思。”

李秀才听到这话,顿时想起了曾经群英城内的教书方式,顿时心下轻松许多。

这和他之前做的事情,大概是差不多的。

当然,后面的话,李秀才也是秒懂。

西域教书的时候,那些教案之中,可是夹杂了不少群英商会的私货,可不是单单的教书。

东家都这番提点了,他要是还听不出来,那就直接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殿下的交代,草民心中明白,草民至安南后,定会将安南的百姓,当成我百姓的百姓对待,请殿下放心。”

朱英听到这话,就清楚李秀才懂了。

于是笑着说道:“也别草民草民的了,本王会通知礼部,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官职,放心,不会小的,多少让你到了安南,也能有颜面。”

李秀才直接跪地磕首,拜谢道:“草...臣李兴言,谢殿下恩典。”

“行了,起来吧,只需要你不要辜负本王的心意。”朱英笑着说道。

“臣必不负殿下,若负殿下,臣当永世不归大明,不归故里。”刘秀才发誓说道。

对于讲究落叶归根的大明,这也算是个重誓了。

朱英点点头,随即让李秀才退下等候,甚至招呼周边的侍卫,宫女,宦官,全部退下。

房内只有他,叶月清,还有刘胜三人。

“老师。”刘胜作揖。

朱英点点头,道;“我把你单独留下来,自然是有重事要谈,关于安南这次的行动,你这身体,还能走得动吗。”

“若是你不想长途跋涉,我就给你在大明安排个官做,保你往后富贵无忧,衣食不愁。”

听到这话,刘胜心中极为感动,执弟子礼回道:“老师,我的情况老师清楚,我这人看似没啥问题,但和现在宫里的宦官,又有什么区别。”

“荣华富贵于我而言已经没有意义,群英城比起大明京师来,在繁华程度上自然如同萤火与皓月。”

“但那里是老师亲手打造的,从来也不缺什么,吃食更是无忧。”

“弟子现在想做的,便就是能够让往后余生,能够有些意义,至少能够为老师,更多的奉献自己,这便是弟子,此生最后的念想了。”

朱英听到这话,心里头也有些感动。

刘胜已经年过六十的老人了,身体还算是健康,但年纪摆在这里,头发早就灰白。

毫无疑问,执掌群英城这般多年,刘胜无疑是最适合去安南的人。

在政治方面的手段,可以说刘胜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说是朱英麾下的第一大臣,丝毫不过。

“安南那边,若是能成,我许你第一任安南王。”

沉吟片刻,朱英直接许诺道。

随着这句话,朱英对于安难的意图,也非常之明显了。

刘胜闻言,浑身一抖,下一刻便是行大礼参拜。

这是至高的荣光。

可以想象,在往后的史书上必定会有他刘胜浓重的一笔。

史书上提起他刘胜,那便就是第一任安南王,这是多么崇高的荣耀。

虽说对于他现在而言,并不能享受太多。

收归安南,快则五年,慢则十载,到了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

年轻时受过暗伤的刘胜,无法有子嗣,到时候古稀之年,这安南王也做不了几年。

但仅仅一个名头,对于刘胜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惊喜了。

“接下里聊聊关于安南那边的事情吧,五万精兵到时候我会让赵飞统帅,你跟赵飞熟悉,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

“安南那边的情况,到时候你去了便清楚,我这边也比较模糊,大致的方向你都轻车熟路,以五万兵统安南之兵,这可才是重点。”

“不要参杂到他们复杂争斗中去,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便就是你的主要目标,在这方面,我相信你是没有问题的。”

朱英说道。

他派过去的这五万兵,可不是简单的兵卒,更多是军官。

安南的人口,大约接近四百万计,其举国之兵,现如今约莫在五十万往上。

人口和兵力的对比,越是发达的国家,这个比例就越小。

向安南目前的混乱情况,最低都是百分之十以上的比例了。

这般听来,似乎大明一百二十万兵,安南都能有五十万有些奇怪。

但实际上安南这般土司多,很多土司上下,几乎就是全民皆兵,概念完全不同。

十二岁的少年,生育过孩子的妇女,都是要冲锋作战的。

这些兵,名义上属于安南王室,实际上暗中已经被各地豪强,军阀所掌控。

就连安南那边的官兵,也是被诸多将军控制,听调不听宣。

这也是为什么安南王室要向大明求援。

朱英就是想通过这五万兵,直接就安南本地吸收兵源,然后不停的壮大,直到彻底的把控安南。

刘胜听完后,认真点头。

对于这些计策,早在西域的最初发展的时候,就经常用到。

那个时期的群英商会,还只是个小商会,就是通过不断的吞并其他势力,逐渐的壮大自己,才有了今天的这般规模。

刘胜很清楚,这次去安南,就是将曾经群英商会的路子,再走一遍。

“老师请放心,这些法子弟子还是比较熟悉的,且这次过去,还有这么多师弟辅助,定然不会叫老师失望。”

刘胜回道。

朱英召集门下弟子以备安南的事情,在一个月前就有了安排,现在这些弟子们,都是在等候朱英的吩咐。

朱英道:“我看到安南那边的情况,很多土司还在过着以物换物的生活,其中的钱币也非常的混乱,大大小小十多种,百姓用起来十分麻烦。”

“所以这次过去,我授予你钱币之权,将会提供足够多的大明宝钞。”

“这个是重点,你要想办法让大明宝钞,取代安南所有钱币,成为唯一的钱币,为此,用些手段也在所不惜。”

朱英的声音有些低沉。

大明宝钞,是如今天下唯一的纸币,但购买力一直在下降,而且出了大明,也没人认。

安南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朱英想要做的,就是从军事,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安南进行输出。

这次对于安南,也是朱英第一次正式进行这等策划。

“弟子明白。”刘胜沉声说道。

关于手段这块,在西域群英商会可不要太多。

其实说到底,朱英玩的那一套,无非就是后世资本主义的法子。

现如今对安南,直接无视目前复杂的形式,从最根本的军事,文化,经济入手。

这一套组合拳平定安南不要太容易,最为主要的,就是不伤及安南百姓。

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

让其从野蛮向着文明进行过渡,捕获民心。

直接上强兵打的话,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反而会因为过于强大的外力,迫使所有的安南军阀联合起来抵抗。

后来朱棣打安南,就是这般道理,花了太多兵力,最后也没捞到什么好处。

并不是说把安南归入大明,就是好的,反而会加大大明的负担。

这也是为什么,中原文化对外侵略非常少的缘故。

包括现在大明的那些朝贡国,是真的太穷了。

“等这边物资调度差不多了,便就出发吧,保重身体,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这皇宫的奉天殿内,亲自给你册封为王。”

朱英深深的看了一眼刘胜,而后说道。

其实朱英麾下的弟子中,还有更多年轻的,能力也不错。

当对于这个一直陪伴着的大弟子,朱英非常了解他所想要的。

即使在运送番薯等作物的时候,刘胜没有过来,朱英也会召来。

或许对于刘胜现在来说,青史留名就是最大的追求了。

刘胜闻言,抬头看向朱英,而后微微低头,遮盖眼中的泪花,而后缓缓跪下,大礼参拜,道:

“我这一生,上半辈子颠沛流离,居无所得。直到遇到老师后,日子的光景就越发不同。”

“老师麾下,我不是最聪慧的,也不是最年轻有力的,蒙老师不弃,让我为门下大弟子。”

“我无以报答老师的看重恩情,只能是兢兢业业为老师守护家业。”

“即使到了如今,老师还能为我这等半截身子入了土的考虑,大恩大德,唯有来世以报。”

刘胜说完后,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朱英眼神复杂的看着,没有阻止。

因为他和刘胜都知道,这一次的见面,或许就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从最初走到现在,两人更多的时候,不仅仅是师生的关系。

在刘胜的眼中,何尝不是将朱英,当成自己的亲孙子,儿子般来看待呢。

朱英之所以能够离开西域,走大漠,至草原。

皆是因为有着刘胜,在帮他守候着西域根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