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260章:崭新的大明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260章:崭新的大明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高丽对倭国的战争发动,实话说,并没有在朱英的计划范围之内。

他更多的考虑是民生方面的影响。

只是姚广孝这厮,当是年纪来了,等不及了,稍稍掌控权力,就想要迫不及待的证明自己,搞出点事情来。

在发动对倭国的战争这段时间,倭国自然也有使臣过来。

“我要见你们的首领,为什么你们要发动对我倭国的战争,你们可知道,这将会给我倭国还有高丽带来多大的影响嘛。”

倭国使臣愤怒的咆哮着,但却并没有任何人搭理他。

来到高丽釜山这边数日,几乎就一直被幽禁,连见姚广孝的资格都没有。

唯有在今日,才会允许释放出来,带着他向海边走去。

周边的侍卫们,对于这个倭国使臣的话,根本没有搭话的意思,就沉默的押着他向前走。

并非是倭国使臣的话他们听不懂,目前倭国使臣,也是说了一口流利的汉话。

要知道在如今,或许整个亚洲地区内。

大明之外,唯有贵族们才有资格学习汉话。

在倭国使臣看来,高丽是大明的藩属国,用宗主国的语言与其交流,能无形中提升自身的地位。

很快,倭国使臣就被带到了海边。

而看到海上数万大军正在不断的登录船上,倭国使臣只感觉头皮发麻。

只是一眼看去,他就知道这些上船的将士,至少都是七八万人,而对马岛加上百姓在内,顶多不过三万多人。

这是一场极为悬殊的战斗。

“这位是从大明过来的高僧,也是如今我们高丽的国师大人,还不赶紧拜见。”

旁边的侍卫呵斥道。

倭国使臣看到面前的黑衣僧人,虽然还不明白怎么一个僧人似乎成了头领,不过还是行礼参拜道:“倭国使臣江口二郎,拜见国师大人。”

姚广孝看着海边的大军,淡淡的说道:“足下觉得贫僧这八万大军,对马岛有抵抗的能力吗。”

听到这话,江口二郎立刻愤怒的说道:“国师大人,这是战争,不是玩笑。倭国到底有什么地方得罪了国师,需要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

“国师大军师出无名,必将会有非常不好的结局。”

姚广孝轻笑道:“彼国倭寇和官府沆瀣一气,不仅仅是对大明沿海,还有高丽沿海这边,侵犯多年。”

“据贫僧所知,这些在高丽,大明抢夺了大量钱财的倭寇们,回道倭国之后,摇身一变就成了贵族,甚至有些大的倭寇,还会受到你们天皇的亲自接待。”

“亦或是只准你倭国来侵犯,不容许我高丽还手吗?”

听到面前黑衣国师的质问,倭国使臣江口二郎辩驳道:“国师大人说的这些,不过是谣言罢了,这些倭寇在我们倭国,也是人人喊打,怎么可能受到天皇的召见。”

“我倭国也曾多次剿灭这些匪寇,只是由于近些年来倭国内的战争,才会对这些匪寇顾及不上。”

“目前倭国内战争已经平息,天皇已经下令开始清查匪寇,我原以项上人头担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倭国的将士,将会全力扫荡匪寇。”

“再不会有匪寇侵犯高丽。”

说到这里,倭国使臣取下头上的管帽,对着姚广孝五体投地叩拜起来。

这是在请求姚广孝撤军。

“足下说得有些道理,如今对马岛内,有大量倭寇聚集,不知道那些海上聚集过来的匪寇,到底是属于倭寇呢,还是你们倭国将士。”

姚广孝问道。

倭国使臣江口二郎微微抬头回道:“国师大人,不管是在大明,还是高丽,亦或是倭国境内,匪犯都是存在的。”

“对于匪患,常用的招数便是招安和剿灭,如今我国内,也是正在实施这些策略。”

姚广孝问道:“按照足下这个意思,便是这些侵犯了大明,高丽的倭寇们,只需要得到倭国的认可,接受招安。”

“那么他们在大明,高丽所犯下的罪行,就可以一笔勾销了吗。”

倭国使臣回道:“自然不是,若是国师有证据可证明这些被招安的倭寇们,确实侵犯过大明,高丽沿海。”

“待我回倭国后,必定上奏天皇,对于这些匪寇们,用以最严厉的刑罚。”

听到这话,便是姚广孝这般修心圆满的人,都忍不住气笑了。

道:“汝好好看看,在汝面前的那八万人,贫僧可不认识,或许他们只是外出打鱼的渔民呢。”

“若是这八万渔民出海打鱼,影响到了倭国什么地方,还请足下收集好证据,贫僧必定狠狠惩罚他们。”

此话一出,旁边卫光,赵胖等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两国交战,不战来使,来人,便让这位使臣,随同我们的船,一同回去吧。”

姚广孝吩咐说道。

随即侍卫们强行带着这倭国使臣,前往海边而去。

倭国使臣发出咆哮般的怒斥,但这并不能改变什么。

“这些倭国人,当真是一丘之貉,他这般模样,跟那些倭寇能有什么区别。”卫光不屑的说道。

刚才倭国使臣那番话,无异于强行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了。

还妄图撤军,简直是异想天开。

八万大军的出发,用了一个多时辰才结束。

眼看着船只在海面上航行得越来越远,姚广孝眼神中的冷漠,也越发深厚。

他知道,对马岛抢占下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但是,对马岛内的粮食储备,根本不够八万人消耗的,也不可能坚持到明年开春。

姚广孝估摸着,或许两个月就差不多会将整个岛内的粮食吃光。

他清楚这些,却还是把八万将士派了过去。

昨夜,姚广孝召集了所有出征的将军,下达了一条特令。

那便是出征对马岛后,但凡抢夺来的钱财,都可归将军个人所有,无须上缴高丽王室。

也就是这条特令,让高丽所有的将军,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

这就是姚广孝所想要。

当对马岛的粮食被消耗光后,这些将军们就会领着自己的士兵,直接对倭国本土进行劫掠。

显而易见的,在这个阶段,那些高丽士兵们,也会面临饥饿和死亡。

不过,姚广孝在乎吗?

他只是需要一个结果罢了。

......

姚广孝发动战争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朱英这里。

看着情报里说的,首批出动八万大军,朱英立即就察觉到了姚广孝的想法。

“姚广孝终究是姚广孝,真叫个心狠手辣。”

朱英有些感叹的说道。

即便曾经对安南的开国计划,他都从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不过对于这件事,朱英自然不可能去干预,就且看结果如何吧。

最近火绳枪的产出,已经越发量大,在大量人力的加持小,火药司对于制作火绳枪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加大。

就在本月,火绳枪的产出,有望突破一千五的关卡。

朱英便想着,是时候把火绳枪,真正的带入到军队中去了。

便在思索的这个时候,门外传来响动声,却没有声响传来。

朱英便知道,这是老爷子来了。

这个想法刚刚从脑海中出现,书房的门就被推开,只见老爷子喜笑颜开,甚至有些急切的走了进来。

“快,快,大孙快随咱去看看,刚刚有人来报,说是城郊外的那些作物,如今都差不多了,已经可以作为新生的一批粮种。”

朱元璋的语气显然很是激动,任谁在这般高产作物已经成熟的时候,也无法保持平稳的心情。

对于朱元璋来说,这可不仅仅是保障天下百姓的吃食,还是他朱家传承的根基。

纵观各王朝末年,无不是灾荒四起,导致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实在是饿得受不了,才会走上造反的道路。

单单就这些作物,足可将大明国祚延续数百年之长久了。

所有因为这些作物而活下来的百姓,都会感恩他老朱家。

朱英听到这个消息,多少也被带动了情绪,在老爷子的牵手下,一同出门。

坤宁宫殿外,龙撵都已经准备好了。

“大孙,咱已经安排人去统算了,你说这些作物,亩产到底能有多少。”

虽然之前大孙已经说过,但朱元璋还是忍不住的再次问道。

朱英也没迟疑,直接说道:“番薯和马铃薯的产量,当是在千斤左右,玉米话应该低一些,在五百斤左右吧。”

这些粮种虽然没有进行脱毒处理,但却是朱英在西域的库存中,比较优质的存在。

至少第一批的亩产不会太低。

再次听到大孙肯定亩产千斤的回复,和即将见晓的通算,朱元璋笑得嘴巴都裂开了。

“好,好,好,咱今日就要亲眼瞧瞧,这可亩产千斤的粮食。”

“大孙,这可是泼天大功呀,完全可以称得上功德无量,活人无数。”

“好大孙,好大孙!”

听到老爷子的夸奖,朱英面色平静的承受。

他当然极为清楚,这些作物所带来的意义。

可不仅仅是在活命上,更是对于底层百姓劳动力的一种解放。

在此之前,所有的百姓都需要对土地的精耕细作,很少停歇。

一旦遇到什么灾情,就颗粒无收。

现在多这么多的选择,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许多荒田,也可用来种植,且不需要太多的操心。

北方亩产越三百斤左右,南方多一点,大致不过五百斤。

这些都是一等一的良田才有。

而红薯,番薯这些,哪怕是产量再低,也能有七八百斤。

脱毒的技术,也是朱英打算交给五叔朱橚,第一个研究的方向。

若是能把脱毒技术研究出来。

即便没有化肥,番薯和红薯的亩产,几乎也会稳定在一千五百斤往上。

要知道后世番薯正常栽培都有六千斤,高产可达万斤。

马铃薯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现阶段朱英也不可能要求太高,有个一千多斤的亩产,对于整个大明来说,完全可以是一种质的变化了。

只有将劳动力从土地中大量解放出来,才能将工业大门,彻底打开。

当朱元璋和朱英来到城郊这里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到数十名工部的官员,正在不断的计算着。

而数以千计的将士,都是卸下盔甲,撸起袖子,放下刀劍。

拿起旁边的锄头,就开始挖起来。

后面还有将士拿着箩筐跟着,将挖出来的马铃薯,红薯放到箩筐里,满了之后就送到边上给工部是官員们称重。

工部尚书沈溍此刻早已经是灰头土脸。

这些作物的种植,他很早就得到了消息,不过陛下并没有给他查看的权力,所以虽然知晓,但也只能是安静的等待。

这两天,已经有消息传来,作物马上就要成熟了,让他准备一些官员跟着去统计。

初来到这里,工部尚书沈溍就顾不得身上的官服,直接就下地动起手来。

工部掌营造工程事项,其中包含屯田,水利。

沈溍对这些自然是极为懂得,只不过挖开方圆几米,大概的亩产数目,他就能在心中算出一个大概来。

而当这个数字出来的时候,他整个人都震惊了。

亩产千斤,这可是亩产千斤。

无须精耕细作,无须日夜照料,就能轻易達到的亩产千斤。

这对于长年沉浸在屯田,水利之上的沈溍来说,简直就是如同神话故事一般。

但是面前的一切清晰的告诉他,这些都是真的。

一手抓着马铃薯,一手抓着红薯的沈溍,整个人都开始颤抖起来。

而后发出咆哮聲:

“天佑大明!!!”

这时,朱元璋和朱英,正在将士们的簇拥下,来到这边。

“看到了嘛大孙,这可是咱大明的尚书,正二品的官员,都已经激动成这个样子了。”

“天佑大明,好一个天佑大明,这话说得着实不错,若不是得天庇佑,咱也不可能再见到大孙,也不可能有这般作物到咱大明来。”

朱元璋笑着感叹道。

朱英看着面前激动若狂,甚至连老爷子和自己过来都浑然不觉的工部尚书沈溍。

嘴角不由微微的翘了起来。

从今日开始,大明,将会是一个崭新的大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