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274章:我等也该去倭国溜达一圈了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274章:我等也该去倭国溜达一圈了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翌日清晨,蓝玉就从都督府,去了五城兵马司。

目前的大明治安总司,在制度上是成立了,但是并没有新建衙门,现在五城兵马司已经并入到大明治安总司,便就是让中城兵马司,作为大明治安总司的衙门。

从中军都督府到中城兵马司,蓝玉看着面前显得有些普通的大门,心里头五味陈杂。

比起都督府来,五城兵马司自然是极为低端的。

尤其是五城兵马司,长期和百姓打交道,平日里衙门的环境,自然要差些。

才到这里的蓝玉,就被里面的喧嚣给停下了脚步。

这个衙门很忙。

慢慢走过去的时候,忙得连衙役都没注意到蓝玉。

蓝玉听着这些声音。

不是这家丢了一只鸡,就是那家丢了一只鸭,亦或是邻里间闹了矛盾。

在蓝玉看来,这些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可五城兵马司的职责,本就是如此。

突然间,蓝玉有一种被坑的感受。

当初答应长孙殿下坐镇大明治安总司,这到底是正确的嘛。

“属下中城兵马司指挥使张义,拜见凉国公,未曾远迎,还请凉国公恕罪。”

中城兵马指挥使张义,单膝跪地道。

额头上的冷汗,都已经冒出来了。

这些日子,张义可过得不舒服,自从上次被长孙殿下训斥后,一直心里忧心忡忡。

做什么事情,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被长孙殿下想起来。

最后实在没得办法,自己去领了二十廷杖,打得屁股开花,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伤好没几天,就听说兵马司脱离兵部,直接并入到长孙殿下直属治安总司下。

这下子,又把张义给吓得没睡过一日好觉。

前天,文书下来,说是新任的大明治安总司都督,乃是长孙殿下皇亲凉国公。

好家伙,张义差点没有当场去世。

本来他还在等着凉国公的通帖过来,没想到刚才接到下属的汇报,凉国公已经出现在衙门里了。

那还犹豫啥,直接快跑来过拜见。

蓝玉只是微微转头看了张义,并没有说什么,直接朝着里面的大堂走去。

张义顿时就慌了,不敢说话,只能默默的跟在凉国公的后面。

大堂内,张义不敢坐着,只能是躬身站好。

“传本公命令,将在衙门里的所有百姓,都驱逐出去,这里已经被大明治安总司征用,让他们有什么事,去别的地方办理。”

蓝玉没有迟疑,直接开口说道。

“这...”

张义闻言,顿时不知如何作答了。

要知道这些百姓可不是普通百姓,能够在京师里生活的百姓,可以说几乎都为富户。

而且背后的关系,也很是杂乱。

他张义仅仅一个正六品,方眼整个京师,屁都不是。

一旦这些百姓上告到应天府衙门去,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怎么,你是聋了,听不懂公刚才说的话吗?”

蓝玉眉头一皱,直接呵斥道。

感受到凉国公不善的语气,张义哪敢得罪,连忙道:“属下立马就去。”

“别急,本公还有几件事交代呢。”蓝玉继续道,这才让张义止住脚步。

看着作出一幅洗耳恭听模样的张义,蓝玉接着说道:“遵长孙殿下令旨,五城兵马司并入治安司,除现有五大衙门外,另设治安署。”

“治安署常规编制二十人,京师内每条街道皆设立,分管所在区域内所有事项,按之前职责办事。”

“而后你去通知所有指挥使,副指挥使,于明日上午,到这里来议会,本公将亲自宣布由长孙殿下亲自设立,有关于治安司所属章程。”

张义听完,不敢怠慢,忙道:“下官遵令。”

蓝玉点点头,最后道:“让人把本公办事的屋子收拾好了,本公明日再来。”

张义微微松了口气,躬身行礼道:“凉国公慢走。”

看着凉国公离开的身影,张义只感觉到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不是因为自己,而是涉及整个京师。

......

治大国如烹小鲜,有些事情,大刀阔斧的去改革,反而会引发坏的影响。

对于这些,朱英非常清楚,不是说后世的所有制度,都能够马上搬到大明来,大部分只会是水土不服。

这一切的源头,首先是对基层百姓的掌控。

还有忠于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

如今的大明,在朱元璋的个人威名下,一切都看似极为平稳。

但有不从,吃席都不用了,全家入土。

整个朝堂上,只有且只能有朱元璋一个声音,别管对错,反抗者,皆死。

用朱元璋的话来说,今日不好弄死你,明日必定弄死你。

不听话的,留他作甚?

最近朱元璋因为大孙归来,心情极好,但可不代表对于贪官就会心慈手软了。

一个个的,照杀不误。

在这方面,朱英自然不会多说。

贪官嘛,杀就杀了,正好腾出位置来。

乾清宫内,

时值正午,刚刚从华盖殿回来的朱元璋,只既有兴趣的在为幼苗浇水。

乾清宫前院,很多花草被挪开,清理出三块空地来。

这三块空地,分别种植着玉米,马铃薯,红薯。

且这些都是朱元璋自己动手开垦,松土,播种。

对于能够让大明绝大多数百姓饱腹的作物,朱元璋极为重视,便就在前院种植一批,用于观测。

没多久,朱英就走了过来。

坤宁宫有左右侧面,前院跟乾清宫连通着。

可以绕开乾清宫从侧门进,不过朱英很少这样做,每次都会特意穿过乾清宫。

“大孙,咱可是听说最近整个京师的商业,竟是繁荣了好几倍,你这边赚的宝钞,可真是不少呀,下一步准备如何行事,跟咱也聊聊。”

“咱也像你好好学学,这关于商道方面的经验。”

朱元璋看见大孙过来,招呼其坐在旁边的凉亭上,然后笑着问道。

朱英回道:“爷爷可别这么说,孙儿也只是略懂而已,现在京师的商业正在逐步发展起来,依孙儿看,也可以加强对于商税这块的征收了。”

“如今京师的商税太少,孙儿当日入账数十万贯宝钞,可到如今,还一个铜板的商税都没交。如此繁荣的商业,咱大明国库竟捞不到半点好处。”

朱元璋听闻没有多想,笑呵呵的说道:“这天下都是咱爷俩的,交与不交,又什么什么区别,无非是左边袋子里出,右边袋子里进罢了。”

朱英听完,有些苦笑。

他知道老爷子这是以为自己动了手段,将税收这块逃避了。

然而,并不是这样的。

于是解释道:“爷爷误会了,孙儿可没下令说要不交税,而是计算下来,是真不用交税。”

听到这话,朱元璋的笑容顿时停止,有些疑惑的问道:“孙儿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朱英回道:“按照大明律如今赋税收取的方式,尤其是在商税这快,只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秀才,举人,就能轻而易举免除税收。”

“说是三十税一,但这账目根本就无人核查,加上可以减免的数额,即便是入账几十万贯宝钞,又哪里需要交税呢。”

听到这话,朱元璋的脸色开始变得严肃起来。

他知道这其中应当有些猫腻,但没想到竟有如此之离谱,简直是骇人听闻。

几十万的收益不交税,竟然是合乎大明律法,那就只能说明,大明律法出了很大的漏洞。

不过沉思一番,朱元璋却有一些无从下手的感觉。

只能是转而问道:“依大孙看,此法应当是如何限制。”

朱英沉吟片刻后说道:“在商税这块,当取消免税的特权,另设立单独的商业司,加强各方税收落地的管辖。”

“对于过税这块,孙儿觉得应该取消。”

其实大明的商税,在制度方面极为健全,按理说哪怕是三十税一,也应该是一笔不小数目。

即便是比不上农税,也不见得低上太多,分庭抗礼还是有些可能。

现在的问题是,就目前户部整个岁入的比例来说,商税当真是小得可怜。

但商税收得少吗?

其实还是很繁多的,只不过这些钱,并没有入到国库的岁入里来。

目前大明有住税,过税,官店税,市肆门摊钞。

这意味着所有开店的,过路的,货物停留的,住宿的,都需要交税。

凡城市临街铺面前隙地,有支栅摆摊卖杂货生理者,晚则收归,早则铺设,有司以为贸易取利,宜输官钱,名之曰门摊税。

可以说只要出门干买卖,就得交税。

只是这些大头的税钱,都被免除了,收的反而是小老百姓的税。

免除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挂名而已。

像朱英的平安茶楼,可一直挂着燕王朱棣的名头,从开业到现在,宝钞赚了不少,税一分没交。

京师置宣课司,府、州、县置通课司。

宣课司,以大使掌其税收,称宣课司大使,从九品。

一个从九品的税务人员,收燕王殿下的税,莫不是半夜里被人敲了脑袋?

京师都这般模样了,府、州、县的通课司,就更加不用说了。

尤其是县城这块,类似于这些税收,基本上也不对朝廷进行奏报,收到的钱,基本上就归当地使用了,和地税的形式差不多。

朱英之所以提出取消过税,是因为这对于商人来说,太过于沉重了。

过税可不是说到一个地方交完,就结束了。

而是每到一个地方,就得去交一次。

比如说从苏州的货物,运送到京师来,没有后台关系的。

他这其中货物所有经过的关卡,都需要交税一次,其中停放货物的时候,还有住税要交,最后到京师开始贩卖,还要交纳门摊税。

这般下来,直接就把中小商人给干死了,能够跑商的,都是背景深厚的大商人。

一条商道上,打个招呼,税收基本上就免除了,当然他们也是对有这一条商道上的所有官吏,都使了好处费的。

只是比起来商税来,就不值一提了。

这种情况下,小商人和大商人根本没有比拟性,且无法形成竞争力,导致垄断的现象越发严重,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堪称暴利。

“咱原以为,要想让大明国库的商税提升起来,应当是加强征收,现在看来,反而应当是减少征收的类目,才能增加国库的岁入。”

“关于商税这块,就都交由大孙全权改革吧,反正咱大明的商税也不算多,若是少了,大孙你就从自己的腰包里掏银子补上。”

“还有,最近这段时日,由于户部财政的分配问题,有关于火药司,玄甲卫,以及各大学堂的开支,大半都是从咱的内帑里出的。”

“咱昨日看了看账目,咱内帑里如今可有些干净了,宝钞你都烧了那么多,便就帮咱给内帑补充一下吧。”

朱元璋先是有些感叹,而后笑着对大孙说道。

朱英闻言,有些无言以对。

他烧毁的那些宝钞,都是一些残破,或者有所损坏的。

因为大明的宝钞提举司并没有回收这项功能,所以朱英才会如此做。

看来是被老爷子误会了。

在思索一番后,朱英干脆爽快的说道:“爷爷,如此倒也有些麻烦,不如孙儿直接把群英商会,归入到内帑里来吧。”

朱元璋听到这话有些诧异,不由问道:“孙儿可是舍得?”

朱英笑道:“这有什么舍得舍不得的,就像是爷爷所说,这大明都是咱爷孙俩的,孙儿的跟爷爷的,又有什么关系可言呢。”

“再者说了,现宫里的开支,也不在少数,省得爷爷总是跟户部去争,咱们宫里的开支,就由自己的商会去赚。”

“这些钱财,让那些商人赚了,指不定还要为非作歹,囤货居奇,若是咱内帑赚了,哪些地方有甚难处,就能施以援手。”

“所以孙儿认为,不如就让咱老朱家,直接做这大明最大的商会得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的眼睛亮了起来。

朱元璋可不在乎什么名声,只是不懂商人赚钱的门路而已。

从乞丐到皇帝,也没经商过。

现在这番做法,正是合乎他的心意。

再者说了,这大明天下,还能有哪家商会,敢与皇家商会相提并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