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278章:蓝玉的优点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278章:蓝玉的优点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次日下午,还未到晚膳时分,一名锦衣卫脚步迅速的进入到了平安茶楼里。

“张伯,陈千户让属下过来汇报,那边交代的事情,已经给办好了。”

锦衣卫小哥,恭敬的说道。

他很清楚,面前的张伯,那是锦衣卫老大都指挥使蒋瓛见着,都给要三分颜面的人。

“这小子,还挺诚信的,这般多的场所,说敲定就敲定了。”

张伯微微有些诧异,要知道从昨天他离开到今天,还不到十二个时辰呢,就已经安排好了,这对如今的社会来说,是从未有过的速度。

事实证明,当一个人逼急了的时候,是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到的。

张伯便就随着锦衣卫一同到锦衣卫衙门去。

锦衣卫衙门中,陈知眼眶有些发黑,毕竟差不多十个时辰的高强度工作,尤其是这种费脑力的差事,能够熬到现在,其中的艰辛,难以为外人道哉。

当然,陈知作为坐镇指挥的,相对来说还好一些,除了有些焦急外。

在常人看不到的地方,昨天夜里,京师中有近六十名牙子被强行拉了过来,强行被压着,交代所有手里能够交易的场所。

这些牙子,无一不是在京师极为熟悉的,加在一起,整个外城的地图,几乎都给画出来了。

他们什么时候来过锦衣卫衙门这等地方,要知道普通的百姓,哪怕是犯罪了,也没资格到锦衣卫的诏狱来。

这里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够进来。

在这等威慑下,哪个人不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去把场所的选址给找出来。

就在张伯到锦衣卫衙门的半个时辰前,这些牙子,才被放走。

而在陈知的手里,已经有了所有场所安排的方位,至少来说,临时的场所,已经是没有问题了。

“张伯。”锦衣卫衙门大门口,陈知恭敬的迎接着。

“辛苦了。”

便是张伯,也有些被惊讶到了。

在陈知的带领下,便就来到了大堂里。

陈知也不犹豫,直接将手中绘制的地图,拿了出来。

“张伯请看,如今临时的场所,分别是在东城和南城这边,有关于纺织厂,则是设立在西城这边。”

“西城的百姓比较聚集,按照太孙殿下的要求,自然是要方便许多。”

陈知指着地图说道。

张伯看着陈知信手拈来的样子,就知道这小子是真的下了功夫。

而陈知并没有停下来,继续指着地图,开始讲述建厂的地址。

“目前来说,因为场地比较大的缘故,同时还需要建造宿舍等地方,所以占用的面积非常广阔。”

“京师外城,人数稠密,很难有大的地方可以选址,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于百姓进行迁移。”

“只是这般来的话,对于太孙殿下的名声,或许会有细微的影响,下属在这方面考虑不多。”

“如此一来,只能朝着城郊的方向过去,其他的厂子倒还好,感觉就是在于纺织厂。”

“西城的人数,远比其他地方要更多,而且还要保证通行的条件,所以在这方面,若是要选址的话,属下有两个地方的考虑。”

陈知一边说着,一边指着地图介绍道:“张伯请看,这是第一选址,距离西城大概不到十里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这边,是第二选址,距离西城只有三里地,完全符合长孙殿下的要求,就是在这周边,有一些民房所在,耽误了地方。”

张伯看着地图上的标记,心中微微思索后问道:“这些民房,大概有多少人居住此地。”

张伯只是顺口一问,但显然陈知早就做好了功课,直接回道:“据统计,大概有七千多人居住此地,然而这只是户籍上登记在册的,根据我们的实际调查,应该有两万人左右。”

“其中大概一万多人,都是外地的户籍,平日里就是租住在此地,也是在这里生活。”

听到这般详细的数据,张伯先是微微一愣,随后皱眉说道:“两万人,倒是有些不好处理了。”

“行吧,你这可有详细的记载,老夫待会呈给殿下看看,关于纺织厂的事情,怕是只能由殿下来定夺才可。”

“现在殿下的册封在即,也就仅仅几天时间,若是在这方面出了问题,那你我可就是大罪过了。”

听到张伯的话,陈知认同的点点头。

不管是大阅兵,还是册封,这都是最近京师,亦或是整个大明天下,都极为重要的事情,但凡任何一点点差错,就是天大的罪过。

随着张伯拿走册子后,陈知长长的松了口气,整个人的身子都不由有些晃动,感觉全身虚脱,就好像在万花楼大战了三百回合一般。

“这可真是太伤身子了,不过为什么我还有点睡不着的感觉呢。”

陈知自顾自的说道,现在的状态属实很奇怪,想睡又不想睡。

明明已经十几个时辰没睡了,但却又有一种异样的兴奋,尤其是对于太孙殿下,可能会知道自己的憧憬,还有对未来前程的期望。

心中微微琢磨了一番,陈知决定犒劳自己一下。

想到就做,外面虽是大白天,可他懒得管这么多。

“白日里从未去过万华楼,也不知道她们现在开门了没有。”

“算了,不管了,没开门正好,姑娘们都在,便是关门了,今日也得给我打开。”

“嘿嘿!”

......

张伯拿着册子,直接就朝着皇宫的方向过去。

不管是张伯,亦或是张三,宋忠,叶月清等人,都有朱英的特殊签令,单独的腰牌,可以随时通行皇宫。

毕竟都是自己比较亲近的人,在这方面,多少都是要有些优待的。

而且张伯这边也同时负责商会的情报,有些紧急的事情不好耽误。

此刻,朱英正在皇宫的演武场,看着禁卫军们操练。

毕竟是皇宫的禁卫军,操练的时间比之其他京师卫所要更久,而且这些将士,是精锐中的精锐,身体素质更加强健。

在年岁上,也有很大的优势,之前年岁比较大的,已经被排除在外了。

朱英这次并没有站在高台上,而是在整个演武场里随意的走动观看,和将士们的距离,更加的接近。

但凡朱英走到哪里,哪里的将士就跟打了鸡血一般,热气都在身上沸腾起来。

其实作为宫廷禁卫军,他们需要经常巡逻,不管是对于大臣,亦或是陛下,都是可以经常看到的。

不像是其他卫所的将士,就算见到,也只能是远远看上一眼,模糊不清。

可朱英不同。

现在的朱英,在宫廷禁卫军,尤其是目前在场的两万多人心中,已经是成了一种信仰,甚至可以说是盲目的崇拜。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整个禁卫军整体精气神的提高。

更好的伙食,加上不间断的训练,优厚的退役条件。

这样的待遇,可以说在整个历史王朝之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哪怕长孙殿下,并不是经常过来,可所有人的心中,已经发了巨大的变化。

更别提,现在的宫廷禁卫军,已经加上了思想教育方面的课程,也就是和玄甲卫一般,在日落之后,还有一个时辰读书教育。

这些教导的老师,都是从群英商会调度过来的,其中很大部分,都是朱英的弟子们。

对于搞思想教育这块,朱英的这些弟子,可谓是轻车熟路。

而且对于皇宫禁卫军,他们的热情程度,显热更高。

朱英走在禁卫军的队列中,微微有些别扭,感受着全身从头到脚,那种强烈被注视的目光,稍微有点点发慌。

这里,可是两万多个彪悍雄壮的大汉呢。

没有一个瘦弱的,加上最近改善的伙食,大量的肉食供应下,更加强壮了。

微微呼吸一口,朱英也知道自己应该说上两句。

便就慢慢走向高台的方向。

不过朱英并没有上高台,而是站在了高台的下面。

当朱英站立好后,所有的将士彻底安静下来,目光看向长孙殿下。

“对于你们最近的操练,本宫感到非常的满意,我很清楚的看到,在这里的将士们,没有一个人在偷懒,都是在刻苦的训练之中。”

“或许你们其中有些消息比较灵通的,也应该是知道,对于大阅兵的奖赏。”

“有关于这些奖赏的内容,应该你们的教练,都已经说过了,我就不在多提了。”

“但是你们心中要清楚,在这一次的大阅兵中,观看的人员,不仅仅是本宫,陛下,还有所有的文武大臣。”

“而且这次,将会有数以十万计的百姓,也会共同观礼。”

“初次之外,本宫亦是邀请了,所在正在京师的外臣,本宫想让那些表面上俯首称臣,暗地里却有着歪心思的他国使臣看清楚,大明的雄狮,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告诉本宫,你们会让本宫失望吗?”

朱英扯起嗓子,大声的问道。

“不会!不会!不会!”

两万将士大声呐喊。

朱英却皱着眉头,朗声呵斥道:“怎么一个个跟娘们似的,是没吃过饱饭吗,声音这么小,本宫听不清!!!”

被这么一激,本就热血沸腾的将士们,哪里承受得住,一个个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大声的咆哮:“不会!!!不会!!!不会!!!”

这股子气势,直冲整个皇宫,若是望向远方,甚至可以看到御花园的鸟儿,都被惊得飞起。

几乎所有在皇宫的人,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将士们咆哮的声音。

此刻的华盖殿中,朱元璋正在和几个尚书商议着关于高产作物的事情,还有和关于十月初一,大阅兵的安排。

这次的大阅兵,有着三十六卫,二十万大军的调度,还有数十万百姓的观看,可以说是自大明立国后,最大的盛况了。

就连上次朱英群英商会,举办的优惠大酬宾,都没有这般的气势。

现在距离十月初一,也就五天不到的时间了,随着事情的传播,如今京师的人口,每天都在急剧的增加,都是从外地赶来的人。

这也就是提前了十天的通知而已,京师周边的百姓在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就已经开始连夜朝着京师赶来。

这还是有着束缚的关系,很多百姓都不被允许随意走到,不然若是提前两月昭告天下,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整个京师怕是都要人满为患。

阅兵这种,在很多朝代都有发生,但那都是皇帝去巡查军营,或者就是在皇宫里举行,而不会允许百姓观礼,更别对观礼的百姓,没有限制的人数了。

若不是外城如今禁止排队,怕是现在就已经有不少的百姓,带着床褥等候了。

这样的机会,对于忠心于大明的百姓来说,可谓是千载难逢。

对于心中有想法的细作来说,那是舍了命也要去看看的。

在这方面,哪怕是朱元璋,也是要重度关注,简单点说,十月初一那天,在皇宫的外城附近,将可能会有六十万人的聚集。

稍微有些什么波及,或者发生踩踏事件,对于百姓,亦或是对于大明,都是一场灾难了。

五城兵马司,大明治安总司,在这方面的任务非常重要。

连着三四天,朱元璋和几位尚书,都在讨论如何让这件事平稳过去。

刚才,就在刑部尚书杨靖,正在述说情况的时候,就被外面传来的景田咆哮声给打断了。

吏部尚书詹徽眼睛一亮,立刻起身躬身作揖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我大明未来可期,未来可期呀!”

当初被蓝玉打了后,第二天蓝玉被处罚,第三天詹徽就老老实实去上早朝了。

毕竟凉国公都已经被干下了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的职位,还上缴了近万亩的良田,詹徽在知道这些消息后,心中的气也算是顺了。

本来他的伤势就不重,很大的程度就是做做样子。

其实詹徽本来也想趁此机会,干错休息几天,毕竟昨日被打了,说躺在床上下不来,第二天就没事了,那就有点夸张了。

就在詹徽有这样想法的时候,刘和代表陛下过来看望。

詹徽自然是在床上下不来。

刘和带了一些宫里的药材补品,作为陛下对詹徽的看重,走的时候简单说了句:“明日早朝的时候,还请詹尚书不要把这两天的差事给懈怠了。”

话中的意思,詹徽立即就明白了。

根本没提明日能不能上朝,直接就是告诉你,明日必须上朝,而且这两天没做完的工作,明天要全部完成,不能拖沓。

是以第二天,詹徽也只能老老实实上朝去了。

朱元璋听着外面将士们的咆哮声,笑呵呵的说道:“咱这大孙呀,类咱,在这练兵方面的天赋,倒还是挺不错的,大伙听听,这十足的精气神,若是有敌军在,怕不是要吓得肝胆俱裂。”

说完后,对着詹徽摆摆手,让其坐回去。

对于詹徽刚才的表现,朱元璋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凡有什么人夸大孙,朱元璋感觉比夸自己都要开心。

眼睛都笑着眯了起来。

“长孙殿下文韬武略,虽未带兵打仗过,但就这练兵的能力,臣观整个大明,不,臣观古往今来,都未曾听说过有如此本领之人。”

“这般练出来的将士在战场上,怕不是能以一敌十,往常臣看史书之中以少胜多,总感觉有些不真实,如今看来,是臣孤陋寡闻了。”

詹徽的话,让在场的其他几位尚书,还有一同在此的大学士们,不要侧目。

好个老小子,真就打蛇随棍上了。

难怪为陛下跟前的大红人,就这拍龙屁的功夫,谁能比得了。

果然,朱元璋笑得更加开心了,道:“咱大孙这练兵确实不错,比咱都要来得厉害些,若是当初战乱的时候,咱能有大孙这练兵的法子。”

“怕是咱大明,至少得提前五年建国,也省得百姓将士们,少吃很多苦头。”

朱元璋说着说着,颇有些感叹。

大孙和自己的情况,很是相像,都是属于白手起家。

这也是朱元璋对于大孙最为满意的地方,英雄之间,总是惺惺相惜的。

在朱元璋立国后,他感觉这古往今来,还从未有过一个皇帝像是他这般的出生。

一定程度上,自然是非常自傲的,也有些孤独。

而大孙的出现,是恰好填补了这一份的孤独。

又是自己最宠爱的大孙,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场的众多大臣,学士,看着吏部尚书詹徽一人独领风骚,心中有些不甘,都在心中思索着,如何也更好的拍一手龙屁。

其中,户部尚书赵勉眼睛一亮,也作揖道:“微臣听说,长孙殿下年幼的时候,一直都是陛下还有皇后娘娘亲自照顾,不知此事是否为真。”

众人一听,不由看向户部尚书赵勉。

好家伙,这厮当真是不知死活呀,刚在陛下的面前提起皇后娘娘。

这可是陛下的禁忌。

是多少条人命堆出来的结果,还真以为陛下提不起刀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也是眉头一皱,面色转冷,看向赵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