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306章:大明改革初始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306章:大明改革初始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像是朱棣,包括朱樉,朱棡这样的藩王,每天的早朝,也是不可避免的。

就身份上来说,他们和父皇朱元璋的关系,首先是君臣,然后才是父子。

所谓天地君亲师,就是这么个道理。

而像朱高炽这些皇孙,就不需要天天来了,他们更多的是皇宫学府跟着老师读书。

朱棣等藩王,一般来说为了避嫌,在朝堂上就跟木偶人一样,只是看看,很少参与。

若是哪天不想去了,给司礼监这边传个话,不参与早朝问题不大,相对来说自由度要高上很多。

不过现在是朱元璋,一般来说,但凡在京师的藩王,除非是真正的身体抱恙,否则就不可能缺席早朝。

这就是来自于父皇的威慑力。

方才朝堂上的一幕幕,在朱棣的脑海中不断的浮现,而从刚才的情况看,目前整个朝堂,都差不多要被朱英彻底掌控了。

虽然现在皇位和他没什么关系,可是看到朱英如此得势,他心中就有些不爽快。

“四弟,别走那么急呀,咱们几个兄弟好不容易在京师里聚聚,今天二哥提议,说大伙一起去喝杯酒去。”

朱棡几个箭步过来,对朱棣勾肩搭背的说道,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这两兄弟的关系很好呢。

朱棣微微一动,就想要挣开朱棡,不过稍微迟疑了下,还是没有动。

宫廷这边,四处的官宦可以说都是父皇的眼线,闹出个兄弟不和的情况,只会让父皇知道后心里不快。

“我府中还有些事情要处理,我便就不去了,你们去吧。”

朱棣没多想,就直接拒绝道。

朱棡笑了笑,也把手拿了下来,而后继续道:“这次是宴会,可是二哥安排的,届时五弟,六弟,七弟都会来,别怪为兄没提醒你,我可是听说太孙殿下都会过来。”

听到这话,朱棣顿时有些犹豫。

现在朱英是他最不想面对的人,可若是这等藩王宴席,显然其中有料,不去肯定不行。

很容易就会遭到排挤。

讲真的,虽然有些不爽,但对于朱英,朱棣还是要小心万分的,再加上早朝上的今日奏对,更是让朱棣忌惮三分。

这要是打压自己,自己能有什么办法?

阅人无数的朱棣,一眼就看出朱英这小子杀人不见血,连那些平日里能言善辩,连父皇都有些应付不过来的文官们,都能被怼到哑口无言。

到时候扯起大义的旗子,往自个身上一套,真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三哥,到时候这晚宴,是在三哥家里吗。”

朱棣想通后,咧嘴一笑,真就像是好兄弟一样的问道。

朱棡笑了小,道:“怎么可能在我那里,自然是二哥家里。”

说完,朱棡也懒得搭理,转身就离去了。

朱棣看着朱棡的背影,心中已经猜到,这次的宴会绝对没有那么简单,甚至很有可能跟藩王封地,有很大的干系。

“这是想要对众多皇叔们下手了吗,大侄子。”

“这还没能当上皇位呢,就这般迫不及待?”

朱棣心中暗道。

......

“大兄,弟才疏学浅,这律法制定一事,怕是无法胜任。”

去大理寺的路上,朱允炆有些紧张的说道。

在朱允炆看来,既然大兄让自己去一起修订新的大明律法,肯定是看重自己的。

可朱允炆心中也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这才提前表态,怕出了问题,到时候受到大哥的训斥。

经历过刚才早朝的事情,现在的朱允炆看着大哥就有些害怕。

要知道刘三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是他崇拜的长者。

可在方才,却在与大哥的争论中,被怼到无话可说。

甚至于整个朝堂,都被大哥给震慑住了。

现在的朱允炆也就十五岁,对于大哥刚才以一人之力,镇压整个朝堂官员的景象,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少年最慕英雄,刚才的一切,已经让朱允炆对大哥的心态,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朱英闻言笑了笑,道:“有些事,没你想的那么复杂,为兄是不可能天天守在那里的,而你将是代替为兄守在那里。”

“对于律法的修订,改良,主要还是在完善和公平上,只要牢牢记住这一点就好了。”

“这一次的大明律的初改,主要的方向就是在于公平,公正这一块,不管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你要做的,并非是跟着他们一起去改,而是要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过去。”

“便就是这个原因,还有新的大明律法,将会给各很多官吏,勋贵都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你需要把握住中间一个度。”

“不管贩夫走卒,引车贩浆,还是那些衣冠楚楚的官员,在大明律上,应当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身份,就对于有所照顾,只要能做到这点,就算是可以了。”

朱英开口提点道。

让朱允炆过去参与制定新的大明律,这算是给皇室成员的一个友好信号。

相当于便是说:你们看,就连根我矛盾最大的允炆,我都这么相信他,我这个人是很讲感情的,大家不要害怕,可以多多亲近我。

说到底,朱英就是要在皇室成员的心中,种下一个重视家人的印象。

不管是现在,还是在未来。

皇室成员对于皇帝本人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而且在如今的年代,有着血脉的牵连,只要不是做得过分,很多人都会非常的在乎这一点。

团结多数人,对抗少数人,这才是朱英的目的和想法。

大理寺中的官员按级别被称之为: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大理寺丞,寺正。

其中大理寺卿,便就是正三品的官员,比尚书要低上一个品级,和左右侍郎的品级是相同的。

不过相对来说,作为主官,虽然少了一个品级,但在大理寺这边,也是一把手。

“拜见太孙殿下,允炆殿下,臣未曾远迎,还望恕罪。”

大理寺卿带着一众官员,在大理寺门口跪拜道。

朱英到了声起身后,便继续说道:“本宫这次过来,李廷尉应当已经接到谕旨了吧。”

大理寺卿和官方称呼为廷尉。

在秦汉时期,大理寺就被称呼为廷尉,一直到北齐,这才更名为大理寺,而后隋朝唐朝也都沿用这一称呼,都把廷尉称之为大理寺。

刑部负责断案,大理寺进行复核,都察院监察,这就是三法司的结构。

朱英要做的就是,在完善律法的同时,把大理寺开到大明全国各地去。

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而现在就是要把二级法院给开设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到地方百姓的利益。

“回禀殿下,臣已经接到陛下谕旨了。”李廷尉听到太孙殿下直呼自己的姓氏,和朝堂大臣的想法不同,他表现得较为欢喜。

能够在太孙殿下心中有自己的存在,这说明往后肯定不会是忘记自己。

不说升职去干个尚书什么的,只要兢兢业业,相信目前这个职位至少能稳住。

“本宫这次过来,对于大理寺这边,主要有两个要求。”朱英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殿下请讲。”

李廷尉作揖道。

现在大家都在大理寺的大门口,李廷尉多次想请太孙殿下进去谈,可话到了嘴边,又吞了下去。

朱英说道:“现如今一则就是要对所有的律法,进行一个新的整理和制定,在这一点上,往后主要由允炆来负责。”

“在这方面,李廷尉需要召集所有懂得大明律法的各人,一起完成新法典的编撰工作。”

“二则,便就是关于寺内成员的情况。”

“大明治安司,李廷尉可是听说过吧。”

李廷尉不敢怠慢,连忙道:“臣有所耳闻。”

朱英道:“有所耳闻肯定是不行的,李廷尉当要抽点时间,好好的去看看。”

“本宫的想法,便是打算让大理寺如大明治安司一般,开设到各个府城,甚至是县城中去。”

“这个新设立的部门,本宫取名为法院。既然是开设各地法院,这便需要不少懂得律法的学子过去。”

“所以李廷尉这边,可是一下子要抽走不少人。”

听着太孙殿下的话,李廷尉先是一惊,而后满脸喜色。

在地方上和治安司一样开办法院,这从另一个角度看,等于大理寺的地位,将会得到重视和支持。

还有京师大理寺将会多出许多职位,以及大理寺对于大明各地的影响,都会是十分巨大。

主要的是,地位没变,手中的权力更加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