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谅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谅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08 11:09:52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玄武湖。

洪武初年,玄武湖成为贮存全国人口、田亩档案的黄册库所在。

同时也禁止民众入内。

时人诗曰:为贮版图人罕到,只余楼阁夕阳低。

不过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为激励进学,再度颁发谕旨。

于每年春季,玄武湖可对外开放,仅限身有功名者。

也就是说,最次得是个生员,才能有进入的资格。

当然,这一条对于勋贵大户来说,没多大意义,身世显赫,便就无须在乎这么多了。

几年过去。

每逢春季,这里就成了书生秀才,大户子女踏春所在。

与其说踏春,实则还有相亲的意味。

一些未婚女子,包括皇室,勋贵,皆可过来。

像是朱明月所求,也是来此。

玄武门下,一辆马车驶入,直入玄武湖中。

玄武湖分布着各具特色的五块绿洲,为环洲,樱洲,梁洲,菱洲,翠洲。

梁洲,闻鸡亭。

这么好的地方,自然早就被人占据。

看穿着大概便是国子监的学子。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关系,锦衣卫径直过去,将所有人驱赶,禁严梁洲。

“锦衣卫清场,好大的气派,整个梁洲岛都不给进,也不知来得是什么大人物。”

“能有什么大人物,现在正是朝会时间,各路大人基本都在皇宫里头,看这样子,无非就是锦衣卫某个千户,带着小妾过来享乐。”

“太嚣张了吧,千户还敢这样?”

“有什么不敢的,仗着陛下信任,肆意妄为。”

“哼,我爹是正四品的侍郎,不过一个千户,今日我非得去问下,看看是锦衣卫哪个你千户,敢如此妄为...诶,你拉我干嘛。”

“疯了吧,这可是锦衣卫,莫说是你,你爹怕是都不敢招惹,真要被他们盯上,不死都得脱层皮。”

“我爹为官正直,可不怕他们。”

“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真被盯上,可不见得是件好事,你爹若是知道,怕是腿都给你打断。”

“我....”

半晌,这位想要出下风头的国子监学子,最后还是垂头丧气,没有过去。

方才的一腔热血,在同窗的述说下浇灭。

现在再看向梁洲方向时,已经没了冲动。

闻鸡亭内。

“大兄,我想去樱洲看看,可以吗。”朱明月眼含期待的问道。

朱英有些逗她:“可以,那便让允熥陪你一起去吧,你一个女孩子家的,一个人去也不好。”

朱明月顿时哑火,不过随即眼珠子一转:“好呀,允熥来,我们一起走。”

朱允熥听到姐姐那欢快的声音,哪能还不明白她在想什么。

不过他呆在大兄大嫂这里,也不得行。

“好,我们一起去,正好樱花盛开,我也想去看看。”

现在三月份,恰是樱花浪漫的季节,虽然没到最佳观赏的时候,大部分樱花也已然开放。

看着两小离开的背影,朱英轻轻摆手,数名锦衣卫抱拳作揖后尾随而去。

亭内只剩二人,即便是守护的锦衣卫,也很知趣的转头。

好吧,恋爱这个东西,确实不适合朱英。

还不如聊点正事。

“春耕已经开始了,官员那边我不是很信得过,商会可以派人进行暗访。”

“我们得确保所有的高产作物,如实的发放到农户手中,尤其是那些没有田产的农户。”

聊起正事来,两人顿时有了共同话题。

叶月清点头道:“殿下,商会最近发现有外臣想要暗中得到这些作物的种子,是否要施加保护。”

朱英摇头道:“没必要,这些种子就算被他们拿去,其中意义也不大,若是能够大量耕作生产,对于我们大明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

不管是周边的小国,亦或是更远的大国,真的太穷了。

穷到朱元璋都不想去征伐的程度,没人觉得去打下来,有什么好处,即便纳入了大明版图,那也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纵观中原上下五千年,从来就不是以征伐为主。

历史个朝代,只要完成大一统之后,必然就是以内政,民生开始发展。

大明,亦是如此。

只是,现在唯有朱英知道,几千年过去了,这个世界,将会迎来千古之未有大变。

短短数百年,整个世界,将会变得彻底的陌生起来。

这一次的兴盛,因为朱英的存在,将不会在西方发生,而是要扭转天命,这轮照耀天地的大日,必须从东方升起。

明初,就是最好的机会。

小冰河时期已然到来,高产作物并不需要只在大明这边。

比起耕种,这世界谁能有大明强盛?

再说了,周边这些个小国,如果有足够的粮食,对于大明来说,反倒是一件好的事情。

贸易顺差,可不是说着玩的。

只要有足够的武力守护,那么周边的财富,只会不断的朝着大明来灌溉。

叶月清其实有些不理解,在她看来,不管是高产作物的粮种,还是水泥的秘方,必须要严格把守,禁止外泄。

但这并不妨碍她拥护太孙的决定。

“殿下,锦衣卫那边有消息传来,皮儿马黑麻想要行贿官员,但是现在没有钱财了,所以准备写信到草原上去,找王子沙哈鲁求助。”

一般的情报并不会直接传达到朱英这里,叶月清知道朱英对于皮儿马黑麻一直比较重视和关注。

朱英失笑道:“这家伙倒是眼光不错。”

思索一番后道:“让锦衣卫加强注视,同时通知咱们在草原那边的人手,时刻关注沙哈鲁的行动。”

“沙哈鲁也算是有才之人,能够统领大军不断压迫金帐汗国,可见在各方面都很优秀了,对于水泥这样的东西,只需要了解到,就肯定不会放过。”

“必然会有大量的钱财运输来京师,且是暗中行动,将我们在草原大漠的骑兵们,全部都整合起来。”

“只等有消息,直接给他抢光了。”

停顿了一下,朱英继续道:“皮儿马黑麻那里,对于咱们大明的朝堂不熟,肯定会想路子去探,虽然他跟允炆联系过,可大概也清楚,这个事情允炆指定不会帮他。”

“那么他唯一能找的,便就只有周先生了。”

叶月清眼睛一亮道:“殿下的意思是,用一份假的水泥秘方,引皮儿马黑麻入局。”

朱英笑着摇摇头,说道:“格局小了,这秘方,自然得用真的,这交易,也得是真的。”

“让周先生布局,用真的秘方,不断让皮儿马黑麻付出更多的钱财。”

“皮儿马黑麻现在不是没钱吗,没关系,让他打欠条,只要钱财到位,水泥秘方直接给。”

叶月清迟疑问道:“若是皮儿马黑麻真的拿出了足够的钱财,咱们的水泥秘方,也真的给他吗。”

朱英笑着说道:“买卖嘛,自然得讲究诚意,既然别人出了这个价钱,那么卖与他又何妨。”

帖木儿拿到水泥配方,会大肆修路吗?

答案是肯定的。

以帖木儿的雄才大略,必定会以撒马尔罕为中心,修建如同大明一般的各种水泥直道。

他的骑兵,他的大军,可以更快速的抵达想要去的地方,机动性何止加强数倍。

且对于那些被征服区域的掌控,也能得到非常强效的增强。

如此看来,朱英这样,好像有一种资敌的感觉。

然而朱英心中非常清楚,帖木儿帝国再是怎么强大,只要帖木儿一死,整个帝国就必然是分崩离析。

甚至说,越是强大,崩盘的速度就越发的快速。

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继承。

不是说帖木儿的这些继承人不够优秀,而是他的制度所导致的缘故。

这样的制度,之前就有先例。

成吉思汗强不强,统治的区域大不大,蒙古帝国,依旧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

没有自己的文化,独特的制度支撑。

终究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朱英很有信心,在寿命熬死帖木儿。

帖木儿比老爷子要小上几岁,即便如此,今年也已经是五十七了。

目前才十九岁的朱英表示一点压力都没有。

帖木儿和大明相差如此之远,唯一能够玩的,也就是军备竞赛了。

现在的帖木儿,从名义上来说,还是大明的臣子呢。

况且,朱英能够想到。

当水泥配方传到帖木儿那里的时候,必然会加剧阶级矛盾的升级。

帖木儿势必会不断强行征召奴隶进行建设,所有被征服的地方,都得把人口霍霍一遍。

要是帖木儿在有生之年,修建出一条亚欧大陆的水泥直道。

那真的要好好的感谢他呢。

这以后,该要剩下多少的功夫。

想到这里,朱英都觉得暗中去抢沙哈鲁运送到京师来的钱财,好像都是格局小了。

还是抢吧。

帖木儿好歹才五十七岁,还能活不少年。

到时候等帖木儿去世,扶持皮儿马黑麻稳定一块地盘,也算是很不错的选择。

名义上插手,也能讲得过去。

朱英思索间没有发现,他现在跟叶月清之间的距离,越发的接近了。

......

朱英跟叶月清踏春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刚下朝的朱元璋这里。

“这个小子,总算是开窍了,看得咱都着急。”

“蒋瓛,距离钦天监那边的定下的日子,还有多久呢。”朱元璋哈哈一笑,对旁边的蒋瓛问道。

蒋瓛恭声道:“回禀陛下,钦天监定下的日子是三月十八,现如今还有十三天。”

朱元璋点点头。

再有个七八天,按照大孙那边的预算,正阳大道就可以彻底的开放了。

不过这个时间,将会被延迟到十三去。

只有在大孙大典办完之后,才会正式开放。

此时在华盖殿中,除了蒋瓛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外,还有五部的尚书也都在在。

显然刚才是正在仪事。

大孙的事情,只是一个小插曲。

“赵尚书,你接着说春耕的事情。”转过头来,朱元璋吩咐道。

对于大明这样的农耕文明来说,每年开春的春耕,那就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时候。

这是关乎到整个大明一年的大运。

春耕之前,不仅要祭祀祷告,更是要祈求今年的风调雨顺。

且今年关于高产作物粮种的投放,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户部尚书赵勉躬身作揖后,便开始汇报其目前的情况来。

番薯,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粮种,虽然经历过去年秋枪后,看上去数目不少,但对于大明如此辽阔的疆域来说,要想是全面耕作,自然不可能。

所以对于地区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目前主要投放的地区,按照之前朱英的提议,以偏向西北地区为主。

其中最为重视的便就是陕西和山西两地,共占六成之多。

其余有两成,便就归属于北直隶了。

去年上半年北直隶大旱,大涝,缺粮较为严重。

只是因为高产作物并不吃水,所以才只占据两成。

余下两成,才是其他布政司均分过去。

因其他省份水稻种植面积广阔,不可能说毁坏农田去种植这些高产作物,主要的分发对象,为家中没有田产者优先。

其中种植番薯,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农户,将会得到朝廷三年内赋税减半的优惠政策。

而户部现在,可谓是倾巢而动,不仅是地方户部,京师这边更是派出大量官员,对所有分发了粮种的地区,进行极为严密的巡查。

务必保障粮种能够落实到位,且要认真种植。

不得不说能够当上户部尚书的赵勉,在指定的章程上,非常的严密。

这年头没点才能,根本在朱元璋这里混不下去。

朱元璋一边看着写满章程规划的奏章,一边听着赵勉的讲述,时不时微微皱眉,时不时轻轻点头。

不要小看现在的大明朝廷。

在胡惟庸等朋党被朱元璋清理之后,现在的大明虽说好似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人才。

但其实只是历史的记载而已。

不管是对比整个明朝三百年,亦或是往上各朝各代,现在的大明朝廷上的各个大臣,在综合才能,还有为民办事各方面,都算优上之优,政吏清明。

朱元璋一人把控朝政,虽说这个方式极为劳累,但同时好处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不管是大小事务,还是各类紧急军事,从来就没有拖沓的可能。

朝堂上的官员,没有实际才能,也很难上位,更多的是被不断降职。

能者上,弱者下这样的情况,在如今的大明朝堂非常清晰。

甚至包括地方官员,也皆是如此。

常言道,皇权不下乡。

可现在的朱元璋的谕旨,不管是在县城还是乡村,甚至是宗族之内,都是畅行无阻,无有不从。

这也是为何朱元璋大部分的谕旨下达时,除开祭祀等一些官方布告,其余都是以大白话的形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