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178 灯

重生南非当警察 178 灯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种植药材绝对是个技术活,这不是道格拉斯他们这些教授能够解决的问题,甚至一直以来华人的经验,在地处南半球的约翰内斯堡也派不上用场,所以罗克想要在约翰内斯堡种植药材,除了需要行家里手的指导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尝试,才能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路线。

好在罗克有钱,而且又有时间,慢慢尝试,总会见到成果,所以罗克一点也不着急,也不指望医学院能在短时间内出成果,十年二十年都行,罗克有的是耐心。

相对来说,道格拉斯这方面倒是急功近利。

现在的道格拉斯也是要钱有钱,要权力有权力,和阿布一样,道格拉斯需要的是荣誉和地位,这不是用钱能买到的,需要一定的机缘和成绩,道格拉斯又不像阿布那样可以通过科研获得荣誉和地位,医学院才是道格拉斯通往成功路上的捷径。

所以,道格拉斯对医学院的期待可想而知。

这对于罗克来说其实是好事,罗克不怕身边的人有野心,只怕虽然有野心,但是却没有实现的途径,最终纵然是有点成绩,也是德不配位,这样的情况简直不要太多。

道格拉斯还好,通过这两年的合作,道格拉斯已经用自己的能力获得罗克的信任,虽然道格拉斯有时候也难免有些官僚和迂腐,但是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官员来说,道格拉斯已经不错了,罗克不可能要求更多。

毕竟道格拉斯骨子里还是教授,并不是合格的官员。

罗克在为手头没有合格人才发愁的时候,“马隆贝”号邮轮刚刚驶入小石港。

“马隆贝”号邮轮的排水量为5000吨,这是一艘专门用于移民的移民船,船上的舱室没有等级之分,满员状态下可以一次性乘坐2200人,去年刚刚由英国的哈兰德公司造成,隶属于尼亚萨兰劳务派遣公司。

看名字就知道,尼亚萨兰劳务派遣公司是尼亚萨兰农业公司的子公司,类似“马隆贝”号邮轮这样的移民船,尼亚萨兰劳务派遣公司还有十艘。

换而言之,现在从清国往尼亚萨兰移民,罗克已经不需要雇佣外籍船只,所有的移民工作都由尼亚萨兰劳务派遣公司承担,梁鼎新在清国成立的人力资源公司,也挂在尼亚萨拉劳务派遣公司名下,人力资源公司雇佣的员工,就成了名符其实的“二鬼子”。

这也是无奈之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刚刚结束,所有和“洋人”有关的企业,在清国都成了无人敢惹的太上皇,罗克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这样一来,虽然那些员工委屈了点,但是更有利于人力资源公司的工作。

“马隆贝”号邮轮每一次往返清国和尼亚萨兰之间都是齐装满员,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随着“马隆贝”号邮轮在小石港的码头上挺稳,原本平静的码头顿时忙碌起来。

在“马隆贝”号舷梯旁边,一字排开有十几张桌子,每一张桌子后都有好整以暇的工作人员,“马隆贝”号邮轮的成员走下舷梯之后,就要排队在这些桌子面前进行登记。

没错,所有来到尼亚萨兰的新移民,接受的第一个教育就是要排队。

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家伙,会被队伍旁边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提醒,如果被提醒着无视提醒,那么就会有警察出面把人带走,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这样的一幕,在小石城码头上每隔几天都会上演。

登记过后,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就会被工作人员率领,乘坐马车前往不同位置的开拓队,有一技之长的新移民,会留在小石城等待进一步分配。

在所有抵达尼亚萨兰的新移民中,苏冼一家人格外显眼。

所有抵达尼亚萨兰的新移民,都已经提前在清国的营地内至少居住了三个月。

在这三个月内,新移民要完成诸如剃发、体检、补充营养、熟悉《个人卫生条例》等等一系列任务,只有那些身份特殊,在某个行业里出类拔萃的新移民,才有资格保留自己的习惯。

苏冼一家人明显就是这样,虽然已经在营地内生活三个月,但是苏冼一家人都没有剃发,这是个显著的标志。

“姓名?”轮到苏冼的时候,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公事公办。

“苏冼——”

“职业?”

“医生——”

工作人员听到“医生”两个字之后,马上抬头看苏冼。

三十多岁的年龄,从容不迫的态度,温文尔雅,气质温和,一切都很符合华人“中庸”的气质。

“去十五号马车——”工作人员并没有多说。

“谢谢,麻烦了——”苏冼礼貌道谢,然后带着家人一起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去找马车。

和苏冼一起来到尼亚萨兰的,还有苏冼的妻子、小妾、三个儿子、以及两个女儿。

这么大一家人,一辆马车有点装不下,好在工作人员早有准备,苏冼一家人分乘两辆马车,前面的马车夫一声长喝,马车随即启动。

“老爷,他们要把咱们带到哪?”马车的车厢里有点暗,苏冼的妻子声音都在颤抖。

“到了这般地步,去哪都行——”苏冼的声音还算稳定,不过语气里也透露着迷茫。

“爹、肚子饿——”同车的小女儿往苏冼的怀里缩了缩。

“待会就有好吃的,再等等——”苏冼温言抚慰,这一路上的伙食还算不错,那些洋人船员也没有难为苏冼一家人,想必这个什么“尼亚萨兰劳务派遣公司”花了这么多价钱把人万里迢迢从清国弄到尼亚萨兰,应该不会扔进种植园当工人的。

为了说动苏冼一家人移民,尼亚萨兰劳务派遣公司确实是花费了大价钱。

苏冼的父亲是清国的御医,八国联军破城的时候,苏冼一家人仓皇逃离京城,跟着大部队一起逃往西安。

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人自危,苏冼一家人也是颠沛流离,大部队逃到山西的时候,苏冼年迈的父亲不堪劳累去世,苏冼于是离开大部队,护送老父的灵柩返回老家安葬。

苏冼老家是天津静海人,静海同样是八国联军侵华的重灾区,苏冼回到老家之后才发现,祖宅已经被联军劫掠一空后纵火焚毁,苏冼一家遂成无根之萍。

战争结束后,联军撤走,苏冼一家人的生活陷入贫困,出京随身携带的一点细软,因为老父的丧事花费殆尽,一家人的生计都没了着落。

好在还有宗族,在族人的帮助下,苏冼在老家重操旧业,悬壶问诊。

如果没有意外,凭借苏冼跟着父亲学了二十多年的一身医术,苏家重新崛起是没问题的。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去年冬天,苏冼的一个病人因病去世,这又为苏冼一家人带来了巨大灾难。

那位病人是一个官员的父亲,苏冼为病人诊断之后,已经知道病人情况,本来不想接诊,但是被人用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收治病人。

这本来不是苏冼的错,药医不死病,真到病入膏肓的程度,神仙出手也难以挽回。

但是那位官员不是这么认为,虽然苏冼百般哀求,但还是被官员寻了个由头打入囚牢,准备秋后问斩。

苏冼的家人为救苏冼变卖家产,但还是无能为力。

就在这个时候,尼亚萨兰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找到苏冼,为苏冼打通关节,并且偿还了所有的欠债,代价就是苏冼一家人要移民尼亚萨兰。

如果只是苏冼一家,那么说不定苏冼宁愿一死,也不愿远赴尼亚萨兰。

但是在营地内看到数千等待移民的华人之后,苏冼黯然接受了这个命运。

——

马车行驶不到半个时辰,苏冼一家人被带到一个大院门口。

车夫跟大院门口的门卫进行交接,然后苏冼一家人被带进大院。

“不用担心,到了这儿你们就算是到家了,这儿是咱们尼亚萨兰农业公司的中转站,你们现在这里休息一段时间,等熟悉了水土之后,然后再分配工作。”工作人员态度还算不错,边走边向苏冼解释。

“有劳——”苏冼虽然不知道“分配工作”是什么意思,但是也知道现在不是开口问的时候,所以只是礼貌道谢。

“不用客气,您既然能住进中转站,那未来肯定是要飞黄腾达的,过不了多久,没准我见到您也要打千问安——”工作人员说到这里,突然小小的抽了自己一个嘴巴:“嗨,说这个干吗,咱们尼亚萨兰不兴打千问安这一套,你们就踏踏实实的住着——”

黑暗中,看不清这个中转站的面积到底有多大,不过道路两旁的灯笼给了苏冼一家人些许安慰。

沿着灯笼往前走,在一处岔路口,工作人员带苏冼一家人来到一栋房屋门前。

“你们家人有点多,所以就暂时先住在这里,我现在教你灯怎么用,咱们这里不点蜡烛——”工作人员絮絮叨叨,随着一声“啪嗒”,整个房间被灯光照亮,苏冼终于知道什么是“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