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08 命好

重生南非当警察 208 命好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步炮协同对于目前的罗德西亚北部师来说还是太超前了,这对于炮兵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炮兵的技术不行,万一把炮弹打到自己人头上,那步兵可就倒了霉,胡蒂尔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胡蒂尔战术”,也是建立在德军炮兵射击开始诸元精密法的基础上。

目前尼亚萨兰,还没有练习步炮协同的资本,不是说尼亚萨兰射手的技术不行,罗德西亚北部师37毫米马克沁速射炮的射手还是很不错的,用炮兵教官的话说,英国海军军舰上的射手也就是这水平。

关键是武器不行,37毫米马克沁速射炮,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原版的速射炮上连个标尺都没有,炮手射击,是要靠炮弹的落点来调整精确度,这种情况下,就算罗德西亚北部师相练步炮协同也练不成。

当然了,除了步炮协同之外,其他只要是能练的,罗德西亚北部师基本上都已经练到了极致。

比如说进攻,按照英军《步兵操典》的规定,这时候就应该是军官带头,然后号手鼓手准备,士兵列成排,唱着军歌慷慨赴死——

罗德西亚北部师肯定没有这么傻,虽然参与进攻的部队只有E连这一个连,但是一百多人展开也足足好几百米,而且还不是密集阵型,而是松散的三三阵型,这样的进攻方式,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效果。

这里要说明的是,罗德西亚北部师的编制也是三三制,从最基本的步兵班开始,每个班内有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个人,分别是班长班副各带一个,剩下的那个作战小组现在是由上士带领,未来肯定就是火力组。

班以上的编制是排,一个排是基础的三个班,再加上一个装备了轻重机枪的火力班,全排人数四十人。

到了连队这个级别,又增加了负责后勤和医疗的班组,再加上连队直属的重武器排,全排人数140人左右。

这里的重武器,包括37毫米马克沁速射炮,以及马克沁重机枪。

需要强调的是,教导营的编制和普通连队不一样,普通连队一个班只有九个人,教导营一个班是12个人,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战斗小组。

罗德西亚北部师的进攻,就是以班组为单位进行的,E连开始攻击的时候,F连和G连要做好准备,如果E连的攻击受阻,那么F连就要继续发动进攻,之所以渐次投入,并不是添油战术,而是为了试探防守方的火力配置,进行针对性打击,同时还要防备防守方的重火力袭击,一次性就投入这么点人,就算是一发重炮下来,也不至于伤亡太惨重。

听上去有点残酷是吧,实际上战争就是这样,真的就跟推演军棋差不多,没个人都身不由己,一旦命令下达,就算是明知必死的任务,也要坚决执行。

想逃跑?

简单,发动攻击的部队后面就是执法队的阵地,执法队的机枪可以用来打击敌人,也可以用来惩罚逃兵,到底是堂堂正正的慷慨赴死,为家人赢得一份荣誉和抚恤金,还是背负着骂名而死,给家人带来屈辱和痛苦,其实就在一念之间。

罗德西亚北部师的官兵还是值得信任的,进攻命令下达之后,他们排着松散的阵型,按照三人一组的三角型站位,开始向叛军的阵地发动进攻。

还好,叛军被刚才的37毫米马克沁速射炮打得有点懵,E连的官兵一直前进到距离叛军阵地50米,叛军阵地还是没有组织起有效抵抗。

这个距离上,按照训练要求,应该使用手榴弹对叛军阵地进行第二次打击,虽然叛军阵地上毫无动静,E连官兵还是按照要求,纷纷扔出手中的手榴弹。

一阵爆炸声之后,E连官兵涌入叛军阵地,轻松地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这些叛军,呵呵,还真是连雇佣兵都不如——”马丁哭笑不得,就这种货色,居然能击败纳塔尔和开普的殖民地部队,真不知道纳塔尔和开普的部队是什么成色。

罗克放下手中的望远镜不说话,这个时代的部队就是这样了,英国号称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布尔战争中尚且被布尔民团打得灰头土脸,能指望纳塔尔和开普的部队拥有多强的战斗力?

说到战斗力,即便到十几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部队的表现依然蹩脚。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时候,在已经发生的布尔战争和日俄战争中,英国一次是直接参战,一次是派出了战争观察团,但是可惜的是,英国没有从这两次战争中吸取到什么经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面对德国的交叉火力,还是使用排队枪毙战术,结果交出了索姆河战役一天损失六万人的答卷。

相反德国和法国倒是通过布尔战争和日俄战争吸取到了不少经验,德国从布尔战争中认识到了整体战的作用,又从乃木希典那个蠢货的指挥中认识到了交叉火力的重要性,法国则是学会了要在进攻之前会进行更充分的火力准备,结果在索姆河战役中,法军的战果其实比英军更丰硕。

马丁肯定不知道英军部队是什么货色,罗克却是清楚的,也就是英国和德国不接壤,要是接壤,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肯定比法国更惨。

“报告,E连顺利完成任务,占领叛军阵地,击毙叛军——”E连连长赶着回来报告,一脸崩溃的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肯定有不少叛军在刚才的这次进攻中被击毙,但是这个战果却不好说,你要说全部都是37毫米马克沁速射炮炸死的,E连刚才还扔了手榴弹呢。

但是你要说E连击毙了多少人,恐怕E连连长也会感觉有点亏心。

“走吧,转移阵地,准备进攻叛军的第二道防线——”还是罗克给E连连长解了围,别管E连刚才击毙了多少敌人,攻克叛军阵地这个功劳是少不了的。

关于功劳有一个说法其实挺形象的:知道不会死,上了确实不会死,三等。

知道会死,不怕死上了,结果顺利完成任务,还没有受重伤,二等。

知道会死,上了,结果死或者残了,一等。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A连全体指战员,这次战斗结束后,最起码也都是个二等。

毕竟他们在出发攻击叛军阵地的时候,并不知道会有这么轻松。

当然在,在尼亚萨兰,现在还没有一等、二等这些等级,尼亚萨兰沿袭英军的规定,战斗结束最多是有个勋章,除非“功高震主”那种,才有可能被封爵。

这对于普通指战员其实是不公平的,毕竟普通士兵们想要封爵实在是太难了,英国也没有那么多爵位可以分封,所以等平定了祖鲁人的叛乱,罗克还是要设计一个军工体系。

即便不能给普通士兵们封爵,最起码也要有相应的荣誉,并且有相应的奖励,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性循环,是官兵们奋勇作战。

马丁肯定是不知道罗克怎么打算的,还顺手给了A连连长一巴掌:“真是便宜你了!”

不是耳掴子啊,就是挺亲昵的那种“小鬼”。

轻轻打一下钢盔那种。

钢盔,又是尼亚萨兰部队的特色之一。

在尼亚萨兰部队装备钢盔之前,全世界所有部队都是不装备钢盔的。

现代钢盔是由法国的亚德里安将军发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说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某天,德军突然向法军的一个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一个在厨房值班的士兵要去前线阵地战斗,但头上纷纷落下弹片、石头、树枝,他害怕头被砸伤,慌乱之中拿起一个炒菜锅倒扣在头上。

战斗结束后,他虽然身上有伤,但头部完好,成为这次战斗中唯一的幸存者。

当时恰逢法国将军亚德里安到前线慰问伤员,亚德里安知道了这个士兵的经历,然后就萌生了“制造钢盔”的思路。

罗克要“发明”钢盔,肯定不用费这么大周折,有了法瓦尔特钢铁厂,罗克要制造钢盔很简单,甚至罗克都不需要实验,直接就把美军部队在二战中装备的M1钢盔样式拿过来改一改,然后就列装尼亚萨兰部队。

只是样式啊,并没说强度、材料、防护性能都达到了M1的程度,不过随着法瓦尔特钢铁厂技术的进步,罗克相信总有一天,法瓦尔特生产的M1钢盔,不管是从任何方面,都不亚于美国的M1钢盔。

其实美国的M1钢盔也没有多神秘,美国的M1钢盔使用的是哈德菲尔德高锰钢,这种钢的锰含量超过百分之十,是一种奥氏体组织的高锰钢,硬度高,可塑性好,一般用作工具、道具,以及那些矿山机械的关键部位。

别问罗克怎么知道这些知识,做外贸的,每天要应付形形色色的客户,了解到的知识复杂程度比写手差不了多少。

罗克只需要把这些资料告诉法瓦尔特钢铁厂的技术人员,然后剩下的事就交给那些技术员解决。

至于锰——

呵呵,全世界所有的金属,在南非都有储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