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503 副产品

重生南非当警察 503 副产品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在北海,渔船是沿岸家庭的标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这里的渔船当然就不是尼亚萨兰造船厂生产的那种机动铁壳渔船,那种渔船的几个太贵,也就尼亚萨兰水产公司这样财大气粗的大企业买得起,农场主们开动脑筋,做个木船什么还是没问题,动手能力再弱点,砍几根木头连在一起做个木筏总是会。

有了渔船,再加上沿岸随处可见的果树,基本生存也就有了保证,无数新移民就在北海沿岸安家落户,落地生根。

“这附近以前野生动物很多,鳄鱼、蟒蛇、犀牛、河马,甚至还有大象,对人类的威胁很大,水警和附近的部队因此组织过好几次大规模捕杀,现在情况好了很多,至少这里的人们不用再担心野生动物的袭击。”罗克也很无奈,放在二十一世纪,野生动物都是要受到保护的,但是在这个时代的非洲,野生动物需要靠有组织的猎杀才能控制数量。

“要增加这里的移民数量——从这里过去就是刚果自由邦吧——”格拉斯顿子爵看向刚果自由邦方向悠然神往。

“是的,大概过去二十公里左右。”罗克还有点不好意思,尼亚萨兰和刚果自由邦确定边界的时候,规定北海沿岸二十公里范围都属尼亚萨兰所有,现在这个规定已经成了一纸空文,尼亚萨兰的殖民开拓队从尤利塞斯沿卢库加河已经向刚果自由邦腹地探索了近百公里,刚果自由邦殖民政府好像还一无所知。

对于本土面积只有三万平方公里的比利时来说,总面积超过两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刚果自由邦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比利时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对刚果自由邦进行有效控制,所以不得不把土地租借给那些外国公司经营。

比利时王室和政府的矛盾,也给比利时政府管理刚果自由邦带来严重影响,当初利奥波德二世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将刚果自由邦交给比利时政府管理,但是在转移权利之前,利奥波德二世将刚果自由邦境内的大量土地租借给那些外国公司,比利时政府并没有得到多少实际利益,反而要为管理刚果自由邦增加更多开支,这也导致比利时政府对刚果自由邦越来越不关心。

“要抓住机会——”格拉斯顿子爵没有明说,不过并不妨碍罗克理解格拉斯顿子爵的意思。

格拉斯顿子爵还是比较务实的,在距离尤利塞斯不远的一个小镇,格拉斯顿子爵登上一个简易码头,要亲眼看一看北海沿岸居民的家庭生活。

小镇确实是有点小,只有零零星星的十几户人家,也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居民点。

不过这个居民点却是五脏俱全,有居民选举出来的镇长,还有尤利塞斯市政府任命的治安官。

镇长和治安官都是华人,他们都是第一批移民尼亚萨兰的华人,最早都是殖民开拓队的成员,家属来到尼亚萨兰之后,才选择到尼亚萨兰各地定居。

格拉斯顿子爵和罗克登上简易码头的时候,镇长和治安官都在码头上等候,借着镇长和治安官自我介绍这会儿功夫,几十名警卫先前往小镇确定安全,在得到扎克的肯定眼神之后,罗克和格拉斯顿子爵才离开码头。

“我们这里一共有二十六户人,总人口加起来正好二百,这边只有十四户,还有十二户离这里远一些,他们都是最近刚刚迁过来的,这附近的地已经分完了,所以他们就去了河对岸——”镇长估计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的官,所以有点紧张。

二百人,二十六户,平均每户超过七口人,在南部非洲这是正常水平。

“适龄儿童都入学了吗?”罗克随口问,尼亚萨兰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制度,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有适龄儿童没有入学,镇长是要被追究责任的。

“上了,都上了,学校在尤利塞斯,离得有点远,上五天休二天,水警来回接送,爵爷恩典免了孩子们的束脩,谁敢不让孩子上学,那要被人骂到抬不起头来。”镇长千恩万谢,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放在南部非洲就纷至沓来。

“你们尼亚萨兰的义务教育很不错,开普现在也实行公立教育制度,但是很多农场主宁愿让孩子去放牛,也不让孩子们到学校接受教育。”格拉斯顿子爵感叹,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愿意让孩子上学。

在这一点上,白人和华人还是有差别的。

绝大多数华人家庭,家长宁愿多吃点苦,也愿意让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

白人家庭就不行,有些白人就不愿意让孩子接受教育,放在南部非洲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布尔人,因为南部非洲的学校强制使用英语,所以很多布尔人就强烈抵制南部非洲的公立教育。

这种行为现在一时半会儿还表现不出什么严重后果,但是等到这一代孩子们长大,差距就会很明显,到时候布尔人中间会产生大量“穷白人”,这也是另一个时空南部非洲“穷白人”出现的重要原因。

罗克不解释华人5000年文明史,给华人带来的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给华人一个机会,罗克就能建设一个截然不同的南部非洲。

走进小镇,这种感受就更明显,十几户人家井然有序的分散在道路两旁,小镇里的建筑都是南部非洲常见的木楼,和白人家庭相比,房前屋后就多了很多菜地和果树,院子里养的鸡鸭鹅也有点多,但是很神奇的是空气里居然没多少让人难受的味道,地上也没有多少污水,整个小镇干净得很。

随意走进一户人家,老实憨厚的男主人,一脸紧张的女主人,在家务农早早成熟的大儿子,躲在楼上不敢下来的大女儿,标准的华人家庭。

“老张是北直隶人,十年前老家闹兵灾就来了尼亚萨兰,虽然家里的钱财被抢得精光,房子也被烧毁,总算家里人都没事,到了咱们北海,老张家里这几年又添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现在小的都在尤利塞斯上学,大的在家帮忙——”镇长主动介绍,老张脸上笑得就像是开了花。

格拉斯顿子爵听不懂,但是能从老张脸上的笑容里,看出老张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日子确实不错,大概是被卫兵提醒,老张家旁边的果树底下栓了三只南非獒,个个都是膘肥体壮,体型凶悍,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老张家的生活水平不错,人要是吃不上饭,狗大概也吃不了这么肥。

罗克和格拉斯顿子爵来的时候,老张的儿子正在擦洗一辆崭新的摩托车,这是南部非洲农场家庭最近这几年的新宠,毕竟轿车的价钱就算再便宜,也不是家家都能买得起,关键是不舍得买,约翰内斯堡生产的摩托车质量还不错,最近这几年产量在逐步提高,也终于有机会进入普通家庭。

摩托车刚刚出现的时候,连部队需求都无法满足,后来警察系统也开始批量订购摩托车,所以摩托车一直都是很紧俏的。

和轿车相比,摩托车的生产明显更简单,现在爱德华港和索尔兹伯里、开普敦都有摩托车工厂,所以摩托车的价格才能下降到让农场主们可以接受的程度。

“这样的一辆摩托车市场上要多少钱?”格拉斯顿子爵对于摩托车也很有兴趣,不过明显不够了解情况。

“差不多要一百兰特。”罗克了解点,但是了解的也不多。

一百兰特放在南部非洲也不是小数目,差不多是一个中产家庭一年的全部收入。

“这个价格对于农场来说还是挺贵的吧?”格拉斯顿子爵追问。

“凑一凑还是能拿的出——”老张的表情明显是不太好,也不知道是怎么凑出来的。

“老张家的大儿子看上了一个尤利塞斯的姑娘,人家姑娘是在学校工作——”镇长主动解释。

“白人?”

“华人——”

罗克点头,一个十年前就已经移民南部非洲的家庭,拿出一百兰特也算正常。

更何况就算拿不出来,还有兰德银行可以贷款,对于家里有农场的农场主,兰德银行还是挺大方的。

华人会攒钱,这在南部非洲是出了名的。

白人农场主只知道养牛放羊,就算有农技专家指导,也只有很少的人尝试改变。

华人农场主就灵活得多,先种点土豆、果树、蔬菜什么的保证口粮,然后余粮多了就开始饲养各种家禽,每一个农场要说没有几百只鸡鸭鹅,简直就对不起农场主这个身份。

鸡鸭鹅这些东西一旦上规模,产生的利润也是很可观的,特别是在北海周围,这里的水资源很发达,鸭子和鹅根本就不用饲养,自己去湖里吃点小鱼小虾什么的,下的蛋都是红心的,市场上最受欢迎。

老张家的摩托车,说不定就是用这些白人农场主看不上眼的农副产品换来的。

至少就罗克所知,很少有白人农场主饲养鸡鸭鹅这些家禽,不是因为脏,也不是因为吵,而是因为麻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