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1073 猥琐

重生南非当警察 1073 猥琐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说起来奥斯曼人和白人之间也是世仇,因为宗教引发的十字军东征持续了200多年,在奥斯曼帝国,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基督徒的证词法院通常都不会接纳。

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在崩溃之前,还不忘解决境内的主要问题,1914年4月24日,650多名亚美尼亚知识分子和显要人物被逮捕,然后被处决。

接着奥斯曼帝国部队中的亚美尼亚裔军人被甄别,然后被分批处决。

与此同时,当时的独裁政府对小亚细亚半岛东部诸省进行扫荡,短短一个月内,这一地区亚的美尼亚男性人口全部死亡。

5月底,奥斯曼帝国下令将全部亚美尼亚族裔“押运”到两河流域的沙漠地带,有姿色的妇女或低龄儿童被掠为奴隶,其余的在历经劫掠、屠戮之后,抵达预定地区时,数十万亚美尼亚人已不足原先数目的20%。

两个月后,同样的命运也落在奥斯曼帝国西部省份的亚美尼亚人头上,他们的遭遇与东部的亚美尼亚人一模一样:菁英人物先被斩杀,残余人口又被强掳。

在押运过程中,闷罐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大规模使用,沙漠中,奥斯曼帝国建立了25个集中营,大约70万人被不断地从一个集中营转运到另一个集中营,一年后,就在奥斯曼帝国覆灭前夕,这些集中营最终被“清扫”干净。

在不到一年半时间内,至少有100万亚美尼亚人遭到奥斯曼帝国的集体屠杀,有人认为被屠杀的人超过150万,世界大战开始时,奥斯曼帝国境内大概有200万亚美尼亚人,奥斯曼帝国覆灭后,除了部分亚美尼亚人通过各种方式逃往国外,奥斯曼帝国境内没来得及逃走的亚美尼亚人几乎无人幸存。

这里罗列这些数据,并不是为了证明哥萨克部队对奥斯曼人开枪的正义性,只是为了证明话语权的重要性。

二战期间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几乎人尽皆知,一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又有几个人知道?美国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又有几个人讨论?

连美国大流感都成西班牙大流感了,再荒诞一些似乎也不是不能被世人接受。

和世界大战期间的亚美尼亚大屠杀一样,惠特利小镇发生的意外没有引起任何波澜,百十人伤亡的集体事件,在奥斯曼帝国真的司空见惯,协约国正在对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亚美尼亚大屠杀进行审判,多人证实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曾经将数千人集体烧死,残暴程度前所未有。

所以罗克在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罚。

虽然结果很严重,但是责任并不在维和部队,惠特利小镇的奥斯曼人首先开枪,造成维和部队一死一伤,然后维和部队才奋勇反击,这个因果关系要搞清楚。

当然罗克也没忘记提醒安琪,要极力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对付一些村民,居然还能造成一死一伤,维和部队的战斗力实在是堪忧,哥萨克看上去似乎也不是天下无敌。

这个评价传到塞浦路斯之后,都不用安琪要求,两个山地旅再次开始大练兵,军官们的要求严格到近乎自虐的程度。

范曜和普尔曼也在自我反省,尤其是范曜,他把那名哥萨克阵亡的责任归咎于自己身上,那个可怜的孩子只有18岁,还是个孤儿,抚恤金都不知道该给谁。

“万尼亚是我们在君士坦丁堡捡来的,他是亚美尼亚人,父母都在亚美尼亚大屠杀中被奥斯曼人杀死,万尼亚靠乞讨才生存下来。”谢尔盖表情黯然,受伤的哥萨克已经送往塞浦路斯治疗,阵亡的哥萨克只能就地掩埋。

万尼亚是“伊万“的昵称,只有亲人或者是亲密关系才能使用,伊万这个名字在哥萨克人里很常见,就跟美国的汤姆差不多。

顺便说一句,“谢尔盖”这个名字的昵称是谢缪沙。

范曜把伊万安葬在萨潘贾湖畔,这里风景秀丽,阳光明媚,伊万一定会喜欢这里。

“中尉,你不用自责,这不是你的责任。”普尔曼试图安慰范曜,自从伊万阵亡后,范曜眼里的悲伤,普尔曼都看在眼里。

“不用安慰我普尔曼,该是我的责任,我绝对不会推卸。”范曜才不需要安慰呢,从军这些年,范曜已经习惯了死亡,如果不擅长心理调节早就崩溃了。

哥萨克们也已经习惯了死亡,营地内的秩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不过外出巡逻的哥萨克们都小心了很多,连带着带回来的奥斯曼人也是以女人和孩子居多,成年男性很少见。

其实营地内已经不需要太多工人,一百多人的部队,雇佣当地人组成的后勤部门也超过一百人,这些当地人大多都是没有多少攻击力的女人,她们工作认真负责,颇受好评。

返回家园的奥斯曼人也越来越多,或许是感觉距离军营近一些更有安全感,很多本地人选择在军营旁边居住,没有房子不要紧,随便支个窝棚就能安身,这个时代的平民,对于环境的要求真不高,只要能活下去就行。

维和部队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恢复秩序,一片一片的窝棚也确实是影响观瞻,范曜和普尔曼商量后,决定逐步规范对居民的管理工作,这原本并不属于维和部队的工作范围。

“中尉你好,我是安琪长官派来的苏河,负责萨潘贾湖周围的民政工作。”苏河也是参加过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年龄看上去很年轻,估计不超过20岁。

“欢迎你苏河少尉,如果需要我做什么不用客气,我们现在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范曜这段时间的压力有点大,一条船上的蚂蚱是个什么比喻。

苏河穿的是便装,在奥斯曼帝国穿军装还是更敏感一些。

“萨潘贾湖的情况怎么样?”苏河对萨潘贾湖的了解不多,不过印象还不错。

毕竟是有山有水的地方,周围又有很多无主荒地,只要能保证治安稳定,要恢复社会秩序真不难。

“不太好,世界大战期间萨潘贾湖周边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本地人要么死要么逃,现在只剩下五六百人,还大多是女人和孩子——”范曜轻松愉快,总算是把和烫手山芋送出去了。

成年男性在战争期间是稀缺资源,要么是被拉了壮丁,要么远遁千里,那些无力逃走,又不能产生价值的女人和孩子就只能听天由命。

当然这地狱苏河来说并不是坏事,至少女人和孩子比成年男性更容易管理。

而且在绝境中,女人爆发出来的能量其实不容小觑,瓶盖都拧不开其实是给男人表现机会,没男人的时候煤气罐都能扛六楼。

“明白了,那么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开始——我需要一些劳动力——”苏河用充满希望的眼神看范曜,希望范曜能出手相助。

于是谢尔盖小队就被派过来辅助苏河工作,保护苏河的同时,还要帮苏河解决各种麻烦。

其实劳动力还是有的,谢尔盖跟着苏河出去转一圈,就顺利找到了二十多个成年男人。

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幸存者偏差罢了。

二十多个成年男人被苏河组织起来,首先逐步清除营地旁边的棚户区。

苏河同时开始整理萨潘贾湖周围的资料,那些幸运的逃过战争,没有被摧毁的房屋全部登记,然后以维和部队的名义分配给那些失去家园的难民居住,萨潘贾湖周围的无主荒地也被统一登记,不过这些土地的处理明显要更慎重一些,打土豪分田地这种事在奥斯曼帝国明显是无法实现的,就以维和部队的名义统一管理,幸运的是食物暂时还算充足,不过考虑到冬天即将来临,适当的储备还是得有。

随着维和部队控制区的不断扩大,范曜部队的兵力捉襟见肘,无力控制萨潘贾湖周围的庞大地区。

塞浦路斯司令部在八月份又派了一个中队来到萨潘贾湖,这个中队全部是由日本士兵组成的。

范曜对增援部队的到来表示欢迎,晚上在营地举行宴会,为增援部队接风洗尘。

“这些日本人一个星期前刚刚抵达塞浦路斯,本来他们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执行任务,安琪将军考虑到这边的情况比较紧急,才把我们直接派过来。”增援部队的指挥官迪伦·休斯同样参加过世界大战,军衔和范曜一样都是中尉。

“没关系,可以一边执行任务一边训练,这些日本士兵的素质怎么样?”范曜对日本军人的素质感到好奇,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虽然也是参战国,但是并没有参加欧战。

迪伦·休斯做了个鬼脸,还没有来得及说话,突然宴会厅角落里传出一声惊呼。

迪伦·休斯和范曜看过去,发现一名侍女正捂着屁股满眼泪光。

旁边一名日本军曹正看着楚楚可怜的侍女正色眯眯的淫笑,还把手指头放在鼻子下面搓一搓闻味道。

哎呀,这个样子别提多猥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