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1448 文化输出

重生南非当警察 1448 文化输出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既然古斯塔夫·克虏伯一心要作死,罗克也没理由拦着。

就在罗克离开美国的时候,一部叫《尼亚萨兰》的电影正在美国上映。

和以往的影片不同,《尼亚萨兰》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声彩色故事片。

这一时期,好莱坞的影响力还没有扩散到美国之外,尼亚萨兰星城才是这个时空全球最著名的电影制作中心。

从最早的《虎口脱险》开始,尼亚萨兰制作的电影就开始风靡世界,当好莱坞的电影人还在探索电影的拍摄手法时,尼亚萨兰电影已经开始制作喜闻乐见的商业大片,罗克想要通过电影向观众传达的信息,也随着胶片传遍世界各地。

电影最大的妙处就在于,盈利的同时还能顺便宣传,对于树立正面的南部非洲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至于技术,这不是问题,早在1906年,英国的乔治·史密斯就拍摄了全世界第一部彩色影片,内容是他的两个孩子在草地上玩耍。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南部非洲对于技术的追求永无止境,全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就是尼亚萨兰拍摄的《虎口脱险》,这部电影到现在还广受欢迎,有人声称已经看过一千次,可以将《虎口脱险》里面所有的台词从头到尾背下来。

和《虎口脱险》一样,《尼亚萨兰》这部电影讲述的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故事从尼亚萨兰的洛城开始,电影的第一幕是朝阳下尼亚萨湖畔的落日大道,波光潋滟的尼亚萨湖,宽敞平坦的落日大道,风景优美的沿湖公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以及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人们,这就是罗克想通过电影传达给观众的信息。

1925年的世界,美国还在捕杀印第安人,德国在饥饿中挣扎,英法动荡不安,小亚细亚半岛战乱不休——

都不需要声嘶力竭,当电影第一幕出现在观众面前时,所有的观众都对南部非洲充满向往。

《尼亚萨兰》的故事结构很简单,四个好朋友无忧无虑的生活在洛城,战争突然爆发,四个好朋友不约而同去参军,男孩们进入野战部队,女孩们加入医疗队,随南部非洲远征军远征欧洲。

在经过数年的浴血奋战,懵懂无知的少年在战争中迅速成熟,他们相互帮助,共同走过那段难忘的岁月。

电影里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嘛,于是电影里的南部非洲就家家户户有小洋楼,有小汽车,人们衣着光鲜,谈吐优雅,餐桌的丰盛程度更让人吃惊,所有有关南部非洲的镜头,都在向观众传达一个信息。

一个先进、发达、景色优美、人们能和平相处的尼亚萨兰。

纽约,曼哈顿,伯恩琼斯电影院,前来观影的观众排成长队,希望能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1925年的当下,文化娱乐生活还是比较匮乏的,连电视都没有的年代,电影是人们为数不多的快乐源泉,所以纵然票价高达二十美分,依然观者如潮。

这个时期的电影院,也没有太多影片可供观众选择,电影院放什么,观众就看什么,有时候一个优秀影片的放映时间可以长达半年之久,《尼亚萨兰》这部电影就有这样的潜力。

观众席最佳的中心位置,两个年轻人正在窃窃私语,话题就是即将开幕的《尼亚萨兰》。

“又一部尼亚萨兰电影,我觉得我们来错了地方,我们应该去尼亚萨兰星城——”葛丽泰·洛维萨·格斯塔夫森是一个出生在瑞典的女演员,之前一直在欧洲学习表演,不久前刚刚来到美国。

“可也想,可惜星城看不上我们。”同样来自瑞典的年轻导演斯蒂尔也是刚刚来到美国,他和米高梅旗下的导演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是好友,在斯约史特洛姆的引荐下,米高梅主动向斯蒂尔提出邀请。

现在的米高梅还不是未来的那个电影巨头,整个好莱坞也是受南部非洲电影影响,刚刚从黑白默片进步到有声电影时代。

现在南部非洲电影再一次走在世界前列,《尼亚萨兰》的出现将世界电影引入彩色时代。

这真的让人很无力,就向历尽千辛万苦自以为已经登上顶峰的登山人,惊讶的发现自己居然才在半山腰,远处还有无数高峰。

“我有两个朋友去了星城,或许我可以给她们发个电报,问问她们在星城的状况。”葛丽泰现在还没有改名,星城是这个时空所有电影人心中的圣地。

葛丽泰在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之后改名嘉宝。

“先看电影吧,没准你的朋友也参与了《尼亚萨兰》的拍摄——”斯蒂尔不抱太大希望,他确实很有才华,葛丽泰也确实很漂亮,可是在群星闪耀的电影行业,最不缺的就是才华和美貌。

当然了,如果是漂亮到让人一眼难忘的程度,那么也会成为稀缺资源。

葛丽泰就是这样的稀缺资源,所以斯蒂尔才在接到好友邀请的时候,坚决带上葛丽泰。

南部非洲电影的商业元素很多,在电影开幕之前,还要放一些贴片广告,这些广告是电影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有些电影,凭借贴片广告就可以收回所有成本。

《尼亚萨兰》是大制作,又是全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贴片广告卖出了前所未有的天价,第一个广告属于华盛顿汽车,第二个广告是罗德西亚公司生产的罐头,第三个广告是尼亚萨兰保险。

单单是这些贴片广告,就已经很让斯蒂尔和葛丽泰惊讶了。

和其他公司那种程式化刻板呆滞的广告不同,《尼亚萨兰》正片开始之前的三个广告,内容活泼,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而且也同样使用了彩色胶片。

灯光暗下来之后,第一个广告刚放完,斯蒂尔就已经陷入呆滞状态。

尼亚萨兰的导演们多洞悉人性的,汽车广告的最佳搭配那肯定是身材火爆面容姣好的车模了,这个时代还没有车模这个概念呢,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于“香车美女”这种意境的理解,当娇艳如花的车模驾驶着银色的华盛顿汽车从银幕上疾驰而过时,扬起的尘土居然变幻成华盛顿汽车的车标。

这肯定不是巧合,可是斯蒂尔想破了脑袋,都不知道导演是怎么做到的。

“上帝,真被你说中了——”葛丽泰同样表情呆滞,刚才架势华盛顿汽车的女孩,就是葛丽泰的朋友。

贴片广告放完,正片正式开始。

当沐浴在晨光中的落日大道出现在银幕上时,影院里顿时响起齐刷刷惊讶的“哇”。

其他人“哇”的是银幕上先进发达的洛城,斯蒂尔“哇”的是和黑白胶片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葛丽泰形象尽毁,嘴巴微微张开,眼睛瞪得溜圆,手里的饮料洒了一地都不自知。

顺便说一句,葛丽泰喝得饮料是蝌蝌啃蜡,生产这种饮料的企业几年前就已经被南部非洲资本收购,不过蝌蝌啃蜡这种饮料却没能进入南部非洲,因为南部非洲食品管理局认为蝌蝌啃蜡这种饮料对人的身体会造成一定影响。

南部非洲本地最畅销的饮料是果汁和凉茶。

星城的导演,在镜头的运用上已经非常成熟,在这个好莱坞还在谷仓里拍电影的时代,星城的导演在拍摄外景镜头时,已经开始使用飞机航拍。

所以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画面就很宏大了,当一队队远征军士兵登上轮船准备开赴欧洲时,斯蒂尔暗自盘算这样的一个镜头要花多少钱。

这么多群众演员,一人一天就算只要一美元,累积起来也是天文数字。

可是在《尼亚萨兰》这部电影里,这个镜头仅仅区区十几秒而已。

和宏大场面相对应的,是情感丰富的故事情节。

当男主角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用稚嫩的嗓音喊着“万岁”跟随大部队发起冲锋时,所有观众都能感受到尼亚萨兰人的勇敢和血性。

当身材弱小的女主角把伤兵从正在燃烧的坦克里拖出来,冒着枪林弹雨背着伤兵踉踉跄跄后撤的时候,感情充沛的观众已经眼含热泪。

导演估计是生怕煽情不够,这时候又安排燃烧弹上场。

满脸是血的伤兵让女主角自己逃生,说自己的女儿就和女主角的年龄一样大。

女主角用带着哭腔的声音嘶喊:“我绝对不会丢下你不管,有我就有你!”然后就扑在伤兵身上,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伤兵。

战斗结束,男主角的部队赢得最后的胜利,他用刺刀杀死了一名强壮凶悍的敌人,拯救了一个差点遭到强暴的法国女孩,自己也身负重伤。

伤兵活了下来,女主角却严重烧伤,被送到男主所在的医院里。

当男主和女主在医院里相遇,两人的手紧紧挽在一起时,影院里马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残酷的战斗并不掩盖人性的闪耀,反而更容易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的宝贵。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葛丽泰态度坚决:“我要到尼亚萨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