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151 崩溃的英国人

重生南非当警察 2151 崩溃的英国人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23号凌晨,距离克里特岛战役爆发还不到20个小时,残存的伞兵和空降部队士兵分成三路撤离伊拉克利翁机场,消失在无边的黑暗里。

被遗留在机场的除了近1800名伤兵之外,还有近1400具伞兵和空降部队士兵的尸体。

昨天晚上施密茨和霍夫曼统计的时候,还有近2000名伤兵。

这才短短几个小时,又有近200名伤兵在无尽的痛苦中哀嚎死去,战斗之惨烈可见一斑。

伞兵撤离之前,有伤兵不愿意接受被抛弃的命运,所以悍然自杀。

又有虽然负伤,但依然可以自主行动的伤兵,主要要求和伞兵一起撤离。

这些伤兵其实知道,他们在离开伊拉克利翁之后,多半无法接受有效治疗,从而伤势加重,甚至会留下终生残疾。

但他们依然坚持随部队一起离开,宁愿面对未知的命运,也不愿沦为盟军的俘虏。

即便是以善待俘虏而著称的南部非洲军队。

天亮之后,施密茨少将乘坐一辆在机场缴获的全地形越野车,来到南部非洲军队阵地投降。

全地形越野车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也就在交通条件相对良好的机场周边可以使用,离开机场范围,在大雨过后的泥泞里寸步难行。

“你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你是一位合格的军人,已经做到了你所有能做的。”第35师177团团长柳欣中校对施密茨少将态度好,面对如此绝境,依然能坚持到现在,伞兵不愧是德军的精锐。

“我们有太多伤兵,急需接受治疗——”施密茨少将表情麻木,作为俘虏,而且是主动投降的俘虏,这将给施密茨少将留下终生难以抹去的污点。

小胡子可不会问施密茨少将投降的原因是什么,他只关注结果。

“没问题,投降的军人,会得到和他身份相匹配的待遇。”柳欣中校欣然承诺,这一点很重要。

世界大战正在进行中,南部非洲军人也有可能成为德军的俘虏。

在南部非洲,如果战斗到最后一刻,即便全体阵亡也不会对战斗结果有什么改变,南部非洲军人也是允许投降的,他们在回到南部非洲之后,依然可以得到英雄般的待遇。

这很正常,有时候成为俘虏也是迫不得已,比如那些在战斗中被炮弹震昏的士兵,他们就不得不接受成为俘虏的命运。

如果对俘虏一刀切,那么就对那些不得不成为俘虏的士兵不公平。

虽然南部非洲军人成为俘虏的概率很低,罗克依然这样做。

南部非洲善待战俘,目的是为了南部非洲军人在被俘之后,也可以得到和身份相匹配的待遇。

随着施密茨的投降,伊拉克利翁机场重回第35师的控制中。

经过一天的激战,机场已经残破不堪,航站楼和其他设施几乎被彻底摧毁,跑道上到处都是弹坑,只有一小段跑道还勉强可以使用。

工兵部队马上行动起来,对机场跑道进行修复,以供南部非洲运输机起降。

大战过后,很多物资都要补充,弹药、药品、食品都短缺严重。

谁都没想到,首先在机场降落的,不是南部非洲运输机,居然是两架德国运输机。

在昨天的激战中,伞兵和空间部队的通讯设备被击毁,无法和德军总部联系,所以德军总部现在还不知道空降在伊拉克利翁机场的伞兵和空降部队已经投降的消息。

伞兵和空降部队在空降的时候,随身携带的物资并不多,只够几天作战所需。

昨天夜里,德国通过海路试图向克里特岛输送兵力的同时,空军同样在想方设法为空降在伊拉克利翁机场的德军提供援助。

这两架运输机就是冒着巨大危险,突破南部非洲空军的层层设防,在付出无数惨重代价之后才出现在伊拉克利翁。

据不完全统计,在克里特岛战役爆发的第一天,德军损失飞机超过170架,其中运输机近80架。

所以克里特岛战役不仅仅是南部非洲陆军的盛宴。

对于南部非洲飞行员来说,克里特岛战役同样是军功的猎杀场。

两架运输机的飞行员万万没想到,当机舱门打开的时候,他们看到的居然是南部非洲士兵黑洞洞的枪口。

“放下武器,举手投降——”一名南部非洲少尉用德语喊话。

在南部非洲,德语并不是通用语言,不过南部非洲人对德语也不陌生,毕竟南部非洲有很多徳裔生活。

战争爆发后,南部非洲国防部对官兵们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德语训练,这两句话是重点,每一个南部非洲军人都会。

而且还很熟练。

编号11305运输机的飞行员弗雷德惊讶极了,他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脑袋都是懵的。

旁边的副手反应快,不过他的手刚刚摸到枪套,就被一位眼疾手快的军士长一枪撂倒。

呯!

雾霭还没有散去的清晨,枪声格外清脆。

弗雷德感觉就像被人劈头盖脸泼了一碗热水一样,整个机舱一片血红。

弗雷德知道溅到脸上的是什么,他甚至都没有勇气看副手的惨状。

伊拉克利翁机场德军向南部非洲军队投降的时候,马拉马机场的守军正陷入苦战。

德军在伊拉克利翁机场的空降已经彻底失败,雷西姆农机场的空降大获全胜,只有马拉马机场胜负未分。

负责守卫马拉马机场的是澳大利亚第三师。

这是一支功勋卓著的部队,在北非战役第一阶段中,俘虏了三倍于自身兵力的意大利士兵,在希腊战役最后阶段担任过掩护英军主力后撤的重任,虽然自身遭到重大损失,依然出色完成了任务。

可以说澳大利亚第三师自从抵达欧洲之后,一天都没歇,一直都在作战。

连续数月的作战,澳大利亚第三师元气大伤,欧战爆发时随第三师抵达欧洲作战的官兵,到现在已经伤亡过半。

克里特岛战役爆发前,澳大利亚第三师补充了一个团的新西兰部队,总兵力才堪堪达到一万两千人。

克里特岛战役爆发的时候,可以起降战斗机的马拉马机场成为德军第二重点攻击的目标,空降到马拉马机场的德军伞兵近1800人。

澳大利亚第三师还是很有战斗力的,顶住了德国伞兵的疯狂攻击,马拉马机场既然处于澳大利亚第三师的控制中。

22号夜晚,德军指挥部派出第五山地师向克里特岛增援。

伊拉克利翁机场位于克里特岛东部。

马拉马机场则位于克里特岛西部。

克里特岛东西长约260公里,两个机场中间是雷西姆农,地中海舰队和塞浦路斯分舰队分别派出驱逐舰队,组织德军帆船强渡海峡,效果却明显不同。

地中海舰队派出的驱逐舰数量少,而且没有空军的支援。

塞浦路斯分舰队派出的军舰多,舰队中有轻型巡洋舰不说,天空中还有南部非洲空军的配合,效果非常显著,22号整整一晚,没有任何一艘德国帆船顺利抵达克里特岛。

地中海舰队这边缺少空军的帮助,遭到德国飞机的疯狂狙击。

其实在22号傍晚,路易斯·蒙巴顿勋爵乘坐的“猎犬”号驱逐舰就同时遭到六架德军轰炸机的攻击,惨遭击沉。

路易斯·蒙巴顿勋爵很幸运的被其他军舰捞起,其他士兵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有大约80名士兵随“猎犬”号葬身海底。

入夜,“英勇”号驱逐舰首先被击伤,失去部分动力,依然可以坚持作战。

到晚上11点,“凯利”号驱逐舰遭到12架德国轰炸机的轮番攻击,沉没的时候舰上还有350名需要撤往亚历山大港的英军士兵。

第一驱逐舰分队在阻拦德军增援的同时,还要承担将英军撤往埃及的任务。

这个情况,英军并没有通报给南部非洲军队。

这也是英国人的传统了。

英国人不管是和哪个国家配合作战,都不会全力以赴,背地里都要留一手。

以前是法国人。

现在轮到了南部非洲。

不过英国人运气不太好,德国的空中优势,明显比英国想象中的更强大,这一点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体现的更明显。

“凯利”号战沉的时候,英国驱逐舰的油料和弹药已经基本耗尽。

这时候另一支舰队及时赶到。

这一支舰队的实力更强大,舰队指挥官是金海军少将,舰队中包括两艘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

趁两支舰队交接的空隙期,大约3000德国第五山地师的士兵成功登岛,这给正处于困境中的马拉马机场周边伞带来的巨大帮助。

澳大利亚第三师顿时压力倍增。

德国空军在空袭英军舰队的时候,并没有忽视对马拉马机场的攻击,澳大利亚第三师自从开战以来就遭到德国空军的疯狂攻击,同样伤亡惨重。

德国第五山地师在23号凌晨参与了对马拉马机场的攻击。

不得不说,山地师在山地作战环境中,发挥的作用比伞兵更强大。

22号一天的激战中,伞兵根本没有攻入马拉马机场。

23号凌晨第五山地师在第一次攻击中就成功攻入马拉马机场,野战终于演变成巷战。

巷战是伞兵擅长的。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澳大利亚第三师师长没有坚持继续固守,而是命令部队向海岸撤退,试图通过舰队撤离克里特岛。

于是问题就来了。

金海军少将率领的舰队,一共就只有两艘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就算连底舱都塞满人,又能塞多少?

更何况等待撤离的英军,不仅仅是澳大利亚第三师,还有澳大利亚第五师和新西兰部队。

至于雷西姆农的希腊部队。

抱歉,在英军全部离开克里特岛之前,一个希腊人也别想登上英国人的船。

马拉马机场附近的海岸是一个高达近400米的悬崖,悬崖下方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通往大海,岸边的水文情况并不好,军舰不能直接靠岸,只能依赖救生艇将英军转送到军舰上。

英军的救生艇,都是没有配备动力的,得用手划,效率可想而知。

空中还有德国的轰炸机,等待英军步兵的英军战舰,对于德国空军来说就跟活靶子一样。

从23号上午开始,忙碌了整整一天,英军只撤离了1500人。

为此英军付出的代价是“水上女神”号巡洋舰,以及“坎大哈”号驱逐舰,和“努比亚”号驱逐舰战沉。

“水上女神”号被击沉的时候,船上有780名英军。

幸好驱逐舰“基普林”号就在附近,救起了780人中的523人。

“基普林”号因此步履瞒珊,在返回亚历山大港的途中油料耗尽,漂浮在亚历山大港附近的海面上。

当被其他英军战舰发现的时候,“基普林”号的甲板上从头到尾满满的都是人。

话说英国人在这方面也应该很有经验了。

毕竟已经有了组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经验。

让人无奈的是,第一批英军撤回埃及之后,英军从上到下,居然没有人知道克里特岛具体还有多少英军等待撤离。

这也很正常,英国人玩海军得心应手,陆军确实不擅长。

英国陆军的通讯设备也不太好。

部队经过作战,到底伤亡有多少没人说得清,英军指挥部估计应该还有近一万英军滞留在克里特岛。

实际人数是超过15000人。

先不管英国人如何头疼,要把这15000人从克里特岛带走。

伊拉克利翁德军投降后,为了救治德军伤兵,塞浦路斯分舰队将“天使”号医疗船派到克里特岛,参与对德军伤兵的救治。

虽然“天使”号是医疗船,舷侧巨大的红十字标志无比显眼,为了确保安全,塞浦路斯分舰队还是派出驱逐舰为“天使”号护航。

按照《国际法》,医疗船在战争期间是要受到保护的,作战双方不得向医疗船发起攻击。

这个条款在战争爆发后形同虚设,战场上的医疗兵,严格说起来也属于《国际法》的保护对象,可是交战双方都没有在乎过这一点。

真正的战斗期间,医疗兵反而是交战双方的重点攻击对象。

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德国人的纪律上。

话说德国人的纪律性,跟德国人的契约精神一样都是笑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