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196 巴丹死亡行军

重生南非当警察 2196 巴丹死亡行军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对于盟军来说,一月下旬的形势一片大好。

俄罗斯战场上,德军被击退100到250公里,战场已经逐渐远离莫斯科。

刚刚过去的冬天里,德军损失惨重,38个师造重创,围攻莫斯科的计划彻底失败。

德军并没有陷入崩溃,小胡子要求德军死战不退,和俄罗斯人在每一寸土地上作战,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德国人在打卫国战争呢。

俄罗斯军队渡过了最艰难的阶段,新兵经过莫斯科战役的磨练之后变成老兵,工业生产正在逐渐恢复,去年12月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是最艰难的阶段,现在情况有了很大好转,来自南部非洲和美国的物资供应,给予俄罗斯人最大程度的助力。

令人不愉快的因素依然有,比如英军在北非的诡异失败,以及俄罗斯人贪得无厌的胃口。

德军进攻的时候俄罗斯进行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转移,将位于战区的工厂迁移到后方,保证工业生产能力。

这个工作现在已经全部完成,俄罗斯的工业生产已经恢复,因为有南部非洲的帮助,规模和技术水平更胜以往。。

俄罗斯军队现在装备的武器已经不落后了,甚至可以用先进来形容。

进入1942年,俄罗斯新生产的坦克全部都是t34,以及更先进的kv重型坦克和成本低廉,便于大量生产的t60.

t34在经过不断地改进之后,最新型号的战斗全重已经超过30吨。

这是一款性能均衡的优秀主战坦克,装甲不算厚但性能优异,45毫米厚的32度斜角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70毫米。

t34装备了一门76毫米f-34型l/42加农炮,这种火炮在使用普通穿甲弹时,500米距离上可穿透69毫米均质钢板,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61毫米钢板,在莫斯科战场,没有任何一款德国坦克能够抵挡这样猛烈的火力。

f-34加农炮还可发射高爆和破片弹攻击软目标,因此具备支援步兵进攻的能力。

在单兵武器方面,博博沙正在逐渐取代莫辛纳甘,成为俄罗斯士兵的主要武器。

从性能上来说,博博沙比李恩菲尔德更先进,毕竟李恩菲尔德是上世纪研发的武器。

在开始逐渐换装博博沙之后,俄罗斯军人已经看不上李恩菲尔德了,大胡子却在不停地给位于伦敦的盟军总部发电报, 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物资援助, 哪怕是俄罗斯士兵都嫌弃的李恩菲尔德。

温斯顿对于大胡子很不满, 他本身就不喜欢大胡子,如果不是因为德国人的威胁,温斯顿绝对不会和俄罗斯人联手。

现在英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

但只要德国人的威胁消失, 英国人就会迫不及待的和俄罗斯人翻脸。

俄罗斯战场形势逆转的同时,隆美尔在北非发起一次新的进攻。

这一次情况更危险, 因为地中海舰队在前一阶段的作战中损失惨重, 隆美尔得到了更多的支援, 北非军团一度攻入埃及,奥金莱以辞职威胁伦敦, 希望伦敦能允许南部非洲军队参战。

不参战不行了,奥金莱克是打不死的小强,即便一次比一次输得惨, 但是在南部非洲的帮助下, 每一次惨败后, 得到的援助比之前更多, 部队恢复实力的速度也更快,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候奥金莱克麾下的第八集团军只有13万人, 现在已经增加到27万。

小胡子意识到北非战场的重要性之后,隆美尔麾下的北非军团,实力也有所增强。

小胡子已经不指望隆美尔占领埃及, 切断英国和远东之间的运输线了,只要隆美尔能在北非拖住盟军, 不让盟军通过地中海登陆欧洲就行。

温斯顿左右为难。

之前为了限制南部非洲,英国人一直不同意南部非洲军队参与北非作战。

现在情况不同以往, 就算南部非洲人不参与北非作战,美国人也要插一手, 英国人已经无法保护北非了。

美国的战争潜力还是很强大的,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正式参战,战争部提出了一项疯狂的扩军计划。

由于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事件中损失惨重,美国战争部要求新建至少12艘大型军舰。

这12艘大型军舰全部都是航空母舰,其中8艘要配备给太平洋舰队。

航空母舰由于工程浩大,需要的时间很长, 美国国内能造航空母舰的船台也不够,考虑到护航方面的需求,美国战争部希望能建造更多的护航航母,数量多达110艘。

护航航母是用商船改装的, 在商船上方加装一个飞行甲板,搭载20到30架飞机,样子虽然丑了点,实用性还不错。

这和南部非洲使用补给舰改装成的航空母舰还不一样,南部非洲使用补给舰改装成的航空母舰,载机量可以达到60架,跟美国的约克城比起来也不差多少。

更何况补给舰是军舰,商船则是民用船只,两者在防护力上差距很大。

海军疯狂扩张的时候,美国陆军也在疯狂扩军,美国战争部希望美国在1942年中期就有至少350万陆军,这样美国才有实力和南部非洲竞争。

现在竞争的不是战场表现,而是战争结束后对世界的领导权。

罗斯福显然不希望重蹈威尔逊的覆辙。

温斯顿综合衡量之后,同意奥金莱克的提议,给罗克发电报,请求南部非洲军队参与对北非军团的攻击。

和美国人相比,温斯顿还是更相信罗克,南部非洲独立的过程是和平分手,和英国之间并没有爆发战争。

有了南部非洲的参与,隆美尔的进攻再次失败。

亚瑟并没有投入太多兵力,第三集团军主力已经部署到西班牙,随时准备向北推进。

第二集团军主力分别被调往十二群岛和加里波第半岛,随时准备向欧洲大陆推进,协同第三集团军夹击意大利。

亚瑟能动用只有第五集团军的四个师,其中两个师还是内志苏丹国组建的轻步兵部队。

这已经足够了,隆美尔的北非军团打进埃及也已经是强弩之末,跟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一样,再也没能力向前推进。

第五集团军的增援部队抵达后,奥金莱克信心倍增,他率领的第八集团军并非毫无战斗力,麾下除澳大利亚部队之外,印度师也有纯粹有廓尔喀人组成的步兵营,这些廓尔喀人还是很有战斗力的,比印度人强很多。

有了南部非洲人的参与,北非军团被赶出埃及。

奥金莱克并不满足,命令部队继续向托卜鲁克推进。

隆美尔对于南部非洲军队参战准备不足,同样的武器装备,南部非洲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和英军截然不同。

隆美尔手下有三个德国师,以及7个意大利师。

在撤退的时候,隆美尔优先保存德国师,命令意大利师就地防御,掩护德国师撤退。

为了尽可能保存装甲部队,德国人甚至抢了意大利人宝贵的油料,导致意大利军队装备的坦克因为缺乏油料无法作战,这些坦克都是非常宝贵的,由于地中海舰队和塞浦路斯分舰队的疯狂狙击,德国和意大利为了把这些坦克送到北非花费了巨大代价,现在就这么被轻易抛弃。

被抛弃的意大利人无心作战,南部非洲在南亚杀鬼子杀出了一百种花样,意大利人在北非投降的方式远不止一百。

隆美尔一直退到米苏拉塔才稳住防线,这其实不是隆美尔的功劳,而是因为援兵抵达,小胡子在俄罗斯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又向北非派出了两个师。

这是小胡子手中最后的底牌了,不止是北非军团,向俄罗斯进攻的部队也得到了援军,一共12个师又2个旅。

小胡子命令德军战斗到底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至少德军并没有一败涂地的溃败。

在得到新的增援之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组织反击,形势又开始对俄罗斯军队不利。

大清洗过后,俄罗斯军队的指挥系统遭到毁灭性破坏,新上任的军官们经验不足,在反击的时候轻装突进,各支部队之间的配合也不够密切,结果被德国人各个击破。

德国人的还有实力,围攻莫斯科失败的原因很多,供应不足只是一部分。

当寒冷的冬天过去,战线因为俄罗斯人的反击开始缩短,德军的战斗力有所恢复,不会被轻松击败。

东亚战场形势同样复杂。

日军两极分化严重,巴丹半岛的战斗还在进行中,陷入绝境的美菲联军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日军首战受挫,很快就卷土重来。

这一次日军准备充分,为了攻克美菲联军的坚固防线,日军大本营终于派出了战略级别的炮兵部队。

增援的日军炮兵装备了150毫米榴弹炮和口径更大的96式240毫米榴弹炮,数量一共190门。

美菲联军的防线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中不堪一击,日军曾遭受重大损失的萨马特山防线这一次成为美菲联军的地狱,防御工事被摧毁,机枪被炸成麻花,美菲联军花费大代价挖掘的战壕,在大口径火炮面前起不到保护作用,即便战壕没有被摧毁,里面的士兵也无法幸存。

菲律宾第一军的防线迅速崩溃,进攻的日本陆军使用了坦克。

美菲联军同样没有装备反坦克武器,更没有坦克协助防守,这不是美国对于殖民地仆从军的重视程度是否足够的问题,美国在菲律宾也有纯粹由美国人组成的部队,这些部队同样没有装备坦克和反坦克武器。

别怀疑,正式参战前的美国就是这么懈怠,日军为了保持海上优势,将绝大部分资源向海军倾斜,美国也一样。

正面防线被攻破的同时,本间雅晴派出军队在巴丹半岛南部登陆,试图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美菲联军。

这一次美菲联军终于撑不住了,首先逃跑的是麦克阿瑟,他留下一句“我一定会回来的”,趁夜色坐潜艇逃到澳大利亚,将八万美菲联军留给日本人。

麦克阿瑟逃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华盛顿。

华盛顿不敢让麦克阿瑟留在巴丹半岛,万一麦克阿瑟战死或者被俘,对美军士气都是巨大打击,毕竟麦克阿瑟当过西点军校的校长。

麦克阿瑟没有选择死战到底,有了华盛顿的命令,麦克阿瑟顺水推舟逃往澳大利亚,辜负了八万美菲联军对他的信任。

麦克阿瑟逃走后,美菲联军的士气迅速崩溃,麦克阿瑟逃走前,命令温赖特负责指挥美菲联军作站,巴丹手军司令爱德华金却认为美菲联军的抵抗已经毫无意义,于是联系日军准备投降。

麦克阿瑟也是狠人,为了维护他的荣誉,命令美菲联军继续作战,却没想过美菲联军的命运,不是说好了允许投降的吗,你坐船跑了,却让手下战斗到底是什么意思?

爱德华金违反了麦克阿瑟的命令,却得到八万美菲联军的赞美,做出投降这个决定是很艰难的,至少爱德华金没有把自己的荣誉,凌驾于八万美菲联军的生命上。

可惜爱德华金对于日本人的认识也不够充分。

爱德华金认为美菲联军放下武器之后,可以获得和身份相匹配的待遇,为此爱德华金和日本人进行谈判,在得到日本人的承诺之后,爱德华金命令残余的美菲联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

日本人确实是为美菲联军准备了战俘营,承诺给予投降的美菲联军和身份相匹配的待遇。

不过日本人准备的战俘营,距离巴丹半岛有足足120公里。

对于军人来说,120公里不算远,南部非洲军队的长途拉练,距离就超过120公里,所有部队都可以完成。

不过那是在准备充分,后勤充足的情况下。

日本人根本没有任何后勤准备。

美菲联军投降后,日军命令八万美菲联军步行前往战俘营。

这个命令很正常,日本人缺少机械化装备,卡车自己都不够用,肯定不会用来运送俘虏,毕竟卡车是要烧油的。

这120公里成为著名的“巴丹死亡行军”,日本人不仅没有在沿途准备补充物资,甚至连水都不让喝,哪怕沿途的自然水源也不让喝。

ps:新年第一天,祝兄弟们新年快乐,鸿运当头,从年头红到年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