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218 古斯塔夫巨炮

重生南非当警察 2218 古斯塔夫巨炮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撤离命令下达后,很快就演变成无可挽回的溃败。

南云忠一率领的航空舰队一共由4艘航空母舰,和2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以及5艘补给舰组成。

之前的战斗中,四艘航空母舰已经有三艘被击沉,巡洋舰全军覆没,12艘驱逐舰只剩下8艘,2艘战列舰倒是完好无损,可惜从战斗爆发到现在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至少是没有发挥日军期待的作用。

此时天色已晚,夜幕降临,联合舰队希望借助夜幕逃脱。

盟军的飞行员们以接力方式向联合舰队不停发动攻击,联合舰队上方始终有印度洋舰队的侦察机监视。

南云忠一为了减少损失,下令舰队分散,这给了盟军飞行员们更多机会。。

八点二十,正在疯狂逃窜的“榛名”号战列舰遭到美军战机的围攻。

仗打到现在,美军只击沉了一艘“翔鹤”号航空母舰,日本联合舰队的其他损失都是南部非洲空军造成的。

这个成绩有点差,哈尔西和美军飞行员们都很生气,“榛名”号成为美军泄愤的对象。

“榛名”号战列舰是日本“金刚”级战列舰的三号舰,也是日本首批所谓超无畏战列舰,这个级别的1号建“金刚”是在英国建造的,随后的“比睿”、“榛名”和“雾岛”都是在日本本土建造,建造“榛名”号的川崎造船厂,曾经发生过负责人因为进度落后而自裁的极端事件。

“榛名”号是1912年开工建造的,距今恰好30年。

这30年里,海军技术突飞猛进,战列舰的作用在不断削弱,日本在1920年和1933年分别对“榛名”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现代化改装,主要是分别强化了装甲和动力,防空武器却没有增加多少。

这也正常,在东亚范围内,根本没有国家能够对“榛名”构成威胁,自然也就不需要增加太多防空火炮。

现在和美国以及南部非洲作战,这一点就成为“榛名”的致命弱点。

率队向“榛名”号发起第一波攻击的依然是百斯特上尉。

一枚炸弹击沉“翔鹤”号之后,百斯特上尉已经成为美军飞行员的偶像,他的战绩配得上一枚美国国会勋章。

这一次百思特上尉命运不佳,他率领的鱼雷机编队一共发射了四枚鱼雷,却没能击中“榛名”,“榛名”依然在以30节的最高速度疯狂逃窜。

第二波攻击依然是由美军发动的。

“榛名”号的运气在上一波攻击中全部耗光了,这一次“榛名”被两枚鱼雷击中,速度迅速下降到不足15节。

紧接着“榛名”又遭到第三次攻击,这一波攻击来自空中, “榛名”被至少6枚航空炸弹击中, 火势向舰体内部开始蔓延, “榛名”号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火炬漂浮在海面上。

这还不算完,从“企业”号上起飞的鱼雷机向“榛名”号发动了第四波攻击,再次被三枚鱼雷击中后, “榛名”号终于沉入海底。

美军围攻“榛名”号的时候,南部非洲飞行员在猎杀“加贺”。

(对不起, 鱼头码字昏了头, 上一章手误, 苍龙已经在马尼拉被击沉,联合舰队剩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是加贺。)

“加贺”号航空母舰是用战列舰改装的, 三层飞行甲板是它最大的特色,建成时的“加贺”,载机量只有可怜的60架, 1934年日本对“加贺”进行升级改装, 舰载机的数量增加到90架。

南云忠一下令舰队撤离的时候, “加贺”已经损失了所有的战斗机和攻击机, 只剩下27架99舰载轰炸机,这种轰炸机就是常说的99舰爆。

1936年以前, 日本的舰载轰炸机还是老式的双翼飞机,性能极其落后。

36年日本海军提出“金属单翼俯冲轰炸机”的开发需求,于是就有了99舰爆。

对于日本海军来说, 99舰爆是一款性能出色的轰炸机,最快航速430, 最高高度10500,续航距离1350公里, 和老式双翼轰炸机相比,性能有质的飞跃。

不过和南部非洲“海鹞”相比, 99舰爆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载弹量上。

南部非洲的“海鹞”和99舰爆采用的发动机都是1200马力,不过“海鹞”可以携带1200公斤炸弹,99舰爆的最大载弹量不超过500公斤。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发动机的马力都差不多,为什么载弹量差距这么大?

这个问题要问三菱。

满载排水量43600吨的“加贺”,最快速度只有28节。

在前一阶段作战中, “加贺”也遭到盟军飞行员们的疯狂攻击,舰身多次被击中,速度下降到不足20节。

至少40架“海鹞”参与了对“加贺”号的围攻,“加贺”在被13枚航空炸弹和六枚鱼雷击中之后迅速沉没, 包括舰队总司令南云忠一在内的1750名舰员,只有4人战后幸存。

至此,日本航空舰队的四艘航空母舰已经全部沉没。

航空舰队所有的运气都给了“雾岛”号战列舰。

“雾岛”号舰长很聪明,在南云忠一下达撤退命令之后,“雾岛”号并没有直接返回吴军港,而是借助夜色向南脱离战场,之后才转向返回日本本土。

这个决定是明智的,南部非洲海军和美国海军并没有放过“雾岛”号,入夜之后还在不停地寻找“雾岛”号,一直到深夜11点才被迫停止。

和南云忠一率领的航空舰队一样,山本五十六率领的主力舰队也遭到南部非洲空军的疯狂攻击。

日本的航空母舰,严格说起来对南部非洲海军的威胁并不大,毕竟舰载机的性能差距和飞行员的差距在这儿摆着呢,日本航母很难对南部非洲海军构成真正的威胁。

主力舰队不一样。

别忘了日军主力舰队有“大和”这种超级战列舰,对于南部非洲海军来说,“大和”不仅是威胁,同样也是荣耀。

百思特上尉击沉“翔鹤”值得一枚美国国会勋章。

如果南部非洲海军有哪个幸运儿能击沉“大和”,那么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就会单独为他铸造一枚一吨重的奖杯。

毫无疑问,必须是纯金的。

在“陆奥”倾覆之后,南部非洲空军就把攻击的主要对象瞄准了“大和”。

不过满载排水量达到七万吨的“大和”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而且旁边还有日军其他军舰为“大和”提供保护,向“大和”发动的前两波攻击全部失败,不仅没有对“大和”造成伤害,而且损失了11架鱼雷机和轰炸机。

这个损失是唐力无法接受的,日本可以让精心培训的飞行员驾驶神风战机当炮灰用,南部非洲没那么奢侈,每一个飞行员都很宝贵。

这时候山本五十六率领的主力舰队还有超过40艘军舰,其中战列舰五艘,包括日军最强大的“大和”和“长门”。

“战斗打到现在就够了,我们已经赢得了胜利,日本人失去了进攻关岛的能力,现在我们可以回去好好睡一觉。”哈尔西心满意足,他率领的美国海军击沉了日军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战列舰,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如果能把‘大和’击沉就好了——”唐力略遗憾,南部非洲海军的收获也不少,3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2艘水上飞机母舰,以及其他大大小小二十多艘军舰,联合舰队经此一役后元气大伤,能不能恢复巅峰实力尚属未知。

多半是不可能了。

日本打造现在的这支联合舰队,从1903年联合舰队成立到现在,前后用了近40年。

这40年里,日本每年的军费大量倾斜向海军,才在二战爆发前积攒到现在这种规模,重建完全不可能,日本已经失去机会。

日本联合舰队成立的时候拥有英国的扶持,上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又得到了美国的援助,如果不是来自美国的废旧钢铁,日本根本建不成十艘战列舰。

现在日本和美国处于战争状态,两国之间的贸易已经完全断绝,日本要得到资源全靠战争掠夺,也是夺也夺不到多少。

远东国家如果有发达的工业,哪里又能轮得到日本人上位。

铁矿石澳大利亚有,日本人可望而不可即。

东印度有石油,日本人同样只能望洋兴叹。

现在日本军方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在婆罗洲登陆,而是如何防备盟军对菲律宾的反攻。

好吧,反攻菲律宾还得等一等,现在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还是俄罗斯战场。

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并没有给俄罗斯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大清洗”造成的伤害并没有得到完全弥补,哈尔科夫战役的失败就是证明。

哈尔科夫战役是俄罗斯人主动向德国人发起反击。

德国人在春暖花开之后也没闲着,这一次战斗爆发在克里木半岛。

克里木半岛就是克里米亚半岛,岛上有沙皇时代的度假村,这个度假村建立在一个巨大的堡垒群上。

和著名的列日要塞,以及马其诺防线相比,克里木半岛的堡垒群毫不逊色,其主防御阵地绵延长达360公里,有12个堡垒群,规模最大的“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要塞,拥有射程达44公里的双联装305毫米口径要塞炮。

要塞炮的炮塔外型酷似战列舰主炮,由200至300毫米厚的装甲板全体包裹,炮塔下面有3层永固工事,每层永久混凝土的厚度达到4米左右。

堡垒群地下使用铁路连接,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装且具有绝对优势射界,理论上不可能对该防御地带进行地面攻击,堡垒的弹药库位于地下30米处,可谓万无一失。

驻扎在克里木半岛的俄罗斯军队,随时可以在黑海周边登陆,严重威胁德军南方战线的威胁。

德国人去年冬天就向克里木半岛发起过一次攻击,当时是以德军的全面失败收场。

现在小胡子决心解除克里木半岛的威胁,曼施坦因上将率领德国第11军,以及罗马尼亚山地部队于四月份向克里木半岛发起第二次进攻。

有了上一次惨败的经验,这一次曼施坦因有备而来,麾下不仅有德国航空兵的支持,同时还调集了强大的炮兵部队。

为了攻破“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曼施坦因调来了三门巨炮,分别是口径为420毫米的固定式臼炮“刚玛设备”、口径为610毫米的自行臼炮“卡尔设备”、以及口径达到800毫米的列车加农炮“古斯塔夫巨炮”。

420毫米和610毫米还可以理解,800毫米已经超出一般人对于火炮的理解范畴。

“古斯塔夫巨炮”的重量超过1344吨,光安装它就用了25火车车皮的器材和2000个劳动力,用了42天的时间才安装完成。

这门炮真的是前无古人,整门炮有4层楼高、20英尺宽、140英尺长,炮弹的长度达到4.6米,射程48公里,需要500人密切配合才能操作它。

“古斯塔夫巨炮”的炮弹重量达到7100公斤,“卡尔”的炮弹重量也达到2200公斤,此外还有超过200个德军炮兵连队协助作战,德国人出动的火炮超过1300门。

四月六号战斗爆发,德军发起了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炮击战。

“古斯塔夫”威力巨大,将俄罗斯人精心布置的一个个堡垒逐一击破,重达7100公斤的穿甲弹直接穿透8000毫米的防护层击中位于地下30米的弹药库,引起震撼全岛的大爆炸,从而断绝了北部要塞群的弹药供给。

德国航空兵疯狂出动,以每天1000架次的频率向俄罗斯人的阵地进行狂轰滥炸。

俄罗斯人的生活区遭到毁灭性破坏,部队不得不向中央阵地撤退。

“古斯塔夫”的发射频率为15分钟,即便如此每天也只能发射14枚炮弹。

射速更快的420毫米“刚玛炮”对要塞周边进行地毯式轰击,1000公斤炮弹将要塞周围的所有道路和铁路网彻底摧毁,“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阵地被完全孤立。

15号,德军向“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发起总攻,在这一次战斗中,德军使用了280毫米火箭炮,将“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阵地上的双联装305毫米要塞炮彻底摧毁。

战争爆发之初,火箭炮对于德军来说还是绝密,德国人并没有火箭炮的相关技术。

德国人的工业能力不是日本人可以比拟的,日本研究雷达用了十几年,几乎毫无寸进,德国在火箭方面却拥有技术储备,冯布劳恩和他的团队还是很给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