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319 技术狂人

重生南非当警察 2319 技术狂人

簡繁轉換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1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重生南非当警察 !

意大利人的要求真不高,只要不逼着他们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他们就会安静的待在营地内。

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安于现状不思进龋

这并不奇怪,别说这些客居他乡的意大利人,意大利本土几千万人, 也很迅速地就接受了王室逃亡,政权更迭的局面,并不抗拒德国人的统治。

按照拆房子理论,如果你想开一扇窗户,那就放话出去要把整栋房子拆除,这样面对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所以, 所谓将所有意大利人送到埃及, 只是南部非洲军方释放出的烟雾弹而已。

效果还是不错的,和被送往埃及相比,明显留在塞浦路斯更好,绝大部分意大利海军官兵都接受了这个结果。

至于那些不接受的。

南部非洲军方有的是办法让他们闭嘴。

罗克这段时间的注意力依然在俄罗斯。

库尔斯克会战后,德国彻底失去在俄罗斯战场的主动权,俄罗斯军队在几乎所有战线发起反攻,德军兵力捉襟见肘,后勤供应不畅,前线损失的重武器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和俄罗斯军队的实力差距越拉越大。

几乎就在库尔斯克会战结束的同时,俄罗斯人马不停蹄的发动了第聂伯河会战。

第聂伯河是欧洲第三大河流,发源于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部混交林地带的沼泽地, 河流先由北向南流, 至基辅转向东南流,到达扎波罗热后再转向西南, 最后在赫尔松西南30千米处注入黑海。

第聂伯河后方是重要的粮食产地,还有克里沃罗热的铁矿,扎波罗热和尼科波尔的锰和有色金属等等,如果第聂伯河失守,那么就意味着德军失去重要的原料基地。

众所周知,德国最大的短板就是工业原料,小胡子之所以悍然发动对俄战争,目的就是获得俄罗斯的工业原料。

为了守住防线,德军在第聂伯河右岸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从楚德湖一直到黑海,长达1400公里,这一区域内密布反坦克战壕,永固工事,堡垒群,雷区,小胡子公开声称:第聂伯河是一道700—900米宽的巨大江河障碍,右岸是连绵不断的永备发射点,攻不破的天然堡垒。

这就是让小胡子信心倍增的“东方壁垒”。

从八月份开始,大胡子调集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总兵力大约263万余人、火炮和迫击炮51200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400余辆、作战飞机2850架,向德军的“东方壁垒”发起进攻。

德国人在这条防线上拥有兵力124万余人、火炮和迫击炮126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100辆、作战飞机2100架。

从双方兵力对比上能轻易看出,德国人在战争中的表现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大量有经验的老兵损失在莫斯科、伏尔加格勒、以及广袤的顿河平原, 新征招入伍的士兵来不及接受足够的训练,就被派上战场,一些刚抵达前线的德军部队甚至开始出现武器短缺,这个情况早就存在,今年愈发突出。

和南部非洲这样的老牌工业强国相比,德国的底蕴还是有点差。

德国武器是很先进的,1940年之前,bg109打遍欧洲无敌手,坦克从一号升级到四号,也仅仅用时两年零四个月。

现在德国武器依然先进,意大利海军前往北非时,德国空军横空出世的精确制导炸弹就是证明。

在不久前结束的库尔斯克会战中,一鸣惊人的五号坦克,再次证明德国在军事技术方面的深厚底蕴。

和bg109一样,五号坦克最大的问题是产量太低,就算在和t34作战时能以一敌十,数量上的劣势,也无法带来关键性的改善,只能被铺天盖地涌来的t34活活淹死。

精确制导炸弹面对的尴尬是另一种。

1943年的盟军,主力舰早就从战列舰变成拥有大量战斗机保护的航空母舰。

精确制导炸弹就算再先进,作为载体的轰炸机,也得首先突破盟军航空母舰的空中保护才行。

意大利海军就是因为缺少空中保护,才给了德国空军偷袭的机会,如果不是南部非洲空军和英美空军在任务交接上出现失误,那么德国空军根本就找不到偷袭的机会。

所以精确制导炸弹的性能虽然好,找不到使用的机会也是惘然。

纵然成功偷袭那么一两次,也不足以改变战场态势,给德军带来根本性的改善。

罗克对德军的技术进步非常关注,精确制导炸弹只是其中一个,布拉德办公室得到的情报,德国的喷气式飞机即将研究成功,一旦顺利服役,将对盟军的空中优势带来一定威胁。

“我们的喷气式飞机,研究的怎么样了?”罗克并不太清楚喷气式飞机研究的具体进度,南部非洲的工程师们集体感染了一种“不完美就会死”的病,如果没有罗克的干预,除非南部非洲的喷气式飞机到了完美的程度,南部非洲的工程师们才会允许喷气式飞机走上战常

世界大战爆发前,罗伯特葛达德团队的火箭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罗克要求将火箭发动机和飞机机身结合到一起,研发一种划时代的喷气机。

在那之前,所有飞机都是螺旋桨式飞机。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螺旋桨式飞机性能已经基本达到极限,南部非洲军方之前装备的的“猎豹”战斗机,性能就几乎达到了螺旋桨飞机的极限,向获得重大突破,只能另辟蹊径。

早在两年前,南部非洲的喷气式原型机就已经顺利升空。

之后罗克就很少听到有关喷气机的信息,只知道每年的研究经费都在增加,国防部从尼亚萨兰航空,和罗德西亚航空抽调精兵强将,搭配特斯拉研究所的电气工程师,以及葛达德团队的火箭专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部门。

“我昨天刚去了一趟研究所,情况有点复杂。”盖文对技术研究也很关心。

通过盖文的介绍,罗克才知道,南部非洲的喷气式飞机,一直处于一個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尴尬状态。

关键还是南部非洲的工程师们太追求完美了。

如果按照南部非洲国防部的标准,南部非洲的喷气式飞机,早就已经达到可以列装的程度。

原型机刚刚成功试飞不久,研究部门就顺利将二十毫米机炮安装到喷气式飞机上,此时喷气式飞机就已经达到了列装的标准。

某天一位来自尼亚萨兰的工程师突发奇想,如果将直升飞机的火箭发射巢安装到喷气式飞机上,那么喷气式飞机的威力会不会更大?

这个想法上报到国防部,于是国防部对喷气式飞机的标准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火箭发射巢是相对成熟的技术,安装到喷气式飞机上,从技术角度上说并不复杂,大概两个星期后,研究所的工程师们顺利完成了这个任务。

这时候特斯拉实验室在雷达搜索方面取得突破,那位尼亚萨兰航空的工程师再次迸发出思想火花:为什么不把最新式的雷达,安装到我们的喷气式飞机上呢?

其他工程师们还没有来得及反对,这个想法就再次得到国防部的支持。

和火箭发射巢相比,要把最新式的雷达安装到喷气式飞机上,难度成倍增加,因为雷达的体积太大,很难安装到体积娇小的战斗机上。

这一次研究所的工程师们用了整整9个月,才完成了这个任务。

效果当然也是很好的。

没有雷达的时候,战斗机飞行员只能通过目视寻找目标,效率低且受限大,在夜间,或者云层密布,视线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无法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

安装了雷达之后,夜幕和云层不再成为敌人的保护伞,喷气式飞机飞行员在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之外——

好吧,现在雷达还没有先进到这种程度。

不过带来的视距外优势,已经足够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抢占有利位置。

首先发现敌人,加上性能和攻击力的优势,喷气式飞机具备的优势已经是压倒性的。

工程师们还没有来得及庆祝,还是那位尼亚萨兰航空的工程师,又提出了一个新概念。

既然我们的喷气式飞机已经能从视距外搜索敌人,那么为什么不能在视距外完成攻击呢?

什么意思?

很多工程师在听到这个概念是时都一头雾水。

视距外发现敌人,依靠雷达可以完成。

视距外实施攻击要怎么做?

把摄像机安装到火箭上吗?

精确制导炸弹研究所:我可以——

把摄像机安装到火箭上,确实可以达到视距外攻击的目的。

问题和雷达一样,南部非洲的精确制导炸弹,即便减少装药量,重量也在一吨以上,这对于喷气式飞机的动力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好嘛,这一次不仅仅是缩小精确制导炸弹那么简单了,还需要推力更大的火箭发动机。

飞机的外型也要重新设计,使之更符合空气动力。

材料也不再符合要求,在提高了速度和载弹量之后,机身强度的要求也大幅度提高。

尼亚萨兰航空的某人,这时候已经成为南部非洲的工程师的公敌。

某人:我有一个新想法——

南部非洲所有航空工程师:你丫闭嘴!

听完盖文的介绍,罗克一时间无言以对。

没有什么技术是一蹴而就的,加特林这样划时代的武器,也是在改为电力驱动之后,才终于找到用武之地。

马克沁当初发明之后,也要等无烟火药投入使用之后,才彻底解决因为黑火药残渣堆积带来的卡壳问题。

罗克想要的只是一款可以用于实战的喷气式飞机。

性能不足很正常,在使用中继续完善就是了,当初的原型机。其实就是火箭发动机上安装了一个驾驶舱,跟莱特兄弟研发的螺旋桨飞机一样简陋。

简陋的螺旋桨飞机,最终发展到了达到技术巅峰的“猎豹”和“猎鹰”。

罗克相信只要给工程师们足够的时间,喷气机也迟早会彻底取代螺旋桨飞机。

“所以,在喷气式飞机无法彻底取代螺旋桨飞机之前,喷气式飞机根本无法具备服役的资格。”罗克还是有点生气,国防部的某些人,在罗克看来思维也开始僵化了。

“也不是,喷气式飞机现在确实有一些问题,比如技术不够完善,成本太高等等问题,我们一线的飞行员,对于‘猎豹’和‘猎鹰’的性能非常满意,喷气式飞机的原理,和螺旋桨飞机还是不太一样,现在正处于战争状态,国防部的结论是,最好等战争结束后再讨论部队列装的问题。”盖文给出的理由还算充分,思维僵化,美化一下就是老成持重。

“那个尼亚萨兰航空的工程师,叫什么来着?”罗克对那位工程师很感兴趣。

“他姓冯,叫冯鼎——”盖文的表情充满欣赏,罗家两代人,对于技术人员都是非常重视的。

冯鼎!

罗克好像听过这个名字,有印象。

南部非洲的技术人员不说上千万,也有好几百万,能给罗克留下印象的,肯定是在某方面做出过出色贡献的。

“他可是一位百万富翁,曾经对手摇式计算机做出过改良,不过他对技术非常热衷,在成为百万富翁之后,并没有离开研究所,而是一直沉迷于技术研究。”盖文对于冯鼎的印象明显更深刻。

手摇式计算机——

罗克终于想起来了,那好像是一千多章以前了吧。

不过说到计算机,罗克突然意识到,他好像忽略了计算机这个问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为代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计算机毫无疑问是其中的核心。

罗克这段时间几乎所有精力都放在世界大战上,忽略了对这些基础科技的重视,这完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埃

不过还好,现在开始重视这些方面不算晚,南部非洲的技术底蕴还是很雄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